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整理自~巴哈跟網路
----------------------------------------
一、搶救雷恩大兵片中的搶灘算是特例
1.並非每個登陸行動都如片中倒楣,那是模擬奧馬哈海灘的特殊情況.
(1)因為美軍太早在5km外就放兩棲坦克下來涉水,攻擊發起距離過長(LCT坦克登陸載具涉水航速15km/h,薛曼兩棲坦克涉水航速7km/h),導致坦克無法”及時”支援困在低潮線上的步兵破障,步兵只能困著挨打.
(2)海浪太大也吞沒不少兩棲坦克
(3)工兵沒合適的重器具來破障開道,想用輕器具突破,則又被德軍機槍所壓制
(4)指揮混亂與天候環境等種種因素,加上通聯跟物質無法獲得保障,才讓傷亡慘重
2.結果:
最後是驅逐艦艦砲支援步兵進攻,使德軍352師開始往後撤退,才將岸上陡峭的山坡陣地攻克下來.
3.傷亡:
總計登陸34000人, 傷亡4000人,傷亡率11%
4.戰爭還需考慮運氣因素:
而在同戰役的猶他海灘,32000人登陸,只有200人傷亡,傷亡率0.6%,這是登陸錯灘頭的特殊情況,反而因禍得幅,也是一種特例.因此戰爭還需考慮運氣因素.
5.空降兵的傷亡最多:
以上傷亡程度,遠不及於該戰役裡空降兵的傷亡.
二、現代戰爭不一定遠比古時戰爭殘忍
1.戰爭道德跟法律限制:
雖然現代武器破壞力較大,但可以用來對付戰場兵員的手段與武器,還是有受到國際戰爭法的規範.日內瓦公約以及海牙公約,就是限制戰爭殘酷程度的產物,也保障非武裝平民不受到軍事攻擊,不像古代還能隨便屠城.譬如曹操屠過不少於十城,秦國則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兵(史家筆法,實際數字不明).
2.兵器與機動性提升,讓參戰兵員降低:
而兵器射程、火力、與交通工具的機動性提高,讓機動性防禦跟決戰百里外,已經變成現代戰爭內的普遍手段,這導致戰場縱深跟寬度變廣.一個連百多人,而防禦正面可以達600~1200米,幾個高度機動性的械化或摩托旅,就足以涵蓋全島的防守.這意味只需更少的軍人就可擔任以往的任務,所以必須穿梭火網與死神玩猜拳的人數可以更少,傷亡當然可降低.(不過對於遠古時代來說,現代軍隊規模還是很大)
3.匿蹤科技:
因為兵器射程與匿蹤科技的進步,讓敵人即使無法直接用肉眼看見你,但卻能打得到你(ex~長程飛彈跟長程火炮);或你看不見敵人,而敵人卻打得到你(ex~匿蹤轟炸機),等諸情況日益普遍,讓戰爭有機會靠癱瘓指揮中樞來快速取勝.
4.癱瘓指揮中樞的戰爭:
基於上述原因,敵軍進攻方式也發生變化,讓境外決戰不再是夢想,還能實行迅速到位的三度空間閃擊戰,與癱瘓士氣的震撼戰.敵人可能不必如古代一路燒殺搶糧,來朝我方首都前進的傳統戰法,只要用遠程飛彈或空降單位癱瘓你的指揮中樞,戰爭或許可在傷亡不高情況下來結束.
當然這是某些特殊狀況下才有的理想結局,通常守方民心士氣沒這樣容易潰散,如果敵方空降兵得到沒有適當的支援,也未必能抵抗守軍重裝單位跟砲兵的蹂躪.
5.偵查科技跟情報手段因素
因為科技的進步,讓戰爭有機會靠癱瘓指揮中樞來快速取勝.觀通設備、UAV、衛星等工具也有助聯合作戰的進行.可是電子情資因為缺乏直接面對面觀察,所以對敵軍士氣掌握,可能較不如古代確實,將領很難知道何時該下令追亡逐北,或發生被早已失去士氣的敵軍所牽制的多慮情況(如1991波灣戰爭對伊拉克坦克損失估計就有不同﹕中央指揮部認定1688輛、CIA認定524輛、國防情報局認定685輛。因為衛星不能判斷出坦克內部是否已受損).還好靠間諜和傳統偵察部隊,能幫助減少此情況.
6.敵國的極權體制會加大戰爭迷霧
然而,電子情資不如人工情資那樣足以可靠判定敵軍內部真實情況.高空的空照或視訊,也可能被偽裝良好的假目標所欺瞞.即使物質人員都很整齊的單位,其高昂的士氣也可能是在暴君統治下而裝出來的,或許可比擬成暴風雨前的沙丘土堡,在一開戰後,可能士氣就立即潰散了.因此,當某敵軍部隊駐地遠離前線或國情封閉,導致我方特工或偵察兵潛入不易,那麼將領就只能靠電子情資來判讀對方實力,會有更高機率會發生誤判或高估敵軍士氣跟戰力.
於是,該被摧毀的弱雞軍隊反而沒被摧毀,還能嚇得對方不敢開戰.國際上一些紅色或獨裁國家的軍隊,就是用這資訊封閉特性而欺騙了西方好多年(在蘇聯米格25投誠北海道之前,西方一直高估蘇聯空軍科技能力),當戰爭迷霧加大,較不容易發生戰事,當然也就不易出現屍橫遍野的情況.
7.戰場阻絕跟指揮通聯破壞因素
不過偵查科技或情報手段,並無法用來立即擊潰敵人主力(小規模及時擊殺能力則是有的),等到己方主力部隊開到時,敵人可能已經獲得增援或開溜,讓會戰無法順利開打.畢竟總不能假想只有我軍能高速機動,而敵軍卻沒快速機動的工具吧,這時戰場阻絕跟指揮通聯破壞就更顯得重要,這能讓敵軍士氣即使沒崩潰,也無法進行有組織的戰鬥,有助於快速終結戰爭.
8.特戰部隊跟政治作戰的能力
只是,又不是每個國家都如美軍可享絕對佔場優勢,能以優勢空軍搞大規模的戰術跟戰略轟炸,順利辦到戰場阻絕.就算對方衛星或UAV能力接近眼盲,也仍可直接靠看地圖或靠人工情資,配合一般通聯手段,來遂行其調度兵力的意志.因此,當沒有優勢空軍跟巨大物質科技優勢時,就必須更加強化特戰部隊跟政治作戰的能力.
9.會戰小型化的正反矛盾因素
現代戰場上的兵員低密度特性,導致不容易出現古代那種大會戰,反而較常出現一連串的尋找、鎖定、攻擊等步驟的小型戰事重複組合過程.
會戰單位愈來越小型化跟流動化,讓原本可能是集合守軍10萬人的防衛會戰,變成分散10處而每師1萬人,還可以快速彼此支援與散開進軍的防守態勢.假設造成4成傷亡即可擊潰該守軍,那過去型態的會戰,就必須殺死守軍4萬人,才能獲取勝利.而現代戰事,則可能只須造成1萬6千人傷亡就夠了.因可用切割孤立來對付每師,殺傷4千人,將使該師1萬兵力無法再組織(視同消滅),
如此依法泡製,只需殺傷1.6萬人,加上若干戰場阻絕、指揮通聯破壞、政治作戰動作,即可瓦解其4個師總計4萬兵力,只剩總兵力6萬的敵軍,將難以成功發動大會戰攻勢,使我方可掌握往後大戰的主動權.
如果對方領導階層考量實力消長已經無法挽回,或本來抵抗意志就不高的話,即可有機會營造逼降的局面;次之讓其軍心動搖;再次之則有利於我方往後攻勢.
由此可知,現代戰爭其實有很大潛力能發展成~低傷亡的作戰.當然以上只是幻想狀況而已,實際情形沒這樣單純,畢竟敵人是活的,我方也會傷亡,同時爭取時間排序上的戰鬥主動權也很重要,古時戰場上單位受傷集中程度,臨時再組織力,士氣隨死傷的起伏程度也不清楚,讓這篇仍不脫無聊小市民的鬼扯空想範圍.
10.再談士氣潰散的傳染程度
(1)軍隊分布密度低
現代戰場上軍隊散得較開,造成士氣潰散的傳染程度並不如古代.即使現代單位愈小型,導致士氣容易連帶生變,可是考慮分布密度低的特性之後,其傳播也會有距離限制.
譬如現代戰場幾百米外的一顆迫砲可能炸死半個班,並震撼殘存士兵,讓他們失去戰意,不過絕不可能讓數十米外的排部,或數百米外之連部受到多大的士氣打擊.這特性使得即使在上個戰鬥中嚐到敗績的敵軍,士氣也不一定會全面潰散.
當面對有增援或士氣還沒潰散的軍隊時,多數將領是不會直接展開攻擊的,而是會先設法軟化對方物質與精神防禦,如用砲轟壓制或發動佯攻吸引對方分兵,但在此設法的期間內,敵軍也可能獲得整補,如此戰爭就會拉長讓傷亡累增,或是乾脆不打了改簽停火協定.
由此,現代戰場中的士兵傷亡慘烈程度,將可藉由軍隊分布密度低的特性,而讓失敗氣氛傳染不易,有機會獲得一定控制.畢竟其他士兵沒有親見幾公里外的慘劇,實在談不上多害怕.而古代戰爭則傾向大兵團在刀劍跟弓弩射程內會戰,隔壁部隊的傷亡慘劇很容易被其他部隊親見,士兵恐懼會更容易渲染.
(2)高殺傷力武器對抗軍隊分布密度低
多管火箭大範圍轟擊,優勢空軍長時間轟炸,可大規模重創敵軍士氣
(3)截斷敵軍補給
截斷敵軍補給,也可重創敵軍士氣,不過這招在古代就有了
(4)媒體戰或心理戰
當運用媒體戰或心理戰時,可以增加士氣傳染程度或逆轉士氣,不過這主要是軟化敵人抵抗程度,或想不戰而屈人之兵用的,此時戰爭傷亡只會更少,不像(2)是靠殺傷敵軍來重創士氣.
(5)綜合
雖然軍隊分布密度低,讓士兵不易因為一場戰爭,而士氣立即崩散.可是在貫穿全場戰役的各式攻擊行動,所累計造成的心理壓力與肉體跟物質上傷害,藉由媒體戰等精神攻勢的推波助瀾下,仍然讓現代戰爭深受士氣的影響.
(6)耐受極限
至於古今東西軍隊承受壓力的耐受極限,沒人能說得準.不過可以猜想的是:毋忘在莒的復國奇蹟,在現代很難再複製得出來.
譬如要叫習慣跑三千米的現代軍隊, 突然學古代戰士跑三十公里,甚至到更遠距離外去搞遠程奔襲或急援某地,那還不如直接要他們的命,或叫他們就地投降還比較乾脆一點,因為就算跑到了,大概也沒有體力能打仗了,死在半路的則又是一堆.
鑒於此種緣故,現代戰爭的單場戰役,更不容易爆出高傷亡,士兵有更高的機率會選擇撤退,這數字大致上被估計是:受到4成傷害的防守部隊,有90%機率會潰退.
(7)訓練度跟軍隊文化影響
然而像以色列這樣超高士氣的國家軍隊,或許就不能用這標準來看了,如贖罪日戰爭剛開打時,戰情對以色列來說十分不利,不過士氣照樣不崩潰.在北方戰線許多以軍,出現整連奮戰至死的情況,沒投降或退卻的;反觀敘利亞軍於戰況逆轉時,發生許多拋棄戰車開溜或投降情況,高下立判.
此外,某些特殊戰役或各國精英單位,也出現高度抵抗, 如法國外籍兵團或廓爾克傭兵,以及國軍血戰大二膽之戰役,某些陣地也發生過戰至一兵一卒的情況.
三、現代戰爭中傷亡較慘烈的特殊情況
1.NBC武器
核子彈跟生物戰劑與化武之類的NBC武器,會導致重大傷亡,但因為國際戰爭法規範與大國政治的核子武器戰略集體綁定現實,而幾乎沒機會使用.
2.戰略轟炸或工業轟炸
(1)曠日費時
二次大戰中的戰略轟炸或工業轟炸也很殘忍,如東京大空襲,或對德國的大週行動與柏林轟炸,
幾乎都是對平民城市或後方軍工目標來攻擊的,光是東京空襲就死十萬人.不過某些戰略家已經證明,該種戰略手段其實曠日費時,是否比起只對軍事目標搞戰術或戰略轟炸還有效,存在不小爭論.如諾曼地戰役當中,阻止德軍反攻行動的功臣,很大的原因在於對德軍交通線的戰略戰術轟炸.
(2)經濟能力限制
唯一能肯定的是現代很少國家能如此做,炸彈跟飛彈相當昂貴,並非每個國家平時都備有這樣多的彈藥存量可大搞工業轟炸(ex~贖罪日戰爭,以國必須靠美國緊急運補彈藥才打得下去;金門砲戰則有彈藥存量不足才停火的傳聞)
(3)國際輿論跟戰爭法的限制
再來則是國際輿論跟戰爭法的限制,讓屠夫們有所顧忌(當然並非絕對的)
3.古代戰爭中,民生經濟被波及可能比現代嚴重
因為轟炸時誤擊,以及戰爭破壞醫療、基礎設施、與產業活動,促使原本不在獵殺名單內的平民,死傷數字反而離奇的高.但是否就等於死傷遠比古代還高呢?個人認為不一定,這應該視情況而不同才對.
wiki上的資料統計,認為二戰時候平民跟軍人傷亡很高,全球軍民死亡達6200萬人,對照當時世界人口約20億,也才佔3%左右; 中國軍民則死亡約1950萬人,如果用四億人當成當時總人口,約佔4.8%;而古代東漢人口最多時期有近5600萬,到了三國結束時卻只剩下1600萬,減少約71%人口,看來比較起姦燒殺淫擄掠與毀滅世界的功夫,應該還是古代人比較強.
四、古時候的戰爭情況
1.沒給士兵太多思考時間
古時候的戰爭大多是用輕兵器攻擊,幾乎都是面對面的砍殺,或中短程內的弓箭射擊與騎兵衝鋒,因此常常是爭你死我活的情況,並沒給士兵太多時間考慮該殺誰,或該不該投降.
2.士氣一但潰散就很難挽回
此外主要使用短程武器,即使是弓兵也比不上現代步槍射程, 導致前鋒跟後衛的距離也很短,時常幾萬或幾千人擠在不大的戰場上互殺,當看到前鋒單位全部戰死時,即使後方單位士氣潰散想逃,也不一定來得及.不逃可能戰死,而逃亡則會讓陣勢混亂,敵人騎兵或弓兵也能立即追上來捕刀,最終可能也還是戰死.
3.注重陣型
古代戰役因為近距離作戰,更容易士氣鬆動而導致接連潰逃的情況,淝水之戰可當成此類例子,
其他如戰鼓跟旌旗的使用,也有某種程度用以提振軍心,跟維持隊列的企圖.說明古代戰場上注重陣型,因為敵我距離近,陣腳一亂很容易會死得比現代還慘.在現代戰爭則反而較不講究整齊陣勢,士兵都是散開作戰, 不過仍有戰術上的排列型式,只是看不太出來而已.
4.很容易就會發展成殲滅戰
看到短距離內的敵人潰散軍隊,很少有將領不想去追逐敗師的, 畢竟留著敵人可能造成後患,一旦給他們時間恢復士氣與補充兵員物質之後,上個勝仗所造成的戰果,將會被嚴重侵蝕掉.而且在偵察科技落後的古代,失去敵軍的蹤跡之後,可能要花很多時間來尋找,所以一旦遭遇很容易就會發展成殲滅戰
5.圍城戰
戰區偵查能力低,但是逃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雙方乾脆打圍城戰,這讓戰爭容易變成消耗戰爭
6.迴旋戰
部分傑出古代軍事家進行了這種戰爭,如孫子
7.傷亡
古時候戰役的傷亡數字時常很高,譬如羅馬跟迦太基之間的第三次布匿戰爭,迦太基兵力90000,傷亡62000.羅馬兵力40000,傷亡17000. 整個戰爭總計造成60%兵力死傷,羅馬事後還有屠城跟抓人當奴隸,因此迦太基接近於被滅族.
當奴隸的人或許還生不如死,像是被人送去鬥獸場娛樂大眾,下場可能就很歡樂.
五、氣候變異跟經濟危機,時常造成戰爭
塞外的遊牧民族入侵,時常是因為氣候乾旱或太冷所導致.農業民族也時常因為天災而導致民變.
科技或許能解決不少問題,如克服天災所導致的糧荒,進而排除動亂因素.不過當人口太多時,野心家可能就沒心情幫你拯救生命了.社會心態也會因受危機,而開始自發性的慢慢轉變 ,例如納粹跟日本軍國主義崛起,一部分起因也源自於30年代的經濟危機.
六.認清國際現實,別搞錯改革對象
所謂愛與和平,其實是建築在非常脆弱的人類心理根基上,國際上並沒有公正強大的約束力量,能對付惡霸國家. 國際法也只是唱高調跟欺負小國,與拿來替戰爭行為遮醜用的,當涉及利益跟危急關頭時,大國根本不會去遵守.
另外,歷史本來就是一連串的重蹈覆轍過程, 即便人類道德進化多高,行使正義的組織跟手段有多發達,也不可能最後就天下為公,或達到世界和平了.那些高喊和平人士所提倡的弭兵之議(或靡軍,搞爛某方以替另一方開路?),基本上就跟緣木求魚一樣,不管口號喊得多響亮,最終還是會失敗,因為資本主義跟極權主義的雙極世界體制,並不容許小國有多大的軍事自主空間.
即使想進行政治現況改造,他們也是找錯改革對象了,如不先改革罪惡源頭(如美帝跟中共),最後只會讓小國變成大國的戰爭試驗場而已,因為失去遏阻能力的地區,反而更容易誘發大國進行軍事冒險.
就如同偉大的媒體不輕言放棄能荼毒任何一隻羔羊的機會,我們也不該輕易遺忘人類有內鬥的特性以及自毀的潛力,這非但訴諸於戰爭,也表現在極權國家暴力、社會治安暴力、文化排擠、以及抽煙飲酒等行為上,難道他們對付上述暴力來源都不進行防禦動作嗎?如果懂得在小地方搞防禦措施, 又為何大處卻不懂呢? 真是難以理解 ,或許就如西方軍火業跟資本主義體系,彼此利益盤根錯節錯結一樣 ,那些反軍購人士背後也有其他黑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