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4, 2008

軍中管教

1.”給學長操是種鍛鍊!!給學長教導,是種知識的成長,做人的道理。”

A:
軍隊基本上是以階級跟職務服從為準,學長只是叫好聽 的,正常時候是看學長所擔任的職務或官階才來聽命行事。如果學長官運差因而升不了階級,原因可能是人際關係不如人、專業能力不如人、或犯過錯,導致在長官 面前比較黑, 所以沒被任命要職的話,那你會見到上校學弟罵中校學長,或上士學弟處罰中士學長,或雖然雙方同階級,但學弟當主官(管),而你只坐冷板凳的情況。

尤其軍隊又是金字塔結構,升遷不一定能如期如願,人治色彩非常重。以往許多能力很強的學長, 因不夠狗腿或脾氣太硬而升不了官,而辦理退伍。也有舌燦蓮花而一路高升,和變黑後還能調職到司令部去任職的,真是令人難以理解,愈黑愈接近核心?

也 有不少是能力強又官運亨通的人,只不過這類傢伙大多超級兇而且標準特高,對於底下的人之要求不單耐操就行了,你還必需夠精明。某些當學長或上級的還有一堆 亂七八糟要求,如對方可能會測試你的忠誠度,考核方式往往是走法規邊緣,像是當你執勤時要你擅離崗位去做些雞毛蒜皮小事,或在文書業務配合造假,你不照做 則人黑掉,而照著做則也有被法辦可能。此外,還可能被對方出賣,例如翻臉不認帳說啥我哪有對你下指示,接著開始整你罰你,這應該就是你所謂的給學長操操, 是鍛鍊,是種教導,是知識的成長,跟做人的道理。

而某些能力差、品行爛,又愛亂兇人的學長,則是學弟眼中的笑話,拿營規或專業能力就能堵住他的嘴。加上對方身為黑五類,也不可能有長官會力挺他,常常是操學弟沒成功,反被學弟倒耙一把。當然這是少數狀況,多數人還是會賣面子給學長,除非逼不得已,很少會如此做。

學長,只在軍校生、還有職業軍人圈內比較吃香,義務兵的學長學弟關係,則早就被掃進歷史垃圾堆了。


--------------------------------------------------
2.”我不覺得學長學弟制有什麼不妥。學長都老鳥了,想偷懶當然可以。換是你,兵都當一年了,不會偶爾想偷懶?”

A:
最好不要這樣做,頂多讓老兵放假時提早離營,如放1800或1500,與清潔跟雜務公差少出點等福利。但正規操課或勤務,絕對不能讓老兵偷懶,否則軍隊戰技跟勤務品質會跟著下降。


--------------------------------------------------
3.”操學弟,我不反對,凡事先來後到,菜鳥不懂本來就該叫他做,不多做點哪知道怎麼做?”

A:
同意,不過務必只用軍官或士官,來主持訓練跟處罰,否則某些士兵會私下假借學長之名亂搞。

部 隊長要掌握底下幾個官士的訓練手法跟思想觀念,不算太多難的事,但不見得能全面掌控底下數百或上千個士兵思想,畢竟義務士兵來源很複雜。有高學歷卻低心理 很偏激的兵,也有教育程度不高,導致品行跟人權觀念都很差的兵,這些個性是很難在一年多內就徹底導正過來,頂多做到壓制住,讓他們不敢亂來而已。因此,如 果讓每個老兵都享有學長之名跟權力,那私下絕對會出亂子。

而且營內成千上百個兵,也不可能全都讓他們有機會去受訓當班長,來練習管理,頂多挑出幾位去受訓。畢竟部隊是作戰單位,而非學校或受訓單位,加上役期又短,沒這樣多時間跟充裕人力,讓你浪費。此外,連資歷老的軍士官都會犯管教錯誤了,更何況是兵。

所以,只能讓受過訓的職業軍士官、義務役預官預士等來擔任管教,其他老兵至多在一旁當助教示範,禁止老兵個人自做主張,或憑藉老兵名義來獨自管教誰,以防弊端。


--------------------------------------------------
4.”學長學弟制不該廢,但不人道手段和行為早該從軍營裡消失了。”

A:
大致上同意,因為學長學弟制並非正規建制的東西,只是禮貌性的稱呼而已。既然建制上不存在這制度,當然無從廢起,至多用查禁這字眼。

即使有人將這稱呼習慣,從民間或軍校帶進部隊裡,也不見得會產生負面作用,只要管教權跟指揮權,仍是與官士以上階級或配合職務來行使的,那麼老兵被新人稱呼一聲學長,也不會傷害到任何人。

至 於不人道手段,在的確不該存在一般部隊內,就算加強磨練,讓一般部隊士兵也練出藍波般身手,也不見得都有機會派得上用場。因為軍隊可投射特殊戰力的工具有 限,敵人或戰場上的防務縫隙,也就只有那丁點而已,不可能容納投送幾萬或幾十萬大兵的物質跟空間條件,那絕對會被敵軍偵測到。

大約剩下特 戰部隊或特種工作的單位,仍需要不人道訓練,因為他們都是小單位作戰,戰場上時常處數量劣勢,也常需入孤軍深入,所以士兵體能跟戰技特別重要。而特戰訓 練,也不是全都很殘忍不人道的課程,有時候就是練習引導機隊跟人員起降,學習多種軍械彈藥運用,跟當砲兵前觀或偵查技巧等,這些東西技術性質高過體能性 質。

加上特種部隊都並非全很精實,如底下也有伙房跟保修等輕鬆單位,還有訓練要求也比過去低,聽說已經不跑5000了。而訓練最嚴格 的特勤隊,則很多都是志願役的,原住民特多,他們並不怎怕被操,頂著榮譽的大帽子,就算被整得再厲害,照樣笑得出來。嘴巴抱怨幾句,內心卻很認同被操的怪 人其實也不少。

總之現在當兵真的不怎麼操了,早在10年前就已經不怎麼操了,真不知道那些學生還在怕啥,喜歡自己嚇自己?


--------------------------------------------------
5.”某海軍中士的學長學弟觀念很重,不太友善...”

A:
別小看海軍中士,雖然他們階級章掛在上臂,而非領子上,但不少是因佔 不到缺而停年超久,其年資都7~8年或10年以上,在陸軍至少是三等長或二等長了。所以他肯跟士兵稱兄道弟是福氣;以學長弟相稱則還算友好;最後就是照規 矩來的撲克臉,只以上下階級職位來跟士兵相稱呼,你稱呼對方學長,還會被罵不懂規矩,或直接罰你,連原因都不跟你說。這在後來流行,亂喊別人學長的處分, 就是丟給一堆軍紀宣導要你去背,背不完整就禁假。

即使看似很會用階級壓人,或任意罰人的軍士官,或許是因為他們長兄角色當久了,有時比起 某些陸軍,更敢用自身地位權力來替底下士兵出頭,去爭取不屬於他們的福利。這在目前許多部隊的軍士官眼中,是很難想像的事。原因在於現在號稱人性化管理的 部隊,申訴氾濫,軍官或高階士官們變成有點怕事或不太想嚴管,長久下來他們管理技巧就變得生疏,而新進士官則管理技巧變很呆板,只會照本宣科,因為老人不 再傳授領導心得了。

這現象擴大的話,當部隊遇軍演導致疲累、或營區突發意外而心思浮動、外力入侵讓社會嚴重失序時,那些軍士官可能將無 法擔當起重任,或許會控制不住部隊,任務執行成效低落。而敢出面抗衡高層替下屬爭取福利,就是對於領導者膽量,與向困難挑戰決心之小小驗收。當然過度膽大 妄為跟造反沒兩樣,這要靠指揮者跟更高階長官來判斷。

許多愛處罰人的官士,往往也是最敢給部下福利的官士,在嚴罰厚賞之下,戰力與士氣哪 有不精進的。可惜一堆眼光短淺的媒體傢伙,存心搞爛軍隊;過客軍人,如義務兵,就算沒辦法改革軍隊,至少也不該搞爛原有成果,但多數人偏偏不甩這套,只有 少數自我要求甚嚴的人才有守住這原則。於是我輩心中最佩服的軍人,排名第一是過去所見:帶頭跟志願役比精實的碩博士預官;及身為高階將校比低階軍人還更夙 夜匪懈,而非夜不歸營陪長官喝花酒。這些優秀軍人應該愈來愈少了吧,或在噁心大環境下,繼續被當成白痴看待,直到他們終於看破世局發展終不可為,紛紛掛冠 求去而止。

匪諜是怎樣做成的

引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6/new/apr/12/today-article1.htm

------------------------------------------
匪諜 是怎樣做成的

◎王鼎鈞 圖◎黃子欽

我在一九四九年五月踏上台灣寶島,七月,澎湖即發生「山東流亡學校煙台聯合中學匪諜」冤案,那是對我的當頭棒喝,也是對所有的外省人一個下馬威。當年中共席捲大陸,人心浮動,蔣介石總統自稱「我無死所」,國民政府能在台灣立定腳跟,靠兩件大案殺開一條血路,一件「二二八」事件懾伏了本省人,另一件煙台聯合中學冤案懾伏了外省人,就這個意義來說,兩案可以相提並論。

煙台聯中冤案尤其使山東人痛苦,歷經五○年代、六○年代進入七○年代,山東人一律「失語」,和本省人之於「二二八」相同。我的弟弟和妹妹都是那「八千子弟」中的一個分子,我們也從不忍拿這段歷史做談話的材料。有一位山東籍的小說家對我說過,他幾次想把冤案經過寫成小說,只是念及「身家性命」無法落筆,「每一次想起來就覺得自己很無恥。」他的心情也是我的心情。

編劇家趙琦彬曾是澎湖上岸的流亡學生,他去世後,編劇家張文祥寫文章悼念,談到當年在澎湖被迫入伍,常有同學半夜失蹤,「早晨起床時只見鞋子」,那些都是強迫入伍後不甘心認命的學生,班長半夜把他裝進麻袋丟進大海。這是我最早讀到的記述。小說家張放也是澎湖留下的活口,他的中篇小說〈海兮〉以山東流亡學生在澎湖的遭遇為背景,奔放沉痛,「除了人名地名」以外,意到筆到,我很佩服。然後我讀到周紹賢〈澎湖冤案始末〉、傅維寧〈一樁待雪的冤案〉、李春序〈傅文沉冤待雪讀後〉,直到〈煙台聯中師生罹難紀要〉、張敏之夫人回憶錄〈十字架上的校長〉,連人名地名都齊備了。

可憐往事從頭說:內戰後期,國軍節節敗退,山東流亡學生一萬多人奔到廣州,山東省政府主席秦德純出面交涉,把這些青年交給澎湖防衛司令李振清收容。當時約定,讓十六歲以下的孩子繼續讀書,十七歲以上的孩子受文武合一的教育,天下有事投入戰場,天下無事升班升學。當時,國民政府教育部和在台灣澎湖當家作主的陳誠都批准這樣安排。

一九四九年六月,學生分兩批運往澎湖, 登輪者近八千人,後來號稱八千子弟。七月十三日,澎湖防衛司令部違反約定,把年滿十六歲的學生,連同年齡未滿十六歲但身高合乎「標準」的學生,一律編入步兵團。學生舉手呼喊「要讀書不要當兵」,士兵上前舉起刺刀刺傷了兩個學生,司令台前一片鮮血,另有士兵開槍射擊,幾個學生當場中彈。三十年後,我讀到當年一位流亡學生的追述,他說槍聲響起時,廣場中幾千學生對著國旗跪下來。這位作者使用「汴橋」做筆名,使我想起「汴水流,泗水流……恨到歸時方始休」,可憐的孩子,他們捨死忘生追趕這面國旗,國旗只是身不由己的一塊布。

編兵一幕,澎湖防守司令李振清站在司令台上監督進行。流亡學校的總校長張敏之當面抗爭,李振清怒斥他要鼓動學生造反。李振清雖然是個大老粗,到底行軍打仗升到將軍,總學會了幾手兵不厭詐,他居然對學生說:「你們都是我花錢買來當兵的!一個兵三塊銀元!」他這句話本來想分化學生和校長的關係,殊不知把張敏之校長逼上十字架,當時學生六神無主,容易輕信謠言,這就是群眾的弱點,英雄的悲哀,自來操縱群眾玩弄群眾的人才可以得到現實利益!為他們真誠服務卻要憂讒畏譏。張敏之是個烈士,「烈士殉名」,他為了證明人格清白,粉身碎骨都不顧,只有與李振清公開決裂,決裂到底。

張敏之身陷澎湖,托人帶信給台北的秦德純,揭發澎湖防衛司令部違反約定。咳,張校長雖然與中共鬥爭多年,竟不知道如何隱藏夾帶一封密函,帶信使者在澎湖碼頭上船的時候,衛兵從他口袋裡搜出信來,沒收了。

張敏之又派煙台聯合中學的另一位校長鄒鑑到台北求救,鄒校長雖然也有與中共鬥爭的經驗,沿途竟沒有和「假想敵」捉迷藏,車到台中就被捕了。

最後,張敏之以他驚人的毅力,促使山東省政府派大員視察流亡學生安置的情形,教育廳長徐軼千是個好樣的,他會同教育部人士來到澎湖。李振清矢口否認強迫未成年的學生入伍,徐廳長請李振清集合編入軍伍的學生見面,李無法拒絕,但是他的部下把大部分幼年兵帶到海邊拾貝殼。徐軼千告訴參加大集合的學生,「凡是年齡未滿十六歲的學生站出來,回到學校去讀書!」隊伍中雖然還有幼年兵,誰也不敢出頭亂動。張敏之動了感情,他問學生:你們不是哭著喊著要讀書嗎?現在為什麼不站出來?徐廳長在這裡,教育部的長官也在這裡,你們怕什麼?這是你們最後的機會,你們錯過了這個機會,再也沒有下一次了!行列中有十幾個孩子受到鼓勵,這才冒險出列。李振清的謊言拆穿了。後來辦案人員對張敏之羅織罪名,把這件事說成煽動學生意圖製造暴亂,張校長有一把摺扇,他在扇上親筆題字,寫的是「窮則獨搧其身,達則兼搧天下」,這兩句題詞也成了「煽動」的證據。

徐軼千對張敏之說:「救出來一個算一個,事已至此,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了!」澎湖防衛司令部認為此事難以善了,於是著手「做案」,這個「做」字是肅諜專家的內部術語,他們常說某一個案子「做」得漂亮,某一個案子沒有「做」好。做案如做文章,先要立意,那就是煙臺聯中有一個龐大的匪諜組織,鼓動山東流亡學生破壞建軍。立意之後蒐集材料,蒐集材料由下層著手,下層人員容易屈服。那時候辦「匪諜」大案都是自下而上,一層一層株連。

做案如作文,有了材料便要布局。

辦案人員逮捕了一百多個學生(有數字說涉案師生共一百零五人)疲勞審問,從中選出可用的訊息,使這些訊息發酵、變質、走味,成為罪行。辦案人員鎖定其中五個學生,按照各人的才能、儀表、性格,強迫他們分擔罪名,那作文成績優良的,負責為中共作文字宣傳;那強壯率直的,參與中共指揮的暴動;那文弱的,覺悟悔改自動招供。於是這五個學生都成了煙台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分團長。

每一個分團當然都有團員,五個分團長自己思量誰可以做他的團員,如果實在想不出來,辦案人員手中有「情報資料」,可以提供名單,證據呢,那時辦「匪諜」,只要有人在辦案人員寫好的供詞上蓋下指紋,就是鐵證如山。這麼大的一個組織,單憑五個中學生當然玩不轉,他們必然有領導,於是張敏之成了中共膠東區執行委員,鄒鑑成了中共煙台區市黨部委員兼煙台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主任。

辦案人員何以能夠心想事成呢?唯一的法術是酷刑,所以審判「匪諜」一定要用軍事法庭祕密進行。澎湖軍方辦案人員花了四十天功夫,使用九種酷刑,像神創造天地一樣,他說要有什麼就有了什麼。最後全案移送台北保安司令部,判定兩位校長(張敏之、鄒鑑)五名學生(劉永祥、張世能、譚茂基、明同樂、王光耀)共同意圖以非法方式顛覆政府,各處死刑及褫奪公權終身。這一年,張敏之四十三歲,鄒鑑三十八歲。同案還有六十多名學生,押回澎湖以「新生隊」名義管訓,這些學生每人拿著一張油印的誓詞照本宣讀,聲明脫離他從未加入過的中共組織,宣誓儀式拍成新聞片,全省各大戲院放映,一生在矮簷下低頭。當時保安司令是陳誠,副司令是彭孟緝。

那時候,軍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五千多名入伍的學生從此與世隔絕。

還有兩千四百多名學生(女生和十六歲以下的孩子),李振清總算為他們成立了一所子弟學校,繼續施教,我的弟弟和妹妹幸在其中。下一步,教育部在台中員林成立實驗中學,使這些學生離開澎湖。

我是後知後覺,六十年代才零零碎碎拼湊出整個案情。我也曾是流亡學生,高堂老母壽終時不知我流落何處,我常常思念澎湖這一群流亡學生的生死禍福,如同親身感受。有一天我忽然觸類旁通,「煙台聯中匪諜案」不是司法產品,它是藝術產品,所有的材料都是「真」的,這些材料結構而成的東西卻是「假」的,因為「假」,所以能達到邪惡的目的,因為「真」,所以「讀者」墜入其中不覺得假。獄成三年之後,江蘇籍的國大代表談明華先生有機會面見蔣介石總統,他義薄雲天,代替他所了解、所佩服的張敏之申冤,蔣派張公度調查,張公度調閱案卷,結論是一切合法,沒有破綻!酷刑之下,人人甘願配合辦事人員的構想,給自己捏造一個身分,這些人再互相證明對方的身分,有了身分自然有行為,各人再捏造行為,並互相證明別人的行為,彼此交錯纏繞形成緊密的結構,這個結構有在內在的邏輯,互補互依,自給自足。

今天談論當年的「白色恐怖」應該分成兩個層次:有人真的觸犯了當時的禁令和法律,雖然那禁令法律是不民主不正當的,當時執法者和他們的上司還可以採取「純法律觀點」原諒自己,另外一個層次,像張敏之和鄒鑑,他們並未觸法(即使是惡法!),他們是教育家,為國家教育保護下一代,他們是國民黨黨員,盡力實現黨的理想,那些國民政府的大員、國民黨的權要,居然把這樣的人殺了!雖有家屬的申訴狀,山東大老裴鳴宇的辨冤書,監察委員崔唯吾的保證書,一概置之不顧,他對自己的良心和子孫如何交代?我一直不能理解。難道他們是把這樣的案子當做藝術品來欣賞?藝術欣賞的態度是不求甚解,別有會心,批准死刑猶如在節目單上圈選一個戲碼,完全沒有「繞室徬徨擲筆三歎」的必要。

他們當時殺人毫不遲疑,真相大白時又堅決拒絕為受害人平反。說到平反,冤案發生時,山東省主席秦德純貴為國防部次長,鄒鑑的親戚張厲生是國民黨中樞要員,都不敢出面過問,保安司令部「最後審判」時,同意兩位山東籍的立法委員聽審觀察,兩立委不敢出席。人人都怕那個「自下而上」的辦案方式,軍法當局可以運用這個方式「禍延」任何跟他作對的人。獨有一位老先生裴鳴宇,他是山東籍國大代表,曾經是山東省參議會的議長,他老人家始終奔走陳情,提出二十六項對被告有利的證據,指出判決書十四項錯誤,雖然案子還是這樣判定了,還是執行了,還是多虧裴老的努力留下重要的文獻,使天下後世知道冤案之所以為冤,也給最後遲來的平反創造了必要的條件。裴老是山東的好父老,孫中山先生的好信徒。

本案「平反」,已是四十七年以後,多蒙新一代立委高惠宇、葛雨琴接過正義火炬,更難得民進黨立委謝聰敏慷慨參與,謝委員以致力為二二八受害人爭公道受人景仰,胸襟廣闊,推己及人。在這幾位立委以前,也曾有俠肝義膽多次努力,得到的答覆是「為國家留些顏面」!這句話表示他們承認當年暗無天日,仍然沒有勇氣面對光明,只為國家留顏面,不為國家留心肝。所謂國家顏面成了無情的面具,如果用這塊面具做擋箭牌,一任其傷痕累累,正好應了什麼人說的一句話:愛國是政治無賴漢最後的堡壘。

驕傲的孩子

驕傲的孩子,通常是獨子、富家子弟、或沒有經歷過重大挫折。
然而挫折或壓力太大,小孩也容易想不開,不可不慎!

-----------------------------------------
驕傲是幼年時管教失當所造成的吧,某些外國學者認為人的個性,在幼年時期就大致上決定了。且醫生也不是讓人來出名跟驕傲的職業,如某親戚家裡出了好幾位醫生,但小孩在求學時說想當醫生,還會被老爸罵沒出息。

他們老爸說如果是看當醫生可以打扮光鮮過舒服日子,那乾脆不要當,可能是怕小孩當個不稱職醫生而搞出人命。過去當醫生的大都跟富人結親,地方富豪會上門來提親,他老爹不但拒絕,還自行準備數千萬,打算萬一小孩醫療有疏失時,要把財產賠進去,還怕錢準備不夠。

對照現代那些醫生,紛紛上媒體說啥搞健保之後讓他們薪水變低,所以應該抗議;或發生醫療糾紛時,往往醫醫相護,不願負責的例子(社會組的法官哪懂多少醫學知識,最後還是靠醫界出身者玩報告來左右仲裁),我感覺那位老爹才像個醫生,其他醫生則更像商人。

關於小孩個性問題,雖然幼年時期的影響很大,可是長大後仍有修正的餘地, 一些外來打擊壓力,也會讓真實個性慢慢被掩蓋,披上一層更貼近社會要求的外衣。

如我在小學時其實很霸道;國中時超級驕傲,不過也開始學會隱藏;高中時雖然經常表面上不苟言笑,但沒事還是會亂翻桌,應該是原本個性的殘餘。新培養出來的個性則是內心在高興或暴怒,甚至瞧不起誰,也盡量不讓別人知道。這樣做雖然不一定過得最快樂,只是也未必最痛苦,如果依照真實個性來應對進退,現在本人也不會在此發言了,大概會被抓去槍斃。

所以想修改小孩個性,並非太難,很多人只是缺少好老師引導。以往所見較佳老師,都是臺大或私大畢業的,而一般公立校中很少這類老師。反而碰上師範畢業老師,多半只逼學生學業,只有一兩位能讓人較欣賞。(個人小小觀感而已, 不代表普遍現象)

不然就要靠極大的打擊來導正個性,至於打擊壓力必須多大才能生效, 我並不知道,只知道當初自己受到的壓力,讓我想殺人,而熬過那陣壓力後,則連當兵都覺得算小意思了。

教育方式與產業政治配套運作平臺

底下出自http://taiwantp.net/某討論主題
沒記下來作者名,不過應該在該站以查詢功能可找到
-----------------------------------------
美國贏在教育方式與產業政治配套運作平臺

我覺得美國的高科技有大量外國移民,並不是美國的基楚教育差。美國並不是沒有聰明才智之士,只是那些聰明人都去做其他行業去了。今日所看到的外國移民充滿的高科技業,是因為有那種智慧的美國人不願意做(錢不夠多)。

想想開欄的人的所聞和親身經歷,在這種教育下,怎麼可能沒教出優秀人才。當然不管教育再好,還是沒法把白癡教成天才。美國因為機會太多,優秀人才都去做容易賺錢或出名的職業(譬如律師,醫生,政治家,企業家,娛樂界或高級管理人員等),高科技是因為美國人不做,才輪到外國移民。

所有人種的優秀人才比例應該是一樣的,差別只有在有沒有受教育和如何教育那些人才。東方的政治導向,不是讓人才沒機會受教育,就是把天才教成白癡。華人之中有優秀基因的人給與機會發展成優秀人才的比例是比美國低很多。這樣低比例的優秀人才,按理華人國家自己用都不夠,怎麼會有剩下而大量移至美國?今天在美國有那麼多的華人高科技人才,是因為華人的國家不能製造機會給這些人才,才導至華人優秀人才的楚才晉用。

華人不用太高興高比例的美國高科技從業人員,那只是更證明美國的強和華人國家的「不強」!


------------------------------------------
在美的華人高科技人力,只是一種比較上的廉價勞力

妳叫一個IQ不高的人做一個需要高IQ的事,當然做不了。妳在台灣也許是top 1%的優秀份子,拿妳來跟老美的不到top 30%的人比,妳當然有優勢啦!

高科技當然需要高IQ的人來做,問題是美國公司又不願出top 1%的薪水,所以只好請外國人了。當然外國高科技人員還是賺不錯的薪水,但是決沒有在top 15%內。換句話說,華人的高科技人力只是一種比較上的廉價勞力。如果高科技都付美金十五萬以上的年薪,華人搶得到工作才怪。

若以國防工業,目前股價約50多,若是CS剛畢業能拿 5.6萬年薪已不錯。問題是要美公民又要調查,聘書又是一年一聘,不是嗎﹖台灣TOP1%能擠進top 15%內,那是很困難,即使是碩士學位也要看競爭力。美科技人才以年輕為導向,若被晚一期畢業追過,也表示能力有問題,應該是美企業經營走向罷。

關鍵的幾年

[智力]

男孩與女孩在4歲前都可達到相當於17歲時所測定智力的50%,4歲至8歲間,發展另外30%,最後20%在8歲至17歲之間完成。

這並不是說在4歲前,你已經吸收了50%知識或智慧,而是說在那短短幾年裡,你在頭腦裡構建了主要的學習途徑,以後每一樣東西的學習都將以這些途徑為基礎。這期間你還攝取了大量的信息,所有以後的學習都將以此力核心而展開、發展。

[學習技能]

18歲的孩子其學習技能的33%在6歲前獲得,42%在6至13歲之間獲得,25%則獲得於13歲至18歲之間。

[積極主動性跟被動性情]

男子在18或20歲時所展現出的積極主動特性,實際在3歲時已一半養成。而在18歲或20歲女青年身上體現出來的被動性情,50%在她們4歲時已一半形成。

-----------------------------------
[白鼠實驗]

白鼠從出生起,其主要的腦表層已有了全部神經細胞,相互連接的樹突開始生長,第一個月生長得較多較快,然後開始下降。

如果把白鼠放在良好、充實的環境裡,我們能使樹突保持增長的勢頭。相反,如果把它們放在單調貧乏的環境裡,樹突的生長會快速下降。


引自
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萊頓,《學習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