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ilitary2.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ilitary2.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February 9, 2008

航特跟精實精進案

museum.mnd.gov.tw/specific_94_2_1.htm

--------------------------------------
航特沿革
--------------------------------------

組織沿革史:

陸軍航空特戰司令部源起於民國32年12月,抗日戰爭步入另一階段,國軍捷報頻傳之際,最高當局基於軍事需要,授命當時駐節雲南昆明之第五集團軍總司令杜聿明將軍負責傘兵部隊的編組督訓;經過週詳籌劃後,於民國33年元旦在雲南昆明市北郊崗頭村,成立「陸軍傘兵第一團」,任命李漢萍將軍為第一任團長,兵員以第五集團軍特務營為基幹,並分別於雲南、貴州、湖南、廣西等地,招考初中以上程度青年學子及富有作戰經驗之優秀軍官,加入傘兵之行列,此時傘兵部隊之規模始稍具雛形;為了保密之考量,對外代號稱為「鴻翔部隊」。

成軍期間曾於民國38年3月1日奉國防部之命令,改番號為「空軍傘兵司令部」,隸屬於空軍總部,仍由張緒滋將軍擔任司令,進駐?門附近,負責市區警衛勤務,並清剿日安、灌口間南山店附近之散匪;此時共匪全面叛亂,於是民國38年7月奉命轉進台灣,駐守屏東空軍基地整訓。至民國38年11月1日易名為「空軍傘兵總隊司令部」,由黃超將軍擔任司令;直至民國39 年5月1日奉令歸隸陸軍總部。

基於反攻復國軍事需要,於民國47年3月1日在桃園龍潭成立「陸軍特種部隊司令部」,由易瑾將軍擔任司令,隸屬國防部,下轄第二及第三特戰總隊,負責執行山地作戰、水域作戰、小部隊游擊戰及假想敵訓練等特種作戰任務;至民國47年7月1日始歸隸陸軍總部。

民國63年4月1日將「陸軍空降司令部」及「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合併為「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由言百謙將軍擔任司令,下轄4個特戰總隊、2個空降旅及特戰學校。民國68年4月至69年3月,基於國家需要,依次將4個特戰總隊改編至憲兵部隊,同時將「特戰學校」與「空降訓練中心」併編為「空降特戰訓練中心」;民國68年10月1日將「陸軍航空指揮部暨航訓中心」編配至「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

民國88年10月1日因應「精實案」之需要,「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改編成立為「陸軍航空特戰司令部」,由賈輔義中將擔任司令,下轄2個空騎旅、1個特戰旅、航空訓練指揮部、特戰訓練中心;深具通信靈活、火力強大、機動快速之部隊,可於台澎防衛作戰中,有效發揮地空整體作戰力量,成為一支攻守兼備的革命勁旅。



--------------------------------------
組織遞嬗:


傘兵第一團 33.01.01
民國33年元月1日於雲南昆明北郊崗頭村成立「傘兵第一團」,這是中華民國傘兵之緣起。

陸軍突擊總隊 34.04.08
民國34年4月8日由「傘兵第一團」擴編而成「陸軍突擊總隊」,駐地仍於雲南昆明基地。

傘兵總隊 35.03.16
民國35年3月16日大戰結束後,美籍教官返國,遂決心自訓,旋改隸空軍總部(當時為航空委員會),改番號為「傘兵總隊」,奉命由昆明赴南京整訓,並以南京岔路口營房為傘兵訓練基地

陸軍傘兵司令部 37.03.01
民國37年3月1日奉命改番號為「陸軍傘兵司令部」,隸屬陸軍總部,同時移防至河南商邱。

空軍傘兵司令部 38.03.01
民國38年3月1日奉國防部令改隸空軍總部,番號為「空軍傘兵司令部」,部隊全體進駐廈門附近;同年7月奉命調台,駐屏東空軍基地整訓

空軍傘兵總隊司令部 38.11.01
民國38年11月1日奉空軍總部令修正現行編制,改番號為「空軍傘兵總隊司令部」。

陸軍傘兵總隊司令部 39.05.01
民國39年5月1日奉國防部令歸隸陸軍總部,並定名為「陸軍傘兵總隊司令部」

陸軍傘兵總隊 40.02.16
民國40年2月16日奉國防部令修編為「陸軍傘兵總隊」;同年五月,由屏東空軍基地移駐屏東麟洛隘寮溪營房。

游擊傘兵總隊 41.10.10
民國41年10月10日奉國防部令「陸軍傘兵總隊」與「游擊傘兵總隊」合編為「游擊傘兵總隊」,直屬國防部;民國42年6月移防桃園龍潭整訓。

陸軍空降步兵教導團 44.02.01
民國43年12月22日奉參謀總長令,以「游擊傘兵總隊」及「聯勤空投勤務隊」合編為「陸軍空降步兵教導團」,並於民國民國44年2月1日正式成立;民國47年基地南遷至屏東大武營。

陸軍空降司令部 54.07.01
民國54年7月1日奉命以原有「陸軍空降步兵教導團」改編成立「陸軍空降部隊司令部」,駐地仍為屏東大武營區。

陸軍特種部隊司令部 47.03.01
基於反攻復國軍事需要,民國47年3月1日奉國防部令頒特種部隊編裝表成立「陸軍特種部隊司令部」,隸屬國防部;7月1日歸隸陸軍總部,駐地位於桃園龍潭虎嘯營區。

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 52.03.16
先總統 蔣公為能確實掌握、有效運用特種、空降部隊,期適時發揮統合戰力,責由國防會議於民國52年3月16日在桃園大湳景雲新莊,成立「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對外代號為「三一六指揮
部」。

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 59.01.01
民國58年12月16日「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與「陸軍特種部隊司令部」合併改編為「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並於民國59年元月1日正式成立,隸屬陸軍總部,駐地由桃園大湳景雲新莊遷回龍潭
虎嘯營區

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 63.04.01
民國63年4月1日奉命將「陸軍空降部隊司令部」與「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合併,改編成立「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駐地位於屏東大武營區。

陸軍航空特戰司令部 88.10.01
民國88年10月1日「精實案」,本部改編為「陸軍航空特戰司令部」迄今,駐地仍位於屏東大武營區。



--------------------------------------
隊徽釋義

航特部隊徽以鷹翼及空降特戰為主體,徽中傘具、刺刀與閃電代表勇猛驃悍,可由空中、地面、水域滲透敵後閃擊制敵;鷹翼象徵陸航機動迅速、反應快捷,具全天候偵搜、打擊、運輸、突擊作戰能力;嘉禾為「寓兵於農」及執干戈以衛社稷之意,嘉禾每穗七株合為雙七,含有發揚七七抗戰建國精神的意義;航特部是一支效忠國家、保衛中華民國生存發展及全民福祉而戰的忠貞勁旅。



--------------------------------------
空降部隊沿革:

傘兵第一團
民國32年12月,正值緬北逐漸收復,國軍捷報頻傳,抗日戰爭步入另一階段之際,最高當局基於軍事需要,飭令第5集團軍司令杜聿明將軍著手籌設「傘兵第1團」,任李漢萍將軍為團長,兵員以第5軍特務營為基幹,並分別於昆、黔、湘、桂等地,招考初中以上程度青年學子及富有作戰經驗之優秀軍官,於民國33年元月1日成立於雲南昆明北郊崗頭村,傘兵之規模始粗具雛形。

陸軍突擊總隊
民國34年4月8日由「傘兵第一團」擴編而成「陸軍突擊總隊」,仍由李漢萍將軍為司令,民國34年8月16日由馬師恭將軍接任司令。斯時美方成立傘兵學校,由美籍教官柯克斯中校主持訓練。同年7月12日奉命以第一隊空降敵後開平,突擊南江口,破壞其水陸、交通。7月18日以3個隊攻擊丹竹機場,7月27日以第2隊降落衡陽江羅廟台元寺,以切斷衡寶交通,威脅敵後,以上諸戰役敵我傷亡之比為10比1,所獲戰果甚豐。

傘兵總隊
民國35年3月16日大戰結束後,美籍教官返國,遂決心自訓,旋改隸空軍總部(當時為航空委員會),改番號為「傘兵總隊」;6月中旬奉命由昆明赴南京整訓,並以南京岔路口營房為傘兵訓練基地。民國36年元月至3月,奉命以1個大隊清剿茅山散匪;5月至6月中旬,以3個大隊清剿山東曲阜天平邑張光中匪部,後復奉命臨時編組為第三快速縱隊,擔任蘇、魯、豫、皖邊區剿匪任務,轉戰經年,斬獲甚豐。

陸軍傘兵司令部
民國37年3月1日奉命改番號為「陸軍傘兵司令部」,隸屬陸軍總部,由張緒滋將軍擔任司令,同時移防至河南商邱;7月初參加豫東會戰,與數倍之匪血戰7晝夜,往復衝殺數10次,我雖傷亡重大,匪亦付出20倍之代價。

空軍傘兵司令部
民國38年3月1日奉國防部令改隸空軍總部,番號為「空軍傘兵司令部」,仍由張緒滋將軍擔任司令,部隊全體進駐廈門附近,負責市區警備勤務,並清剿日安、灌口間南山店附近散匪,斯時共匪全面叛亂;同年7月奉命調台,駐屏東空軍基地整訓時,由黃超將軍擔任司令。

空軍傘兵總隊司令部
民國38年11月1日奉空軍總部令修正現行編制,轄第1、2兩個團及搜索營、工兵營、輜汽連、通信連、保養連、衛生隊、幹訓班等單位,原輜重營、野戰醫院同時撤銷,並易名為「空軍傘兵總隊司令部」,仍由黃超將軍擔任司令。

陸軍傘兵總隊司令部
民國39年5月1日奉國防部令歸隸陸軍總部,編制同「空軍傘兵總隊司令部」,並定名為「陸軍傘兵總隊司令部」,仍由黃超將軍擔任司令;12月17日奉命以第1團1、2兩營官兵8百餘員撥入裝甲旅,編成裝甲步兵大隊。

陸軍傘兵總隊
民國40年2月16日奉國防部令,修編易名為「陸軍傘兵總隊」,以原有基幹修編成四個大隊及直屬軍士、警衛、搜索、通信、運輸、衛生等各中隊,同時團、營、連幹訓班撤銷,總隊部改處室為科組;同年5月,由屏東空軍基地移駐麟洛隘寮溪營房。

游擊傘兵總隊
民國41年10月10日奉國防部令「陸軍傘兵總隊」與「游擊傘兵總隊」合編為「游擊傘兵總隊」,直屬國防部,由顧葆裕中將任總隊長,編制仍舊,惟充分獲得美援,士氣大振。民國42年6月移防桃園龍潭整訓,同年7月16日奉命編成一個空降支隊,空降突擊東山島;東山島之役後,復奉命將原有4個大隊暫編為兩個教育大隊。

陸軍空降步兵教導團
民國43年12月22日奉參謀總長令,以「游擊傘兵總隊」及「聯勤空投勤務隊」合編為「空降步兵教導團」,並於民國44年2月1日正式成立,由朱鴻選將軍擔任團長,編制以游擊傘兵總隊為基幹,轄步兵營、直屬連、撤銷大隊及傘訓處。民國46年奉命修編增設傘兵訓練中心及支援連、戰砲連等單位;民國47年基地南遷至屏東大武營;民國48年3月16日由俞伯音將軍擔任團長,至民國53年10月1日改由張錦錕將軍接任團長;民國54年部隊擴編為5個步兵營、1個憲兵排、6個直屬連。

陸軍空降司令部
民國54年7月1日奉命以原有「空降步兵教導團」改編成立「陸軍空降司令部」,另增編通信、工兵連、支援砲兵營。於民國56年6月16日再奉命擴編為2個空降旅、1個勤務營、1個空降訓練中心、1個教導營、2個直屬連及1個憲兵排。民國58年12月16日奉命實施「嘉禾案」,以原有單位增加步兵第7營,原教導營改為第8營,直屬空降訓練中心;民國62年7月16日由言百謙將軍接任司令。

陸軍獨立71旅
民國56年以「陸軍空降司令部」所屬骨幹,擴編為兩個旅,本旅為空降第1旅,編制為步1、2、3營及砲兵營等4個營、旅部連、搜索連、工兵連、勤務連等4個直屬連。由司令部原副司令李明萱將軍為首任旅長,隸屬「陸軍空降司令部」。民國65年1月1日奉總部命令更改番號為「陸軍獨立第21旅」,同年8月16日再度更改為「陸軍獨立第71旅」。民國88年為因應「精實案」之實施,步1營於10月1日改編成特戰第1營,移編桃園龍潭「特戰862旅」;步2營於8月1日改編成特戰第2營,移編台中新社「空騎602旅」;步3營於10月1日改編成特戰第三營,移編台南歸仁「航空訓練指揮部」;旅本部及所屬下級單位旅部連、搜索連、工兵連、勤務連、砲兵營於9月30日正式裁編。

PS:71旅裁編,但骨幹兵力仍在 只是移編至862旅,空騎602旅,航空訓練指揮部中
旅本部及所屬下級單位旅部連、搜索連、工兵連、勤務連、砲兵營則裁編。

陸軍獨立62旅
民國33年抗戰末期,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鑑於軍事需要在雲南昆明籌建「傘兵第1團」,後與青年軍207師併編為「陸軍突擊總隊」,曾突擊廣東開平、廣西柳州、湖南台元寺等日軍要點,均圓滿達成任務。民國38年秋奉命由廈門遷台,分於屏東、龍潭基地整訓。民國42年7月奉命空降突擊福建東山島,達成策應友軍作戰之任務;民國47年元月復奉命南遷移駐屏東大武營,並擔任三民、虎賁、雄風等特定傘訓任務;同年金門823砲戰最激烈期間,支援空投補給作戰任務。民國56年7月1日,由「陸軍空降司令部」所屬骨幹,擴編成「陸軍空降第2旅」,民國65年元月1日奉令分別改成「陸軍第23旅」,同年8月16日又奉令改為「陸軍獨立62旅」。



--------------------------------------
特戰部隊沿革:


陸軍特種部隊司令部
基於反攻復國軍事需要,民國47年3月1日奉國防部令頒特種部隊編裝表成立「陸軍特種部隊司令部」,隸屬國防部,下轄特種作戰第2、3總隊;7月1日歸隸陸軍總部。民國53年12月16日成立「特戰學校」;民國54年5月1日假設敵訓練中心改隸特戰學校。

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
先總統蔣公為能確實掌握、有效運用特種、空降部隊,期適時發揮統合戰力,責由國防會議(秘書長顧祝同上將、副秘書長蔣經國先生)於52年3月16日在桃園大湳景雲新莊,成立「特種作戰指揮部」,對外代號為「316指揮部」,指揮官由特種部隊司令易瑾中將調任,成員以特種部隊司令部「忠義小組」為骨幹。民國54年元月改隸國防部,指揮官由王永樹中將調任,重點工作為加強任務待命部隊,遂行緊急戰備演練、海上滲透訓練及夜間山地突擊訓練。民國57年元月為配合大軍反攻作戰與後勤整備需要,改隸陸軍總部,指揮官由華心權中將調任,重點工作以加強山地、求生與戰技訓練、特種地形及夜間跳傘、滲透突擊訓練為主。

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
民國58年12月16日「特種作戰指揮部」與「特種作戰部隊司令部」合併,改編成立「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隸屬陸軍總部,司令由華心權中將調任,駐地由桃園大湳景雲新莊遷回龍潭虎嘯營區;下轄特種作戰1、2、3、4總隊及特戰學校。至民國61年12月1日奉命將1總隊組訓發展型與2、3、4總隊突擊發展型予以統一,原特戰24個大隊整建為16個大隊。

特戰學校
係遵奉先總統蔣公對國軍第15屆軍事會議之訓示,於民國53年12月16日成立於桃園龍潭九龍村,隸屬陸軍總部;民國56年12月16日改隸「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並先後將特種部隊、假想敵訓練中心、步兵學校突擊兵訓練組以及特種作戰研究發展中心併編,使學校教育更能與部隊訓練結合,以達教育幹部支援部隊之使命。民國68年9月30日因「靖安二號」裁併,歷時約16年,所設班隊計正規班、政戰特遣軍士官班、情報軍士官班、突擊兵班、爆破軍士官班、預備軍官及專修班、海陸假想敵步兵連等,並協訓考指部假想敵裁判指導官,致使特校教育在密切結合部隊訓練與掌握敵情變化下,達成精進國軍演訓之使命。因此,特戰學校遂成為培育國軍特戰幹部與銳意發展敵後,以非正規戰配合正規戰之唯一軍事學校。

特戰862旅
民國33年抗戰末期,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鑑於軍事需要在雲南昆明籌建「傘兵第一團」,後與青年軍207師併編為「陸軍突擊總隊」,曾突擊廣東開平、廣西柳州、湖南台元寺等日軍要點,均圓滿達成任務。民國38年秋奉命由廈門遷台,分於屏東、龍潭基地整訓。民國42年7月奉命空降突擊福建東山島,達成策應友軍作戰之任務;民國47年元月復奉命南遷移駐屏東大武營,並擔任三民、虎賁、雄風等特定傘訓任務;同年金門823砲戰最激烈期間,支援空投補給作戰任務。民國56年7月1日,由「陸軍空降司令部」所屬骨幹,擴編成陸軍空降第1、2旅,民國65年元月1日奉令分別改成陸軍第21旅、第23旅,同年8月16日又奉令改為陸軍獨立62旅及71旅;民國88年10月1日,因應 國軍「精實案」奉命將兩旅併編為特戰旅,更名為「陸軍特戰862旅」。

特戰訓練中心
民國69年9月30日由原「特種作戰學校」與「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下轄之「空降特戰訓練中心」併編而成,使之兼具戰法研究、特戰教育、部隊訓練之能力,並具備空降旅之組織效能。原「特種作戰學校」為先總統 蔣公於民國53年12月16日成立,歷時約16年,對國軍整備特戰戰力開拓敵後作戰貢獻良多。「空降特戰訓練中心」為「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所轄之重要訓練單位,歷年來致力於國軍傘兵、非正規登陸空降作戰幹部教育與部隊訓練,對堅實國軍戰力,功績卓越。基於國軍建軍理念,精進打、裝、編、訓效能,復於70年3月1日,將原「陸軍山寒地作戰訓練中心」併入航特部,使特戰訓練事權統一,強化特戰訓練效能;於88年10月1日執行「精實案」,奉命調整為「陸軍特戰訓練中心」


----------------------------------------
陸航各型直昇機:

1.AH-1W攻擊直昇機
名稱 AH-1W攻擊直昇機
性能諸元:馬力 (1690 x 2);油箱容量304加侖
巡航空速:120浬/時(216公里/時);最大航程 330浬(594公里)
最大空速:170浬/時(306公里/時);續航時間3小時
最大負載:4266磅;作戰半徑140浬(252公里)
武器配備:
三管20公厘機砲:750發
海神2.75吋火箭:4 x 19枚
地獄火飛彈:4枚
拖式飛彈:8枚
響尾蛇飛彈:2枚
任務配備:
1).戰術護航
2).火力搜索制壓
3).反裝甲作戰
4).反直昇機作戰

2.OH-58D戰搜直昇機

名稱 OH-58D戰搜直昇機
性能諸元:馬力550匹;油箱容量 112加侖
巡航空速:80浬/時(114公里/時);最大航程 215浬(387公里)
最大空速:125浬/時(225公里/時);續航時間2.5小時
最大負載:2000磅;作戰半徑90浬(162公里)
武器配備:
單管0.5吋機槍:500發
海神2.75吋火箭:2 x 7枚
地獄火飛彈:4枚
任務配備:
1).電視攝影系統
2).熱顯像系統
3).雷射測距定位系統


3.UH-1H運輸直昇機

名稱 UH-1H運輸直昇機
性能諸元:馬力1100匹;油箱容量209加侖
巡航空速:90浬/時;最大航程 240浬(430公里)
最大空速:125浬/時;續航時間 2.5小時
最大負載:2000磅;作戰半徑 55浬(100公里)
任務配備:
1).傷患後送
2).軍品運輸
3).空中突擊作戰
4).兵力機動轉移


4.CH-47SD運輸直昇機

名稱 CH-47SD運輸直昇機
性能諸元:馬力4867匹;油箱容量2068加侖(13442磅)
巡航空速:135浬/時(243公里/時);最大航程650浬(1170公里)
最大空速:170浬/時(306公里/時);續航時間4.6小時
最大負載:14000磅;作戰半徑270浬(500公里)
任務配備:
1).數位地圖
2).氣象雷達
3).雷達預警系統
4).飛彈近迫預警系統
5).火焰彈、干擾絲拋射器
6).貨物吊掛及救生吊掛裝置
7).貨物裝載處理裝置
任務:
1).支援空騎旅作戰
2).支援空中突擊
3).大型軍品、人員運輸
4).傷患後送


5.TH-67訓練直昇機

名稱 TH-67訓練直昇機
性能諸元:馬力420匹;油箱容量82.6加侖
巡航空速:100浬/時;最大航程234浬(421公里)
最大空速:130浬/時;續航時間2.5小時
最大負載:1200磅;作戰半徑 100浬(180公里)
任務:
1).平時擔任飛行初官初高級飛行訓練可執行目視夜視鏡及儀器飛行訓練
2).戰時擔任空中指揮偵查與觀測等任務


--------------------------------------
陸軍航特司令部搬家 
--------------------------------------

2005/10/10 22:53
記者林弘展/台北報導

為有效整合陸軍航空作戰與空降特戰戰力,國防部已正式核定,將長年駐防在屏東市大武營區的「陸軍航空特戰司令部」,搬遷到台南歸仁陸軍航空訓練基地指揮部,此一搬遷作業已從今年10月初開始進行,預計年底前完成。

「陸軍航空特戰司令部」特別從屏東搬到台南,是否有特別保護阿扁總統的故鄉意味,國防部駁斥此一無聊的說法,國防部將領指出,軍事基地搬遷都是從戰略方向進行評估,從無任何政治層面考量,況且台南歸仁與台南官田差距極遠,軍方拜託外界不要有任何地域性聯想到政治性的揣測在。

此外,陸軍航特部搬離屏東市大武營區之後,該地將設立「陸軍空降訓練中心指揮部」,兵力只有一個勤務營。其層級與位於谷關的「陸軍特戰訓練中心」指揮部、歸仁的「陸軍航空訓練中心」同級,均設上校指揮官一人。

由於大武營區單位大幅縮編,其位於屏東市精華地區廣大的營區土地是否釋出部份營區土地供地方政府開發使用,頗受到各界矚目,不過軍方表示,目前尚無釋出土地的構想。

軍方高層指出,最近陸軍航空特戰司令部已將外島的陸軍第101兩棲偵搜營(陸軍海龍蛙兵)納編到航特部轄下的一級單位,根據規劃,陸軍航特部目前擁有特戰第862旅、空騎第601、602旅之外,還有一個由「陸軍航空訓練基地指揮部」在戰時才編成的603空騎旅、位於谷關的陸軍特戰訓練中心則在戰時編成後備特戰旅,整個航特部人員編制約一萬人,共有各型直升機約兩百架。

「陸軍航空特戰司令部」搬到台南歸仁後,將加強在台南地區的特種作戰與航空作戰兵力配屬,歸仁基地將編有二個突擊直升機營、一個攻擊直升機營、一個特戰營、一個飛機保修營以及一個教練直升機營,讓北到嘉義、台南、高雄等地區擁有一個可以獨立支援作戰的作戰區。

據調查,「陸軍航空特戰司令部」是在1997年7月1日納編新成立的空騎第601、602旅之後,由「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改編而成的。

以往航空特戰司令都是由特戰出身的將領擔任,包括陳鎮湘(前國防大學校長)、鄧祖琳(前總政戰局局長)、吳紀陞(前十軍團副司令)、薛石民(現任國安局局長)、賈輔義(現任陸軍副總司令)、吳達澎(現任金防部司令)、高喜沛(任內退伍)等都是特戰體系出身,但唯有現任航空特戰司令顏至成是空騎將領出身。

最近一次公開參與「漢光21號演習清泉崗操演」時,航空特戰部隊優異的戰力,讓外界刮目相看,尤其空降特戰旅長黃承華少將帶隊跳傘的表現更是令人激賞。

據調查,有鑑於國軍特戰兵力備受外界肯定,軍方原本即已規劃增設一個「陸軍特戰旅」的全編制,據軍方高層指出,當初陸軍特戰部隊原本就是編有陸軍空降第62旅與71旅,後來整編為「陸軍特戰862旅」之後,因國內反恐作戰能力有待強化,因此陸軍已提出擴編陸軍特戰部隊的擬案,亦即未來將增設「陸軍特戰871旅」的編制,不過相關擴編規劃仍需報請國防部核准。


--------------------------------------
民國86年精實案
--------------------------------------
整理自~網路新聞跟空特非官網


民國86年7月開始執行「精實案」,分為「準備調適、組織簡併、完成定編」三階段實施.90年全案完成.

將官員額:
由七百餘人,減少了二百人

高司幕僚單位簡併:
簡併一、二級幕僚單位,約一百四十多個,幅度25.97%

員額精簡:
精簡為三十八萬五千人

特戰部隊減編與裁撤:

執行「精實案」時,許多案子都以精簡為前提,因此許多特戰部隊都面臨減編與裁撤。 88年10月1日因應「精實案」之需要,「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改編成立為「陸軍航空特戰司令部」,由賈輔義中將擔任司令,下轄2個空騎旅(601R ,602R)、1個特戰旅(862R)、航空訓練指揮部、特戰訓練中心.2006年三月一日再更名為「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駐地由屏東大武營遷移至台南歸仁基地.

(1)71R-

步1營 =>862旅特3營
步2營 =>602旅特戰營 =>862旅特6營
步3營 =>航訓部特戰營 =>862旅特4營
直屬連、砲兵營 =>862旅特4營 =>於880930正式裁編
71旅的砲兵營(志願役多改編制野戰部隊)
71旅直屬連與當時空特中心訓一營,合編成特戰第4營,先是於本部大溪某營區實施成軍訓練,不久移駐中興嶺.

(2)特戰862旅(862R)-

<來自原先空降62旅>
步4營 =>862旅特1營
步5營 =>空騎601旅特戰營 =>862旅特5營
步6營 =>862旅特2營
直屬連、砲兵營 =>裁撤
<來自原先空降71旅>
步1營 =>862旅特3營
步2營 =>空騎602旅特戰營 =>862旅特6營
步3營 =>航訓部特戰營 =>862旅特4營
直屬連、砲兵營 =>862旅特4營 =>裁撤
<來自空特中心>
訓1營=>862旅特戰4營=>裁撤
訓2營=>862旅特戰5營=>空降中心學員生營

(3)特戰中心=>戰時變成863空降特戰旅
谷關-山訓場&突擊兵訓練地方
合歡山-雪訓場

(4)屏東大武營區
=>戰時變成861空降特戰旅
=>陸軍空降訓練中心指揮部

(5)空騎旅-

601旅-
空降62旅步5營改編空騎601旅特戰營 =>後來又回歸862旅特5營
601旅編制2142人,1個攻擊直升機營,2個突擊直升機營,1個戰搜直升機營,1個特戰步兵營,一個支援營,1個飛保廠,而旅內編制各種直昇機83架.空運營目前是直屬於航特部,但各排分散到各基地去.一架AH-1W的火力幾乎與一個步兵營的火力相當.

602旅-
空降71旅步2營改編空騎602旅特戰營 =>後來又回歸862旅特6營

(6)航指部=>戰時變成603空中騎兵旅
空降71旅步3營改編航訓部特戰營 =>後來又回歸862旅特4營

(7)軍團政戰連(原政戰特遣隊),裁撤
(8)陸軍空特部特勤隊,裁撤,人力縮編到高空排
(9)海軍陸戰隊特勤隊,裁撤,人力去向?
(10)MP特勤隊,保留
(11)陸軍101偵查營(海龍蛙兵),保留=>後來又併入航特部下
(12)海軍爆破大隊,保留=>後來又併入陸戰隊兩棲偵查營
(13)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查營,保留


-------------------------------------
PS:跳傘

(1)601,602空騎旅的特戰營 & 862特戰旅 :
一定要跳過傘,要先去屏東傘訓場報到

(2)601,602空騎旅其他人員:
不用跳傘,先去航訓部學相關技能.

(3)特戰中心:
一般都是有跳過傘的,才會去那受訓

------------------------------------
民國93年精進案開始
------------------------------------

89~90年國軍開始「精進案」規畫,2004年1月起兩階段推動精進案.

第一階段「編現合一」
2005年精簡到29萬6000人,達成第一階段「編現合一」目標。

第二階段
預定2008年總員額精簡到27萬5000餘人。為使27萬官、士、兵比例達1比2比2目標,第二階段精進目標以高層軍官為主。

1.精簡兵力:
精簡正規兵力為27萬5000餘人

2.裁減高層軍官:
裁減將官90餘人、上校600餘人、中校900餘人

3.擴編目前的特戰部隊:

「精進案」將擴編目前的特戰部隊,以進行跨海及要點突擊的「天威任務」。之前遭裁撤的陸軍空特部特勤隊、海軍陸戰隊特勤隊都將復編。各特戰部隊除反恐任務外,純軍事作戰也列為建軍目標。不排除適時支援警政署「維安特勤隊」。

(1)航空特戰司令部將採「航空、特戰」分立:
考量境外作戰與反制能量必須增強,軍方決定把航空特戰司令部切開成航空、特戰兩部分.

(2)特戰司令部,將轄861~863等三個空降特戰旅.
862R,五個營收攏回北部,分散部署在台北周遭,配合北上的陸戰旅拱衛首都
863R,駐防中部,由谷關特戰中心為骨幹擴編
861R,駐防南部,戰時由空降訓練中心骨幹擴編?或是另外新成立?

(3)二個空騎旅擴編為三個航空旅

4.軍令系統

軍令系統由參謀本部統籌負責,陸、海、空、聯勤、後備五大司令部將脫離指揮鏈,組織大幅裁撤,裁撤輔導長,副連長兼任輔導業務。

5.兵役規劃

考量後備兵源,未來仍採「徵募並行制」,維持40%兵源採徵兵制;高科技高素質的兵源,全數由招募獲得。

徵兵役期縮短,入伍時,部隊僅施以用槍等基本訓練後,就轉服後備役「國民兵」。

本島北中南作戰區都有裝甲旅、機械化步兵旅、特戰旅、航空旅,配合後備司令部十餘個動員步兵守備旅,落實「常備打擊,後備守土」概念。

6.加強首都憲兵火力

採購反裝甲火箭,考量原有一個裝憲營無法完全擔負打擊任務,將在北市增援一裝憲營和一砲兵營,加上原有4個憲兵隊,專責守備北市的憲兵202指揮部總兵力不亞於建制完整步兵旅。

7.陸軍

目前北市已有淡海與基隆二個步兵旅;
林口裝步旅與大溪摩步旅將合併為一個機步旅;
分散在台灣西部的八六二特戰旅,兵力收攏集中部署在北部。

8.海軍陸戰隊
陸戰旅是台灣少數幾個全機械化的部隊,北調駐防台北周遭,擔負兩棲攻擊跟防衛大台北任務,雖然面臨裝備老舊問題(已增購AAV7部分強化)

--------------------------------------
突擊兵幹部訓練班
--------------------------------------

胡鎮埔主持突擊兵幹部訓練班結訓
發稿日期:2006/09/08

  (軍聞社記者袁靖宇台中八日電)陸軍司令部司令胡鎮埔上將,今天在主持谷關特戰訓練中心「突擊兵幹部訓練班」結訓典禮時,期勉受訓的陸軍官校學生,未來無論面對何種惡劣環境,困難地形,都必須服從命令,誓死達成任務,真正成為允文允武、術德兼備的優秀幹部。

  胡上將一行上午由政戰主任周彥中中將、陸軍航特指揮部指揮官王國強少將、陸軍官校校長陳良沛少將及特訓中心指揮官奚國華上校等人陪同下,先後聽取簡報及實地視導各種特種作戰訓練成果。

  隨後,胡上將主持「突擊兵幹部訓練班」結訓典禮,他首先為百餘位通過突擊兵訓練的官校學生別上鑲有「突擊」字樣的榮譽臂章,並頒發陸軍獎狀給成績特優的卅八位學生。

  胡上將致詞時表示,谷關特戰訓練中心,是培訓陸軍特種作戰幹部的搖籃,也是國軍特戰部隊重要訓練基地。特訓中心在狙擊戰、城鎮戰、山地戰、水域作戰及夜戰等各種特戰訓練課程,所展現的優異成果,顯示了陸軍在特種作戰發展上,已具有相當規模,未來若再完成裝備更新及戰術戰法精研精進,對於全軍朝向「特戰化」發展而言,將具有極重大的意義。

  胡上將指出,「突擊兵」是經過精挑細選,必須通過極嚴格的訓練考驗,除具有強壯體魄、高超戰技、忠貞信仰、堅定意志外,更具備了冒險犯難、刻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精神及執行艱險特定作戰任務能力;因此,世界各國無不將「突擊兵」視為部隊中最寶貴的兵種。

  胡上將認為,基於突擊兵訓練的特殊意義與價值,他特別要求官校學生從今年開始,都必須通過傘訓及突擊訓的考驗,一方面鍛練體能戰技、培養尚武精神,另一方面則藉由嚴格的訓練,建立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為將來到部隊任職,奠定「準帶兵官」的堅實基礎。

  胡上將同時也讚許其中的七位女同學,全程接受訓練,充分展現巾幗不讓鬚眉的精神,令人欽佩,他相信大家通過了突擊訓,未來無論面對何種惡劣環境,都能服從命令,誓死達成任務,成為名符其實允文允武、術德兼備的優秀幹部。

  最後,胡上將勗勉全體學生,除了戰技技能的磨練外,對於學校的課業以及資訊、外語能力的培養,更要努力加強。未來陸軍幹部,無論是軍官、士官,都必須在本職專業、聯戰學能及外語能力上,建立深厚基礎,這樣才稱得上是真正稱職的現代化陸軍幹部,也才有帶領陸軍作跨世紀飛躍與成長的條件。所以,幹部的培育及對於「人」的投資,也將是陸軍未來的要求重點與核心價值。

--------------------------------------
特戰兵訓練成本
--------------------------------------

【東森新聞報 記者陳東龍、張緯中卅台北報導】

軍方對是否購買新型 F16戰機低調不願回應,但是東森新聞掌握獨家消息,國軍一方面在增強攻擊性戰力,另一方面更積極模擬首都保衛戰,悄悄將特戰部隊擴編一倍‧而美國方面已原則答應,將協助台灣特戰部隊前往美國,進行戰術專精訓練。

軍方將領透露,為了要建立一支反恐及反斬首的快速打擊部隊,在美軍顧問的建議下,今年將進行陸軍及海軍所屬特種作戰部隊的擴編計劃,而美方也原則同意協助,台灣的特戰部隊前往美國進行戰術專精訓練,讓台灣也具備特種作戰這種攻勢戰略的能力。

事實上,國防部(新聞)在進行特戰部隊擴編的同時,也準備將特戰部隊定位是一支百分之百由志願役的軍士官及士兵組成的單位,因為依國防部的分析,一位成熟的特戰兵,需進行三年的訓練,以及至少一百五十萬元的訓練成本投資。

目前國軍現有編制內的特戰部隊總人數約為一千八百人,主要由是以陸軍特戰旅約一千兩百人,再加上海軍陸戰隊所屬的兩棲偵搜營四百人,以及由國防部統一管制的憲兵特勤隊兩百人共同組成,國防部計劃在兩年內將特戰人數擴編到四千人,如果這項特戰建軍完成,台灣將成為東北亞特戰部隊人數最多的國家。

反登陸討論舊文

節錄自:http://taiwantp.net/


-------------------------------------
攻方回應:
-------------------------------------

>>目前共軍的渡海能量仍侷限於一個加強師的兵力和載具

Re:
這個說法就太不符合實際了,商船本來就應該包括在內,英國打馬島連游輪都動員了,不遠萬里去了,也沒見阿根廷能消滅其“30%”的船團啊﹖說話要有根據,不要張嘴就來.阿根廷空軍勇不勇啊﹖飛魚導彈好不好啊﹖英軍照樣登陸馬島.

問題是渡海的能力,台軍怎麼會估計出解放軍只有一個師的運載能力呢﹖50年海南島能能靠破漁船運一個軍上去,現在反而退步了﹖至於兵力多少,像台灣這個地方,等大陸上去一個成建制的集團軍,還有什麼仗好打﹖戰爭結局就已經決定了.

>> 而阿根廷陸軍面對的都是英軍之精銳部隊, 甚至有尼泊爾兵

Re:
拜託不要那麼迷信尼泊爾兵,在中印戰爭中中國消滅了印度若干廓爾咯營,其戰鬥力真的是很一般,僱佣軍為的是錢.

>>阿根廷的守軍才多少 重砲飛彈有多少?
>>英軍的補給艦隊徵調多少?
>>我才講馬祖,還沒講到比馬祖軍力強多的台灣

Re:
簡單問題,所需物資就= 台灣*英國/阿根廷

>>搞不好馬祖的戰力都比當時福克蘭上的阿根廷守軍來的強

Re:
老大,不要這樣比啦,有失身份的,馬島上面本來就是一群烏合之衆,生活補給都不夠。不過馬祖承受的壓力也絕非馬島可比,英軍的砲最大的也就是105榴和4.5英寸艦砲,外加一群空中支援而已。

阿空軍損失各型飛机117架,其中在空中被擊落86架,在地面被毀31架。在被擊落的86架飛机中:
被“鷂式”飛机裝備的AIM-9L空對空導彈擊落 17架,
被“鷂式”飛机机炮擊落6架,
被“海狼”艦對空導彈擊落5架,
被“海標槍”艦對空導彈擊落8架,
被“海貓”艦對空導彈擊落10架,
被“輕劍”地對空導彈擊落20架,
被“吹管”地對空導彈擊落11架,
被“毒刺”地對空導彈擊落1架,
被艦炮和地面火炮擊落8架.

>>阿根廷空軍的有效航程去查查吧﹗

Re:
阿根廷空軍多次從本土起飛攻擊過英國船隊﹐航程是問題嗎﹖

>>阿根廷空軍在福島周邊空域滯空時間只有10分鐘,多待一會就得準備掉進南大西洋.

Re:
歷史事實放在那裡,阿根廷空軍多次襲擊英軍,並擊沉多艘軍艦但無法阻擋英軍的登陸

>>知不知道大西洋運送者號做了誰的替死鬼??

Re:
這麼說吧,就算英國被擊沉一艘航空母艦也阻擋不了英軍登陸.

>>必須返航才能進行第二波攻擊

Re:
又在幻想金門之戰重演﹖海南島是怎麼打的﹖不長進

>>要不然你認為那些載具都不需返航就可以再載一批人員登陸喔??

Re:
並非載具不需返航,而是會有更多的載具跟隨在第一攻擊波後面,在第一攻擊波攻擊力量耗盡時跟進,保持突擊銳勢。我說的“更多的載具”並不全都是軍用艦船,民用船隻可能不如軍用艦船好使,但是可以彌補數量不足的問題。

>>還有啊﹐有些船能渡海﹐可不一定代表能登陸啊﹗

Re:
問題是能登陸的有多少﹖3個軍就算2個軍被打掉有一個軍上去你吃得消﹖

>>這股正規登陸能力才是威脅最大的力量﹐如果能把他們先作掉﹐後面的漁船梯隊可以不用玩了

Re:
主力部隊當然是後面的漁船商船,軍用登陸艦艇不過是一支突擊力量,如同步兵敢死隊一樣,指望打掉幾艘登陸庭就搞定了﹖這不是玩電腦游戲,從運送人員來說軍船和商船沒有本質區別.

>>台灣只要2個聯兵旅+軍團砲兵就可以讓你們再付一個軍的撫恤金了

Re:
嗯﹖2個旅能對付一個軍﹖這麼信口開河你比朝軍“以一當百”還要厲害要比吹牛嗎﹖

>>LST﹐LCM被幹掉了, 難道要漁船搬火炮, 坦克, APC? 還是要大貨輪搶灘?

Re:
登陸就非得搶灘嗎﹖台軍戰術死板真的是缺乏戰爭藝術的想像創造力,台灣不是有很多港口嗎﹖你怎麼不想我來奪取你的港口呢﹖當然實際上的打法千變萬化,可你不能就規定我只能搶灘啊﹖對不對﹖打仗要用腦子要出其不意.

其實作戰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能判斷出對方的主攻力量,而解放軍是最善於聲東擊西的,在幾乎所有戰例中都有佯攻和穿插部隊,敵人的失敗往往在於錯誤判斷解放軍的主攻方向.搶灘要不要﹖當然要.是不是主攻﹖很難說.機場港口都是攻擊對象,你知道哪裡會是主攻部隊呢﹖你要靠機動部隊來增援,你連主攻方向都不知道,還不是要跟諾曼地登陸時的希特勒一樣﹖

>>台灣的港口腹地過小~~部隊集結在港口只是徒增標把機會

Re:
解放軍就不會奪取港口﹖你蠻一廂情願的嘛.什麼叫“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什麼“出奇兵”﹖在這方面解放軍可是老玩家了,中印戰爭時達旺一線印度沿公里部署5個旅固弱金湯
唯一擔心的是一條山間小路,但印度認為憑那種地理條件解放軍最多能過來一個連的穿插部隊
所以派了一個營警戒小路.結果呢﹖解放軍一個師的主力部隊從小路上過來了,你說是印度人笨呢還是解放軍太厲害﹖

>>"奪取港口"的確是藝術, 也很有想像力, 但...怎麼搶?

Re:
其實無非是智取和強攻,當年渡江時的策反江陰要塞是一個模式,蘇軍奪取布拉格機場又是一個模式,你要列可以列出無窮無盡,在於你的創造性,唯一不變的是,你不能假定我只會採用你喜歡的模式.

>>還有, 重裝備怎辦?

Re:
滾裝船卸貨的速度也不慢

>>可能你有所不知台灣每個港口不幸落入了各軍團砲兵的口袋內

Re:
這當然在考慮之中了,既然要上港口,當然會有對付辦法,否則去吃砲彈嗎﹖你怎麼總是幻想解放軍要入你的套子呢﹖如果你的砲兵已經喪失了戰鬥力,你拿什麼來炮擊港口﹖

>>不然你來說說個港口吧~~就台灣的

Re:
台灣是海島,港口星羅期佈,應該說你如何防吧﹖

>>"機場﹑港口"最重要是, 怎樣攻!

Re:
如何攻擊港口機場,戰例太多了,美軍仁川登陸也是一種模式,當時不是很多人懷疑這是冒險嗎﹖
仁川登陸成功不在於多少LST,而在於美軍在朝軍意想不到的時間﹑地點,投入了意想不到的兵力
進行了一次意想不到的作戰,中國當時根據情報和分析,曾經警告金日成有仁川登陸的可能,勸他調整兵力部署,他不相信.

>>嘿嘿~~滾裝貨輪能下的港口台灣不超過5個

Re:
你又在規定你喜歡的模式,戰爭是創新,誰想到德國特種部隊,能在山上降落救出墨索裡尼呢﹖

>>師的主力部隊多大?
>>你現在是打軍團級的戰爭

Re:
一條連山民都難走的路上,能過一個師.在現代化港口上一個軍還是問題嗎﹖

>>1. 怎樣靠泊?
>>2. 航道安排?
>>3. 領航?

Re:
這屬於海軍和港務人員的專業問題了,至於航道等水文資料,大陸早就掌握了,一個懂航海駕駛人,會沒有辦法靠岸﹖你所能做的,恐怕就是佈雷封鎖所有港口,這對台灣也等於自殺.

>>4. 岸上炮火?

Re:
可以用導彈﹑空襲和艦隊砲火解決或壓制,也可以使用軟辦法解決.

>>少LST, 就沒有意想不到的兵力

Re:
沒有LST照樣可以用其他船在仁川送上這麼多兵力,你看看整個仁川作戰的過程LST只是載具,沒有其他特殊作用.倒是美軍的船載炮兵,起了很大的火力壓制作用,這點上解放軍也在學,一艘載火箭炮船,火力超過一個砲兵團.另外仁川是最不適合登陸的地點之一,但是就成功了,你怎麼能斷定台灣只能有5個滾裝船能上的港口呢﹖

>>貨船們與LST﹐LCM它們都有個共同的特徵--->敵人!都會受到守方炮火與飛彈攻擊

Re:
我擔心的就是這個說說容易,做起來難啊!比如:滿天的簿條、煙霧、角反射器、紅外干擾,你如何讓導彈分辨?假目標不用則已,一用就是鋪天蓋地,要不然費那事敢什麽?自己把船沉了游泳回家得了。

>>鬼扯...在30分鐘內在"敵火"下貴國工兵能在架起浮橋....?!!!!"敵火"是雞蛋還是鴨蛋?!!不用派先派偵查排過去摸清狀況...就直街架起來了?!不用擔心砲擊?不用作防空作為?!

Re:
當然有壓制的砲火

>>那麼守方岸上的導彈﹑空襲和艦隊砲火呢?

Re:
“岸上的導彈”——干擾!“空襲”——干擾!“艦隊砲火”——守方艦隊還是遠遠的放導彈吧,我看不出靠近用砲火對k會占到什麽便宜。大陸向來喜歡近戰,你這樣豈不是投懷送報?雖然不能指望零傷亡,但是傷亡還是少一點的好。

>>但是運送車輛﹐坦克﹐大砲﹐就只有LST或部份的LCM可以辦到

Re:
不對即使在當時的條件下沒有LST,仍然有其他運送裝備的手段,事實上美軍奪取了月尾島後,奪取了仁川港 .商船從日本運去了大量重裝備卸載,如果你對這段歷史細節不知道,告訴你詳細數字﹕

3艘中型航母
3艘護衛航母
2艘重型巡洋艦
5艘輕巡洋艦
33艘驅逐艦
41艘其他艦艇
91艘登陸艦艇
28艘商船
27艘后勤支援艦船

其中91艘登陸艦艇運送突擊部隊,主要用於奪取月尾島的登陸,而主要重裝備和物資是靠28艘大型商船,在後來奪取的仁川港卸貨.

>>大哥 你是交通部的是嗎??你幫台灣建第六個滾裝船能上的港口好了

Re:
也許解放軍的工兵部隊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20年前南京軍區就在長江演習過30分鐘內,在敵火下架起一座浮橋,並通過了包括裝甲兵在內的一個師的部隊.

>>在台灣的港口不是攻不下﹐就是進不去的情況下,你要怎麼用商船運送重裝備讓PLA接收﹖﹗

Re:
為什麼非要攻不下﹖另外即使港口設施被破壞,也可以架設戰時簡易設施.解放軍已經試驗成功由工兵架設的滾裝船卸載設施.

>>你是不是以為調查水文是填寫問卷就好的啊?港口附近是隨便給你進來的?

Re:
這麼說吧台灣不少港口大陸的都去摸過,當年潛艇就進去過多次

>>中國潛艇混到港口外海﹐我是不會懷疑啦﹗但混到港口內﹐這個牛就吹大了

Re:
真人真事,你台灣沒有發現不等於沒有,早年間美國潛艇也潛入過中國港口,有什麼奇怪的﹖和平時期潛艇就是幹這個活的,蘇聯潛艇不是也這麼幹的嗎﹖

>>還有你只用漁船及商船運兵, 根本就沒有重武器

Re:你蠻奇怪的為什麼商船不能運重武器﹖

>>請答簡單問題: 怎樣從漁船把人送上岸?還有, 重裝備怎辦?

Re:
我想登陸艇能到的地方漁船就能到。至於重裝備,有些是不需要上岸的,比如用來壓制灘頭的砲群(當然能上岸最好)。但是漁船至少可以裝載兩榽坦克、裝甲車。這些東西怎麽上船我知道,但是至於怎麽下船我沒有看過照片,據説這個問題已經被解決了,方正我沒有見過;但是最不濟就把漁船灌水沉沒,兩榽坦克、裝甲車自然就會浮在水面上了,然後搶灘便是.順便再說一句:你知道早期pla海軍陸戰隊的122榴怎樣上岸嗎?用77式裝甲車“馱”上去!呵呵

>>漁船直接衝上岸嗎?又無法後退,後續的船要怎麼上來?

Re:
辦法有很多,比如衝灘之前抛錨,卸載之後再用絞車絞錨鍊,把船拉回去。只是這個當起錨機用的絞車要好好捉摸一下。

>>你們把榴砲放在漁船上....開火??蠻佩服貴國漁船堅固的程度.

Re:
對不起,我說的不夠仔細:由於漁船噸位小,最多也就是上千噸,穩定性不夠好,所以榴彈砲這種東西應當放在大噸位貨船或駁船上,遠遠的洩火就可以了.至於小噸位漁船,最多也就是放一點火箭炮、迫擊炮什麽的,當然你也可以放一些小口徑架農炮(100mm以下),但是對射手要求很高,要求在構成射擊線的一瞬間擊發,但是後坐不是大問題,當年我們漁船都木頭的,照打不誤,實際上火砲上小船後後坐可能比在陸地還小,因爲船一起後坐了.

>>商船當登陸主攻船隻不用擔心砲擊?商船當登陸主攻船隻不用作防空作為.

Re:
pla向來不指望零傷亡。另外我說的商船就是登陸船隊中的商船,但是我會在外圍放一些空船,肚子里再裝滿空汽油桶。還有,商船被擊中後並不是馬上沉沒,人員可以逃生,裝備就不要了。

>>臺灣每個男丁都當過兵而其後備兵制也算完善, 短期內可動員大量後備旅

Re:
戰時拉壯丁來的後備兵,戰鬥力是無法更常備軍相比的,日本侵華戰爭時南昌戰役有個“商販師團”,戰鬥力很差,被國民黨的二流部隊都打得損失慘重,台灣的所謂後備兵,只不過是自我安慰他們有保持正常固定的訓練嗎﹖拿這些人來對付登陸的集團軍,你發發慈悲好不好﹖

>>不要說台灣,就光是台中這上百萬人的城市,兩個集團軍灑進去都沒甚麼

Re:
你要比較老百姓和正規軍的戰鬥力﹖想學日本的自殺衝鋒﹖

>>對不起, 防守的一方因佔地利, 且守方還有攻守交換優勢(3:1),還有你只用漁船及商船運兵, 根本就沒有重裝單位與火砲 ,如此守方又佔了兵種優勢

Re:
並不是說只用漁船及商船運兵就沒有重武器,只是不好多帶而已。89式重機槍使用某蛋(不是不肯說,而是記不清了,好像是穿燃爆彈,要不然就是脫殼穿甲彈)最多4發就可以使大陸的(是用大陸自己的車輛做的測試)任意一種除主戰坦克之外的裝甲車輛失去戰鬥力。美中不足是該彈太貴,據傳:某廠長令某射手試槍,該射手進了彈藥庫,順手搬起離他最近的一箱彈藥就上了靶場,被廠長發現後罵的那個慘啊~~~因爲那是一箱特種彈,一箱可以換普通彈20箱啊!順便說一下,89式機槍與m2同一級別,包括三腳架,不包括彈藥重26.5kg,裝甲步兵配備到連,摩托化步兵平時配備到營,戰時配備到連一級。對付坦克—不知道人手一具89式火箭筒行不行,98式還是過重,紅箭8好是好,就是太貴了。

>>臺灣每個男丁都當過兵而其後備兵制也算完善, 短期內可動員大量後備旅

Re:怕什麽,你會動員後備旅,我就不會動員預備役?

>>哦,那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啦?對這種人,我向來回答:去死啦>_<

Re:
我的意思是:我想去,人家不收。另外,打仗不能怕死人,你願意在一個星期里死十五萬人,還是願意在一年里死五十萬人?

>>所以臺灣之艦隻都裝上多門40或20砲, 用來打快艇及漁船

Re:
40炮和20炮也就是打打魚雷艇,不知道大陸的魚類艇淘汰完沒有。依我看還不如兩岸導彈快艇對決,既便宜又好使。你說臺灣空軍有優勢我沒有意見,但是海軍就不好說了。

>>請問一下蘇聯打車城首都時用了多少部隊?台中又比他複雜多少,大多少?你可以他轟平再進去,那又要多少彈藥多少砲?多少飛機多少部隊?那幾艘漁船能補給的上嗎?這還是在台灣海空軍都差不多完了,陸軍死了一半的情況下,你說的仁川更是鬼扯,仁川那時北韓在那有多少部隊 有多強戰力?

Re:
更是簡單,猛拍衛星照片.狂造補給船即可.想知道北韓有部隊.有多強的戰力,問一下南韓即可. 噢,不行. 斷交了.....

>>共軍是可以建人造港, 可是會在建造時給衛星發現

Re:
衛星這麼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怎麼美國衛星沒有事先發現啊﹖

>>但是台灣海峽好像也是英倫海峽的數倍寬,聯軍居然從英國拖了人造港過來

Re:
為什麼解放軍就不能也拖一個呢﹖

>>美國那些SSN再怎麼安靜﹐在有些地方﹐再怎麼坐底﹐帆罩就是會伸出海面﹗

Re:
歷史事實放在那裡,美國就派潛艇潛入過中國港口,並把竊聽器裝在中國的海底電纜上,這也是美國解密檔案披露的.

二戰時很多港口就已經有防潛網專門對付潛艇的,歷史上潛艇進入港口襲擊靠泊的軍艦的戰例,
也不是一兩次了,二戰時英國潛艇剪開防潛网進入新加坡港,擊沉了港內的日軍重巡洋艦“高雄”號.

台軍不是買了意大利的小潛艇嗎﹖那能幹什麼用﹖不就是進港襲擊靠泊的軍艦嗎﹖北韓的潛艇到南韓港口更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海南還有瓊崖縱隊內應搗亂

Re:
台灣就不會有“瓊崖縱隊”嗎﹖等八路上了岸,還愁沒人投八路﹖

>>台灣的瓊崖縱隊平常沒事﹐甚至還可用來當作恐嚇台灣人的工具.真要開戰﹐這些人第一個就是做掉這些瓊崖縱隊

Re:
這就好,只要你們忙於做掉那些瓊崖縱隊,這就是瓊崖縱隊的作用和功勞.



----------------------------------------
守方回應:
----------------------------------------
>>海南島是怎麼打的﹖不長進

RE:
登陸海南島的共軍就有原守軍的一半﹐還有瓊崖縱隊內應搗亂,你要怎麼重演﹖還有啊﹐有些船能渡海﹐可不一定代表能登陸啊﹗

>>阿根廷空軍勇不勇啊﹖英軍照樣登陸馬島

RE:
若果阿空軍的機場近些, 或加油機多些, 結果就不同了.還有若他們不是只炸主戰艦隻, 而連LST都炸, 你說結果呢?LST﹐LCM被幹掉了, 難道要漁船搬火炮, 坦克, APC? 還是要大貨輪搶灘?"英軍登陸部隊才多少"阿軍守兵又是多少?讀多點歷史, 對你有益.

難道你認為阿根廷只要有足夠的飛魚就會贏嗎?你知道只有第一次擊中無防備的雪菲爾號,及後來誤擊大西洋運送者號以外,其它的飛魚都被反制掉嗎?已經無效的東西,射再多發不會中就是不會中.

>>阿根廷後來飛魚吃緊才導致麻煩來了

RE:
哈哈,美國叔叔愛死你這個屁拉了,居然用庇護約翰牛的精神來給你站臺,法國人吃美國人的嚇唬所以不運彈給阿國,可是不吃你屁啦兵的嚇唬,八爺,有本事去把法國人,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荷蘭人,瑞典人……………………,ET都唬住啊,有一個漏網屁啦兵,就準備下海餵魚.

>>阿根廷空軍多次襲擊英軍並擊沉多艘軍艦,阿根廷空軍真是能掌握皇家海軍之弱點, 因阿根廷海軍有兩艘42型驅逐艦, 他們對英國之戰法及Sea Dart防空飛彈有一定之認識, 所以能打開英軍之防空網.在空軍作戰時, 阿根廷海軍的Veintecinco De Mayo 五月花號航空母艦及十多艘驅逐艦在怎麼地方? 而阿根廷陸軍面對的都是英軍之精銳部隊, 甚至有尼泊爾兵, 這些只懂唱歌跳舞之南美兵又怎能應付.

RE:
英阿福島戰爭,阿根廷海軍根本就沒有迎戰,窩在港口裡不敢出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實力跟英國海軍幹上只有等死的份,所以只有空軍上場.不同於阿根廷,我們台灣不僅擁有亞洲屬一屬二的空軍,海軍實力在亞洲也是名列前矛,並且在本島嶼外島分別部署著大量的防空飛彈與岸基反艦飛彈,阿根廷憑什麼跟台灣比?連擁有航空母艦與大型兩棲登陸的英國,打阿根廷都慘勝,大陸兩個都沒有英國都比不上,憑什麼打贏台灣?

>>台軍武器還不是靠進口?這點台軍跟阿軍是半斤八兩

RE:
中國能和英國半斤八兩嗎?我呸!!!!!!!!!!!!!!!!,英國人打馬島的時候可沒用外國的戰鬥機,潛艇,導彈,清一色的英國設計,英國製造,最重要的美國貨只有臨時運來的AIM-9L與毒刺.沒關係,臺灣自降身價去和阿根廷一掛的(說實話,阿根廷的空軍真不是蓋的,不愧是以色列的門生),中國有英國的量嗎?沒有就少拿馬島來過幹癮.

>>在中印戰爭中
>>中國消滅了印度若干廓爾咯營
>>其戰鬥力真的是很一般

RE:
那PLA又損失多少人才換取一名廓爾咯兵傷亡? 還有廓爾咯兵在英國軍官指揮下,戰力又怎可和亞差指揮之廓爾咯兵相提並論. 廓爾咯兵團連德國人及日本佬都怕了他們, 這種人肉戰爭機器,大約只有PLA可以用十倍或更大交換率亦不怕的才說沒事. 若廓爾咯兵是無用的, 英國和印度哪要為請廓爾咯兵而爭吵了多年,而攪出那麼多外交風波

你看看PLA寫的有怎麼印軍單位曾對共軍施反擊的? 有怎麼印軍用刀殺了一大票人的? 印度在戰後立刻做二件事, 首先和蘇聯攪關係, 第二便是和倫敦相談增加廓爾咯兵.

>>阿根廷空軍勇不勇啊﹖

RE:
搖頭﹗還是搖頭﹗﹗
阿根廷空軍的有效航程去查查吧﹗跟ROCAF面對台海時能比嗎﹖﹗阿根廷真正可以支援福島作戰的機場只有兩處機場,且兩處機場距福島都超過700公里.再加上阿根廷空軍空中加油能力不足(只有2架空中加油機),阿根廷空軍在福島周邊空域滯空時間只有10分鐘,多待一會就得準備掉進南大西洋(事實上有阿根廷戰機因沒有在會合點碰上空中加油機而墬海).

你大概不知道阿根廷有空中加油能力。你大概也不知道可以到達目標,以及到達目標之後還能作戰10分鐘是多大的差別。阿根廷為什麼在戰果的評判上一直出狀況,甚至誤判擊沈一艘英國航艦的事情,就是因為滯空時間不夠。看樣子你還是只停留在過去的程度上面。

還有﹐阿根廷的海軍在那﹖還有ROCN有些在陸地上的就不能打船啊﹖﹗

>>阿根廷空軍多次從本土起飛
>>攻擊過英國船隊航程是問題嗎﹖

RE:
天吶﹗從本土起飛就代表航程夠﹖﹗不懂當地地理﹐不懂飛機航限還敢談戰史﹖阿根廷是能攻擊英國船隊但能飛多遠﹖能待多久﹖去翻地圖﹐了解一下阿根廷的飛機航程吧

>>阿根廷不是有航空母艦嗎﹖

RE:
知不知道全球第一次的SSN魚雷攻擊讓阿根廷海軍嚇破膽.

>>台軍怎麼會估計出解放軍只有一個師的運載能力呢﹖50年海南島能能靠破漁船運一個軍上去

RE:
正規登陸能力當然先考慮﹐要分析也以此為主,這股正規登陸能力才是威脅最大的力量﹐如果能把他們先作掉﹐後面的漁船梯隊可以不用玩了.

>>主力部隊當然是後面的漁船商船,軍用登陸艦艇不過是一支突擊力量,如同步兵敢死隊一樣

RE:
運送人員軍船與商船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是開口笑﹐差更多﹗還有啊﹐LST﹐LCM被幹掉了﹐你靠商船啊﹖﹗個人實在懷疑你是否當過兵?如果連登陸艦與運輸艦全都沉了,那不就表示下一個該沉的不是貨船就是漁船了嗎?(有武裝的軍艦都無法自保了,更何況漁船.)

>>主力部隊當然是後面的漁船商船

RE:
奉勸你們的商船最好學學英國人裝些干擾火箭,否則大概會很奇怪岸射的雄一雄二,為何老往後面的商船飛,會苦了上面的人白白當炮灰;至於登陸艇等著在海上吃LT2000跟155榴炮吧,這些東西是不長眼的喔.

>>像台灣這個地方,等大陸上去一個成建制的集團軍

RE:
問題是上得去嗎﹖一個軍﹐怎麼會吃不消﹖﹗逐次用兵投入的結果,就是送死.你以為後續部隊會源源不斷﹖﹗無法補充兵力達到數量優勢的結果,也是死.

>>以台灣這個地方和兵力部署調動的條件,你如何吃得消一個成建制的集團軍﹖以一個軍所防守和控制的區域範圍,足以使後續部隊安全太平上岸了.

RE:
LST﹐LCM都被打掉了,就靠漁船送上一個軍﹖就憑這種裝備及速度,台灣只要2個聯兵旅+軍團砲兵,就可以讓你們再付一個軍的撫恤金了,到現在重點還沒看清楚﹗

>>2個旅能對付一個軍﹖

RE:
防守的一方因佔地利, 且守方還有攻守交換優勢(3:1)還有你只用漁船及商船運兵, 根本就沒有重裝單位與火砲 ,如此守方又佔了兵種優勢

即使功方用RPG或ATGM也因欠缺裝甲防護力,只適合伏擊,攻擊變成防守?搶灘時又有時間讓你找好掩蔽位置伏擊嗎?RPG射程多短?有比機槍射程長嗎?ATGM射程多長?有比守方重火砲壓制火力長嗎?(曲射武器還能躲在掩蔽地形後開火),臺灣每個男丁都當過兵而其後備兵制也算完善, 短期內可動員大量後備旅,步戰砲協與數量上同都比搶灘方享優勢.

首波輕步兵與少數重裝車被KO ,後面的商船與重裝登陸就不必談了,輕步兵登陸後,機動力火力都不夠,面對有裝甲車輛有砲兵的單位你還能幹嘛。古寧頭光是一輛戰車就吃死一堆人。你的作戰概念是誰教的啊?那些軍事學院的書是這樣寫的啊?市場花園看看不足編的德軍把英軍打的什麼樣子。歷史好好看看吧。

如果首波以重裝車當搶灘主力,也會被AH機打光,沒有步戰協同,戰線更難以向人口眾多的市鎮內陸推進,幾個伏擊點下來就能把你重裝單位給耗光.不向內陸推進壓迫守方砲兵後退,就也等於縮在灘頭享受守方壓制火砲的彈幕,讓搶港口讓商船靠岸或讓次波安全上陸都成為不可行.

>>你要比較老百姓和正規軍的戰鬥力﹖想學日本的自殺衝鋒﹖

RE:
請問一下蘇聯打車城首都時用了多少部隊﹖台中又比他複雜多少,大多少﹖你可以他轟平再進去,那又要多少彈藥 ﹖多少砲 ﹖飛機 ﹖多少部隊﹖只靠幾艘漁船能供應這樣多的裝裝與彈藥補給嗎﹖這還是在台灣海空軍都差不多完了,陸軍死了一半的情況下.你說的仁川更是鬼扯,那時北韓在仁川有多少部隊?有多強戰力?

>>LST只是載具沒有其他特殊作用

RE:
運送車輛﹐坦克﹐大砲﹐就只有LST或部份的LCM可以辦到﹗還說沒有其他特殊作用﹖﹗

>>台灣不是有很多港口嗎﹖你怎麼不想我來奪取你的港口呢﹖

RE:
台灣的港口腹地過小~~部隊集結在港口,只是徒增標把機會.你有沒有讀過地理呀??好歹人家公開的共軍集團軍、師進攻戰術連續想定推演狀況.想要搶港口,你以為沙灘上的防衛兵力多還是港口內的兵力多?美軍為什麼在波灣還是以搶灘,而不是奪取港口做為主要的登陸作戰預定計劃?
雖然美軍後來改以陸軍左勾拳主攻,陸戰隊終究是佯攻,你怎麼總是把別人都當作笨蛋,卻不知道自己連該有的基本知識都缺乏。

>>台灣不是有很多港口嗎﹖你怎麼不想我來奪取你的港口呢﹖

RE:
歷史事件每次都不同, 不能一個例子走天下。事實在於阿軍在劣勢, 戰術戰略失誤..."奪取港口"的確是藝術, 也很有想像力, 但...怎麼搶?叫大貨輪撞過去?請答簡單問題: 怎樣從漁船把人送上岸?還有, 重裝備怎辦?

>>中印戰爭時達旺一線印度沿公里部署5個旅固弱金湯,唯一擔心的是一條山間小路,印度認為憑那種地理條件,解放軍最多能過來一個連的穿插部隊,所以派了一個營警戒小路,解放軍一個師的主力部隊從小路上過來了

RE:
師的主力部隊多大?你現在是打軍團級的戰爭.
中印戰爭是幾年??今年以後又是幾年??
裝備差異性又如何??
能走山路的師~~~除了輕裝步兵師外無他
然而~~港口卸貨的時間又多久??
可能你有所不知,
台灣每個港口不幸落入了個軍團砲兵的口袋內
不然你來說說個港口吧~~就台灣的

>>解放軍是最善於聲東擊西的
>>在幾乎所有戰例中都有佯攻和穿插部隊
>>敵人的失敗往往在於錯誤判斷解放軍主攻方向

RE:
要聲東擊西前提就是不能讓對方知道你的動向,你的意圖要隱藏的很好。廣大的海峽上面你藏到哪裡去?你的船隻就算全速狂飆,會比陸上的移動還快?更何況,陸上需要移動的距離還比你的海上單位要移動的短。你的空間時間老問題又搞不清楚了是不是!

>>你要靠機動部隊來增援,你連主攻方向都不知道,還不是要跟諾曼地登陸時的希特勒一樣﹖

RE:
你是不是不知道那之前德國空軍,已經無法白天進入英國本島四週進行偵查任務了?你是不是不知道希特勒猛催aR 234的原型機是要打算作什麼?一堆船團無法被現代雷達發覺?即使你炸光了固定雷達,還有許多機動雷達與小型雷達難以根除,沒有地形屏障的海峽中的大船團,即使在雷達設在琉球都能發現,只要有點高度的丘陵,雷達視線就能看光東南沿海動靜

>>當年渡江時的策反江陰要塞是一個模式

RE:
江與海的不同, 難道你不知道? 海峽有多闊, 難道你不知道?

>>是你自己沒有搞清楚仁川登陸的本質

RE:
聯軍有靠這些商船搶灘﹖沒有LST聯軍怎麼能在第二天把車輛及其他裝備上灘﹖﹗PLA攻打台灣時﹐如果LST被幹掉一大堆﹐在台灣的港口不是攻不下﹐就是進不去的情況下,你要怎麼用商船運送重裝備讓PLA接收﹖﹗

>>美陸1師是21日才靠商船上岸的

RE:
是啊,
9/15陸戰隊第一和第五,
9/16第七步兵師,
9/21的第七陸戰隊都不知道是怎麼上岸的喔!

9/15第一批步兵在0633上岸,
七點鐘不到,由Fort Marion 送出來的三艘LSU就跟著送上10輛戰車。下午五點之後,超過500艘的各式登陸載具衝向仁川港。是啊,美國沒有怎麼使用登陸載具嘛!睜眼說瞎話。那10輛戰車也是自己游泳的啊!為什麼你的謊言都是這麼容易砸到你自己呢?

>>我擔心的就是這個說說容易,做起來難啊!比如:滿天的簿條、煙霧、角反射器、紅外干擾,你如何讓導彈分辨?假目標不用則已,一用就是鋪天蓋地,要不然費那事敢什麽?自己把船沉了游泳回家得了。

RE:
LST與LCM較商船少的情況,SSM當然是主打沒防備設施的商船.有防備的LST則可能要除SSM以外輔以傳統打擊手段.近岸的目標(船,車,人)則是要用面武器來處裡,這些東西不需要終端導引.

>>據我所知,利用成像技術分辨目標性質是目前各國努力的方向,不知道進展如何。

RE:
標槍知道嗎?AIM9X知道嗎?紅外成像?????去成人網站看透視照片啦,色狼都會的東西,拜托你不要說的好像ET技術

>>登陸艇與兩棲車的防空可用紅櫻

RE:
實在笑死人,紅櫻射程有小牛長?

>>至於航道等水文資料大陸早就掌握了一個懂航海駕駛人會沒有辦法靠岸﹖

RE:
什麼叫做領港人,調查水文是要怎麼調查的。你是不是以為調查水文是填寫問卷就好的啊?港口附近是隨便給你進來的?上次被驅趕的大陸研究船你是不是以為是觀光的啊!

>>滾裝船卸貨的速度也不慢

RE:
1. 怎樣靠泊?
2. 航道安排?
3. 領航?
4. 岸上炮火?
也請說明其他可行登陸方法

嘿嘿~~滾裝貨輪能下的港口台灣不超過5個,那我也藝術化的佈置了我的軍隊,誰說港口不能佈雷呀??

>>你當然可以認為民用船隻在21世紀無用,但是在沒有經過實戰檢驗之前不好下結論。其實現在的發展趨勢是軍民兩用商船,在戰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更是征用了大批商船,英國也是如此。

RE:
你知道不知道英美征用了怎麼船去作怎麼用途? 教精你, 下次吹牛都下一番功夫先,英軍征用的QE2及另一艘郵輪是作為給兵艦, 因英軍沒有美軍的專用運兵艦. 而登陸艦隻之適航性差, 若兵員用登陸艦隻運送會令兵員不適. 用郵輪作為給兵艦會保持甚至加強兵員之體力及士氣,因郵輪有地方操練及適航性佳.

但到達後, 兵員之上陸還是由LCL做(英軍之LST), 可不是QE2去登陸. 還有二艘中型貨柜船(包括替英軍航母擋了飛魚的)是運皇家空軍的獵兔犬式飛機, 也不是你說之登陸用.

美軍在沙漠風暴中使用的商船就更離譜, 這些商船根本是美國之MSC以美國軍用運輸艦規格做的C7及C9型貨船, 美國之船公司只付一半錢, 但一定要掛美國旗及用美藉海員的, 民船?

而且這些船是送物資去沙地而不是科威特前線.你以為隨便去拉幾隻商船便成? 還有一點教精你, 現在不是二十年前, 本身裝有吊機之雜貨船不多, 而有四十噸吊機的更是少之又少, (運戰車, 發夢沒有那麼早).

>>即使港口設施被破壞,也可以架設戰時簡易設施.解放軍已經試驗成功由工兵架設的滾裝船卸載設施

RE:
破壞港口不是只有破壞設施而已吧﹖﹗狠一點放水雷﹐炸船堵航道都是可以幹的.解放軍已經試驗成功由工兵架設的滾裝船卸載設施?!你去外海架吧﹗

>>20年前南京軍區就在長江演習過
>>30分鐘內在敵火下架起一座浮橋
>>並通過了包括裝甲兵在內的一個師的部隊

RE:
請問只用一座浮橋要過一個師要多少時間?
還有要架浮橋, 你都要先有據點,
而架浮橋後, 商船之物資是自己上陸的?
用下腦, 不要用你的嘴砲先笑死幾個臺灣佬以助PLA解放大業.

鬼扯...在30分鐘內在"敵火"下貴國工兵能在架起浮橋....?!!!!"敵火"是雞蛋還是鴨蛋?!!!
不用派先派偵查排過去摸清狀況...就直街架起來了?!
不用擔心砲擊?
不用作防空作為?
不用擔心sniper?
貴國工兵是原子小金鋼?!"莫非先生"不會出現?!

戰鬥工兵最脆弱的五大時候:
架橋便是之一
遇到砲兵一群效力射+用空炸空炸瞬發信管三次...整個浮橋就掛光了還架啥橋之二.
更不用提用多管火箭攻擊之三
和有海流的岸邊之四
就算真的發把浮橋架起來了,要整個師排好隊整齊過河嗎?不用分梯隊過河之五
其他林林總總還沒提...光是這幾點就會讓我方很多人爽死.

>>我想登陸艇能到的地方漁船就能到,直接衝上岸嗎?又無法後退,後續的船要怎麼上來?至於重裝備,有些是不需要上岸的,比如用來壓制灘頭的砲群。最不濟就把漁船灌水沉沒...

RE:
該不會又要重玩船隻攜帶榴砲那一套吧?--->在波浪搖擺下只是浪費彈藥的盲射(你們把榴砲放在漁船上....開火??蠻佩服貴國漁船堅固的程度.)

最不濟就把漁船灌水沉沒讓撘載的重裝車上陸?--->後續的船就等著撞前面的沉船好了

>>挑選海況好的時候出海

RE:
歡迎你到臺灣海峽來找一級海況,注意,要預知的哦,要不你的船團就要排排坐,等天氣了.否則就像豬哥一樣可以去借東風,讓海況一直是一級,這樣你的坦克可以從福建下水直開臺灣了(注意路上補充油料),嘿嘿

>>這些東西怎麽上船我知道,但是至於怎麽下船我沒有看過照片。至於重裝備,有些是不需要上岸的,比如用來壓制灘頭的砲群(當然能上岸最好)。但漁船至少可以裝載兩榽坦克、裝甲車。
但是最不濟就把漁船灌水沉沒,兩榽坦克、裝甲車自然就會浮在水面上了。你知道早期pla海軍陸戰隊的122榴怎樣上岸嗎?用77式裝甲車“馱”上去。

RE:
知道爲什麽LST叫做開口笑嗎?知道有多少條漁船上可以做開口笑嗎?呵呵,勇哦,不用平衡裝置就敢在漁船上打炮,向前來受降的臺灣陸軍致以敬禮嗎?很乖哦^^

呵呵,哪國造的漁船?這麽大的貨艙?從哪裏裝進去?怎麽放出來?呵呵呵和呵呵呵weba大帥的無敵鐵箱在哪裏?這裡漁船急需哦^^

醒醒啦,沉默的艦隊看太多次了,人家是潛艇啦,你試試看從正在下沉的船裏面開一輛坦克來,不用漁船,LST載的也可以,水流不把你卷進去才怪。你知道炮是怎麽吊裝到運輸車上的嗎?臺灣沒運過122砲,不過金門砲戰的時候105砲倒是坐著水鴨子沖過灘。兩棲戰車在浮的時候只等於移動很慢的漂浮物,搭載榴砲後祇會拖長敵火下的上岸的時間...只會更慘而已.

>>你理解錯了。不是吊裝榴砲,而是架跳板推上去的。另外載車也是經過改裝,專門用來馱炮的。

RE:
呵呵,好啊,有本事就在大浪中推推看,別説空軍和陸航火力掃蕩,就是找個瞎眼猴子隨便按照事前測定諸元打個岸砲火力覆蓋,你這幫固定不動的橡皮鴨子就下水去了.

>>但是只要比水輕,總是會浮上來吧?

RE:
你們甲車是保利龍做的呀?等到進氣孔一進水你就知道會不會浮上來了.做你的烏拉夢,你以爲是小學生學習阿基米德定律啊?去看看坦克下水的時候對水流的要求,從沉船衝出去???還沒見水呢就裌在船里陪葬了.

>>船載砲兵早就是實戰檢驗過的範例了。從仁川到一江山島戰役中﹑美軍隊都用得很好

RE:
好啊,有知識了?那麽來討論吧?
海軍艦炮是如何安裝的和運作的?
砲如何克服縱擺橫擺造成的偏差?
人家美國的船載炮是有補償裝置的?
貴國東山島演習那一堆陳列在貨船上的陸射火炮,實在火光十足,精確全無,有本事就學屁啦吹美國的火力船,人家是掃雷加破障的,有本事你拿那個船載火箭去轟轟裝甲或者加固工事,比禮炮好不了多少.

仁川是用多管火箭,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你也敢混在一起講!一江山時代沒有空軍支援,那時候也沒有一種東西叫做反艦飛彈。你對海戰的無知很早以前就證明了。歷史不看就是這種難看的樣子。

>>怎麽了?我真的不知道啊?給解釋一下可以嗎?

RE:
嘿嘿,有人寫了一篇斐馬達定律反證,然後問我1+1等於多少,我需要理會嗎?我需要把他的論文送碎紙機

>>大陸造的,坦克直接放在漁船甲板上。至於怎樣放出來,我也不知道,所以只好猜測。

RE:
靠,坦克停放在甲板上???你那艘漁船不是一般的特別耶,不怕翻船啊?或者是遠洋大型漁輪,嘿嘿,我很想看看他怎麽卸載哦^^工人步兵擡上去啊?大帥,有人抄襲你的天才^++++++++++++++++^
最後再說一次,無知就閉嘴,你不知道還說什麽?

>>不還意思,我連預備役都不是

RE:
哦,那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啦?對這種人,我向來回答:去死啦>_<

>>我的意思是:我想去,人家不收。另外,打仗不能怕死人,你願意在一個星期里死十五萬人,還是願意在一年里死五十萬人?比起人命,拿到臺灣島更值錢——如果可以這麽比較

RE:
放心啦,想死還不簡單,一級海況下你就抱著救生圈跟著坦克走就對了,小心鯊魚,至於死人,我是滿不在乎的,只要那些人和你一樣願意爲了侵略去死,我歡送他們,不過喪葬費安家費我連個屁都不要給,有種自己擦屁股,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做夢娶媳婦吧,你準備用沉船填滿海峽來登陸啊?不夠看哦,上次有人準備用幾千萬人的屍體填海,我喜歡那種大氣魄,大手筆

>>不過魚雷最好攻擊一些有價值的大型目標,而大陸就缺少這類東西——窮啊

RE:
沒關係,打死你就值回票價了,中國有你是世界的威脅,不信下次你上陣,保證敵軍笑不死,得也要抱頭鼠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ASM也就是打打商船,不過這個損失大陸還是可以承受的,又不是說風浪大了坦克就沉

RE:
好啊,一枚空射飛彈換一船大炮,坦克加士兵,這生意划得來,多多益善。有種讓中國的坦克在2級海況時下水啊,媽的一級海況,別説瓊州海峽,就算是太平洋我都能過。一皮天下無難事,WW們,見識到中華鐵臉皮得厲害了吧,快來崇拜一下吧。

>>不知道瓊州海峽風浪多大。

RE:
嘿嘿,你去看看紀錄片就知道了,這段航渡的紀錄片滿街都是

>>你說台灣空軍有優勢我沒有意見,但是海軍就不好說了

RE:
海軍正是PLA最差之一樣, 戰術還是停留在二戰前的時代, 怎麼AAW, ASW都沒有, 只其望用艦炮和臺灣之軍艦互K取勝, 和現代化之路相差甚遠. 勉強只有現代是AAW (但還是點而不是區域防空)及旅滬是ASW的.

>>誰想到德國特種部隊,能在山上降落就出墨索裡尼呢﹖

RE:
哈哈,要說特種作戰嗎?人家只有一個’小隊’十幾人。你PLA大師相信’不唯武器論’’吃的好是硬道理’的大師,是要兩三個’師’上岸。少亂換數量。

小批特種部隊機然能和大規模的正規部隊的移動作戰相比較!你真的當過兵?還是你只是當警衛或是伙夫?這種基本的戰術修養難道解放軍都不教的?

>>想知道北韓有部隊.有多強的戰力,問一下南韓即可. 噢,不行. 斷交了...

RE:
至於北韓的軍力,自己看國外網站;懶得幫你們這票視國外資料如糞土的猴子找,美國人不走,是因為防的是某個更有野心的國家.北韓的T-80??!! ~~那個RPG炮塔飛玩具???越過38度線連到漢城都沒有,油就見底等地獄火燒了......解放軍要來玩台中~~~先想想怎爬上大肚山吧,連船都不會下的人,還提滾裝貨倫,要不要M3數碼寶貝浮橋車先借你們用用?

>>而你非要假設我在攻不下的情況就靠岸,這不是很荒唐嗎﹖

RE:
考慮被攻下的應該是台灣這方面,而考慮攻不下的應該是中國這方面

>>狠一點放水雷﹐炸船堵航道都是可以幹的...我是樂觀其成看你們自己封鎖自己

RE:
所以說嗎跟你這種貨色怎麼談軍事﹖﹗台灣方面要是能把握在PLA還在外海時﹐會玩這招嗎﹖﹗
到了這種封自己的地步﹐肯定是兩害取其輕,從封掉自己造成不便﹐或是可能被PLA攻下港口選其一﹐當然是情勢緊急時才玩,誰會沒事玩這種﹖﹗

>>聯軍居然從英國拖了人造港過來,為什麼解放軍就不能也拖一個呢﹖

RE:
共軍是可以建人造港, 可是會在建造時給衛星發現.還有,二戰盟軍有空優和海優,但現在的共軍...二戰盟軍人造港是在第二天才運過去的, 因為需在第一天鞏固灘頭, 靠的就是LST!當第一波的LST全被打沉了, 難道第二波的商船照樣來搶灘? 怎卸貨? 你知不知滾裝貨輪怎樣作業的?

>>衛星這麼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怎麼美國衛星沒有事先發現啊﹖

RE:
美國確實已經發現伊拉克部隊在邊境大量集結,但他們情報組織認為這不過是海珊的另一次軍事示威行動,這不是沒發現,而是研判錯誤!

如果PLA在沿海建人造港,我想應該是不可能「研判錯誤」吧!

>>台灣不少港口,大陸的都去摸過當年潛艇就進去過多次

RE:
中國潛艇混到港口外海﹐我是不會懷疑啦﹗但混到港口內﹐這個牛就吹大了.台灣大部份的內港是連潛艇的潛望鏡深度都不到,把潛艇的高度算一下﹐有些中國潛艇搞不好帆罩都露出來了﹐還以為自己潛水,哈哈哈就算完全在水中﹐那種深度﹐肉眼看見不是問題﹗

還有啊﹗其他商船吃水是0的啊﹖﹗中國的有些潛艇是小了些﹐不過﹐在大部份台灣的內港﹐就算它能在海底行走好了﹐就差2米不到就可伸出海面了﹐有些商船吃水可是大於2米,等著被商船撞爛吧

還有啊﹗你以為台灣的內港海底是跟游泳池一樣乾淨的啊﹖﹗你的潛艇有什麼靜電吸塵﹐吸垃圾﹐船過水無痕﹖﹗

>>美國潛艇也潛入過中國港口有什麼奇怪的﹖

RE:
哈哈,港口有分深淺,你居然一概不論!台灣有多少深一點的港口先去研究一下再來胡猜。這些深一點的港口還都是從港外直通內港?美軍到港外照相也叫做到港外,他們到過的可多了,到港口可不是進入到港區內。吹牛不要不打草稿。

你連人家以前美蘇的潛艇在海面下怎麼玩都不知道,連到港口人家是怎麼到港口的也不知道。好意思講。

人家美國是用深海救援潛艦,去港口外的電纜線裝竊聽裝置,再將竊聽資料由海底電纜傳送到格凌蘭島,放竊聽器一定要到港理?奇怪,美國怎麼就可以在鄂霍次克海這樣竊聽蘇聯的電訊呢?原來你根本分不清楚這兩這間的分別。

>>二戰時很多港口就已經有防潛網專門對付潛艇的,歷史上潛艇進入港口襲擊靠泊的軍艦的戰例也不是一兩次了

RE:
喔原來有人把那種不到500噸,甚至噸位更小的潛艇,和現在的噸位的潛艇混唯一談!大約老共之潛艇都有縮陽成寸之本事.也不管這些潛艇的續航能力,也不管這些潛艇是不是能夠真的作水文調查,也不管大陸是不是有這種潛艇,也不管這些潛艇到底能夠怎麼使用。要怎麼扯都可以嗎?

>>二戰時英國潛艇剪開防潛网,進入新加坡港擊沉了港內的日軍重巡洋艦“高雄”號

RE:
老兄,你居然敢公然捏造戰史!

「昭和十九年十月的雷伊泰海戰中,隸屬栗田艦隊,於二十三日離開汶萊基地,在巴拉望島外海遭美國潛艦『達塔號』魚雷攻擊,大受損傷......緊急修護後後自行返航汶萊基地。

之後泊留新加坡時,昭和二十年七月三十一日又遭美國潛艦『XE3號』的攻擊,終至無法動彈,直到終戰。戰後充當通訊、修理的母艦,昭和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由英國海軍曳往麻六甲海峽進行沉船處分。」

以上出自《聯合艦隊軍艦大全》片桐大自著,陳寶蓮等譯,麥田出版社,初版,1997。
第71頁,高雄 ( たかお,TAKAO ) 條。

二戰日軍重巡洋艦高雄號(Takao), 於雷伊泰海戰時隸屬栗田艦隊,在離開汶萊基地後,於在巴拉望島外海遭美國潛艦Darter號攻擊(Oct 23, 1944)中雷兩枚, 造成鍋爐艙進水輪機停擺...不過最後勉強回到新加坡(Nov 12, 1944)

在高雄號中雷之時...高雄號的同型艦愛宕號(Atago, 栗田的旗艦)也遭美國潛艦Darter號攻擊...中雷四枚, 於20分鐘內沉沒, 栗田幸免於難...(Darter以艦首魚雷管攻擊Atago, 隨後立即以艦尾魚雷管攻擊Takao...),而另一艘同型艦摩耶號(Maya)則於當天稍後(20分鐘後)被另一艘美國潛艦Dace攻擊, 中雷四枚, 於10分鐘內爆炸沉沒...

高雄號此後並未修復, 於港內被當成防空炮臺使用...而於1945年7月31日被英國XE小型潛艇攻擊, 造成重損但未沉沒!!!英軍參加此次攻擊的一員Magennis,曾參與以小型潛艇攻擊德國戰鬥艦Tripitz之役(但未負責主攻任務)...他因攻擊高雄號此次行動而獲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日本投降後, 高雄號於1946年10月27號被英國拖至麻六甲海峽鑿沉...PLA...據悉你的數學很棒喔, 號稱"八爺"...不過先不管是真是假, 看來你的戰史是全班最差而且還被死當的...

>>台灣就不會有瓊崖縱隊嗎﹖等八路上了岸還愁沒人投八路﹖

RE:
你以為台灣的統派真的心向祖國啊﹖﹗他們還比獨派了解八路﹗真要開戰﹐這些人第一個就是做掉這些瓊崖縱隊﹗

第五縱隊這種東西
(1)只有信仰堅定的人才會做
(2)在局勢明朗化後,投機分子會做,
(3)被收買的人會做。

但是當你的第五縱隊在台活動時, 難道台灣的第五縱隊在睡覺看世界杯?

>>只要你們忙於做掉那些瓊崖縱隊,這就是瓊崖縱隊的作用和功勞

RE:
要作掉第五縱隊﹐還用不到正規軍吧﹖台灣是有幾個單位就是專門照顧第五縱隊的啊﹗



--------------------------------------
其他:
--------------------------------------

讓我想一想你們的假定:

因為之前網上有人聲稱
大陸潛艇已經去各港內逛過????????
表示港內航道共軍
已比該港幾十年經驗的領航員還熟????????
幾百噸的小潛艇上面載著一兩枚魚雷或特攻人員
把港口的戰艦艦艇擊沉...
擊沉艦艇會自動消失..不會阻礙航道???????

海上的漁船商船雖遭火砲飛彈攻擊,
但因為內裝外圍有空油桶,仍能不被擊沉????????
還有坦克本身具有水密性或比水輕,
人員本身又受過良好的泳訓,
再加上台灣飛彈武器和零組件非本國造,
所以只能乾瞪眼讓大批漁船和商船人員飛機
直接由非港口以外的地方????????
作一次性的登陸,
然後這些擱淺的船隻,會自動消失????????
以利下一波補給或登陸人員上岸????????
或直接由之前被攻擊的港口登陸,
和透過三十分鐘架起的長距離的海上浮橋登陸????????

在短短的兩三天之內,
登陸雖受到島內陸軍的攻擊,
但由於解放軍千變萬化的戰術,
並沒有遭受很大的損失???????
再加上這段時間兩個集團軍的後援?????????
台灣正式解放成功,萬歲


-----------------------------------

這些共軍的潛艇特務人員
不但取代了台灣各港口的領水人
台灣各港口在他們的領導下﹐
變成全世界最有效率的港口????????
由其以排除航道障礙﹐
快速熟悉環境更為世人所崇敬????????

並成立領水人學校
帶領學員搭乘潛艇熟悉各國內港﹐
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
在學習上達到高質量的進步????????

最後﹐
利用長江類比日本海的方式﹐
解放軍踏上了日本﹐
並在先行者的護衛下完成進出日本的任務


------------------------------------

>怎麼會估計出解放軍只有一個師的運載能力呢﹖
>50年海南島能能靠破漁船運一個軍上去
>現在反而退步了﹖

RE:
你一貫以來最大的問題之一:
就是當你用歷史上的議題想要說明一件事情的時候,
你不是故意忽略其中的差異,
就是可能真的不知道其中的差異。

當年登陸海南島時花了多少漁船運送完畢?
當年海南島上有多少守軍?
守軍有多少彈藥?守軍有多少重武器?
當年送上去的部隊,第一批有多少有重武器?

把這個議題再講回到你企圖證明登陸台灣的議題上面:
你現在有多少一個週波的登陸裝備?
可以一個週次運送多少部隊?
你有多少載具可以運送重裝備?
請注意,你的載具不是送人就是送裝備,但是不要想混淆說同時送人也同時以最大載運量送重裝備上岸。

台灣有多少重裝備和火炮可以支援反登陸?
當時登陸海南島和現在登陸台灣,面對的灘頭的火力有什麼不一樣?
先搞清楚再來說為什麼登陸海南島和登陸台灣不一樣。

>又是假設
>阿根廷不是有航空母艦嗎﹖

RE:
那你為什麼不先去搞清楚
阿根廷的航艦在整場作戰的時候在哪裡?
為什麼航艦沒有出來?

再去搞清楚,阿根廷當時能夠使用的艦載機是什麼?阿根廷遇到什麼樣的問題?現在倒是你一值不停的在假設阿根廷的飛機具備在英國艦隊上空足夠來回攻擊並且檢視戰果的滯空時間,然後假設阿根廷具有航艦又有使用航艦的機會。

既然你說歷史不是假設,你就先將歷史看個大概再來講。

>機場﹑港口都是攻擊對象
>你知道哪裡會是主攻部隊呢﹖

RE:
機場港口都是攻擊的對象,但是很明顯的是:沒有佔領機場前,你的部隊就得要空降,你的部隊要用空降的,就是會只有少量的輕型裝甲車,你的重裝備就是進不來。

你要奪取港口,就得要把船開進港口來。就算你有航道水文的資料,只要港口的進出航道被堵住,你的船就不必進來。

是的,你可以多線同時發動攻擊,讓主攻佯攻同時發動。但是有些地方我根本就可以破壞或是阻礙讓你就算少量步步上岸也無法讓重裝備和後續增援的部隊上來使用。我不知道你的主攻目標,但是只要利用刪去法,加上一些破壞手段,要考慮主攻路線是不是真的能將部隊送上岸的就是你要傷腦筋的事情了。

>沒有LST
>照樣可以用其他船在仁川送上這麼多兵力
>你看看整個仁川作戰的過程
>LST只是載具

RE:
沒錯,不靠這些載具也可達到同樣大的運送量。只不過你不知道登陸講求的就是要在第一時間之內送上足夠的部隊建立灘頭陣地,確保後續部隊可以上來,並且送上重裝備以擴展戰線。

因為你不了解使用港口前要先佔領港口,也不了解沒有足夠的兵力去佔領港口,你的尖底船就不必想要將更多的人和重裝備送上岸。所以你只是夢想一大群的尖底船,無論大小,再岸邊一段距離逐一擱淺,然後這些船上面的人員裝備就會自動下船,渡過那一段海岸然後登上沙灘。

你也不知道一艘噸位數千噸的尖底船會在多遠的距離下擱淺,也不知道一艘數千噸的船起碼的吃水深度。

胡亂的拼湊一些資料,你和海峽網的通通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故意去忽略真實狀況下的限制,僅僅是盲目的背誦數字。

>仁川是最不適合登陸的地點之一
>但是就成功了

RE:
仁川為什麼不適合登陸?
一個水文環境限制較大的地點為什麼不適合登陸?
那麼聯軍為什麼就是賭在那一段別人認為不足以送上足夠穩定灘頭兵力的時間之內,以間接路線的型態,成功的登陸呢?

你怎麼不去研究一下
仁川如果在重兵防守下能不能登陸成功?
水文對於登陸的效率有什麼影響?

成功的條件很多種,敵人犯錯較多也是造成成功的原因之一。

>也許解放軍的工兵部隊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20年前
>南京軍區就在長江演習過
>30分鐘內
>在敵火下架起一座浮橋
>並通過了包括裝甲兵在內的一個師的部隊

RE:
在長江架設浮橋也敢拿出來和海岸邊相比。

長江和台灣海峽的岸邊的海象和浪高是可以這樣比較的嗎?你把內河環境直接對比到海岸邊,完全忽略兩者間受到海洋與風對水面狀況的影響,就以為只要能浮在水面上連成一起就可以互相套用。

你甚至也不去考慮在架設浮橋的時候對於河水的流速有沒有限制,你以為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架設浮橋?下回你去問解放軍的工兵到怒江水速最高的地方去架設看看。

對海象水文缺乏了解,也難怪你以為一個港口是可以輕易的隨便進出了。

>為什麼解放軍就不能也拖一個呢﹖

RE:
可以啊,你當然可以拖一個過來。如果你認為過去沒有雷達協助,德國無法獲得英國沿岸的詳細情報,這種情況也可以套用過來的話,你儘管拖。歷史不是隨便你講的。

>所以
>LST不過是先頭突擊力量
>主力在後邊

RE:
錯了,第一天在諾曼地的那些登陸載具就已經將戰車,自走炮等等重裝備送上灘頭。你還以為這些戰車等等的重裝備都是由人工港才卸下來的?你大概也不知道人工港沒有撐幾天就因為天氣的關係而損壞,但是盟軍卻一直是利用諾曼地的灘頭繼續送重裝備和補給上岸。這些重裝備怎麼上岸的?尖底船?

>而是會有更多的載具跟隨在第一攻擊波後面,在第一攻擊波攻擊力量耗盡時跟進,保持突擊銳勢。我說的“更多的載具”並不全都是軍用艦船,民用船隻可能不如軍用艦船好使,但是可以彌補數量不足的問題。

RE:
你可以有眾多的民用船隻在後面擔任運送的任務,你甚至高興可以用伊塊大木板或是澡盆運送部隊裝都可以。但是請不要忘記:在你的第一線部隊消耗到無以為繼之前,你必須有一個穩定的港口,無論是人工港或者是現成的港口,讓這些載具進行下載的作業。

只要這一個條件達不到,你後面再多的船也沒有用。

>用漁船可並不代表速度慢厄。

RE:
漁船固然不是速度慢,但是漁船一不能讓重裝備在港口以外的狀態下上岸,也無法再衝上灘頭之後還一定可以不擱淺,卸下人員後再回到海上去。

>辦法有很多,比如衝灘之前抛錨,卸載之後再用絞車絞錨鍊,把船拉回去。只是這個當起錨機用的絞車要好好捉摸一下。

RE:
這種在一些登陸載具上就有使用,但是不要忘記你只有平底船可以這樣完沒問題,尖底船一旦擱淺,假如船身偏向角度太大,你要拖出去可能就是船隻浸水傾斜甚至導致沉默。你可以把船在遠一點的地方擱淺,但是你就得要考慮上面的人員或是裝備要怎麼樣渡過那一段還無法觸底的距離還能維持一定的戰力。

>早一點下水啦!又不是說風浪大了坦克就沉,63式可以從海南島開到雷州半島。

RE:
很多裝甲載具可以渡水不是不會沉,只要車內的抽水馬達所能抽掉的水的超過進來的水,這個車輛就可以繼續潛進而不會發生問題。這些裝甲車輛可不是一點水都不會進來的。很多裝甲有最大渡河距離限制或是水流速度限制就在這裡。要提早下船可以,但是不是什麼車子都可以這樣搞。尤其重量愈大的裝備,事前的準備就要更多。

>sam也就是打打商船,不過這個損失大陸還是可以承受的。

RE:
誰說飛彈只打商船呢?重要的還是你的第一波的主要載具的損失。

>登陸一定要上坦克?

RE:
重裝備不上岸,你想要讓你的步兵沒有支援的打?

>你說空軍有優勢我沒有意見,但是海軍就不好說了。

RE:
有反艦火力的優勢,但是缺乏有效的區域防空網,點防禦系統的飽和數低。能打但是不能自保。

>很奇怪麽?昨天看新聞,山東省某遠洋漁船居然還搭載了一架輕型直升機

RE:
搭載又如何?B-25,C-130,U-2登上過航艦,有人把他們上航艦的能力當真嗎?能搭載,怎麼使用呢?能起飛,能不能降落呢?遠洋漁船多大噸位的?遠洋漁船可也是有過千噸的。

>實際上火砲上小船後後坐可能比在陸地上還小,因爲船一起後坐了。

RE:
錯了,船隻的搖晃程度和持續搖晃的時間會影響到火炮的操作以及校正。

>但是只要比水輕,總是會浮上來吧?

RE:
比水輕的裝甲載具,用你所說的重機槍,四發就可以癱瘓了。連40槍榴彈都未必要用到。

>但是我會在外圍放一些空船,肚子里再裝滿空汽油桶。

RE:
你那些商船的裝備就要放在甲板上,進入氾水區要還要下載,那些沒動靜的船,管他幹麼。

>挑選海況好的時候出海。

RE:
請先研究台灣海峽平均海象。

>我真的不知道在雄風2的導引頭如何分辨兩個長、寬、高基本相等,雷達發射面積基本相等,紅外輻射特徵基本相同的東西

RE:
你可以用一捆鋼筋加大RCS,但是你想要以簡單的加裝設備讓不同的船有一樣的RCS,你要花的錢已經可以造一堆兩棲登陸載具了。


-------------------------------------

另據空軍將領表示,空軍今年在電腦兵棋推演中仍掌握制空優勢,並首度將美國售台的AIM-120空對空中程飛彈,以及俄羅斯出售共軍的同等級AA-12空對空飛彈列入推演中,兩種飛彈分別由國軍F-16和共軍蘇愷三十戰機掛載進行對抗,參數比訂為一比一,結果仍是由國軍獲勝。

RE:......很有問題的參數設定, 不知其依據從何而來??


-------------------------------------
各位大大,我有一點疑惑,想請教各位:

我對文中的一個數據感興趣,就是:
「國軍仍能將船團中三成兵力殲滅在海上」

以國軍目前或構建中的戰力來看,這個「三成」合理嗎?能不能再高一點?如果真的只能達到三成,那所謂的反登陸戰看來好像無法避免?各位的看法呢?

-------------------------------------

登陸的目的就是搶佔港口,這樣才能從容運輸大量重武器.對於陸軍薄弱的臺灣來説,任何一個港口都是不能失守的,整條戰綫上一點崩潰就可能全盤皆輸.

最好是要主動出擊,打擊敵方登陸力量,如果形成拉鋸消耗戰的局勢,臺灣不被打掉也要被消耗殆盡,臺灣的戰略資源不足,如果不能迅速解決戰鬭,那敵方的進攻損失將是很小的.

-------------------------------------
>>電腦兵棋推演有其好處,就是把複雜的數據交給電腦計算處理

RE:
嗯﹖以後可以取消實兵演習了
打打電腦就全部搞定了
真舒服
難關台軍天氣超過35度就要停止訓練
保障軍中人權哦
這種少爺兵真的蠻舒服的

Sunday, February 3, 2008

反登陸戰

來源:
http://taiwantp.net/
http://www.fas.org
跟網路文章整理.

-----------------------------------
反艦飛彈

國軍數以千計的反艦飛彈,可對付登陸艦艇。陸上機動發射載具跟匿蹤性能良好的快艇,其生存性高,而且效果致命。

------------------------------------
單位任務

空騎旅,裝甲旅,裝步旅
機動打擊部隊,擁有強大機動力與打擊力,是反登陸戰中的快速反擊之戰略單位.

海岸守備部隊
負責在機動打擊部隊馳援登陸區前,利用據點防禦、機動防禦等手段牽制敵軍.

------------------------------------
裝甲部隊在反登陸時的運用

1.剛接到警報時
裝甲部隊由掩體內拉出集結,編成戰術行軍序列開往登陸區.

2.開往戰場

1)裝騎及偵搜部隊
最先抵達現場,不待命令立刻與敵接觸,負責探明敵情跟牽制敵軍,因為一般是配屬輕戰車,裝甲較弱但機動性高,所以到達戰場後,進行打帶跑的襲擾戰術,替戰車部隊主力爭取編組攻擊隊形的時間.

2)戰車部隊
位於行軍序列的最先頭,開往戰場.到達戰場後視狀況直接投入戰鬥,並利用機動戰鬥原則邊打邊集結.

3.主戰車負責主要攻擊任務

戰車部隊在執行攻擊任務時,必須要編成緊密協同的戰鬥隊形,才能維持戰鬥時協同,以使火力發揚與調度更有效.組成戰鬥隊形,可編成有效的火網,配合適度機動,而產生衝擊力,這是突破敵陣的關鍵因素.欲維持隊形完整必會犧牲速度,因此裝甲防護力必須夠高,故主要攻擊任務一定得交給主戰車.

------------------------------------
地形

台灣地形雖然多高山丘陵,且東西向河流分割地形,不過中南部擁有廣大平原地區,北部的新竹香山海岸跟蘆竹八里海岸,蘭陽平原都是可能的登陸點.

交通發達
西部交通道路發達,故內陸山陵地形並不會影響到主要戰事進行

隘口
竹苗縣內的丘陵隘口 敵軍可能攻佔島內的此類隘口 以阻止南北兵力互相支援

沙灘
沙灘會是個問題,就小弟到過的海邊,那些沙灘真的太軟了,重量太重的裝甲車輛絕對有陷住的問題,如此M1就不適合開上灘頭作戰.

------------------------------------
反登陸戰之MBT運用1

在目前的反登陸作戰準則中,裝甲兵是擔任:敵人突穿海岸防線後的「攔截」角色。換言之,等到海岸線單位將敵人消耗差不多了,再來進行致命一擊。

空騎單位竟然是要在灘頭和近海跟敵軍登陸艇交戰,沒有地形掩護的直昇機也真辛苦。
聽說上次一出海就被拉法葉鎖定,理所當然的事情就是。

個人的意見是,真要做就必須在第一時間投入裝甲單位以火力支援海岸防禦單位,利用海岸射界良好這點,給予敵人單位最大限度的打擊。若進展良好,可考慮前進至灘頭實施掃蕩。

若敵人一部突穿防線時,再交由在攻擊直昇機密接支援下的裝甲步兵和給予火力支援的一部裝甲單位去掃蕩。

----------------------------------------------------------------------
反登陸戰爭之MBT運用2

理論上對自己射界良好的條件也說對敵人同樣射界良好且觀察清晰,墨菲法則早就說過,越良好的射界越能招徠足夠多的敵火。而如果對方岸轟艦隊還有戰鬥力,或者近岸壓制空襲,那麽接近海灘的裝甲兵就會像成群的蒼蠅一樣被拍死,這可以參見西西里登陸的USN是如何痛宰向灘頭陣地發動衝鋒的德國裝甲兵,再優秀的重戰車面對海軍驅逐艦的艦炮也不過是脆弱的活靶而已,而且絕對還不了手只能挨打,今天這種環境下面對艦炮和飛彈,坦克的日子同樣不好過,所以如果不能把敵人的護航掩護兵力和航空兵攔截在登陸區以外,海灘這種殘酷的血肉磨坊只能讓倒黴的岸防炮和大頭兵去硬頂,裝甲兵這種機動兵力太珍貴了,在這裡消耗了不值得

等工事裏的步兵和岸防大炮飛彈都完蛋了,敵人的艦隊和登陸兵也差不多了,這時候才是裝甲兵發動決定攻擊的時候,漢演的時候戰車也沖到海灘上去了,不過那時去打落水狗或者對付偷渡的漁船隊,如果是敵方的登陸船團,第一時間讓裝甲預備隊沖到人家的岸轟火力範圍内反擊顯然是找打,而且意義不大,所以國軍目前這種濁法雖然傳統,未必無其不得不然的道

-----------------------------------
反登陸戰爭之MBT運用3

1.在敵人登陸前
為了避免被敵人艦砲跟空炸打爛珍貴MBT,因此以岸防砲跟步兵當前擋

2.在敵人登陸後

1)此時我方步兵跟牽制敵步兵
=>敵人輕型RPG射程有限,受我方步兵步槍機槍迫炮等壓制

2)對付偷渡上岸之輕步兵
=>IFV第一趕到現場 ,MBT派出分遣隊居後補上

3)視戰況投入MBT主力 =>戰車居步兵後方,提供步兵重火力支援,步戰偕同

4)如敵人主力突穿海岸防線
=>MBT主力進行攔截,此時則未必有步戰偕同,因此需強化MBT裝甲 跟多購置步兵機動載具如APC,或跟空騎步兵配合

5)反攻掃蕩期間
=>戰車配合步兵,收拾掃蕩灘頭殘軍,可能派出一MBT分遣隊即可搞定

-----------------------------------
岸防單位

在受訓的時候自稱負責寫計畫的教官說得很明確:「等到那些動員兵的岸防單位都死得差不多了,才輪到常備部隊上場。」

我個人在受訓時聽到的國軍計畫中不能明白的是,國軍看來想用裝甲部隊將突破灘頭的敵軍來場包圍殲滅戰。

-----------------------------------
裝甲兵司令蔣緯國將軍

蔣緯國先生是在德國慕尼黑讀軍校
他的裝甲兵經歷則是在諾克斯堡受訓期間所獲得
引自李大為先生回憶錄
http://cht1.endiva.net/David_Lee/

於一九三六年奉父命去德國學習軍事。他先去柏林大學語文班惡補德語,加入蔣百里將軍訪德團之後。到德軍第七兵團見習,熟悉野戰部隊生活與實兵演練。一九三七年依志願加入山地兵團入伍,派在山地兵團第一師九十八團第二營第五連為二等兵。在此一年內,他曾參與翻越阿爾卑斯山,吞併奧地利之役,又在慕尼黑協定下隨德軍進佔捷克。於一九三八年底結束入伍訓練,以後才被分派到慕尼黑軍校,接受軍官教育,於一九三九年結業,授階為德軍少尉。

回憶錄也提及遷台後的第一批向美方採購戰車故事

早年在我精選下,我圈定了三百輛M5型輕戰車,三百輛裝甲搜索車,三百輛人員裝甲車,以及一百輛M8戰炮車。依當年時價,這一千輛戰車約值三千三百萬美元 (BOOK VALUE出廠美軍價格),
而我在良好人際關係提供協助之下,竟以美援餘款三十四萬餘元成交,使當年撤退到臺灣急待整補的國軍實力增強不止一倍,既使國防為之充實,亦穩定了臺灣民心士氣。復因蔣公將戰車抽調增防金門及時,而致造成古寧頭大捷,消彌了共黨犯台野心。

----------------------------------
MBT對抗反戰車飛彈的防護準則1

手頭上一本民國62年12月1日出版的戰車連排準則

第一章 總則
第63項中提及對反戰車電導飛彈的防護,其提及的防護措施,就是利用運動的速度來隱蔽與掩蔽,或者用積極的手段包含對已知/可疑目標擾亂射擊;或者發射煙幕,配屬的裝甲步兵下車作戰,攻擊其發射位置或控制區域,這方法跟目前的美軍準則作法仍無多大差異.

當年準則發行前的10月6日到8日,以色列沒有步戰協同的裝甲旅,再沒有體認到反裝甲飛彈的戰術下,仍以標準的直線衝鋒法對埃軍陣地攻擊,這兩天內損失以軍300輛戰車.

該準則的編撰是傅克忠跟梁財 ; 複審人員有個最著名的人 ~~蔣緯國.中華民國陸軍短短兩個月內就編撰全新的戰車準則,來因應反戰車飛彈的普及並制定對抗戰術,如果裝甲兵高層當年無能弄不出像樣的東西,戰車準則裡不會出現對抗反戰車飛彈的戰術.

----------------------------------
MBT對抗反戰車飛彈的防護準則2

假如1973年12月1日才出版第一本講反戰車飛彈的防護準則,其實這並不算早,反戰車飛彈這種東西1950年代就已經萌芽,1960年代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意,不信去翻翻看1960年代的簡氏年鑑或當時講北約對華沙在歐洲陸戰想定書籍。1960年法國打阿爾及利亞戰爭就已經使用雲雀式直升機攜掛 SS.11的空射版AS.11作戰,1966年美軍UH-1B直升機攜掛SS.11於越南戰場作戰.

若說地面部隊使用反戰車飛彈直接作戰是在1972年北越發動春季攻勢,南越第20戰車團的M48A3和M113遭火泥箱襲擊,在其他戰線的第14騎兵旅M41亦遭毒手,但南越軍很快就發現運動速度和步兵協同的重要性,在此場作戰中美軍UH-1B直升機亦攜掛新型TOW投入戰鬥,摧毀多輛北越T-55。該本戰車連排準則編纂資料參考自越南戰場上美軍經驗或國軍援越顧問團報告書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
63A

中國現役的戰車中,有哪些是可以在第一波登陸也就是搶灘時登陸的?即使63A有複合裝甲,但是強度多少?現役M60A3和CM-11上的105砲,使用翼穩拖殼穿甲彈會吃力嗎?

小弟一直認為台灣各機場會在第一擊中被中國以彈道飛彈嚴重破壞,以削弱台灣空軍的戰力,一樣的中國想把更大台更強壯的MBT運來台灣,空運便無法成行.海運呢?要在哪裡下貨呢?台灣自然也可以把港內外放滿水雷,或炸沉一艄大型船艦阻斷航路進港,解放軍自然無法把戰車送上台灣.

因此小弟大膽假設解放軍能夠送上台灣的裝甲車輛皮不會太厚,
一來要搶灘爬不上來
二來要空投丟下來絕對摔壞

在考慮到這兩項,現役105砲的威力絕對足以摧毀掉任何一種能夠在全面投降前登陸台灣的裝甲車輛,在這一方面, 我不認為有更換主砲的需要.

其次63A或許會是解放軍能夠在登陸作戰中,有足夠火力擊毀國軍現役主力戰車的車種,一樣使用的105砲,有沒有可能使用和國軍一樣的翼穩脫殼穿甲彈?小弟對此有疑問能否請各位前輩解惑,謝謝.小弟是認為如果63A的主砲可以和M60A3和CM-11的相提並論,我方可以透過附加上的反應裝甲來抵抗. 

--------------------------------------
對付空降的PLA裝甲車輛

至於空降的裝甲車輛,小弟是認為雲豹計畫中的突擊砲構型式,最適合獵殺這類裝甲車輛的角色,或許搭載76mm最大到90mm的雲豹突擊砲車,搭配IFV型的雲豹搭載步兵,就可以對解放軍的空降部隊進行圍剿任務.而且個人的意見是很偏向將突擊砲型式的雲豹用來取代M-41輕戰車.

小弟認為在台灣任何可能的戰爭中,陸軍依然有相當大的重要性,陸軍可以確保台灣不被敵軍的特種部隊滲透破壞,尤其是反登陸作戰更為重要.

--------------------------------------
國軍裝甲兵戰術:

我在受訓期間,實在看不出什麼美式協同戰術的影子,當時上尉到中校階層的裝甲兵教官大多連露出一種輕視其他兵種的自傲意識,對於裝甲步兵也無啥好感,而裝甲兵學校內也看不見任何與步兵協同作戰的訓練課程。

受訓中簡單講解的一些較高級戰術(至少是跟我無緣的階層),也感覺不出任何協同作戰的意味,攻擊軸線還畫得看來頗不可能通過(沒試過就是)。

雲豹對解放軍裝甲車:
其實對付皮厚不到20mm的裝甲車的話,40mm的機關砲就可以把這類目標打得至少半死。

解放軍的105mm:
而口徑相同不代表彈種相同,設計時就弄成可以共用另當別論,一時找不到解放軍戰車的資料,不過脫殼穿甲彈是現在戰車主砲用反戰車砲彈的主流吧?

突擊登陸:
以個人所說台灣本島空海軍已無法達到完全防衛的情況下,第厄普式的突擊登陸,事先以水雷防範要做到完全阻絕,也就等於封鎖自己的港口。一般說來都會有幾個缺口,若是被摸清,敵軍就會從這裡衝進來。因為是突擊,我想也不會有天才已經在港口設施裝上炸藥吧?

突擊登陸計畫完善的話,在外海等待的第二波船團就會立刻堵進來強化橋頭堡,如果沒有及時攔下,問題會變得很麻煩。換做是我,第二波裡頭一定會裝有主力戰車部隊。雖說不見得對戰局有決定性影響,但至少會像是一根背上的芒刺,對民心、士氣都會有所打擊。

若是針對首都的突擊,十之八九會同時從空海入侵,以一個晚上可運用的飛行、航運時間,加起來至少可以送上一個旅吧!屆時就看淡水捷運站後面、以及松山機場睡在跑道旁的傢伙們如何反應了。

-------------------------------
63A裝甲 

>>即使63A有複合裝甲 但是強度多少?

63式的老祖宗蘇製PT-76砲塔鋼板僅為1.7cm, 即使63A有經過改良, 但是為了保持浮游能力, 不可能像主力戰車一樣重裝披掛上陣. 保守一點估計, 63A就算有最新的複合裝甲, 其RHA equivalent 應該不超過3 cm.

若以1000公尺的交戰距離來估算, 30mm以上的穿甲彈應該都可以穿透, 105mm更不用說,就算不用APFSDS-T, 一發高爆彈都可以擊毀63A.

-----------------------------------
穿甲彈

>>現役M60A3和CM-11上的105砲使用翼穩拖殼穿甲彈會吃力嗎?

是翼穩『脫』殼穿甲彈, Armor Piercing, Fin 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當然不會吃力,為何會吃力呢?

是擔心後座力嗎? 五十餘噸的車身還承受得起這後座力. 擔心穿甲力嗎? 台灣現有的105mm戰車砲穿甲彈種包括M728﹑M735﹑M774(鎢鋼)與最新的M900 (DU). M728可在1000m外穿透280mm 垂直的RHA, M735約為350mm,M774約為380 - 440mm, M900約為520mm. 要與中共的96式以上的戰車對幹是吃力了點. 要對付第一批登陸的裝甲部隊應該還游刃有餘.

------------------------------------
港口佈雷

>>>因為是突擊,我想也不會有天才已經在港口設施裝上炸藥吧?

佈雷不僅有守勢佈雷,還有攻勢佈雷,火箭和飛機能在很短時間就完成基本的佈雷動作,潛艇和小型水雷戰船隻可以對關鍵地區實施二次佈雷徹底阻絕航道,這些都不需要料敵先機,只要平時做好訓練,戰時做好動員即可。

------------------------------------
炮兵

其實説來說去有一支最關鍵的部隊很少被提及——炮兵,要封閉敵方對港口的使用,最原始但是簡單的辦法就是調幾個炮兵團對著港口不停的轟,就算運氣不好打不坏機械化裝卸設備也讓對方的裝卸作業便成一鍋粥,當年在内戰時共軍炮兵每每用於攔阻國軍部隊從海路撤離,雖然不一定能攔下兵員但是輜重裝備往往會被搞得只能抛棄,港口最大的作用就是有極好的運量吞吐能力,如果炮在附近亂轟,對這個運輸處理能力會是個很大的打擊

-------------------------------------
勇虎MBT

勇虎戰車的防護力在推出階段就已經落伍;僅剩較佳的瞄射能力取勝

--------------------------------------
過去步戰協同課程流於形式

講起來會自曝台灣陸軍問題,不過還是講一下。

其實步兵營的基地訓還是編有相當份量的步戰協同課程,可惜多流於形式,以自己以前在澎湖當兵時的經驗,因為軍方擔心破壞民地和磨耗裝備,平時演練就是戰車營派出各車車長舉旗步行走在前面 (只差沒嘴巴喊著「我是戰車」「我是戰車」) ,步兵再跟著前進動作。

然後有一個課程是實地參觀瞭解戰車,我們排去看一輛M41A3,結果該戰車的上士車長只說你們可以看看或爬入車內也無所謂,再提出問題,這時排長就溜去納涼,阿兵哥提出的問題都是烏里不卒,不是你們彈架上可以塞多少罐保特瓶飲料和零食,就是怎麼躺在座椅上摸魚睡覺。

大概是我問的問題最囉嗦,還問到車尾通話器怎麼使用(看電影金甲部隊得知),幸虧該上士算有耐心和負責任,還示範如何取用,步兵怎麼和車長溝通。不久小蜜蜂駕到,步戰協同光顧生意。

--------------------------------------
反坦克火箭跟ATGM1

EX~M72 LAW
Maximum effective ranges
* Stationary target: 200 m (220 yd)
* Moving target:165 m (180 yd)
* Beyond these ranges there is less than a 50 % chance of hitting the target.

輕型反坦克火箭是可以從任何一角度打過來所以防不勝防的武器,最可靠的防禦方法是在它發射前就打死操作者,否則一定會有被它擊毀的可能地.

但是效力射程太短,150~200米左右,如沒有事前埋伏,操作者容易步兵300米~600米的步槍跟機關槍打死.事先佈置則可能敵人戰車不走該處,變成無效佈置.還好現代軍隊班都有此類武器,稍免此情況.穿透力只適合打IFV跟輕戰車.效力射程太短,讓它只算是步兵的防禦性反坦武器.

EX~SMAW
Weight:
To Carry: 16.6 pounds (7.54 kg)
Ready-to-Fire (HEDP): 29.5 pounds (13.39 kg)
Ready-to-Fire (HEAA): 30.5 pounds (13.85 kg)
Maximum effective range:
1 x 2 Meter Target: 250 meters
Tank-Sized Target: 500 meters

中程火箭效力射程數百米左右,對於操作者來說較安全,但仍處在迫炮跟機槍射程,或優良步兵射手威脅之下,因此仍須注意掩蔽跟掩蔽,重量也不夠靈活.HEAA 能擊穿24英寸(56cm) 裝甲鋼。


EX~TOW
Maximum effective range: 2.33 miles (3.75 kilometers)
Armor penetration: T-80 + / 800+ mm [>700 mm]
Time of flight to maximum effective range:
2A: 20 seconds
2B: 21 seconds
Weight:
Launcher w/TOW 2 Mods: 204.6 pounds (92.89 kilograms)
Missile Guidance Set: 52.8 pounds (23.97 kilograms)
TOW 2 Missile: 47.4 pounds (21.52 kilograms)
TOW 2A Missile: 49.9 pounds (22.65 kilograms)
TOW 2B Missile: 49.8 pounds (22.60 kilograms)

射程3千米左右,射程長因此可躲過步兵槍炮射擊,操作上更安全,算是攻擊性反坦武器.但仍處在砲兵射程之下,且發射到命中約20秒,為了順利達成突襲MBT效果 跟避免MBT火砲轟擊反制違害操作者安全,因此仍須注意隱蔽.

---------------------------------
反坦克火箭跟ATGM2

國造一式六六公厘火箭彈:全重2.03kg,有效射程10~200m(移動目標165m),穿甲厚度250mm。
因為是國造的,配備數量最多,性能雖不怎麼樣,但輕便、操作簡單、攜帶性佳,在國軍的編裝中,配屬到了班級。射程短了點,但穿甲性能對付MBT以外的裝甲單位都屬有效。

APILAS:全重9kg,有效射程25~500m,穿甲厚度350~600mm(依命中角度決定)。法製的反裝甲火箭,在國軍同類武器中性能最強,缺點是數量少、沉重不易攜帶。對付最新銳MBT以外的裝甲單位,最少都有擊傷的可能性。

AT-4:全重6.7kg,有效射程300m,穿甲厚度400 mm。美軍也採用的反裝甲火箭,性能介於前兩者之間,美軍實際使用的報告中,士兵普遍仍認為攜帶性不佳,可對付MBT以外的所有裝甲單位。

--------------------------------
步兵戰車跟機關砲

IFV挾其良好的運動能力搭載步兵,對付空降滲透的敵軍部隊或無裝甲的登陸部隊會比較合適, 
對付此類的部隊25mm即可,最大不需要超過30mm,40mm

說到步兵戰車,主要就是提供步兵火力支援,從這個念頭出發,可惜台灣戰車底盤妥善率低,要不然可以仿照德國IV號對空戰車「Wirbelwind」,把汰除的戰車底盤砲塔拆了改裝雙連裝甚至四連裝的國造20mm對空機關砲。

這玩意要配屬給防砲部隊,可以攻擊飛得低飛得慢的跳傘前運輸機,等敵兵落地後,就直接水平射擊,保證掃得解放軍空降兵哭爹喊娘──據說Wirbelwind可以一輛就將整個盟軍步兵營掃到潰散。

這個改裝不需要什麼技術,反正是目視直接射擊,20mm機關砲本身又不大,外面裝上一層可擋機槍彈的裝甲就好了。這算是廢物利用,配屬在機場等地做據點防衛,也不用性能太好的底盤,遭空降前準備轟炸時可以躲進掩體裡,轟炸結束後可以開出來就好了。

-------------------------------------
低壓戰車砲的突擊砲車

適合對付初期登陸的敵人裝甲車輛,低壓戰車砲的突擊砲車,會比IFV型的更適合進行對登陸裝甲車輛的攻擊行動. 

-----------------------------------------
作戰初期少量MBT搶登上陸之情況

以現在的兩棲運輸科技,正規登陸作戰初期就送上少量MBT已非不可能.如果一切都有橋過,成建制的戰車/裝步營由民用滾裝船直接進港卸載奔襲的小說情節也有機會成真.因此需多部署重型反戰車飛彈以便立即對付.

解放軍不會在制空權制海權還未確立前派部隊登台,而台灣如果還要替自己的主權捍衛下去, 
可自行炸燬機場跑道或前述對港口進行各種反制手段,如此一來大型主力坦克會沒有完整的機場與港口可以下貨,要搶灘上來也爬不上來,這導致只有少量MBT可在作戰初期搶登上陸.

中國就算用氣墊船把96等大型主力戰車送上來,也要氣墊船真有辦法在高爆彈的槍林彈雨往前衝並且挨的住任何一種彈藥在身旁爆炸或直接命中,這導致只有少量MBT可在作戰初期搶登上陸 ,因此共軍需靠奇襲才行.

---------------------------------------
反攻灘頭或某據點時,仍需要MBT

雖然或許可以重型反戰車飛彈對付敵人MBT,但若某地淪陷,如我方要奪回,一定得面對敵軍至少是步兵級的反裝甲火力,在不能過度指望空中精準攻擊或實施無差別轟炸屠城的狀況下,購買能承受步兵反裝甲武器射擊 ,同時有能力與type98一搏的戰車就是唯一的方案.因此MBT依舊不可偏廢, 建議次世代的戰車兵力,應以搭載120砲的M-60A3改(包括相同底盤的CM11)為主體,部份有機會立即接敵的單位可考慮換裝M-1A2.

美國人的M8也死光光的理由,除了冷戰結束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步兵輕型支援武器的破甲效能在10年間進步了十幾倍,暴露在幾乎所有步兵支援武器威脅下的戰車生存能力過於脆弱以至於根本沒有潛在的用戶支持他們發展.

--------------------------------------
不能讓敵軍在灘頭站穩腳步

如果無法在最關鍵的時刻到達敵方登陸地區,而讓上岸的共軍建立起態勢,並壓倒了我軍海岸守
備部隊,然後向內陸儘速擴展,這將意味著我軍實施反登陸作戰的階段已經過去了,現在戰事將進入到了內陸野戰階段,此時共軍後援部隊將陸續上岸,我軍要達成殲滅敵軍的目標將難上加難了。

--------------------------------------
解放軍的登陸

台灣軍方認為,在未來的台海作戰中,由於解放軍的登陸艦數量不足以將大量裝備同時登陸台灣各地,往返需要較長時間,因此殲滅第一波上陸的重型武器後,大陸步兵就會在很長的間隔內得不到火力支援,台軍就能夠憑借嚴密的防禦體系和集中兵力遏制住解放軍向縱深發展。美國蘭德公司報告中指出,解放軍能夠投入70多艘「玉康」級、「玉林」級、「韶山」級等大中型登陸艦,全部投送量只能保障一個裝甲師的數百輛坦克、裝甲車輛和火炮等。一次投送量不足,登陸艦在進出台灣火力圈時就會遭到損失,而重新裝運後續部隊需要8至10小時後才能抵達,因此,一旦上島的重型武器在台軍進攻中損失過大,作戰行動將會嚴重受挫。

台灣購買如此大批量的「地獄火」導彈,其直接目的就是節制未來大陸在台海戰爭中使用的艦艇及坦克裝甲車輛。由於台灣採取的是直升機裝載「地獄火」,所以可以在未來台海戰爭中對大陸坦克發動直接襲擊。

台灣軍方認為,在登陸作戰中,大陸主要以63A水陸兩棲坦克和新一代水陸兩棲裝甲車,作為登陸突擊力量,更多的96式、88C式主戰坦克也可能隨著灘頭陣地的不斷擴大和鞏固而投入戰鬥。因此在灘頭打擊大陸機械化登陸艦艇和裝甲車輛,是台灣陸軍的重要任務之一。

同時,台灣一直擔心大陸方面發動跨海火力戰,先期摧毀其部署在前沿的防禦體系,因此台灣軍方很重視機動快速作戰。在大陸登陸船隊沒有接近前,將部隊靠後部署,一旦需要能夠迅速在前沿發動猛烈反擊。台灣軍方重視直升機的作用,就是因為其能夠在很短時間內,迅速機動上百公里發動襲擊,而且貼近台灣山區飛行,難以被大陸水面艦艇和海岸遠程雷達探測,可能使大陸部隊在得不到任何預警的情況下展開突襲,然後快速返航,裝彈加油後進行下一輪襲擊。

台灣進口「地獄火」導彈很可能也會用於將來發展的無人機系統,這對於台灣現有的研製和生產能力不足為奇,無人機攜帶「地獄火」將使導彈射程得到延伸。儘管台灣方面一廂情願地認為採購大量的「地獄火」導彈能夠有效威懾大陸,但實際上這種導彈是一種戰術武器,射程只有9千米左右,針對的是點狀目標。

--------------------------------------
AH-1Z

觀測系統方面,AH-1Z以洛克西德.馬丁公司發展的新型AN/AAQ-39鷹眼光電目標瞄準系統(TSS)取代原有的M65光學瞄準系統;該系統位於 AH-1Z機鼻的一具光電旋轉塔內,內含一具以中波段紅外線(MWIR)操作的第三代前視紅外線儀(FLIR)、一具高解析度電視攝影機、一具雷射目標指示/測距儀,以及一具雷射照明追蹤儀(LST)。鷹眼系統堪稱現今最先進的光電偵蒐系統之一,其第三代FLIR採用凝視陣列(FPA)技術,足以在 32km偵測到目標、目標分類距離達18.7km、敵我識別距離為9.3km(TSS具有專利的影像處理運算技術,使用時目標分類距離可進一步延伸至 26km,敵我識別距離則可延伸至14.5km),標定距離約10km,這些數據都遠遠超過AH-64D的TADS以及AN/APG-78長弓 (Longbow)豪米波雷達系統。此外,TSS的第三代FLIR最大解析度高達640X480,超過AH-64的第一代FLIR(1X12以及RAH-66的第二代FLIR(4X240~480)。除了性能優異的FLIR外,TSS的電視攝影機也是頗有功力,放大倍率最高為16倍,解析度高達769X494。此外,TSS的FLIR與電視攝影機都能無段變焦切換視野。

長弓雷達會更好嗎?再轉貼一次MDC的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並未在AH-1Z上裝置被美國陸軍AH-64D採用的長弓豪米波雷達,因為美國陸戰隊認為此裝備雖然能讓直昇機擁有絕佳的多目標同時搜索、接戰能力,但並不適用於陸戰隊攻擊直昇機的作戰環境,也不符合其需求。長弓雷達是一種主動式感測器,一旦發射電磁波便會被敵方偵知而暴露本身位置,這對於倚賴隱密性的攻擊直昇機而言十分不利。更重要的是,美國陸戰隊的攻擊直昇機的主要任務便是在灘頭提供地面友軍密接火力支援;而在狹窄而缺乏縱深的灘頭上,敵我交錯、戰況混亂、戰線不明確,而不具備敵我識別能力的長弓雷達在此根本無法確定目標是敵是友,根本不可能仰賴其進行多目標接戰,其優勢便消失殆盡。再者,長弓雷達發射的豪米波很容易受到空氣中介質狀況的影響,天候惡劣時有效使用距離便會大幅縮水,對於重視海上與近岸操作的美國陸戰隊攻擊直昇機而言十分不便;而精密的長弓雷達若長期在充斥鹽分、風沙的臨海環境中操作,恐怕也將故障、損耗連連。綜合以上因素,美國海軍陸戰隊就沒有一味地趕流行,捨棄了功能炫麗但不合其實際需要的長弓雷達。資訊傳輸能力方面,AH-1Z擁有與機內無線電整合的MD-1295/B數據機,使其能與友軍互相傳遞、收發資料、影像等各種數位化真時資訊,讓AH-1Z成為一個戰術網路的中繼點,大幅提昇整個美國陸軍對戰況的掌握以及作戰能力

台灣繁體中文的網頁就有DIIC和MDC兩個網站有著關於AH-1Z甚或初步的兩者間比較,高水準的文章可以看,寫的用心而且又詳盡,最重要的又是繁體中文.遠比去轉貼英文網站但是頁面上的資料是早遠的歷史記載...還有寫海阿帕契,或許此人主要目的就是要強調AH-1只能使用無導引火箭,和他認為使用時和靶機一樣呆著給人打的無用爛貨TOW飛彈.遇到敵人直昇機時,現役的AH-1W更是束手無策?

陸軍早就公佈過替AH-1W購入300枚AIM-9S,假想敵機連OH-6都有?WZ-9更是不用玩直昇機空戰,在對岸有專業的攻擊直昇機前,AH-1W上面的機砲和多管火箭都能拿來痛宰WZ-9(WZ-10還沒看到他服役咧)

AH-1W的掛載點除了可掛火箭莢艙,還可掛拖式或地獄火反裝甲飛彈。其實在運用彈性上來說,是比AD-64要大.

--------------------------------------
Hellfire:
是雷射瞄準,雷射接收器尋標頭
Hellfie 毫米波版本則是毫米波瞄準,毫米波接收器尋標頭(毫米波雷達的辨識能力之低)

TOW:
是光學瞄準導線導引.

紅箭九:
是光學瞄準,雷射波束導引.

以色列Spike系列:
SR是標準的射後不理,影像辨識型飛彈,
MR的光纖導引套件是選購品,
LR與ER是標配.
(Spike 就是美國已經停止發展的TOW Fire & Foget 版本,並把銅線改成光纖罷了)
(光纖的用意也在於發射後能修改目標,並攻擊載具視野看不到的地方)

現在什麼雷射導引/毫米波導引都是落伍的東西:

當台灣面對灘頭戰的敵載具,因為毫米波雷達的辨識能力低(它哪分清楚哪條是63A,還是機械登陸艇拖的雷達誘餌),以及用導引機全程導引飛彈...可能增添敵火攻擊直升機的機會.

應該使用電子影像掃描 ,並標定攻擊順序,來發揚飛彈多發射後不理攻擊能力(AH-1Z配合上Spike ER是可考慮的方向)

但是即使仍用地獄火或托式,也仍可發揮一定的打擊力.敵裝甲車上的MG射程,仍不及我方ATGM.面對IR_SAM 攻擊時,可用地形掩護突然冒頭打完就躲避的方法,即使SAM飛來時,其速度如為音速也要花10S(3800M)~23S(9000M),足夠時間發射完地獄火後閃避,改由戰蒐機導引.

發射托式則可能有危險,但灘頭水際上的敵SAM無法掩蔽,事前判別敵目標應該不難,當有SAM在時就不用托式打,而且此種敵火數量有限,應該是旅級或師級下的防空連才有配備(12~16),約每作戰營可分配到一台.

還可呼叫多管火箭與砲兵壓制來化解.

美中對抗中的四種主義

美「中」對抗中的四種主義

丁學良(哈佛大學博士、中國大陸旅外學者)


21世紀初15年左右的期間,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危險的時刻。在這段期間,除非發生巨大的突然事變,中國會是世界上頭號強國──美國──的頭號敵人。(這當然不是指全體美國人,而是指美國主流勢力。)

中國就其國力來說,遠不足以擔當這個角色。就中國領導層的心態來說,極不願意擔當這個角色。中國變成美國首要敵人,皆因蘇聯瓦解以後,美國主要的真實威脅頓時出現「空位」所致。

成為美國「首要敵人」的三大要件

要當美國的敵人不難,要當美國的首要敵人卻不易,得具備一系列的「資格」或「條件」,它們約略地可分析成三大類:

第一類,政治制度如何?──你是「民主的」還是「專制的」?在專制中,是「專權的」(authoritarianism,如皮諾契特統治下的智利)還是「全權的」(totali-tarianism)?在全權制中,是右派的(如納粹德國)還是左派的(如共產黨領導的國家)?就這三組變體而言,後者比前者更易於被美國界定為仇敵,因為權力集中的程度更高、更少受到制約。

第二類,種族和文化如何?──你是白色人種還是非白人?是基督教文化還是非基督教文化(印度教、儒教、伊斯蘭教等)?在其他條件等同的情況下,美國對前者更感親近,對後者更易產生疑慮和敵視。

種族和文化這兩者,種族更根本,文化附著其上。1993年美國政治學家杭廷頓發表「文明衝突」一說,影響甚巨,是因為他突出了種族文化因素在國際關係中愈趨深刻和佔主導的作用,只不過為了避免戴上「種族主義者」的帽子,他用的是「文明」而非「種族」的標籤。

第三類,國力如何?──實力愈強,愈容易自行其事,不聽美國的指揮,與之發生摩擦。在衡量一國實力的時候,美國當然會計算它的領土、人口及自然資源這類靜態因素,但更注重的,是其經濟實力的增長速度這種動態因素。增長愈快的國家,愈易於搖撼現有的國際力量對比,挑戰現存國際秩序中的主要得益者。1960年代,美國的頭號「日本通」賴世和(EdwinReischauer)在哈佛大學講授日本與世界的關係。他首先展示一張常規世界地圖,小小的日本在上面顯得毫不起眼,還比不上緬甸和泰國這類四等國家。然後,他再展示根據國民生產總值繪製的世界地圖,日本頓時顯得巨大,比中國還大上幾倍!最後他展示一張基於主要國家經濟增長速度繪製的地圖,就顯示出,再過十幾年,日本比蘇聯還要大,直逼美國!這種國力動態比較法刺激了美國人的危機意識,促使他們重視和研究日本。

十五年內拖垮中國

若在以上三方面具備任何一項,都有可能成為美國的敵人。但是,只有同時具備三類負項素質,才有資格成為美國的首要敵人。比如,身在美國後院的古巴,雖然是左派全權制,又不是白色人種,但它的國力規模太小,就不足以成為美國的主要敵人。又如日本,雖然在種族和文化上根本異於美國,國力規模又強大,但它現在的政體是多黨制民選的,所以就不易成為美國全球戰略中的首要敵人。儘管美日之間經常爆發貿易戰,儘管在1990年代初一部分美國權勢團體建議把日本列為潛在的首要敵人。

當今世界上,只有中國才是「三合一」:它既是左派的全權制,也是黃色種族和儒教文化的大本營,又是規模巨大和經濟力量速增的潛在強國,故不幸地被美國選為首要敵人。

說「不幸」,是因為20世紀的歷史表明:一旦美國認定某國為其首要敵人,它就有意願並且有能力動員強大的資源去對付這敵人。為了搞垮首要敵人,美國可以不擇手段,包括不惜與它的次要敵人聯手。比如,為了擊潰納粹德國,美國與史達林的蘇聯結盟。擊潰德國後,立刻又把蘇聯確定為首要敵人。為了對付蘇聯,不惜與紅色中國聯手。

現在,美國正運用它在20世紀下半葉戰勝蘇聯的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來對付中國。僅舉一例:美國擊敗德國打的是熱戰,人員傷亡代價沉重。它擊敗蘇聯打的是國力消耗戰──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軍備競賽中,美國戰略的機智和蘇聯決策層的僵化短視,導致蘇聯不得不把絕大部分的人力物力用於戰備,結果無力在新興的高科技產業部門投入足夠的資源。到了1970年代末,蘇聯已被拖得百孔千瘡。

在未來的十多年,一方面,美國會繼續在中國周邊造就日益增大的戰略壓力,迫使中國把更多的資源移用於戰備。另一方面,美國會收緊對華的高科技轉移(「考克斯報告」是最明確的信號),縮減中國汲取國際科技資源的機會。這兩手的綜合效應就好像是耍弄一只口袋,擴大它的破洞,紮緊它的袋口,它不早早枯竭才怪哩!資源遠比中國豐富的蘇聯在五十年裡,就是這樣被活活拖垮的,中國大概只需十五年就會被拖垮。這不是聳人聽聞:不要忘記,考克斯先生在多年前就獻身於搞垮蘇聯帝國的冷戰鬥爭,與共產黨國家打交道身手不凡。

美國主流已經把中國視為繼納粹德國和蘇聯之後的第三個「邪惡帝國」。他們把中美之間的對抗界定為「民主主義」對「共產主義」的正義討伐;民主主義包括對政治、民族、宗教、社會的生活方式作自由選擇的權利,共產主義則是對這些自由的壓制和剝奪。

兩大陣營間醞釀重大變化

當然,這種意識形態的標籤並不是什麼新招數。在幾十年的冷戰期間,美國和西方陣營都是這麼描繪它們與蘇聯陣營的鬥爭的。現在發生了重大變化的是兩點:

第一,雖然當年美國和西方堅決反共,但共產主義(包括它的價值理念、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社會主義的計畫經濟)在那個時代仍不失為世界上一種頗具競爭力的「主義」。它不但對很多第三世界的人民有吸引力(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經濟發展、社會平等的訴求),它對西方發達國家的許多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青年激進派、左派團體也有吸引力。換言之,那個年代,美國和西方與共產主義對抗時,並不擁有道義上的壓倒優勢。而1980年代以降一系列事態變化,已經使共產主義在全球喪失了號召力。今天,在抗衡美國和西方主流的鬥爭中,共產黨手中沒有意識形態大旗可舉。而美國和西方那邊,「民主參政」、「自由選擇」、「民族自決」一系列原則,喊得理直氣壯。你可以斥責它們言行不一,但無法否定這些原則本身的正當性和對各地人民的吸引力。

第二個重大的變化是:當年共產主義那邊,是一個大陣營,軍事實力堅強,西方陣營無決勝把握,故不敢輕易動武。而在今天的美中對抗中,雙方實力相差太大。美國若動武,相對成本大為降低。

簡言之,在今天美國對共產主義國家的鬥爭中,「王道」和「霸道」皆佔上風。在20世紀大半時間裡,美國都在反共,但形勢對她從來沒有這麼有利過!處於如此明顯的優勢中,人的手是會發癢的。1999年尾,一位在美國政學界從事美中關係研究數十年的專家告訴筆者:在美國主流勢力裡有一派主張,與其讓目前中國的局勢拖延下去,還不如支持台灣就獨立與否舉行全民投票表決。若中國動武,美國就攜同盟邦武力介入。中國還有其他的民族問題和內部麻煩,中共同時應付不了這麼多爆炸性的難題,會加速垮台。這樣就可以把最後一個「共產帝國」一勞永逸地解決掉。

討論了中美對抗中的兩個主義--民主主義對共產主義後,讀者會問:這是否說明只要現在中國變易共產主義名號,就會走出被美國當作首要敵人圍堵的險境?換言之,美國所打擊的不是中國,而是中共?

在這個要害問題上,信息是矛盾的。1996年三月台海導彈危機後在坎培拉的一次大型國際研討會上,沙特(RobertSutter,時任美國國會關於美中關係的資深顧問)反覆強調,台灣問題極易把中美拖進直接武裝對抗。筆者問他:「假若現在中國政府不是共產主義的,但同樣的對內不民主,對外是強硬的民族主義政策,對台灣不惜用武力阻止其獨立,美國的反應又將如何?」他斬釘截鐵地回答:美國決不會像現在這樣敵視中國,不會阻止她統一台灣。

1999年10月,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極右派的赫姆斯(JesseHelms)聲明:他雖然在國會竭力推動多項反對中國的法案和政策,但他只是反對共產主義,對中國人民卻充滿情誼。他的密友宗教領袖葛理(BillyGraham)的太太就是在中國出生的,云云。

但是,回顧20世紀美中關係史,可以看出,即便是像蔣介石這樣既反共、又長期結交美國的盟友,一旦在重大問題上不馴服,美國也要懲治他,甚至企圖暗殺他(1950年代初)。美國對右派盟友們這麼做不止一次,如對南韓的李承晚、南越的吳廷琰等等。

所以,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維護霸權主義的地位,是其基本的戰略目標。任何別國對她的霸權地位挑戰,她都會報復。但是,報復的強度和方式卻大不一樣。這就回到前文論及的那三類條件。除非某一個國家政權(state)「三合一」,美國才會視其為首要敵人,必徹底搞垮她才會安心。否則,報復是有限的,最壞的情況下也只是除去某一特定領導人,不會摧毀該國家政權。

鑑於20世紀後半段多次海外用兵的負面正面教訓,美國現在已經琢磨出一條維持霸主地位的更加精巧的途徑;花盡可能多的錢(高科技戰爭),死傷最少的美國兵,以減少國內選民的反戰壓力。同時,凸顯美國對他國並無領土野心,制裁或干涉全為伸張民主自由的道義,以減少國際上的反美聲浪。

民族主義應以民族國家為效忠對象

面對美國發展出的新型世界戰略,中國政府唯一可借助的,是民族主義(「主權不可侵犯」、「捍衛祖國神聖領土」、「民族統一大業」等等)。但是,中國政府的民族主義卻遭到共產主義的頻繁衝擊,它太經常地和強制地用是否忠於共產黨來劃分敵我界線,而民族主義最核心的是以民族國家(nation-state)作為效忠的對象。因為這一錯位,中國政府不經意地為美國強硬派做統戰工作--美國和國際上有很多團體、個人,容忍乃至贊同美國以民主主義的名義對中國圍堵打擊,並非因為他們特別憎惡中國,而是因為看不慣共產黨。如果中國政府淡化施政中的共產黨特色,使自己無異於一個普通發展中的第三世界大國,那麼,竭力推動打壓中國的美國強硬派,就會喪失國內和國際上的一大群盟友。

淡化共產主義特色對中國人的影響更大。無數的中國人(包括很多海外華人)都願意為保衛中國而戰,只有極少數的中國人才會為共產黨而戰。若中國政府轉向以民族國家作為忠誠劃界的標準,它立刻就會減少很多同種同族的敵人(從而節省了用來對付他們的龐大資源),而激增許多的擁護者。

1941 年六月,當蘇聯在德國大軍的猛攻下垂死掙扎之際,史達林立即把「為蘇維埃而戰」改成「為俄羅斯母親而戰」。此舉有效緩解了在蘇共政權下萬千受害人民的離心傾向,國民一致,拯救了祖邦。1980年代中鄧小平提出,只要台灣坐下來談統一,北京願意改國號國旗。可惜這一置國家於政黨之上的英明動議,後來無下文。

新世紀前期,國際爭鬥主要是在中美之間進行。基於20世紀與德國和蘇聯熱戰、冷戰雙勝的經驗,美國決不會容忍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崛起為世界強國,一定會用種種手段予以遏制,而中國易被抓到的辮子和被擊中的穴位也實在太多(台灣、民族關係、人權問題等等)。

在中美對抗中,美國的民主主義旗幟是其巨大資產,極有利於掩飾她的霸權主義戰略目標,爭取國內國際多種力量(包括許多華人和中國人)的容忍和支持。中國愈是顯示共產主義的政治(經濟上已不是)特徵,便愈有利於美國以王道佐霸道,當然也就愈有損於中國的民族主義戰略目標。

站在中國的立場權衡,以共產主義對抗民主主義,無勝算的可能;以民族主義抗衡霸權主義,短期內可以減少損失,中期內可以打個平手,長期內可以佔上風。

日本に照準を合わせている核弾道ミサイル

www.2ch.net

------------------------------
日本国民の税金からの経済援助により中国が保有する核搭載可能弾道ミサイル!

  名称            区分  射程          弾頭            
東風3型(DF-3)CSS-2   MRBM 2,650km  2Mt熱核(水爆。広島型原爆132発分の威力)
東風3型改(DF-3A)    IRBM  2,800km  2Mt熱核(水爆。広島型原爆132発分の威力)
東風4型(DF-4)CSS-3   IRBM  4,750km  2Mt熱核(水爆。広島型原爆132発分の威力)
東風5型(DF-5)CSS-4   ICBM  12,000km  5Mt熱核(水爆。広島型原爆333発分の威力)
東風5型改(DF-5A)    ICBM  13,000km  5Mt熱核 or MIRV 150-350Kt核
東風11型(DF-11)CSS-7  SRBM 300km   90Kt核(広島型原爆6発分の威力)
東風15型(DF-15)CSS-6  SRBM 600km   20KtER(中性子爆弾) or 90Kt核(広島型原爆6発分の威力)
東風21型(DF-21)CSS-5  MRBM 2,150km  250Kt熱核(水爆。広島型原爆16発分の威力)
東風21型改(DF-21A)Mod2 MRBM 2,500km  20,90,150Kt核(広島型原爆1,6,10発分の威力)
東風31型(DF-31)CSS-9  ICBM  8,000km  1Mt熱核(水爆。広島型原爆66発分の威力) or MIRV
巨浪1型(JL-1)CSS-N-3  SLBM 2,150km   300Kt熱核(水爆。広島型原爆333発分の威力)
巨浪1型改(JL-1A) Mod1  SLBM 2,500km  20,90,150Kt核(広島型原爆1,6,10発分の威力)

●日本に照準を合わせている核弾道ミサイル(吉林省通化(Tonghua)基地に24基)

東風3型(DF-3)CSS-2   MRBM 2,650km  2Mt熱核(水爆。広島型原爆132発分の威力)
東風21型(DF-21)CSS-5  MRBM 2,150km  250Kt熱核(水爆。広島型原爆16発分の威力)
                             または高性能爆薬、子爆発体、化学弾頭も搭載可能

また、台湾紙、聯合報は中距離弾道ミサイル130基以上を日本に照準していると報道。

●核弾道ミサイルの照準を合わせている主な地域

首都東京・名古屋・大阪・静岡・新潟・広島・福岡・長崎・仙台・札幌等の都市
航空自衛隊及び在日米海空軍基地・米海兵隊駐屯地

Saturday, January 12, 2008

柳惠千:我在法蘭西飛行的日子

http://www.mnd.gov.tw/publication/subject.aspx?TopicID=1727

我在法蘭西飛行的日子

引  言

  「(本報記者ooo/台北報導)我國軍事外交再傳重大突破!軍方權威管道透露,我國已與法國空軍簽訂協議,將互派現役戰鬥機飛行員長駐各國飛行部隊。這項深具意義的軍事合作協議,將是自中美協防條約解除,美國現役飛行員撤出台灣之後,再一次與友我國家互派飛行員進駐交流,在政治、軍事、外交意義上格外重大………..」。千禧年十月底身為中華民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的我,就在這起敏感的軍事新聞環伺之下,肩負著國內各級長官的深切期許,雖然低調卻仍舊如履薄冰似的前來法國參與「中、法空軍戰術飛行交換訓練案」,正式進駐法國空軍幻象2000-5型機作戰中隊,執行長達二年的戰術交流飛行任務。轉眼之間抵法至今已達一年有餘,除了初到異國時生活上的陌生、孤寂和語言上的挫折、困擾之外,駐法工作與飛行的主要任務卻是十分精彩且深具挑戰性。由於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上種種的特殊國情發展需要,使得法國空軍無論在組織結構與國防目標上,都具有放眼國際的宏觀與主導歐陸發展的氣魄。筆者在這段交換訓練任務期間,隨同第一線作戰中隊參與法軍在國內各式飛行演習訓練任務,除長期領受法空軍飛行部隊戰備飛行員的「養成教育」之外,值得讚嘆與反思的法式鮮活思維更有道之不盡的欽羨。故筆者希望用另一種比較輕鬆與寫實的態度,針對在法飛行過程中特別值得詳述其究的項目,融合筆者主觀的心路歷程與客觀的訓練環境,表達出身為戰鬥機飛行員的辛酸與榮耀。

一、科西加島實彈射擊訓練:

  SOLENZARA-一個蠻「義大利」的名字-法國空軍126戰鬥機聯隊-座落於法國南面地中海上的科西加島,距法國本島約有150海浬孤立島嶼。清晨 06:30,陽光剛剛由海面上昇起,在十月份秋後的早晨,倒映在海天一色的洋面上,金光閃爍顯得特別刺眼。每小時25浬的季節性海風,已經將 SOLENZARA基地跑道旁的風標袋吹得飽滿挺立,停機坪上十餘架幻象2000-5型戰機整整齊齊的排列在初陽的餘光下,架架面向地中海,驕傲的神情彷彿像是一群剛由沈睡中甦醒的猛獅。島上寧靜的清晨顯得十分詳和,跑道旁濃密的橄欖樹林中,鳥兒們不甘寂寞似的爭相走告初陽昇起的美景,吱吱喳喳的鳥語劃破了大地的寧靜。這一切僅僅是風暴來臨前的短暫寧靜嗎﹖或許吧!一個小時後的基地內,像極了戰鼓敲醒了大地,停機坪上突然湧入的工作人潮,繁忙中卻又嚴謹的執行著狀似神聖的儀式—他們是戰機各系統的專業人員,正忙著為蓄勢待發的戰鷹做好一切「衝天」的準備。熟練無瑕的程序、精準劃一的動作,再加上彼此目光接觸時一聲聲愉快而精神飽滿的「Bonjour….」問候,今天﹔一如往日,是SOLENZARA空軍基地迎接挑戰的寫照,也是我心目中法式天真、自信、熱情的開始……

  每年乙次長達二至三週前進SOLENZARA基地的實彈射擊訓練,是目前法軍作戰中隊年度內的重點訓練項目,同時也是作戰中隊在時限內完成機動移防與戰備部屬訓練的大好機會。針對實際戰場經驗所模設計的各式射擊場景,除了可以提供新進人員實彈射擊的能力評鑑之外,另對於資深領隊人員也具有教學相長、精益求精的策勵作用。今年的射擊訓練與往年有些不同,由於法軍幻象2000-5F型機才剛剛完成換裝而正式成軍服役,大部份中隊現役飛行員都必須依照不同的資格能力,完成「空對空射擊能力評鑑」程序,故在行前的飛行員言談之間顯得格外重視和謹慎。

二、移防首日:

  戰備移防可不同於轉降外場那般簡單,先前的移防計劃、準備與提示早就已經在法軍飽富經驗的戰備行政體系中逐一按時完成,中隊飛行員的工作顯得專注而獨特。除了把所有妥善飛機順利圓滿的飛抵遠在300浬之外的科西加島—SOLENZARA基地之外,任務執行過程中還必須要精心規劃相關課目組合訓練,以期達到模擬實戰轉場的訓練目的。所以在移防當日的飛行科目中,包含了CAP(防禦性空中戰鬥巡邏)與SWEEP(攻擊性掃蕩干擾)視距外攻/防戰術訓練、戰術空中加油、長途飛行、海上低空導航及外場落地一氣呵成,任務領隊的提示過程足足花了將近二個小時,法軍戰術領隊的職責真是不好扛。

  當日筆者分配到的任務是擔任SWEEP掃蕩二號機。從原駐地DIJON基地起飛之後,即採戰術流動隊形定向訓練空域,如此可獲得最大機載雷達搜索範圍及最佳目視相互支援效果,另可確保在飛航管制人員的監控之下,順利通過各式國際民航班機航班綿密的歐陸領空(有時滿天縱橫交錯的航空器高空凝結尾,看起來真是挺嚇人的)。當好不容易趕赴150浬外的訓練空域時,從其他基地起飛並擔任CAP任務的四架模擬敵機早已盤旋等候我們多時,透過共同採用的安全波道彼此 CHECK-IN互通無誤之後,耳機內隨即傳來領隊「FIGHT`S ON(模擬戰鬥開始進行)」的指令,此令既出非同小可,因為隨時都有被敵方獵殺的可能。

  這批組合對抗任務的空中場景是由數量上較具優勢(四架),但是雷達武器性能居於劣勢(僅具FOX-I能力的SUPER-530D飛彈)的幻象2000 C型機擔任「點防禦」任務。筆者所屬的幻象2000-5F型機因為具備雷達主動導引及射後不理之MICA飛彈武裝優勢,故退而採取數量上居於裂勢的二機小隊,及模擬在敵境內遭受嚴重電子干擾而喪失我方空戰管制的不利條件下,執行自主式攻擊騷擾任務。歷時約十五分鐘的視距外戰鬥過程中,雖然始終沒有機會在空中看到任何一架戰機的蹤影,但藉由幻象機RDY雷達螢幕上鎖定的多架敵機,以及整合式反制干擾接收系統ICMS不斷出現的威脅信號,另透過無線電與長機之間片刻不停歇的SA戰況資訊描述,再加上平均在三~四萬呎高空頻繁的立體迴避戰術動作,戰況緊張激烈的程度,只有側身於座艙之中才能有所意會。在現代化高科技武器戰鬥發展下,到底是誰說飛行員的負荷會愈來愈輕鬆的﹖﹖﹖有時侯真恨不得自已擁有三頭六臂再加上用不完的手指頭,否則如何能夠應付未來附加給飛行員愈來愈多的高科技負擔。言猶在耳:此刻卻傳來敵方戰機因到達BINGO油量(最低戰鬥停止油量)而宣告「K.I.O」(戰鬥任務停止)的急切呼叫,我想大概是對方資淺僚機因戰況緊張而猛開後燃器所至。戰鬥提早結束也讓我們有充份時間徐然前往與空中加油機定點會合。至於戰果裁定將於落地後經由SERPAM及OTARIS任務歸詢系統,完整客觀的呈現給所有任務人員參考檢討。

  「戰術空中加油」任務一如儀器飛行般講求精確柔和。如此「繡花式」的專注、平心、靜氣工夫與前一刻緊張激烈的戰鬥動作真是大異其趣。筆者有幸藉由這次交換飛行訓練機會,提前接受目前本軍尚未執行的空中加油課目,除倍感榮幸之外亦是全力以赴不敢有辱使命。話說當時二機前往與法軍C-135FR空中加油機集合後,先由長機在加油機左翼輸油軟管完成「CONTACT接合」操作後,再由時任僚機的筆者調整至右翼進行接合,歷時約五分鐘的「繡花式」操作,終於在加油機觀測員的指示下開始脫離,當座機受油桿正式脫離加油機的那一刻,真有如重獲新生似的自由舒暢,全身肌內不必再因專注而緊繃,換來的卻是重新加滿油料的飽足感。重新與長機集合後,彼此相互檢查機上存油,額外增加的2200公斤(近5000磅)用油,足夠我們順利執行接下來更多彩多姿的海上低空導航任務。

  「海上低空導航飛行」對於駐防在DIJON基地的法軍飛行員來說是十分雀躍的,由於平日飛行訓練空域大多在法國東北面的歐陸中心,鮮少有機會「出海」活動,這回藉由移防外島科西加的訓練機會,可以強化其飛行員跨洲或跨洋戰術導航的飛行能力。當筆者經由法國南面大城「馬塞」附近的海岸線離開陸地並朝向地中海上的科西加島直航時,開始逐步向下調整高度。由原先飛航空層四萬呎巡航高度,經飛航管制員特許之下一頭攢下雲層,持續不斷向下調整高度至二仟呎、一仟呎、五佰呎,接著就一直保持五佰尺的低空,並以500浬/時的高速奔馳在浩瀚的地中海面上。長機機身在正午炎陽下投影在海面上,彷彿是二架戰機比肩奔騰,500呎的絕對高度在大氣壓力的調整下只見2~300呎的指示高度,低空大速雄壯出擊的豪情令人動容。時間一分一秒的往前走,洋面上飛快而過的各式休閒船艇只在我的眼角餘光中瞬間一瞥,此刻的我早已是汗流如注,眉宇間流下的汗珠順勢攢入眼角而感到刺痛,深怕它稍有差池而不願眨眼,當然更不會妄想在此刻打開頭盔護鏡擦去擾人的汗珠。

  終於在遠方海平面上發現了島狀的科西加,進入管制空域前伴隨著長機緩慢爬升高度,重新與進場管制站取得連絡,保持3000呎高度沿著海島東面進入SOLENZARA基地進場航線,此情此景突然令我想起昔日在國內花蓮及台東兩基地任務返航倦鳥歸巢的美好景象,思鄉的愁緒不容在我心中駐足太久,陌生的機場更需要我額外的專注與謹慎,完成了一個自已尚稱滿意的輕巧觸地之後,結束了長達二個半小時的戰術轉場飛行任務,在烈日當頭的座艙中緩慢的滑行至停機坪,此刻的我終於可以大膽的擦去積在唇角的汗珠。關車前機工作示意加大油門、開啟減速板,兩旁消防用強力水注混合著防腐、防銹特殊溶劑,沖洗著滾熱的機身也沖刷掉海面擬結的鹽質,雖然身處高溫烘焙的座艙內,我的心中卻感到無比清涼。

三、射擊訓練環境

  二週密集的飛行任務均在獨立且寬廣的實彈射擊管制區域內進行。SOLENZARA基地的主要任務在於提供所有參訓部隊生活及工作所需之硬體支援及飛航管制,基地本身僅有一搜救分隊常年駐防,並無配屬其他戰鬥飛行部隊,故能全心支援各飛行部隊的短期駐訓。實彈射擊訓練中最重要的靶機角色,乃由法製幻象F- 1型機擔綱演出,法軍並無固定靶機中隊,靶機來自於各基地駐防之幻象F-1型機輪流移防接替。靶標亦為法製「TAC-100」型拖曳電子靶。靶標本身為一無線電波音響感測接收及發送器,用以偵測通過靶標週邊之機砲數量,再以無線電發報機直接將偵測結果傳送地面接收站(即時資料),由值勤人員將射擊結果於開槍後立即告知飛行員,俾利於下一次射擊航線修正參考。靶標後方連接一具網狀輕質紅色靶布以利飛行員清楚目視。有效的射擊是以通過感測器半徑3公尺範圍內機砲數量做為計算標準,如果有幸將二發以上30公厘機砲成功的送上該感應區,飛行員將立即在耳機中獲得「BLEU」(藍色)的英雄式歡呼,否則﹔聽到的則是令人氣餒的「ROUGE」(紅色—亦稱之為麵包)。

  任務派遣及航線執行方式是由靶機與第一小隊(每一射擊小隊為二架)同時起飛,並由該小隊執行放靶後目視檢查,確証靶標拖曳正常後才可進行實彈射擊任務。隨後每批小隊間隔十分鐘起飛,靶機則視射擊課目而定可提供約5至6架射擊機(最多三個射擊小隊)執行15至20次之射擊航線操作,射擊完成後即行脫離。

  彈葯配賦情況則依飛行員資格能力劃分為三類,具有二機領隊(或以上)資格的老鳥,每年配賦770發機砲,甫完成戰備之菜鳥僚機與正在進行換裝中的雜鳥則享有特惠方案,每年配賦高達920發機砲可供享用。航線種類亦分為「基本射擊航線」、「資格鑑定航線」及「戰術射擊航線」等三類。由於戰術射擊航線的場景內容結合了實際戰場可能遭遇的各種高度、速度、G力瞬間變化,故每批射擊練習航線與開槍情況均變化無窮,大幅的增加了操控上的挑戰性與學習效益。飛行員可由每批任務歸詢時,詳細觀看空中慢速定格播放的空用錄影帶,彼此觀摩及交換每一次開槍時的狀況及心得,藉此將珍貴的「錯誤經驗」無私的傳遞出來,更在無形中凝聚了飛行員之間無法言傳的「革命情感」,對於筆者習慣了法軍飛行員天真、浪漫與死要面子的特性之後,這回由實彈射擊訓練過程中,終於在他們身上找到了一種全世界戰鬥飛行員都該具備的「基本情操」。

四、射擊能力鑑定過程

  在島上的第二週射擊訓練是重頭戲。大部份飛行員必需在二至三批照準或實彈射擊飛行的暖身活動後,正式接受「空對空射擊能力鑑定」的挑戰且順利的達成法軍訂定的評鑑標準,否則該名飛行員不具備實戰任務射擊能力認可,影響所及不僅在於個人飛行能力的肯定,更直接關係到中隊成員平均戰力增損,故所有飛行人員無不卯盡全力,以期爭取該項評鑑順利完成,尤其新進換裝或資淺人員(當然也包含我這位外國人在內),無不戰戰兢兢的設法儘早達到評鑑合格的標準。

  猶記鑑定飛行當日筆者擔任飛行領隊,帶領著法軍尚未完成戰備的僚機一起提示時,相互鼓勵、打氣的高昂情緒至今仍然無法忘懷。當時還是青澀僚機的他比我更緊張,前一天射擊評鑑未達合格標準的壓力,清清楚楚的掛在他自信不足的臉上,如今又面臨長機是個「外國人」的不適,哇拉拉…..我想他昨晚大概久久輾轉難眠吧!不過﹔不知道是誰說的--「壓力令人學習快速成長」。在飛行前的任務提示中,設法重建他自信的同時,反而忘卻了自已亦背負鑑定合格的壓力。

  靶機起飛十分鐘後,我們迅速的在跑道上完成試車程序,保持後燃器加速一路爬升到二萬五千呎,此時雷達顯示幕上順利的獲得靶機回波,經由敵我識別器密碼辯証無誤之後,立即採取對頭攔截方式加速至450浬/時。提醒僚機FENCE-IN(武器選取安全檢查)的同時,自已也再度確認所有實彈射擊程序及電門位置,偶而由座艙後視鏡中瞥見僚機蓄勢待發的姿勢,更令我確信今天是我們圓滿完成任務的光榮時刻。

  鑑定航線中靶機對頭通過之後立即採 60坡度下降轉彎,射擊小隊必需在靶機完成轉彎一圈(360度)的過程中,順利的達成至少二次有效命中射擊,否則無法達到鑑定合格的標準。當靶機從右下方二點鐘位置通過的那一剎那,筆者立即重新開啟後燃器、微略帶起機頭、瞬間持續帶桿增加至6~7G負荷,以便在最小的轉彎半徑下保持最佳的操控能量,同時亦爭取足夠的時間完成穩定的追瞄射擊。此刻時間、空間、距離、能量在腦中不斷的翻騰,眼裏盡是逐漸由遠而近的紅色靶標,握著油門、駕駛桿的雙手卻是無比的鎮靜謹慎……

  距離1500公尺----抬頭顯示幕上不斷閃爍的符號催促著我該是打開武器安全保險的時刻。距離1200公尺----快速的交互檢查接近率固定徘徊在50浬左右。距離900公尺----謹慎徐緩的將射擊參考符號移向下方「待宰」的靶標,同時再度確認沒有誤鎖靶機的疑慮。距離 600公尺----射擊參考線已經結結實實的「貼」在靶標上,掛在板機上的食指有些不自主的顫抖,專注的瞬間彷彿像是凍結的時空。距離450公尺--- -!!按下機砲扳機、鬆開扳機、向上帶桿、加油門、脫離射擊位置、關閉機砲保險、檢查發動機…..一連串下意識快速的反射動作,是每一位飛行員在地面模擬過上百次、上千次的成果。重新調整射擊航線的同時,耳機中傳來令人振奮的射擊結果播報「Leader, Resultat Bleu(命中目標)」。這個久已渴望聽到的結果,在隨後僚機執行射擊的過程中,亦如願的重複著播報。圓滿達成任務之後迅速帶領僚機脫離射擊空域「凱旋而歸」,返航途中驚訝的發現,科西加島一向光禿單調的石灰岩峭壁,突然變得美景如畫,壓仰著難奈的興奮之情直到落地為止,當關停發動機緩慢步下座機的同時,才發現自已早已揮汗如雨,迎面而來的僚機隊員突然的給了我一把無所適從的熱情擁抱,一切盡在不言中……

五、返防前夕

  對飛行員而言,面對全力以赴、迎向挑戰的飛行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轉眼之間﹔二個星期的實彈射擊訓練即將結束,明天就是全中隊任務完畢啟程返防的日子。下午最後乙批實彈任務結束後,中隊所有空、地勤人員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一起集合在修護棚廠內參與慶功酒會,席間邀請SOLENZARA基地所有在任務期間提供支援的單位及人員同歡,香檳和啤酒的「氣泡」配上法式乳酪臘腸的「美咮」充塞滿棚,所有的辛勞與汗水伴隨著莫名的成就感在此刻昇華到最高點。法軍飛行中隊長就在此刻突然敲響酒杯示意致詞,全場瞬時默然的傾耳聆聽…「首先非常感謝………這二個星期的實彈射擊訓練期間,本中隊總共完成了450架次飛行,成功發射八枚紅外線魔法飛彈、二佰八十枚反制干擾火焰彈、二萬一千四佰發30公厘空用機砲…………最值得高興的是全中隊所有飛行員均順利完成本年度幻象2000-5F型機服役以來,第一次全面性的「空對空實彈射擊」能力評鑑。尤其是今年度首次有來自中華民國空軍的台灣(ROCAF-Taiwan)飛行員與我們一起……(筆者法文能力有限無法全部翻譯,實在感到抱歉)…………」。言畢全場歡聲雷動,頓時斛杯交錯好不熱鬧,透過夕陽餘暉反射在香檳氣泡的迷幻景色中,我依稀看見那位圓滿完成射擊鑑定的法軍僚機,正高舉著啤酒杯自信的向我大喊「A La votre」。


作者簡介

空軍中校 柳惠千

空軍官校七十七年班、空院94年班、美國馬里蘭大學管理碩士、政大外交系戰研所研究生,現任職空軍四九九聯隊第四十一作戰隊作戰長

我在法蘭西飛行的日子

訓練心得

  由於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上種種的特殊國情發展需要,使得法國空軍無論在組織結構與國防目標上,都具有放眼國際的宏觀與主導歐陸發展的氣魄。筆者藉「中、法空軍戰術飛行交換訓練案」,正式進駐法國空軍幻象2000-5型機作戰中隊,執行長達二年的戰術交流飛行任務。隨同第一線作戰中隊參與法軍在國內各式飛行演習訓練任務,除長期領受法空軍飛行部隊戰備飛行員的「養成教育」之外,值得讚嘆與反思的法式鮮活思維,更有道之不盡的欽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