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wiki
~~~~~~~~~~~~~~~~~~~~~
共產主義
~~~~~~~~~~~~~~~~~~~~~
馬克思主義
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工人運動實踐基礎上而創立的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主要以唯物主義角度所編寫而成的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括三部分:
即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分別是馬克思、恩格斯受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影響,併在此基礎上創立的。
馬克思主義被世界各國的共產黨和工人黨列為理論基礎,但在實踐發展過程中,產生許多不同的流派,產生激烈的爭執,導致多次分裂。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對理論的解釋也有變化。致使各派別的理論發展產生相當大的區別,尤其是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理論的黨執掌政權後,就會宣佈自己的派別為正統。當前世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詮釋仍然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但一致的看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對20世紀的世界影響最大的一種理論。
2005年8月22日,德國《明鏡》周刊刊登《多數德國人認為馬克思主義仍有現實意義》封面文章。
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著作如下:
* 德意志意識形態
*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年)
* 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說(1848年)
* 共產黨宣言(1848年)
* 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年)
* 政治經濟學批判(1859年)
* 資本論(1867年)
* 法蘭西內戰(1871年)
* 哥達綱領批判(1875年)
-------------------------------------------
列寧主義
基本信條如下:
1.社會人群最重要的區別在經濟基礎決定的階級,階級(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之間是對立的,而且對立的矛盾不可調和。
2.工人階級要以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權。無產階級政權的國家實行集權的公有制。
* 通過共產主義革命,採取暴力形式推翻資本主義的必要性的指南
* 社會主義是走向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
* 領導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政黨的存在必要性
列寧從未用過列寧主義這個詞,也從未把他的觀點歸入「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詞中。不過,他的思想觀點是從古典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發展出來的,這種發展被布爾什維克視為是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進步,而被另一些人視為是相反的結果。列寧去世後,他的思想體系以及對馬克思主義的貢獻被迅速地定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時是「列寧主義」)。
馬克思的理想狀態才是共產主義社會。列寧建立的所謂過渡階段的實際上是社會主義。
--------------------------------------------
托洛茨基主義
是托洛茨基提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1.托洛茨基自視為布爾什維克列寧主義者、正統馬克思主義的擁護者,主張建立先鋒隊政黨。
2.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永久革命:
托的政治信條與史達林主義、毛澤東主義有很大的不同,認為有必要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永久革命(或譯不斷革命)。托洛茨基主義因為對國際主義等原則的堅持,而被認為是馬克思主義中的左翼。
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不可能頂住來自懷有敵意的資本主義世界的壓力,除非社會主義革命能夠迅速地在其它國家展開。
3.反對與帝國主義力量接觸
4.托主義者贊成在蘇聯實現民主:
托洛茨基後期發展了他的理論,他認為,蘇聯工人階級國家已經變成了"官僚主義地退化了的工人階級國家" ,他認為,資本家的政權並沒有重新掌權,列寧領導下的工業國有化和計劃經濟運轉良好。然而,國家政權已經被官僚主義的科層制度所控制,而這與工人階級的利益是相抵的。
托洛茨基為蘇聯辯護,抵制來自帝國主義勢力和來自內部的反革命勢力的攻擊。
他還號召在蘇聯內部進行一次政治革命,重建社會主義民主。他說,如果工人階級不從史達林主義官僚們手中奪回政權,那麼官僚主義就會為了自己的利益重建資本主義制度。對於大多數的托洛茨基主義者來說,這正是蘇聯在透明化和改革(Glasnost and Perestroika )之後所出現的事實。
5.托洛茨基主義者:
全世界有數目眾多的團體仍將自己描述為托洛茨基主義者,並自視為堅持了托派的傳統,儘管他們對托派有著許多不同的解釋。
史達林主義者、有社會民主主義背景的人,常批判性地使用「托洛茨基主義」一詞,來表示任何一種既反史達林主義又反資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
6.James P. Cannon在《美國托洛茨基主義史》寫道:
「托洛茨基主義並不是新的運動、教條,而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恢復和再生,這種恢復和再生在俄國革命和早期的共產國際得到了詳細的解釋和演繹。」
------------------------------------------
史大林主義
一個把馬列主義現實化了的政治系統;一個官僚化的次等工人政權。
史達林主義一詞嚴格上說是指一種類型的政府和政黨,而不是指主義(思想體系)本身。史達林統治蘇聯時期,馬克思列寧主義被作為蘇聯的官方思想體系。
史達林主義是前蘇聯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創立的政治和經濟理論體系。里昂·托洛茨基稱其體製為獨裁政策。史達林主義是指控制蘇聯和受蘇聯影響的共產主義國家, 在約瑟夫·史達林統治下及其之後的共產主義理論。但是,蘇聯和大多受其影響的國家形容這個政治理論為馬列主義,表明史達林自己並不是作為一個理論家,而是一個寫了幾本易懂的書籍的通訊者而存在,說明他和馬克思與列寧不一樣, 並沒有在理論上做出根本貢獻。
------------------------------------------
毛澤東思想
具體內容:
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的發展。
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農民為主力:
和傳統的馬列主義相比,毛澤東思想更重視發動農民,主張中國革命不能走俄式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城市鬥爭,必須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農民為主力,實行以農村包圍城市取得勝利;並制定一套基於游擊戰的戰略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認為「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而具體方式則是發動農民進行「人民戰爭」。
為了動員農民參軍:
必須從地主手中奪取土地,分配與農民。
人民戰爭包括三個階段:
即發動土地改革,組織農民,建立革命的武裝根據地;
農村包圍城市;
直到進行正規戰爭奪取政權。
軍民關係:
要魚水情深。毛澤東思想特別重視發動群眾和自力更生。
在黨和軍隊關係上:
毛澤東思想認為,必須黨指揮槍,不能槍指揮黨。
文學、藝術、新聞等上層建築:
毛澤東思想主張,一切文學、藝術、新聞等上層建築,必須為政治服務,必須服從黨的領導。
主張不斷革命論:
毛澤東思想和其他左派思想不同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毛澤東思想主張不斷革命論,認為階級鬥爭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中會長期存在。即使無產階級建立政權之後,資產階級還有復辟的企圖。共產黨的領導人也有可能成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走資派」。
毛主席語錄:
有些人認為毛澤東思想被概括總結在《毛主席語錄》裡面,但這種說法顯然不夠全面。
海外影響:
中國之外的信仰毛澤東思想的人通常自稱「列寧主義-毛主義者」。在歐洲,一些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成立的左派政黨至今仍堅持毛澤東思想,如挪威的「工人共產黨」,德國的「馬列黨」,土耳其庫爾德人的「毛主義共產黨」,和希臘的「共產組織」等等。
在拉丁美洲,阿根廷的「革命共產黨」、秘魯的「秘魯共產黨—光輝道路」,以及在亞洲尼泊爾「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和菲律賓的「菲律賓共產黨」都很活躍。
中國之外的毛主義者一般都反對今天的中國共產黨,認為他們已經和原本的毛澤東思想背道而馳,是修正主義者。
------------------------------------------
赫魯曉夫搞修正主義
史達林於一九五三年死後,他的繼承人赫魯曉夫,在一九五六年召開的蘇共二十大會議中,以一篇秘密演辭,強烈批評史達林的政策,並且放棄了不少史達林的政策。之後,不少採納史達林主義的國家,或多或少都跟隨蘇聯放棄史達林主義,採納赫魯曉夫較開明的政策。
而毛澤東治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顯著的例外。毛澤東指責蘇共新領導層搞修正主義,這亦令中共和蘇共,在一九六零年分道揚鑣。之後,中國自行發展出毛澤東主義的意識形態,而阿爾巴尼亞在中蘇分歧中,支持中國的立場,並堅守史達林主義。
-------------------
鄧小平理論
1992年,江澤民在中共十四大報告中,把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概括為:
第一,在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問題上,強調走自己的路,不把書本當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二,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上,作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很長的歷史階段,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
第三,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強調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必須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為標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第四,在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僵化停滯是沒有出路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主要內容,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同經濟、政治的改革和發展相適應,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為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第五,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強調實行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應當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已開發國家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封閉只能導致落後。
第六,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問題上,強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保證,又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獲得新的時代內容。
第七,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步驟問題上,提出基本實現現代化分三步走。在現代化建設的長過程中要抓住時機,爭取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又比較好的階段,每隔幾年上一個臺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須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帶動越來越多的地區和人們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第八,在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問題上,強調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必須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不斷改善和加強對各方面工作的領導,改善和加強自身建設。執政黨的黨風,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繫,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必須依靠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必須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必須依靠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社會主義祖國的保衛者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
第九,在祖國統一的問題上,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創造性構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按照這個原則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
------------------
中國共產黨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指導思想
(由《中國共產黨黨章》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定)
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是由原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2001年7月1日作了很多解釋的當前時期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簡略說法。
「三個代表」的主要內容
中國共產黨要:
1.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2.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3. 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列為第一位的是「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的代表」,即進一步推進生產力發展的方針。在其指導下,江澤民在十六大第一次提出讓私人企業家加入共產黨的政策。
列為第二位的「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本代針對教育方面的。一個國家的先進的教育系統,就意味著一個國家先進的文化。江澤民在十六大時強調,只有先進的文化,才能正確引導中華人民走向跟國際接軌的那條道路。
列第三位的「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
------------------------------------------
動物農莊(Animal Farm)
亦譯作《動物農場》、《動物莊園》
英國著名作家喬治·奧威爾的一個重要作品。本故事描述了一場「動物主義」革命的醞釀、興起和最終蛻變。1945年首次岀版英文版。
故事概要:
農場裏的一頭豬(Old Major)在提出了「人類剝削牲畜,牲畜須革命」的理論之後死去,若干年後農場裏掀起了一場由豬領導的革命,原來的剝削者——農場主被趕走,牲畜們實現了「當家作主」的願望,嘗到了革命果實的甘美,農場更名為「動物農莊」並且制定了莊園的憲法——七戒。
但不久領導革命的豬們發生了分裂,一頭豬被宣佈為革命的敵人,此後,獲取了領導權的豬擁有了越來越大的權力和越來越多的特別待遇,逐漸脫離了其他動物,最終蛻變成為和人類完全一樣的牲畜剝削者,動物農莊的名字也被放棄。
動物:
* 老少校(Old Major)——豬,
提出了動物主義的思想,影射馬克思和列寧
* 雪球(Snowball)——豬,
動物農莊革命的領導者之一,後被驅逐並宣佈為革命的敵人,影射托洛斯基
* 拿破崙(Napoleon)——豬,
動物農莊革命的領導者之一,後來成為莊園的領袖,影射史達林
* 拳擊手(Boxer)——馬,
動物主義理念的忠實追隨者,積極響應革命領袖的號召,後被拿破崙賣給宰馬商,象徵著相信「革命理論」的廣大善良群眾
* 班傑明(Benjamin)——驢,
對拿破崙的所作所為始終抱有懷疑但明哲自保,象徵有獨立思想對極權主義有所懷疑但明哲保身的知識分子(喬治·奧威爾宣稱班傑明是影射自己)
* 無名的很多狗——
拿破崙在動物農莊實施暴力統治的工具,象徵極權主義國家的各種暴力機構(如克格勃)
人:
* 瓊斯先生(Mr. Jones)莊園農場的舊主人,影射沙皇尼古拉二世
* 皮爾京頓先生(Mr. Pilkington)福克斯伍德農場的主人,影射西方國家(如英國的邱吉爾和美國的羅斯福)
* 弗雷德里克先生(Mr. Frederick)平徹菲爾德農場的主人,曾經與動物農莊達成買賣協議,後來毀約並入侵動物農莊。影射希特勒的納粹德國
* 溫普先生(Mr. Whymper)動物農莊與外界的聯繫人,影射西方的左派人士(如蕭伯納)
------------------------------------------
無政府共產主義
是一種結合無政府主義與自有共產主義的政治觀念。他結合著共產主義式經濟與政治。
Joseph Déjacque是世界上的第一個無政府主義者。Petro KROPOTKIN, Errico MALATESTA與Sébastien FAURE都是無政府共產主義的理論家。
------------------------------------------
基督教共產主義
是一種宗教共產主義,是一種理論、政治思想,它基於這麼一種理念:基於耶穌基督的教導,基督徒必須贊成共產主義是理想的社會系統。這種主義的創建時間有爭議,不過許多基督教共產主義者聲言,聖經里的證據顯示,包括十二門徒在內的首批基督徒在耶穌去世及復活後的數年建立了小型的共產主義社會。同樣地,基督教共產主義的許多鼓吹者認為,共產主義由耶穌教導,為十二門徒所實踐。在這點上,他們與其他基督徒有高度的爭論。
基督教共產主義可視為基督教社會主義的一種極端形式。同時,基於許多基督教共產主義者have formed independent stateless communes in the past的事實,該主義可與基督教無政府主義建立聯繫。對於馬克思主義的許多不同部分,基督教共產主義者可能同意其中的一些,不同意其中的另一些。他們顯然不會同意絕大多數馬克思主義者的無神論觀點。此外,他們有時不同意馬克思主義者(尤其是列寧主義者)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組成形式的架構。不過他們同意諸如剩餘價值理論等馬主義的經濟方面的部分理論、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進化理論。 大體上說,基督教共產主義是一種獨立發展起來的基督教共產主義,絕大多數基督教共產主義接受馬克思共產主義者的結論,而不接受其前提基礎。
------------------------------------------
格瓦拉主義
又稱是「游擊中心主義」或「游擊中心論」。
它是古巴革命領導人之一切·格瓦拉,在總結於拉美各國的革命經驗,提出當代拉丁美洲和世界各地的民主和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思想。
主張
1. 武裝鬥爭的領導者和參加者就是游擊隊本身
2. 不承認黨的領導的必要性
3. 認為「政黨就是軍隊」
4. 「游擊隊是先鋒隊的先鋒隊」
5. 單獨一國革命很難取勝或不可能取勝
6. 革命的形式無例外應該是武裝鬥爭
7. 革命應該在拉美整個大陸同時進行
------------------------------------------
新左翼
新左翼(しんさよく)とは、1960年代の欧米や日本などの先進国の大学において、急進的な革命を志向し、主に大学生から構成されていた左派的な政治勢力のこと。
---------------------
日本新左翼
日本戰後的左派運動發端於1958年,學生群體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朝鮮戰爭爆發前,一些學運領導者已認為日本政府已淪為美國「戰車」的走卒,並準備與美國在東亞發動戰爭,當時的全國性學生組織「全學連」因而確立了「反帝和平鬥爭」的主軸。在1958年至1960年間,美日安保條約引發戰後日本社會運動的高峰,當時學生與工人、農人一起發動了抗爭。1960年6月19日,20萬人的反安保示威遭警方鎮壓,日本政府和國會強制通過美日安全保障條約,左派運動也暫趨消沉。
1966年,社會主義陣營內部發生路線爭論,日本共產黨決定脫離所謂「中國路線」,同時積極與蘇聯修好。反對蘇聯路線的左派人士因此另起爐灶,發起所謂的新左派運動。
1968年至1970年間的第二次反安保運動帶來了新左派的另一高峰。在70年代,日本的新左派發動了反越戰、反美軍基地與成田機場等等抗爭,與政府的「機動隊」爆發多次衝突,造成許多學生被捕,甚至遭機動隊毆打致死的事件。
新左派內部出現了「赤軍派」、「ML派」(中國文革派)等主張激烈手段的派別。然而此時新左派內部的分歧也愈演愈烈,派系林立,因而日益脫離群眾與知識界。隨著越戰告終、中日建交與日本經濟的起飛,日本新左派進入了低潮時期。
日本民間除原有的「社會主義協會」、「東京唯物研究會」等左翼學術團體在堅持活動外,山口勇等左翼人士於1988年成立了「社會主義理論協會」,廣松涉與飯田桃等人在90年代又成立了「論壇90」,其下分化為「結構改革派」與「市民派」。這些現象是蘇聯與東歐的劇變對日本思想界的衝擊所致。
主な新左翼党派:
1.革共同系
* 革命的共産主義者同盟全国委員会(中核派)
* 日本革命的共産主義者同盟革命的マルクス主義派(革マル派)
* 日本革命的共産主義者同盟(第四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日本支部)(第四インター)
2.共産同系
* 戦旗派
* 共産主義者同盟叛旗派(叛旗派)
* 蜂火派
* 赤軍派
#連合赤軍
#日本赤軍
3.社青同(革労協)系
* 社青同解放派
4.構改派系
* 共産主義労働者党(共労党)
* 日本共産党 (日本のこえ)
5.中国派系
* 毛沢東思想研究会
* 日本共産党 (左派)(日共左派)
* 日本共産党 (マルクス・レーニン主義)(日共ML派)
PS:内ゲバ
内ゲバ(うちげば)は、内部ゲバルト(ゲヴァルトとも。独:Gewalt、威力・暴力)の略で、一般的には、新左翼党派間の暴力を伴った内部抗争を指す。
--------------------
英國新左派
由於赫魯曉夫對史達林的批判及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許多英國共產黨黨員退黨,並加入各托洛茨基主義團體或英國工黨。
英國新左派聚焦於反核武運動與全球正義運動。一些英國新左派分子加入國際社會主義者組織,此組織即後來的英國社會主義工人黨,另一些人則參加諸如國際馬克思主義者群體之類的團體。托洛茨基主義者 Tariq Ali 在其著作 Street Fighting Years 中述及他當年參與新左派抗爭的情形。
馬克思主義史學家 E. P. Thompson 在英國共產黨內發起異議刊物 Reasoner。他在被開除黨籍後,開始從1957年起出版雜誌 New Reasoner。此雜誌在1960年與 Universities and Left Review 合併為《新左評論》。這些刊物試圖從正統馬克思主義出發,兼容修正主義、人道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由於他們的努力,即使是一名大學生讀者,也能觸及文化導向的理論家之想法。《新左評論》普及了法蘭克福學派、安東尼奧·葛蘭西、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及其它各種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其它新左派雜誌尚有1964年起刊行的 Socialist Register 與1972年起刊行的 Radical Philosophy。
隨著美國新左派在1960年代中晚期漸顯其校園導向,英國新左派的學生部份開始採取作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成為英國學生運動的中心(Hoch and Schoenbach, 1969)。法國的五月風暴也對英國新左派產生強大影響。
--------------------
美國新左派
在美國,「新左派」泛指1960年代的基進政治運動,主體為大學生。此名源自社會學家 C. Wright Mills 在1960年發表的一封公開信 Letter to the New Left。Mills 主張與關注勞工運動的傳統左派區別,建立一個新的左翼意識形態;這個新的意識形態應該關注較個人化的問題,例如異化、失範、權威主義及其他現代富裕社會的病徵。換言之,Mills 主張偏離傳統左翼,面向反傳統文化的價值。
新左派反對社會中無所不在的權力結構,他們稱之為「機構」,而反對這種結構者就被稱為「反機構」。新左派專採積極行動主義的組織方式,不與產業工人結盟。許多新左派人士自認能發起一種較好的社會革命。
美國的新左派思想家或多或少都受到越戰與文化大革命影響。一如英國新左派,他們也相信赫魯曉夫的批判點出了蘇聯的問題;不同之處在於:他們並未因此轉向托洛茨基主義或社會民主主義。許多美國新左派認為,既然蘇聯不再是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中心,須有新一代的共產革命思想家取代其位置——例如毛澤東、胡志明與菲德爾·卡斯楚。
美國新左派的其它成份還有無政府主義者,他們上承美國的基進左派傳統,並審視世界產業工人組織與先前的工聯運動。此群體以歷史期刊 Radical America 相聯繫,分成數個小群。美國的自主馬克思主義也源於這股潮流,例如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 Harry Cleaver 的主張。
美國新主義也與黑人基進主義交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