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 2008

畢業太容易導致大學生素質不佳?

關於畢業太容易,導致大學生素質不佳的問題 ,我有一點異議.

畢業生素質不佳的主因

首先,畢業生素質不佳的原因,主要是入學門檻變寬了,大學入學率9成以上,而大學教育即使在學考核再嚴,也不等於就能把中下資質學生變成天才,把小貓級的學生逼得再緊,他們也不會因此就變成老虎,這恐怕需要基因改造才行,依照目前科技,大概一時之間也很難做到 ^^.

另外,則是教授一時習慣改不過來,還把學生當成以往的精英大學生來教,所以教學方式太輕鬆.能通過以往聯考的大學生,都算是天資較好的精英,過去高中入學率4成,其他則是讀高職, 而大學入學率則2成多,因此換算下來能進入大學的學生,都是各年齡層人口的前10%左右的精英 ,對那些天才或接近天才的學生而言,不需鞭策也能讀得好書,他們也較能懂得自動自發.例如第一志願科系的學生,就有許多很混又很會讀書的人,對那些天才學生而言,就算花在K書上的時間很少,照樣也能學到東西,照樣也能有競爭力.

教授的教學品質,比考核學生更重要

即使入學生素質降低,大學採取嚴退也不見得能讓畢業生素質變好,因為我們的大學教授素質說實在不怎理想,許多講師只愛在課堂上吹牛,或只會照本宣科,其實沒啥教學能力,或自身外務太多導致學生權益受影響.不求先改善那些源頭弊端,而只求逐末,妄想以考試來提升學生素質 ,那麼最終素質好的仍是那些天才學生,而其他中下資質學生,則只好靠校外補習來自力救濟了 ,如此大學功能就只剩考試,那國家或教育界還請那些教授幹啥?只會填鴨的補習班又適合擔當起大學教育的任務嗎?認為這種教育搞出來的學生素質會好,根本是輕忽時代潮流的無知行為!再者,對於清寒的中等資質學生又公平嗎?

高學費政策的真正起因

還有人認為高學費等於高教育品質,能讓大學生素質變好,我則不如此認為,那只是剝奪有天份的清寒學生之惡法.現在學校都是假改造學生素質之名,大行屠殺清寒家庭之實,用高學費等於保證高素質教育的愚民口號,來塞滿校董跟知識份子的荷包,而背後更深的動機,則是資產階級政府,用來維持資產階級的教育優勢之障眼法.他們當然不可能會大方承認,畢竟教育市場商品化之後,教育自然就淪落為由看不見的市場魔手來擺佈,官員跟教授們也只是受市場魔手操縱的棋子而已,所謂當局者迷大概就是指這種情況吧.

產業轉型導致中高級人才需求暴增

如果查一下資料,不難發現在90年代初期,臺灣的大學與技職學院的合計粗在學率是很低的,大約是4成,是邁入新世紀後幾年才暴增到7成以上.但比起美國或加國8成多以上,臺灣7成仍然是略低的,所以北美大學生,當然退學人數會比較高.因為他們是寬進嚴出的教育政策,收了錢也不保證一定讓你畢業.我們則是"稍微的嚴進"寬出政策,入學前的考核"稍微"嚴一點,入學後則管得比較鬆,這主要是因為臺灣還沒北美那樣富裕,民情上暫時還無法容忍太嚴的退學率,另一原因,則是為滿足產業界對大學程度人才的需求暴增.

只顧著增加大學生總量, 卻沒注意科系平衡

目前台灣社會已逐漸邁入知識經濟時代, 但是考量社會現況,就會發現台灣產業型態雖已改變,但在大學程度的人力資源供應上仍有缺口,以往過低的大學生比率,導致一時間無法立即補上缺口,於是才廣設在職生進修學院,或暫時不搞嚴退的教學政策來填補人才資源缺口,也是其來有自.當然現在又有學校擴張太多的批評, 我以為這是政府不想在未來又面臨同樣問題, 因而採取一次到位的改革方式 ,導致暫時性的大學人才供應多於社會需求 .此外,某些科系人才仍嫌不足, 也有擴張太快導致人才供應超額的科系,這是當初不注重科系平衡 ,只顧著增加大學生總量的結果 ,證明政府主持教育的官員嚴重失職,因為你讓市場機制去決定教育,當然會有類似經濟循環的波動跟市場弊病,而放任濫設科系學校與自由倒閉的下場,就是學生跟教員權益被嚴重犧牲掉了.

學生如何自保 ,跟大學生的定位

處在這種青黃交接的尷尬時期,聰明學生自然懂得如何自保,例如懂得選出路廣的科系,或是努力考研究所讓自己比別人多點優勢.而其他不懂得自力救濟的學生,當然也不至於報廢,畢竟7成多的在學率能搞啥高深的研究教育,那些大學生當然仍是被當成一般就業預備人才來教,能懂得操作電腦與英文面板的CNC,會使用電子顯微鏡,或會使用商業軟體跟基本文書處理,對產業界基本人才需求而言就有60分了,這是工業發達後,讓基層勞工必需跟著技術化跟知識化(例如許多大學畢業生,只是擔任掛著工程師職稱的現場技術員),但生產自動化後,也讓產業界不需基層勞工發揮太多高級腦力 ,此種二元現象並立的結果 .

過去的大學是為教育高級人才而設的,現在大學則主要是替產業界提供中低階層勞動力,大學名稱雖然不變,但任務早已轉變.只是雖然任務已改,大學教育仍無法立即跟上產業技術的快速變動,許多專業技術必需進公司後才能學到,這也導致學校熱衷於產官學合作.不過美其名是替學生著想,實質上背後隱藏的財路跟人脈才是更引誘人,難怪許多學校很熱衷於產官學合作,也難怪許多教授的外務會那樣多,可見資本主義發達後,讓學問跟技術不再等於身分跟財富的保證 ,你還必須擁有商業頭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