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taiwanbbs.org
~~~~~~~~~~~~~~~~~~~~~~
彈道與巡弋飛彈攻擊下機場的脆弱性
~~~~~~~~~~~~~~~~~~~~~~
美國蘭德智庫曾經有一份報告叫做『彈道與巡弋飛彈攻擊下機場的脆弱性』,那時我把整份報告MIRROR下來就沒理他了, 前兩天COBRA老大跟我提到這份報告,我才想到去翻一下,裡面有一段頗有趣
~~~~~~~~~~~~~~~~~~~~~~~~~~~~~~~~~
(彈道飛彈的攻擊常常沒有什麼效果)
因為CEP誤差太大,彈道飛彈的攻擊常常沒有什麼效果
報告中假定的M9數據:
M9單一彈頭 CEP:
656呎,殺傷半徑206呎, 價格90萬
M9子母彈頭 CEP:
656呎, 殺傷半徑862呎 ,價格一百萬
不過整篇報告沒有提到跑道的攻擊 ,因為它著重的是飛彈可以用少量成本,換掉美國的昂貴戰機
,所以對飛彈換混凝土的生意沒什麼興趣
~~~~~~~~~~~~~~~~~~~~~~~~~~~~~~~~~
(GPS可以改善CEP誤差)
但對彈道飛彈而言,GPS能提供的精確度並沒有那麼直接。
1.引擎切斷時間
因為老式的彈道飛彈(例如飛毛腿)的精確度,受到引擎切斷時間及再入彈道的氣動力影響。GPS可以提供精確的引擎切斷的時間點,但如果引擎切斷設計不良,則還是不能準確地切斷動力。
2.飛彈的風偏影響非常大
其次是重返彈道的風偏影響,因為高空的陣風強度遠高於地表,故會給飛彈帶來可怕的誤差。
所以飛彈在發射前,往往要搭配氣象單位對敵境上空,進行氣象狀態偵測,超過一定風速時是無法發射的。故彈道飛彈其實並不是那麼Plug And Play的武器,受天候的影響程度甚至不亞於有人戰機,以上綜合氣象專家大俠以及某特別資料來源
所以像飛雲飛彈之類的老式彈道飛彈,精確度即使有GPS改良,其成長也不超過20%(也就是說誤差最小為600公尺),而中共M-9飛彈之類先進彈道飛彈(也就是有末彈道修正能力),誤差則可藉GPS降低70%(也就是150-200公尺間),這是根據其GPS使用的是SPS C/A 或是DGPS來決定
~~~~~~~~~~~~~~~~~~~~~~~~~~~~~~~~~
(破壞戰機所需的導彈數量)
而一枚M9或M18(M9的增程型)究竟可以給機場帶來怎樣的破壞呢?
假設飛彈彈頭攜帶了825枚次彈頭,則其破壞直徑可以達到900呎/274公尺
標準露天擺放:
當機場戰機依據美軍標準露天擺放方式,每枚導彈(攜帶次彈頭),其破壞區域可以炸掉96架F-15
不過如果是單一彈頭的話, 只能炸掉6架F-15(當然 這些是假設露天排列得還滿緊密的情況下)
間隔增大露天擺放:
戰機的露天間隔增大為60公尺,需要13枚子彈頭才可以炸一架飛機;當露天間隔增大到450公尺時 ,就需要55枚子彈頭才可以炸一架飛機
超級機堡停放:
以沙漠風暴中伊拉克與沙烏地那種超級機堡為例,一個『洞』的造價約為四百萬美金(1億2千萬NT),但美國空軍不可能有那麼多固定機堡
機動式的輕便機堡停放:
輕便機堡可以抵禦子彈頭的攻擊, 但是單一彈頭的近炸就無法抵擋.
假設機場為達蘭機場,駐守戰機總數為72架, 對方以M9飛彈攻擊,究竟需要多少枚飛彈可以炸光一個機場的飛機?
當沒有任何掩體-且攻擊飛彈使用群子彈頭時:20-30枚
當使用輕便掩體 -掩體可以承受單一彈頭50呎近炸時:3000枚
當使用輕便掩體 -掩體可以承受單一彈頭100呎近炸時:1000枚
~~~~~~~~~~~~~~~~~~~~~~
摧毀需求
~~~~~~~~~~~~~~~~~~~~~~
1.炸抗炸機堡:
台灣空軍的抗炸機堡(還是那種有弊端的)﹐需要2000磅(908公斤)重的雷射導引炸彈﹐在精度CEP=2米的誤差下﹐才能摧毀
M9﹐M11的載彈重只有500公斤﹐CEP頂多150米﹐狗運好﹐就算CEP=50米﹐還是無法想像要怎麼打﹗
2.炸普通的雷達:
要炸毀一個普通的雷達天線(無護罩者)﹐飛彈彈頭至少要有900公斤﹐精度CEP為150米﹐有護罩者就不只此數了﹗
雷達被炸了﹐備用的機動雷達50分鐘後就架好了
3.長白雷達:
一座長白雷達就可監控400公里遠﹐一次追蹤百個以上的目標﹐一次接戰24個目標﹗台灣還有好幾座長白雷達﹗
台灣的長白雷達就是藏在那種打不到﹐但看得到敵機的山區﹐如果用反幅射飛彈嘛﹖
~~~~~~~~~~~~~~~~~~~~~~
E-2T可測出貼地飛行的巡弋飛彈
~~~~~~~~~~~~~~~~~~~~~~
台灣取得的E-2T是最新等級的﹐配有AN∕APS145型先進雷達。法國購買的E-2C也配此形雷達﹐據了解﹐由於某些限制﹐美方不得交接“全新”該機種給台灣﹐所以把前機輪蓋換成舊貨﹐所以飛機就不是“全新”的﹗這個前機輪蓋大概就是那文所提的模組吧﹗
這款E-2T可測出285公里外﹐貼地飛行的巡弋飛彈﹗
~~~~~~~~~~~~~~~~~~~~~~
Air-to-Ground Weapon Data
~~~~~~~~~~~~~~~~~~~~~~
Hard targets in this scenario are aircraft shelters,
soft targets are early warning radars and landing preparation targets,
area targets are air base maintenance sites,
runways are air base runways,
and SEAD targets are SAM batteries.
All air-to-ground attacks were made from high altitude to avoid short-range air defense systems.
GPS-guided (800-kg)
EK Soft : 0.71
EK Area : 0.12
EK Runway: 0.06
Laser-guided (800-kg)
EK Hard : 0.35
EK Soft : 0.65
EK Area : 0.25
Cluster (500-kg)
EK Soft : 0.01
EK Area : 0.007
Dumb (250-kg)
EK Hard : 0.03
EK Soft : 0.005
EK Area : 0.004
DF-21
EK Soft : 1.00
DF-11
EK Soft : 1.00
DF-15 cluster
EK Area : 0.50
EK SAM : 0.33
DF-15 GPS-guided
EK Runway : 0.08
~~~~~~~~~~~~~~~~~~~~~~
機場防禦問題
~~~~~~~~~~~~~~~~~~~~~~
Q:空軍基地中跑道,滑行道,機庫堡暴露於外,是非常容易遭受攻擊,如何隱避與掩蔽呢?
----------------------
A:
偽裝工事
煙霧
誘餌
機庫堡強化升級至HAS (HARDENED AIRCRAFT SHELTER)
增加攻擊困難性~~~新科技改良的老古董~~~防空阻塞汽球
隱避與掩蔽只是機場防衛中之一環(被動防禦部分)
--------------------
A:
中共的彈道飛彈準確度如何?是否能有效癱瘓機場?(彈道飛彈CEP不行遠不如一支大炮的火力。)
彈道飛彈攻擊,需多少枚才能有效癱瘓機場???台灣軍方推論是50枚,但是只是推論。戰爭史上是否有用彈道飛彈有效癱瘓機場的例子?
中共的巡弋飛彈是否能在無GPS導引下擊中跑道或機堡?中共的轟炸機能否突破台灣防空火網?
個人看法如下:
1.將機堡強化提高抗炸能力
2.學習瑞典在山區建隱蔽的備用機場
3.用假飛機或防空陣地吸引敵人砲火
4.在跑道上劃假彈坑欺騙中共轟炸機(伊拉克有用過.真是搜主意)
5.在機場附近敵人可能來的路線佈防空氣球平時藏匿起來,有必要再升空讓敵機出其不意的撞上。
-------------------------------------
Q:機堡強化....如何強化也會有機會被穿透!!!
空軍基地如此的開放,中共獲得衛星照片簡直易如反掌,「抗炸機堡」真的抗炸嗎?
如果怕單一跑道被炸,可能設計「多跑道機場」戰機於戰時起降使用嗎?
以前中山高速公路有保留戰備跑道,後來增建出來的北二高南二高XX高有無如此考量? 飛彈或戰機轟炸要摧毀整條綿延的公路網應該相當困難
最重要的是第一擊的反擊,高速公路的備用跑道緩不濟急
情勢升高時,部份戰機可以疏散利用高速公路昇空,以免雞蛋都放在同一籃子,或跑道被摧毀時亦可做為回航緊急降落用,南韓近幾年仍有做類似演練,但台灣似乎已經不重視
山洞藏飛機,佳山不就是嗎,因為台東機場,軍民分開,一般人看不到山洞的樣子
衛星發達,也沒辦法穿透花崗岩
東部的機場如台東的志航(軍)與豐年(民),其設立時間先後有別,故比西部機場有戰略上的優勢,但花蓮的北埔(軍/民)與佳山(軍)是以連絡滑行道串聯。
西部(台南、嘉義)、北部機場很多都是合用的,桃園的中正 (民)與大園(軍)也是以連絡滑行道串聯。因民用機場是做為軍用機場的戰時備用場,兩者關係密不可分。
但老共會不會軍用民用同時K?
若彈道飛彈使用多彈頭子母彈時將會更有效率的癱瘓機場跑道,因此必須落實(還必須強調落實二字....)並加強跑道搶救訓練,彈藥庫也需用抗炸性能好之材質。
加強佳山基地之飛機調度指揮訓練及調度起降速度,戰時佳山基地會成為非常重要之空軍基地。
機堡還是必須加強抗炸能力,可降低戰損率。
另外必須做出假機堡,提高真機堡之存活率。
高速公路之降落及起飛訓練並非不可行,可藉由模擬訓練器(不知道其正式名稱,如同模擬飛機訓練或戰車訓練之類似遊戲一樣)及另外建一段倣高速公路之空軍專用訓練路段來提供實地起降訓練。
若有方法能有效防範保護防空飛彈、雷達及機場免於被彈道飛彈之攻擊時(或能有效降低戰損率),以台灣的防空飛彈性能及密度不大容易有機會讓共機逼近攻擊。
以上所說的還是必須強調「落實並加強訓練」,沒有「落實並加強訓練」什麼都是騙人的。
一家中國的民營公司,生產仿製軍用裝置的「充氣娃娃」,費用非常的低廉,效果卻又非常好。
若由此「充氣娃娃」假扮機堡、飛機、飛彈陣地、彈藥庫及防炮陣地,將可有效欺敵並且便宜到可以。
中國的彈道飛彈不可能直接命中機堡,除非是意外。
巡弋飛彈沒有精確的導引也不會直接命中,現階段中國也沒自己的精密定位系統--北斗雙星定位不符實戰需求。
至於消耗的雷射導引武器數量很有限,機堡多做是有幫助的,因為裡面不一定要放飛機,但可以讓敵機誤擊空機堡,且葬身在台灣預設的火網下。強化機堡是必需的,如果挨炸可以減少戰損。
那麼偷渡上岸的特工人員,誰敢保證他們不會帶衛星定位系統,阿共飛彈的命中率極低,倘若加上特工儀器輔助相輔相成效應之下,非常容易達到高命中率
1.軍民機場最好分開,軍用機場須做好人員管制,以防窺視刺探.
2.要重視偽裝:重要設施須有偽裝網,重要建築須有偽裝迷彩,跑道可以畫上彈坑欺敵.欺騙衛星等偵查(需注意可見光與紅外線的偽裝效果)
3.使用誘餌或偽裝機堡防空堡甚至假飛機假雷達.以分散敵戰力.
4.平時練習機場以外緊急起降:如備用跑道,戰備跑道,非整備跑道等等.以被戰時所需
5.加強抗炸能力:如加強機堡抗炸級數(或於出入口適當位置加蓋前後牆避免巡弋飛彈或破片直接進入),設立地下化的人員車輛通道直達機堡(以防敵灑落之地雷),作戰人員休息與待命區的強化與抗炸或地下化(防止地勤與飛行員戰損),備援的機場管制與起降導引設施,機場管制與導引機動化等等
6.鋪設機場備用跑道(副跑道),以增加戰時運用彈性.
7.找適合之山地或地方增設戰備跑道,以利戰時疏散
東岸的軍機設施,與防空系統除強化外,還得注意保防監察系統;因是目前解放軍權積極刺探之要務
------------------------------------
面對中共打擊.台灣空軍如何保有第二波第三波反擊.攻擊能力........
現在中共有本事打台灣東海岸.這表示花蓮空軍志航基地.用處不大了.郝柏村眼光也不過如此.
台灣空軍建軍要的是垂直起降戰鬥機.像瑞典空軍到處是機場.有英國繇式戰機.機翼下裝兩個噴嘴.犧牲兩個武器掛載點.用來垂直升空.升空後還是用傳統飛機動力在尾巴.超越音(速)障.
由於我國面對的假想敵在國力及數量上實力過於懸殊,所以我空軍是基本上是屬於「守勢空軍」,也就是以防衛固守為重點,其防守區域及範圍基本上是以防空識別區為主,以空優為先(維護制空權)、制海次至(避免敵艦出海或進入公海)、灘頭殲滅再次之。與美國或北約組織等其他盟國「攻勢空軍」是有極大的不同,所以,空軍基地的保護作業是非常政要的,
經過波灣戰爭證實:
即使由前南斯拉夫協助伊拉克建造強化抗炸機堡(厚三公尺混凝土、中間加雙道抗炸500磅強化鋼板,厚15公分)照樣貫穿
沒有貫穿的,其炸彈震波也將機堡內座艙蓋震碎、HUD根本無法使用,其他的更不用說。
我空軍是非常中意AV-8B戰機,不過經過戰損評估,波灣戰爭盟軍損失38架戰機,其中AV-8B佔了8架,除一架為機械故障外,其餘AV-8B均被追熱飛彈擊中,而且,AV-8B的引擎故障率極高,後勤工時與零附件籌補不易
正確的戰術是AV-8B一般不會在同一處地點重複落地補給,因為AV-8B是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前進攻勢空中武力,野戰維護、後勤補給都有航空母艦或突擊母艦隨護,基本上是不適合我空軍使用,尚待評估!
------------------------------------
實際上,只要造成可用跑道長度短於緊急攔截任務所需起飛長度,便可以算是十分成功。
要造成跑道較嚴重的破壞,主要來自於大型的攻堅子彈頭,主要的輕型彈頭將無法嚴重破壞跑道,也無法傷害強化機堡中的軍機分毫。但是這一些輕型彈頭將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塔台與地面各類設施的損毀、跑道頭待命戰機的破壞以及跑道上大量的小型淺坑,同時將其碎片廣泛灑佈在跑道四處。而數量眾多的小淺坑與彈頭碎片就會造成跑道修復時間的延長.
抗炸機堡仍然無法抵禦震波的話,那不就沒用處了嗎?有沒有什麼方法能阻止炸彈爆炸震波?又,高速公路上很多細碎石頭之類的東西,備用跑道區是否要先做FOD檢測
------------------------------------
>>經過波灣戰爭證實:
即使由前南斯拉夫協助伊拉克建造強化抗炸機堡(厚三公尺混凝土、中間加雙道抗炸500磅強化鋼板,厚15公分)照樣貫穿,沒有貫穿的,其炸彈震波也將機堡內座艙蓋震碎、HUD根本無法使用,其他的更不用說。
A:
其實以我國的情形而言﹐強化抗炸機堡還是能發揮相當功效
目前可在機場部署陸射TC1+35﹐40快砲﹐光是如此﹐將限制敵機在較高高度攻擊﹐致使降低投彈精度.
而面對高空雷射導引炸彈﹐則可以施放煙霧的方式干擾敵機視線與大幅消弱雷射信號﹐以大幅投彈精度,這時再加上有強化抗炸機堡﹐我方有相當大的存活力
機場防衛作戰效能評估中,地對空防衛性武器射擊及部署,就已經有相當嚴密的計畫,其中包含版主所提中、低空導引飛彈,高射速傳統武器,基本上是嚴防戰機以傳統性雷射導引彈攻擊特定目標
不過,抗炸機堡的重要性已經被陸續延後,因為機堡是固定式的,既然無法抗炸,而且會引來一連串攻擊,除了遮風避雨外,目前機堡主要是防止非直接命中武器爆炸後破片損及戰機本體,
已經無法發揮預期功能,君不見,目前歐洲各國儘量以「簡易式機庫」或「可移動式機庫」架設使用,主要以「疏散戰機」為主,儘量「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也是我們要加緊建設的,機場,這麼大的明顯目標,還真難防衛!!
----------------------
A:
無法發揮預期功能的原因正如上文所言﹐該機堡並未加強抗炸能力.只要加強抗炸能力﹐除了能防止非直接命中武器爆炸後破片損及戰機本體外,甚至萬一被直接命中時﹐還能增加存活力
當然有朋友會提出在波灣戰爭中﹐伊拉克的抗炸機堡被狠K的例子,但是如果伊拉克在發現敵機臨空時﹐若發現己方飛機無法升空應戰時,立刻進行施放煙霧干擾﹐掩蔽﹐則其損害會大幅降低,
既然如此﹐可能會有朋友認為﹐那只要施放煙霧干擾﹐掩蔽就好﹐何必加強抗炸﹖﹗
因為LGB可能因為煙霧被干擾﹐而傳統炸彈可不會﹐在資訊足夠時﹐在低空投彈時﹐猜測K中的機率不會太低,而一般傳統炸彈的數量肯定遠多於LGB
所以我方被這種傳統炸彈直接命中的機率會,大於LGB(在施放煙霧干擾﹐掩蔽下).而此時把抗炸的能力提昇到能承受2000LB的傳統炸彈﹐甚至達到1000LB的LGB的能力﹐個人不敢說有100%的存活率﹐但肯定會有相當高的存活率
>>君不見,目前歐洲各國儘量以「簡易式機庫」或「可移動式機庫」架設使用,主要以「疏散戰機」為主,儘量「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也是我們要加緊建設的
A:
首先﹐歐洲各國並無如同我國般面臨大量的飛彈﹐飛機威脅﹐抗炸機堡並非如此迫切.
再者﹐其良好的公路規劃﹐把機場疏散到全國﹐所以可移動式機庫有其必要性,小弟也是很欣賞這種作法﹐台灣即使無法取得垂降戰機﹐光是有這種四佈的公路機場,配合目前幾種短場能力機種﹐在固定機場被癱瘓的情形下﹐我方還是會有相當數量的飛機升空應戰﹐大幅提高敵人奪取制空的難度.
其實,只要飛機性能夠好,要找到足夠起降的場地不是難事,重點是:地勤部隊有沒有辦法跟著疏散與機動?空中管制與通訊有沒有辦法因應飛機疏散後的作戰?
以下有幾點提議:
1.於適合作為暫時起降跑道附近預先設置適合的鐵皮屋(或於平時探勘挑選,戰時依法徵用),以方便機隊疏散後能有隱蔽空間.
2.油車彈車能以小組編制於必要時行機動部署,能對飛行小隊進行有限整補.平時應多加演練.
3.機場大量進行地下化或強化工程,以確保地勤/飛行員與重要器械能在第一襲之後存活.並進行疏散.
4.建立野戰機動的指揮管制能力,以免塔台被毀,失去管制能力.
5.確實做好重要基地週邊的管制,以防有心人士窺探或標定.
6.建立機場快速修復能量
7.研發精確導引武器干擾設施(如雷射/紅外線/可見光/GPS等干擾,反輻射誘餌等等)
8.建立複式防空陣地,不定期的變換防空配置,並能在戰時/平時快速轉換三個陣地.以降低敵打擊效果.
9.善用偽裝/欺敵等設施,並增建副設施,如副跑道,副塔台,備用機堡
10.抗炸機堡前後加設活動抗炸門或巡弋飛彈攔截網,以防破片震波,甚至降低敵核生化武器的直接影響.
以上幾點提議,歡迎補充或指教.
-----------------------------------------
目前低空作戰的概念,已經全然推翻過去的思維,尤其對於轟炸與癱瘓方面,隨著武器性能不斷推陳出新,其戰術戰法已經大幅改變。
貴君所提LGB轟炸方式,其實對於集中或高價值戰略目標較有用,這種精確作戰概念是十年前從波灣戰爭引發,但是,其價值不斐,飛行員又必須冒著及大風險進出敵方陣地,除非非炸不可,而且可以掌握局部空優,不然基本上不建議進行。
目前對於機場基本上不是「摧毀」,而是「局部癱瘓」,所謂的「局部」:比如跑道、滑行道、助導航設施等等!
而武器呢?以最先進法製「阿帕契」遠攻武器系統,遠方投彈(基本上避開中程地對空飛彈射程),自行引導部署,自動散佈,每一枚母彈可提供256枚直徑20公分子彈,每枚子彈其引信包含瞬間、延時、音響、震動等四種,投射後無須引爆,即可局部癱瘓機場,但可用特殊特定頻道解除保險,俟己方佔領機場後,即可為我所用,而無須摧毀機場,造成修復費時,延誤戰機使用。
--------------------------------------
台灣的幻象2000-5改成2000-9不是問題,配合進口一些「阿怕奇」來癱瘓中國東南沿海各機場。
小弟不怎麼煩M族的威脅﹐反倒是巡弋飛彈等低空穿透無人載具的威脅對我國空防最為致命﹐這也是何以個人在本版大力提倡多層低空防禦網(各種層次偵測系統+各種層次SAM﹐AAA)
局部癱瘓也不過是局部,是暫時的.
面對高強度的點防禦系統實行超低空集束炸彈轟炸,在海灣戰爭中造成了盟軍很高的損失,特別是實行此任務的龍捲風戰機是盟軍損失最高的,但是成效卻不如預期,雖然跑道炸彈可以延遲,但是戰鬥工兵也一樣可以將這些坑洞補平,將未爆彈掃除,無法消滅對方的空軍軍力,只能延遲
但是將飛機擊毀,敵軍軍力不可能如同搶修跑道一樣在數小時之內恢復,是故強化機堡被認為是保存戰力的一種手段,即使如美軍也必須動用穿透炸彈才能將機堡擊毀,雖然機堡一樣擋不住美軍,但是結果並不是因為如此而放棄強化機堡,結果出現的卻是比原來更為強化的工事,低空攜帶500lbLGB的攻擊也尚不能擊毀海灣戰爭後經加強的機堡,目前的手段趨向於利用高空投擲的重力加速度來穿透,但是這需要匿蹤戰機方能進行
-------------------------------------------
其實「機場防禦」在世界各國是相當重視,不過,這個專案研究的困難度相當高,尤其,需整合各種武器系統及載具,過去個人研究的範圍部分已經付諸執行,天佑吾國!
但是對於前述:
「每一枚母彈可提供256枚直徑20公分子彈,每枚子彈其引信包含瞬間、延時、音響、震動等四種,投射後無須引爆,即可局部癱瘓機場,」必須再次闡述,美軍在波灣戰爭後,立即對該項武器進行模擬及研析,發現以「未爆彈」方式進行拆除的方式並不可行,因為不管人員或機械一經接近必會產生音響及震動,極有可能引爆子彈,而且內附「延時引信」,何時爆炸更無法預測,
「未爆彈處理小組」根本無法靠近,另外爆炸後在爆炸後所產生的坑洞寬30公分左右、深不及10公分,要補也不是、不補戰機又無法起降,這就是「二次癱瘓戰術」!
另外,「機堡」的抗炸功能業已式微,前述,炸彈爆炸時的震波與爆風,尤其在近距離時,對戰機上相關電氣系、環控系及LCD等均會造成輕重不同損傷,換言之,無須直接命中即可造成傷害,根本無法使用。(這樣看來,好像傳統飛機還比較耐炸!)
君不見,前年「科索渥戰爭」美軍根本是在消耗傳統彈藥,(因為有使用期限而且可以爭取預算買新式彈藥),對機場並不直接採取命中轟炸,而改採「直接癱瘓」,這個道理說穿了便是如此!
還有,對地攻擊的任務,因武器的先進,已經逐漸修正戰術,許多人還停留在前次戰爭「空中絕地大轟炸」的場景,在未來,看到的機會已經不大,因為,更精確、更狠、更快速、更安全的武器及戰術已經形成。
-------------------------------------------
前項滬尾兄所提「抗炸機堡」問題及分析,其實已納入作戰參數評估(以一位平民來說,個人感到佩服!)不過,在末段戰術分析上,就個人所知及參與過的推演,以貴君來所言推演,並非有極大可能性,因為研析作戰狀況的最大公約數,不是「全部摧毀」,應是「佔領」。
不過貴君提議,「施放煙霧干擾﹐掩蔽下﹐可加強存活性﹐」在波灣戰爭期間,伊拉克曾經以此法干擾過聯軍,而且成效不錯,但是,在矛與盾相互調整公約上,武器的投射功能已經有相當大的改良,美軍、法軍及英軍對前項干擾,都已經有克制的方法,相信我們是可以學習的。
另一項,「低空防禦網」中涉及各式地射武器密度與監測,但是,傳統火砲與低空飛彈已經不能滿足防衛需求,這真的是一個問題!也是世界各國的問題!!包含對岸在內。
-------------------------------------------
小弟推薦一篇以前研讀的一篇文章﹐除了討論彈道飛彈的威脅外﹐其對機場防禦有相當的著墨
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s/MR/MR1028/
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s/MR/MR1028/MR1028.chap4.pdf
其中認為抗炸機堡還是有其必要﹐此外﹐還附有一張F117與抗炸機堡的照片(P。32)﹐可以發現該抗炸機堡的入口有防護門﹐所以炸彈爆炸時的震波與爆風在近距離時對戰機上相關電氣系、環控系及LCD等造成輕重不同的損傷將能降低
所以小弟的看法如下
1。小弟也是認為阻絕型撒佈次彈械將是對我國機場最致命威脅﹐所以完整的低空防禦網將是優先
2。其次是跑道快速修復能力
3。至於抗炸機堡﹐還是有其加強必要﹐除了上述論點可阻擋炸彈爆炸時的震波與爆風外﹐小弟認為﹐當PLAAF達成癱瘓我國機場的目的後﹐在我方戰機無法起飛應戰的空檔﹐其將對我國的空防進行永久性的破壞﹐這時參照美軍在波灣戰爭摧毀伊拉克HAS的情形非常可能﹐就如同在波灣戰爭時﹐聯軍的策略正是以JP233等阻絕型撒佈次彈械來癱瘓機場﹐在伊拉克空軍無法起飛時﹐美軍進行對HAS的精確打擊﹐這也是未來PLAAF可能的手段﹐方法不一定相同﹐但精神類似,若能在這空檔將我國空軍徹底打垮﹐則這場戰爭PLAAF至少已成功了7成.
雖然HAS不能保證100%安全﹐就如同個人先前所言﹐在此情形下﹐抗炸機堡+施放煙霧干擾﹐掩蔽下﹐可加強存活性﹐甚至等到跑道修復後反擊,當然﹐前2項比抗炸機堡還要優先﹐甚至多設四散的滑行道也比抗炸機堡優先﹐但考慮更保險的防禦﹐而且抗炸機堡並非天價設施﹐還是有其必要
~~~~~~~~~~~~~~~~~~~~~
對付次彈械未爆彈
~~~~~~~~~~~~~~~~~~~~~
有一個辦法,就是使用大口徑狙擊槍!!!但之後也是要進行快速修復!!!
------------------------
主要偶個人認為強化工兵的專業水準,強化迅速修補技能,不是買個幾台車,就代表有專業能力,甚至有更專精的技術,那只是表相,如何訓練,找個廢機場跑道,空軍丟幾枚炸彈,然後無預警演練,就知修補能力如何,反正偶總是認為,現在的演習好像在演戲,根本就叫大拜拜,沒有無預警演練哪能知道結果會如何
-------------------------
目前的大家認為較可行方式是先叫狙擊手射擊未爆彈直接誘爆後再填補就行.
如果打了兩發還不爆,就直接叫裝甲工兵用推土機推走就好了,反正兩發都不爆了,再推要爆的機會也不大了,這點風險比起飛機飛不上去還容易接受.
甚至於有的連狙擊手都不用了,直接靠厚重的推鏟來擋,遙控裝甲推土機已經有現貨了
--------------------------
>>如果打了兩發還不爆,就直接叫裝甲工兵用推土機推走就好了
A:
這種未爆彈的威力,可能不是裝甲車輛可以抵擋的,至於用槍射 ,可能也要在一百公尺以外,用工兵的迫炮加除雷導爆索也許可以.
>>用除雷索幫忙敵軍把跑道炸深一點?
A:
導爆索的威力應該沒有那麼強吧 ,頂多發展一種威力弱一點的
也許試試用油氣彈製造空氣壓力丟入未爆彈的小窟窿.該爆能爆都爆了.不能爆的就是定時裝置的集數彈.
----------------------
針對小型彈,就找個坑 ,用重推土機一次推進去引爆.
針對一般155砲彈或戰車殺傷雷,在距不到一公尺處旁爆開,也許可用M48等級的掃雷車.
至於五百磅級以上的重型炸彈, 就算有推剷擋著,老實說我不是那麼樂觀.不知誰能查的道各國處理這種重型彈的方法,不過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車內人員的適當的防護措施
----------------------
用導爆索處理最快最安全,設備最少, 處理不乾淨的再讓推土機去推.不過全世界好像沒這種處理法的.
至於對跑道造成的損傷, 趕快修補就好了,起碼比一堆定時炸彈殘留在跑道上好吧
----------------------
>>就如同個人先前所言﹐在此情形下﹐抗炸機堡+施放煙霧干擾﹐掩蔽下﹐可加強存活性﹐甚至等到跑道修復後反擊
A:
還有可以事先設計一些被炸彈炸過的圖形, 直接擺在跑道上就可以了,或潑灑瀝青, 讓敵軍誤判跑道破壞的程度, 可以保存實力.
>>前述,炸彈爆炸時的震波與爆風,尤其在近距離時,對戰機上相關電氣系、環控系及LCD等均會造成輕重不同損傷,換言之,無須直接命中即可造成傷害,根本無法使用。
A:
這讓我想到安全氣囊,如果能有發展一種防彈氣墊自動封補, 平時充氣(惰性氣體)時能把戰機包在中間,不知會不會比較抗炸--可以貼到幻想空間了
------------------------
各位對於炸藥及引信的作用及原理可能不太熟悉,所以會認為用「狙擊手射擊」或「叫裝甲工兵用推土機推走」等等,就可以解決,殊不知會產生引爆連鎖效應嗎?!
而且,對於跑道搶修的結構物承載重係數仍不甚瞭解,混凝土的凝結時間與骨材顆粒均需分析,
既薄又脆的復原道面是無法使用的。
美軍已經發展出M-9型特種戰甲車,不過除十分昂貴外,效能並不佳,而且無法解決相關未爆彈引信問題,所以,很難說服盟國採用。
還有「震波、爆風」的破壞力豈是用「充氣娃娃」就可以解決,各位大概不知道,炸彈的爆炸除了破片殺人外,另一項就是用「震波、爆風」撕裂及破壞一切範圍內物體
----------------------
M-9特種戰甲車?你是指M-9裝甲推土機?5公分左右的鋼質推土鏟而已...防護能量並不會比M113好太多.
中華民國陸軍裡的M9統稱廢物,看看最近這幾年演習都沒出現,就知道這玩意妥善率遠低於30%,10軍團下約莫8輛左右的M9戰鬥工兵車沒看過能動的.
-----------------------
連鎖效應就最好, 省工夫.
舖上臨時鋼板復原跑道,那些充氣娃娃是用來消耗敵彈的, 多一點充氣娃娃, 就多一點真戰機生存
充氣娃娃是用來消耗敵彈 (視覺效果/雷達訊號/熱訊號強度與實體接近的1:1充氣誘餌/假模型 )
有樣品,如下:
http://61.219.142.242/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8&start=12&show=0
--------------------
超廉價次彈藥引爆裝置:
專門處理戰場上敵我灑佈的次彈藥,適用彈種:反裝甲次彈藥,反人員次彈藥,延遲引信次彈藥
材料:
裝滿水或沙的汽油桶數個,大賣場用的購物推車數個,鋼索/鋼筋數條
使用方式說明:
1.先用購物推車與鋼索/鋼筋組成長數公尺,寬數公尺的U字型框,裡面排滿裝滿水或沙的汽油桶.
2.在跑道頭使用多台推土機或是卡車推動此購物推車U字型框,以使汽油桶前進
3.汽油桶與購物推車前進時會產生足夠的噪音,震動,磁力線變化,壓力等等,足以引爆各式次彈藥.
4.汽油桶內的水或沙可以降低次彈藥爆炸所造成的損害.
優缺點比較:
1.平時應儲備裝水或沙的汽油桶,除了可以配合沙包快速的佈置成碉堡或陣地外,也可作為滅火的材料(如置於建築物屋頂,發生火災時以槍械射擊,讓水流出).戰時也可以用來清跑道.
2.超市購物推車可以於戰時徵調,便宜又好用
3.若敵灑佈的次彈藥威力較強,可以考慮從原來的三至五排汽油桶提高到八至十排汽油桶,以增加引爆距離間隔以降低對人員的殺傷力
以上提議,歡迎批評指教.
引申出來的方法,配合鋼筋鋼索,在購物推車組成的U字型框前端裝設ㄙ字型的鐵塊,除了可以掃除次彈藥外,也可以減少汽油桶的損耗.等於延長推土車的鏟子
~~~~~~~~~~~~~~~~~~~~~
戰機起降
~~~~~~~~~~~~~~~~~~~~~
舖上臨時鋼板?貴君可知戰機起飛及降落滾行速度是多少?
在這裡提供一些數據供大家研究一下:
起飛:
無外掛載,無側風、溫度30度,起飛速度180浬,仰角12度,滾行距離3000呎
降落:
無外掛載,無側風、溫度30度,下滑速度150浬,下滑角3度,滾行距離5000呎。
彈坑填補舖上的不叫臨時鋼板,正確名稱:「搶修鋼板」,其材質為鋁合金,美軍是用在野戰停機坪、或道面凹損處,不是舖在跑道上的,因為會造成道面凹凸不平,且無法承受戰機高速起降衝擊力,容易造成起降失敗
----------------------
敢問這是那一款戰機的起降性能??在西方各國新一代戰機均競相標榜在標準空戰配備下,起降所需跑道距離介於300至700公尺之間的短場起降性能,上述戰機的起降性能實在是有些見不得人
I think this may be F-104.
----------------------
該則留言係表示戰機起降時的速度及巨大衝擊力量,為何會變成討論戰機起降數據?當然,更不能說針對某種機型討論,這是不公平的
----------------------
戰機短場起降性能的良窳,本來就是和閣下開欄主題構成戰時空軍戰機能否順利自基地起降出擊之相輔相成,一體兩面的兩大關鍵要素,為何不能納入討論的範圍(更何況起頭的還是閣下....)??
我軍現役主力未來戰機起降所需跑道長度是上千公尺,是三五百公尺,亦或是可以垂直起降,難道不和閣下所強調的如何維持戰機在戰時順利起降作戰之難易度息息相關??
不針對我軍現役主力與未來預定的機種起降性能討論,反而拿老早之前就已全面報廢的老古董性能數據一以貫之,這又是哪門子的公平??
------------------------
大家關心的起降距離與基本飛行原理及戰機性能有密切關係,
簡單說明一下:
溫度越高,起飛距離越長,無側風,相對的正逆風機會減低,起飛的要獲得速度與距離一定會增加,雖然無外掛載,起飛方式是點A.B.?還是軍用動力?所需距離當然也不同?
F-104下滑速度220-180浬,一般跑道頭靜止,點A.B.起飛180浬建立起飛姿態、離地、左轉270,
爬升15000呎至待命空域。
F-16、IDF、Mirage2000-5型戰機也是尋這樣的通用模式起飛,其他國家的戰機也是一樣,
當然機身重量也是很重要因素,降落時剩餘油量多,下沈率加大,進場速度需加大,相對至減速距離會加大,一般都採全跑道脫離方式進行,以策安全!
至於各種機型最短起降距離,其實有某些限制及相對條件才做得到,除非特定訓練科目外,尤其航空展的飛行表演是特例,平時飛行時,我們不會這樣做。
早年飛螺旋槳飛機放單飛後,常練習的就是失速改正、失速進場及緊急狀況處置,起落航線是一定會有,(有起一定有落),換飛其他螺旋槳飛機,幾課起落以後就可以放單飛,有些比較自信的老學長,雖然沒有飛過某型機,但是問清楚該機型下滑速度後,背了傘就上去,照樣落下來,
因為操作原理及程序大致相同。
但是現在改飛二代機,光換裝訓練就要40-60小時,經過多次檢定才可以放單飛,部分老教官也要35小時以上才可以放單飛,雖然操作原理相同,但是線傳飛控系統與傳統液壓系統操作上量,還是不一樣,不小心就會操作過量。
尤其機身重量越來越重,單輪接地承載力也加大,就算技術再好能夠輕輕落地,但是降落速度已經變大,滾行距離勢必增加。
各種機型的飛行手冊上都會有許多對照表,溫度、載重、風速、掛載武器數量、外型等等來對照起飛距離,而非每次起降距離都相同。這些飛行原理是可以開一個專欄討論。
另外,我原以為簡單討論「機場防衛」的問題,沒想到反而要從基本飛行原理說明起,還有,建議大家能夠朝宏觀的大格局去看問題(戰略方面),從細密的微觀角度切入(戰術運用),跳脫小量的資訊,我相信假以時日大家必定會不一樣,
------------------------
這個次提到基本飛行原理﹐才知道一些思考上的盲點.
以前研究機場防衛時﹐因為曾看到一些我國戰機的短場起飛數據(小於500米),所以認為若能修復600米的跑道﹐就能暫時提供起降﹐進行機場防衛任務,沒有想到過﹐起降距離是種種條件下的產物,看來至少標準要提高到修復1000米的跑道為準.
整體地面防空的戰略部署必需至少達成﹐能在最壞狀況下(機場被癱瘓時)﹐整體地面防空的能力能有效支撐空防的時間能使我方修復1000米的跑道,這方面看來得兩方面進行.
1。整體地面防空的戰略部署
2。跑道修復技術的精進
------------------------
我有點不了解 要請問一下小紅帽兄,在戰機被適當保護 或遠離跑道的狀況下,在跑道上產生連鎖引爆效應有什麼缺點 ,有可能會讓跑道永遠無法修復嗎?
我的觀點是只要連鎖引爆後能用快乾修補水泥暫時修補好,連鎖引爆會比一堆炸彈留在跑道上癱瘓跑道來的好,所以才提出用導爆索.
----------------------
還有一個建議, 像瑞典那種把飛機藏在樹林中的機堡上 ,不知對隱避有沒有幫助?樹林也可以一定程度的抵抗炸風,不過有林就有鳥, 不知瑞典是如何解決這問題的.
----------------------
快乾修補水泥,正確名稱「環氧樹脂快乾水泥」,用在道面小面積修補其平整度、承載力、黏著力、面積、深度有一定限制,而且,坑洞一多,這條跑道形同報廢
因為,戰機的高速及落地衝擊力,如果落在這種道面上,不穩定性增加,說不定會機毀人亡,而且回溯前述,這些未爆彈的引信如此複雜,散佈面積又廣,再加上自己引爆導爆索的力量,造成的損害勢必增加,何必呢?
散佈林中疏散的方式不是沒有考慮過,只是受限於戰機性能,不要只想到起飛,那降落呢?要落在哪裡?在空中沒有地面導航,盲目落地很容易被不明地上物撞毀(如電線、鐵塔、廣告看板等等)
瑞典、瑞士及英國都只是處於實驗階段,他們比較沒有「本土戰線」的作戰壓力,所以實驗性的部署,請不要與作戰部署混為一談。
---------------------
瑞士或英國倒先不論...不過瑞典可絕不是『實驗性的部署』而已
不過瑞典地廣人稀又森林密佈, 環境條件跟地小人稠的臺灣有很大的不同...
-----------------------
對機場跑道修復有興趣的朋友們可參考以下文章
http://www.adtdl.army.mil/cgi-bin/atdl.dll/tc/5-340/toc.htm
根據老美的準則﹐跑道緊急修復的時間為4小時內﹐這是考慮炸彈造成的大坑洞情況下﹗
另外﹐可參考跑道修復的程序
大坑洞
http://www.adtdl.army.mil/cgi-bin/atdl.dll/tc/5-340/Appa.htm
表面小坑洞
http://www.adtdl.army.mil/cgi-bin/atdl.dll/tc/5-340/Appc.htm
--------------------------
>>對機場跑道修復根據老美的準則﹐跑道緊急修復的時間為4小時內﹐這是考慮炸彈造成的大坑洞情況下﹗
A:
這是標準作業程序,也是500LB MK-84的成績
不過,4小時的時間,等於給予敵人返航、再加油、掛彈、上廁所、再次起飛轟炸,中間還可以飛行員換手、戰果確認及表揚的時間,所以說,機場防護本來就難
不過,TTSO說的很好:「「主動防禦,殲敵於海峽之上」不管是CBU還是LGB,只要能扔到機場上,就代表空權喪失。」
掌握制空權,為首要任務。
------------------------
台灣的飛機用訓練的名義,將飛機放在美軍本土空軍基地,如遇戰爭空中加油回台助戰,那麼台灣再買150架f-35和,150架f-16cd block60放在美國『受訓』
------------------------
現在有點在猜老美為何要訓練我空軍空中加油的技術?
除攻擊中國大陸內陸目標外,若戰事緊急時,一部分機場遭巡弋飛彈或中程飛彈破壞,部分仍有掛載的F16戰機小隊可藉由空中加油增加滯空時間,等一部分戰機在未遭破壞機場或跑道降落完成整補後起飛, 再行降落.
至於空中加油機如何起降,從何而來---關島
~~~~~~~~~~~~~~~~~~~~~
E-2T任務持續力
~~~~~~~~~~~~~~~~~~~~~
>>「主動防禦,殲敵於海峽之上」,不管是CBU還是LGB,只要能扔到機場上,就代表空權喪失.
24小時南北2架AWACS警戒,CAP巡空機數量增加,部署反彈道飛彈系統,才是保證機場安全的關鍵
A:
兩架E-2T升空,對妥善率有不良影響,況且台灣只有六架E-2T,按照資料,E-2T在距離基地175海浬的任務持續力為4小時24分鐘,若24小時全天候執行任務,每一架E-2T每天須飛兩回!!
~~~~~~~~~~~~~~~~~~~~~
特工人員
~~~~~~~~~~~~~~~~~~~~~
>>那麼偷渡上岸的特工人員,誰敢保證他們不會帶衛星定位系統,阿共飛彈的命中率極低,倘若加上特工儀器輔助,相輔相成效應之下,非常容易達到高命中率
A:
特工人員能帶的應該是電波定位系統,而衛星定位系統頂多只能讓特工人員知道自己的位置﹐無法對任何飛彈提供定位.
在理論上﹐電波定位系統能提供彈道飛彈及巡弋飛彈準確導航,但實際上﹐由於彈道飛彈在重返階段有黑視的問題﹐除非該彈道飛彈落地速度低﹐否則有其限制.
而且電波定位系統對彈道飛彈導航所需的功率相當高﹐所以很容易被抓出﹐只要憲兵隊帶附近眷村住民﹐那些特工人員肯定被海K一頓
對巡弋飛彈而言﹐倒是沒這種問題﹐不過PLA的巡弋飛彈先天的精度就很高﹐所以並不需要這種方式﹐倒是去現場當前觀還有些可能
-----------------------------
特工人員,依據國安局所稱的約有數千人,這些人不必阿共派飛機,內部給你搞破壞,就很令人頭痛
Sunday, February 17, 2008
空軍跟AAM
來源~taiwanbbs.org
~~~~~~~~~~~~~~~~~~~
台灣空軍
~~~~~~~~~~~~~~~~~~~
Toga
以約略同樣經濟與疆域規模大小的國家而言,台灣空軍算得上是名列前茅的兵強馬壯,但問題在於我們所面對的敵手與世上絕大多數的中小國家也大不相同,因此本國空軍目前的戰力發展離可以讓人比較安心的距離,還有很遠的路得走。
首先,本國空軍所面對的主要敵手和威脅並非只有對岸空軍與海航的有人戰機群,其還包括對岸的陸基長程防空飛彈網與二炮部隊BM/CM火力,前者在中國近年來不斷引進S-300系列和開發部署紅旗9/15系列,且希望能在近未來引入S-400系列的狀況下,其實力已增長到連美國空軍與海航都備感威脅,認為即使是聯打機在將來也未必能輕言穿透突破,因此有必要花大錢開發下一代有無人匿蹤轟炸載具的地步;而後者目前的命中精度也已非上世紀的文獻資料所記載的那般吳下阿蒙,其目前新型BM彈種的CEP介於30m至300m之間,一些研究顯示,當這樣級數的BM火力成長到1,500枚以上時,共軍便很有可能可以有效持續阻斷我方傳統戰機之起降作業,讓我方徒有優秀戰機與飛行員,卻難以登天發揚戰力。
這也是何以國防部堅持要引進PAC-3,而空軍則認為三代戰機必須得有垂直起降戰力,甚至於還一度考慮引進AV-8B的主要因由,然而如今PAC-3的引進已遭擱置,而唯一擁有垂直起降戰力的三代戰機F- 35B何時能引進還是未知之數,但一般相信不會早於2015甚至2020年,可是中國的中短程BM要從目前的800餘枚提高到1,500枚以上,卻用不著這麼久的時間,如果再配合上其即將形成正式戰力威脅的巡航導彈火力,以及可能使用EMP等非常規彈頭,我方若不儘早因應規劃反制之道並及時完成,本國空軍在戰事爆發之初便被鎖死在地面,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機率將會雪上加霜...不過當國會多數儘是一些認為快乾水泥便可解決一切問題,換了位置便換了腦袋,以及自稱有守土決心,只是不想出錢出力的政黨政客時,縱有良策千條,又能奈何?
而在解放空軍方面,根據最新西方消息來源說法,到了2010至2015年之間,其所擁有的側衛戰機數量將可達400架以上(俄國方面的消息更指稱可達500架以上),自製殲十/超十的數量則估計可達300架以上,而殲轟七/殲八改/FC-1等具備一定程度威脅的舊機大改與國民戰機的總數亦會在500至700架之間,換言之,到了 2010年以後,對岸有資格與本國330餘架二代戰機一戰的戰機數量,將在1,200至1,600架之間,而在歷經對岸二炮火力的衝擊後,我國空軍能保存多少有效戰力來應付這樣的威脅,也是一個越來越嚴重的隱憂。
前面已有人說過,現代空戰再非單打獨鬥,以比戰機性能拼飛行員纏鬥技術為主的年代,匿蹤/低可視度科技,SA/OODA-Loop掌握,整合式電戰,聯合資料鏈網路作戰,新一代AAM,以及如何善用前述所有利器,發揮它們最高效能的相關訓練,才是決定往後空戰結果的主要王道,而我方目前在這些重點科技的發展應用與相關訓練上,真的有明顯走在對岸前頭,遙遙領先的優勢嗎?從博勝案的進展不順,空軍三大二代主力機只有F-16能裝Link-16,在BVR上我軍150架F-16與130架經國機目前分別只有200枚AIM-120 與約300枚劍二可分,而在WVR上目前則陷入以AIM-9L/M水準的AAM去對抗對岸R-73以上水準AAM的不利,低可視度科技/先進火控/整合式電戰等領域幾乎全賴美方未來施捨與協助,缺乏自研與自主的基礎.....我國空軍在面臨近未來中國的威脅與挑戰時,其處境之危險艱辛只怕是當世少有。
~~~~~~~~~~~~~~~~~~~~~~
台海軍情超越2015年/陳國雄
~~~~~~~~~~~~~~~~~~~~~~
敵我戰力比
國防部的報告透過「武器效益指標法」量化兩岸海空主戰兵力「戰力比」,依「3比1定律」,攻防戰力比在3倍以上時,進攻者肯定會成功;2倍時的結果不肯定;1.5倍以下者,防禦者肯定會成功。
如果沒有執行目前規劃的重大軍購案,在2006年到2012年之間敵我戰力比為1.46:1,2013年到2019年之間則為2.18:1,2020年到2035年將會達到2.8:1的危險境地。
如果目前規劃的軍購案得以執行,在2006年到2012年之間雖然重要軍購項目尚未獲得,敵我戰力比仍為1.46:1,但是在2013年到2019年完成「博勝案」,重要軍購項目已經獲得而且完成部署,戰力比將會降為1.24:1,此時若進行下一代戰機換裝規劃,2020年到2035年下一代戰機完成換裝及部署,戰力比為1.67:1。
--------------------
M族彈道飛彈的威脅
M-9飛彈的射程600公里,「圓周半徑公差」(CEP)是300公尺,每發射100枚,只有一半(50枚)的飛彈可以打進半徑300公尺(直徑600公尺)的圓圈內,攜帶1,000磅高爆彈頭,可在泥土地上挖一個大約四、五十坪的坑洞。反觀美國戰斧巡弋飛彈射程超過1,000公里,命中率則是百分之八十五,每發射100枚,就有85枚以上可以命中目標的3公尺以內
回顧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時,美國發射800多枚戰斧巡弋飛彈,並投下一萬枚以上的「精靈炸彈」,絕大部分都準確命中目標,中國的M族飛彈根本無法相比。
以單純的破壞力來談,發射一枚M族飛彈,等於是打5顆大砲
悲慘的兩伊戰爭來談,雙方總共發射大約1,500枚地對地飛彈,在攻擊人口集中的地區,造成平均每枚最高約25~30人死亡。但是這種針對無辜民眾的殘殺攻擊,不但無法得到任何軍事效果,反而會引發民眾的敵仇同慨
-----------------------
巡弋飛彈的威脅
據傳中國發展攻擊陸上目標的巡弋導彈,有600公里的「紅鳥一型」、1,200公里「紅鳥二型」、以及2,500公里的「紅鳥三型」,而且可能在2005年部署100至200枚與美軍戰斧巡弋飛彈同級的巡弋飛彈。此外,據說中國已經完成「東海10型」巡弋飛彈的試射,射程是 1,500公里,使用「衛星導航」技術,可以達到10公尺以內的準確度。其實這些傳聞都缺乏實證。
就以「衛星導航」來講,原本中國戰術飛彈的精度誤差大,東風十五型(M-9)飛彈的圓周半徑公差(CEP)是300公尺,但近年中國利用GPS定位導航系統改進飛彈準確度的傳聞甚囂塵上。其實美國平時開放GPS商用「民碼」的精確度只有100公尺,無法達到軍用「精確轟炸」的水準。而且美國也可能在戰爭發生之後,馬上改變商用GPS「民碼」的刻度,使衛星導航的作用失真,屆時中國依賴美國GPS系統充當衛星導航的飛彈,豈非全部成為廢鐵,與美國處於長期戰略競爭的中國敢冒這種風險嗎?
美國在去年10月曾經表示,如果歐洲計畫建構的「伽利略」(Galileo)全球定位衛星網路遭到諸如中國等敵對強權的使用,美軍可能會對該衛星系統發動攻擊。美國的態度如此,中國軍用飛彈的衛星導航豈敢指望美國的GPS系統。
中國當然會顧及這種戰略風險,因此進行「北斗」衛星計畫,企圖發展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但是「北斗」衛星傳送的信號功率很小,接受器的體積和耗電量都太大,根本不適合軍事用途。因此傳言試射的「東海10型」巡弋飛彈,測試飛彈與「北斗定位系統」之間的連線得到成功,根本是自欺欺人。
其實,美國的GPS系統有24顆衛星,分布在6個不同的軌道,每一個軌道有4顆衛星,可以在任何時刻為任何地點的美軍提供即時的定位和導航。目前中國的「北斗」衛星只有3顆,定位導航的精度無法與美國的GPS相比。
前副國防部長林中斌於去年8月底表示,解放軍在2006年要大規模攻打台灣,有很大的限制因素,目前中國「點穴戰」的能力尚未成熟。所謂「點穴戰」的能力,就是「精確打擊」的能力。林中斌也指出,中國要在2010年至2012年以後,才能夠備妥這方面的能力,其中包括「北斗衛星」的定位系統,雖然中國目前只有3顆「北斗衛星」,到2010年的時候會增至「數十顆」。其實中國區域性的「北斗衛星」計畫,原本要打4枚衛星,第一枚「北斗一號」衛星在2000年 10月底發射,迄今總共發射3枚。根據國防部的說法,中國預計在2008年發射至少3顆以上第二代北斗衛星。國防部的「至少3顆」與林中斌的「2010年會有數十顆」之間的差距,誰來填補?
而且,根據技術專家傑佛瑞‧費登(Geoffrey Forden)在英國2003年10月號《詹氏情報評論》的專文指出,「北斗」系統的精度不足以導引傳統彈頭,因為目前「北斗」衛星系統導引飛彈的誤差超過1公里。與之對照,美國戰斧巡弋飛彈的準確度是命中目標的3公尺以內,可知彼此的技術差距之大,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即便如此,中國發展戰斧級巡弋飛彈的腳步雖然不如一般傳言的快速,但是中國的巡弋飛彈並非永遠不會成功。因此大家應當心存警戒,巡弋飛彈是我們必須密切關注並小心防範的威脅項目。
在國防上應有的具體作為,一方面要加速發展自己的巡弋飛彈,以便對中國的重要軍事目標或飛彈基地進行精確打擊,在反飛彈系統方面,則要把防禦重點放在巡弋飛彈的反制。目前台灣軍方正在籌建反飛彈系統,主動式防禦包括建立高密度的防空火砲與飛彈網,對可能配備巡弋飛彈的敵機和戰艦進行先制攻擊,先把對方發射武器的平台消滅掉,敵人就無法發射巡弋飛彈。一旦對方已經發射巡弋飛彈,我們也要備妥飛彈和快速火砲,打掉對方的巡弋飛彈,軍事術語稱之「硬殺」。另有被動式防禦的「軟殺」手段,利用電子誘標防護系統,把敵人的巡弋飛彈騙到其他地區,以免我方重要的軍事設施遭受攻擊和破壞。方法就是在政治中心、經濟中心、以及重要軍事據點的周邊,發射錫箔絲或施放煙霧進行干擾,使對方的巡弋飛彈找不到也打不到目標。其他被動式防禦的手段還包括疏散、偽裝、強化重要陣地及機場的抗炸能力、提升跑道修復能力等等。
---------------------
海軍與潛艦戰力
在海軍方面,水面戰艦的作戰能力,台灣並不輸給中國,但是水下戰力則輸中國一大截。外界評估中國目前服役的潛艦有57艘,除了向俄羅斯採購4艘基洛級(Kilo)潛艦的性能較佳之外,大部分都是技術老舊的自製潛艦。中國的潛艦有核子動力潛艦和傳統柴油潛艦兩大類。核子動力潛艦有5 艘「漢級」和1艘「夏級」。「漢級」是中國第一代的核子動力潛艦,1974年開始服役,由於性能一直無法達到作戰需求,所以停產。「夏級」是中國唯一的核子動力戰略導彈潛艦,於1981年下水,但因設計不良,安全堪慮,處於停航狀態。其實以往中國的核子動力技術有問題,供應動力的核子反應爐有瑕疵,所有6 艘核子動力潛艦的作戰效能都蒙受限制。一艘「漢級」潛艦於去年11月侵犯日本領海事件,從一路被監控的過程,可知「漢級」潛艦「噪音大、易被逮獲」的本質。
至於中國的傳統柴油潛艦,R級是模仿二次大戰前蘇聯的羅密歐級(Romeo),1962年開始生產,噪音大、水下安全度低,作戰能力也很差,後來大多用來執行近海的水面巡邏任務,1987年完全停產。在軍事界被譏為「裝著魚雷的海底觀光船」,最好的用途是拍攝二次大戰期間潛艦作戰的道具,據說仍有22艘在服役。
明級是R級的改良型,技術水準依然落後,噪音也大,在現代化的反潛作戰之下,存活率極為堪慮,1992年也停產了,目前仍在服役的有18艘。
在中國服役的57艘潛艦當中,R級和明級佔有40艘,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早應除役的裝備。以中國過去落後的冶金和焊接技術,這種潛艦服役超過20年之後仍然繼續執勤,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不知何時會發生意外而葬身海底,而且這種潛艦的戰力低、噪音大,很容易被敵手發現而慘遭獵殺。其實這些潛艦都是中國的過渡性裝備,目前只是「撐場面」的數字。根據國防部在去年10月向立法委員提供的機密情資,目前中國有30餘艘潛艦,足證上述研判的真確性。
另外,中國近年來研發的「宋」級潛艦,大約已經生產5艘,武器和作戰系統雖然高過R級和明級,但是比起西方的現代潛艦,「宋」級的裝備也乏善可陳,而且靜音技術跟不上國際水準,噪音問題依舊無法克服。潛艦的可怕在於藏匿水下、伺機突擊,但是如果噪音大,就很容易先被發現、先遭擊沉。
目前,中國向俄羅斯採購的4艘基洛級,是全世界噪音最小的潛艦之一,作戰系統也很現代化,對台灣海軍造成頗大威脅。而且中國在2002年續向俄羅斯訂購8 艘,預定在2005~2007年之間交船。目前台灣堪用的潛艦只有購自荷蘭的2艘劍龍級,在潛艦戰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不但會影響台灣海軍的安全,也容易誘發中國勇於對台灣實施海上封鎖。
為了強化反潛戰力,國防部計畫採購8艘新型潛艦及12架P-3C反潛機,台灣取得8艘新型潛艦之後,台海的水下戰力即可獲致平衡,套一句國防部長李傑的話,可以確保台灣安全30年。
-------------------
戰略議題
以上是台海軍事情勢的分析,接著我們來探討一些戰略議題。
國防部在去年8月底表示,解放軍對台動武的「紅線」包括:台灣宣布獨立,或是以任何形式從中國分裂出去;外國勢力介入;台灣長期拒談;台灣內部發生動亂;台灣發展核武;我方制憲涉及統獨、國土變更或建國等。
回顧2003年11月中旬,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室主任羅援表示,如果台灣將「中華民國憲法」的疆域修改為只是「涵蓋台、澎、金、馬」,這部憲法就是「台獨」憲法,就碰觸到中國動武的底線,這是中國官方人士首次對台灣修憲問題提出的「紅線」。但令人好笑的是,在李登輝總統12年的任內,總共修憲六次,早已把統治範圍限縮在「台澎金馬」,中國為何不打呢?
目前研究台海情勢的學者大多認為,中國發動台海戰爭的「紅線」是台灣宣布獨立,或是台灣修改憲法、變更領土範圍,實現「法理上的台灣獨立」。其實觀察中國長期對台的文攻武嚇,威脅動武的情況包括:「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修憲凍省」、「兩國論」等等,這些都是搞台獨,中國都要動武。公元2000年總統大選前,中國總理朱鎔基疾言恐嚇「搞台獨沒有好下場」,警告台灣人民「懸崖勒馬」,結果阿扁當選,中國也沒動武。
-------------------
如果台海戰爭導致美中交戰,美國必定對中國實施禁運與經濟制裁。目前中國一年對美國出超1,000億美金以上,相關產業的就業人口超過數千萬,這些工人會馬上失業,數十萬間的工廠要倒店關門。數千萬工人的失業問題,北京政權要如何面對、如何解決?數千萬失業工人為了生存,會造成怎樣的社會問題,中國政府有能力解決嗎?
對中國崛起後的影響有很深的顧慮。而且,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也逐漸從歐洲轉向亞洲。2000年8月,美軍首度在關島部署了64枚戰略巡弋飛彈,這些飛彈由 B-52型長程轟炸機掛載,在3小時之內可飛抵台灣協防。另外,美國也在關島成立新的第15潛艇中隊,迄今已有3艘核子攻擊潛艇進駐關島,預定在2015 年以前增加到7艘,2025年增至11艘。去年(2004年)8月中旬,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總司令法戈上將在美國參議院作證時表示,美軍計畫在太平洋地區增加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主要是為了應付朝鮮半島以及台海戰爭。
2001年5月,由美國空軍贊助蘭德公司(RAND)所提出的研究報告《美國與亞洲》,建議要求日本同意美軍使用日本最南端的下地島(Shimojishima),作為防衛台灣的「應變基地」(contingency base)。下地島距離台北不到460公里,一旦台海爆發戰爭,美軍戰機在20分鐘之內就可以飛到台灣協防。去年9月中旬,美國正式向日本提出具體方案,要求把下地島做為美軍與自衛隊的「安全保障基地」。在中國「漢級」潛艦侵入領海事件發生之後,日本防衛廳除了計畫在下地島進駐戰鬥機之外,更進一步考慮在下地島增設反潛作戰基地。這些戰略鋪陳的箭頭,顯而易見都是指向中國。
表面上美國在外交場合對中國的外交辭令都很動聽,不過實質上的戰略佈局卻有大棍棒在背後伺候。大家不要忘記這種「口氣要溫和,手上的棍子要粗」的手法,就是100年前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外交名言。
在觀察國際政治時,除了聽別人在口頭上「說什麼」,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們實際上在「做什麼」。自從911恐怖事件以後,美國在全球的反恐作戰需要各方支持,包括中國的支持在內,北韓核武事件也需要中國穿梭,所以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一定是美麗的外交辭令連連,但在實質的戰略佈局上,美國卻從未放鬆,賣給台灣的武器也一再突破禁忌、提升層次。這些實質作為都在說明一個事實,美國對中國繼續進行戰略圍堵,美國希望維持一個與中國分離、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台灣,這完全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
作爲一篇基礎性質文章,也算中規中矩,但是以茶館的討論門檻而言,文章的質量略嫌單薄,例如拿AAM的數量來換算空戰能力、用GPS導航來唯一決定 CSSM的末制導精度這種論證方法似乎不足以登堂入室,另外統計數據滯後的問題很嚴重,從總體兵力到單种技術器材的採購數字都如此,不如發在番薯籐之類比較需要文宣砲彈對轟的場合為佳
~~~~~~~~~~~~~~~~~~~~~
GPS導航
~~~~~~~~~~~~~~~~~~~~~
>>美國也可能在戰爭發生之後,馬上改變商用GPS「民碼」的刻度,使衛星導航的作用失真
A:導航作用失真,飛彈還是朝台灣前進吧?只差在最後墜落時離目標相差數百公尺~數十公里,但最後還是掉在台灣土地上不是嗎?導彈這種心理震慑作用遠大於實際破壞功能的兵器,只要能掉在台灣土地上,自然就會有中諜及叛國媒體將之宣染成「明天就會掉在你家屋頂」,還是GPS有辦法將導彈全部導到海洋上?(話說回來,幾年前那幾顆也是掉在海上,就有人搶購美金、金飾、辦移民了啊...)
前文提到開戰後美國會改變商用GPS「民碼」的刻度,那不是也會影響到我國巡弋飛彈的精度?還能進行精準打擊嗎?還是GPS衛星會選擇誤導對象?還是美國會開放(暫時)美軍專用的P(Y)碼給我軍使用?
>>美國的GPS系統有24顆衛星,分布在6個不同的軌道,每一個軌道有4顆衛星,可以在任何時刻為任何地點的美軍提供即時的定位和導航。目前中國的「北斗」衛星只有3顆,定位導航的精度無法與美國的GPS相比
A:如果不著眼於全球,只要限定區域內的精準座標導引,衛星好像不用到10顆以上。舉例來說,日本預定2011年開辦的準天頂衛星系統(Quasi- 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負責日本國內的精準定位,只需要3顆衛星(每顆衛星停留在日本上空8小時,3顆輪流便能提供24小時測量情報),定位精度以公分計。
>>如果歐洲計畫建構的「伽利略」(Galileo)全球定位衛星網路遭到諸如中國等敵對強權的使用,美軍可能會對該衛星系統發動攻擊。
A:俄羅斯的全球定位系統GLONA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據說在2010年之前24顆衛星將全部配置完畢,中國有無可能利用此系統?
~~~~~~~~~~~~~~~~~~~~~
劍二
~~~~~~~~~~~~~~~~~~~~~
劍二為主動雷達導引飛彈,也就是說飛彈本身就裝有一個小雷達,它當然可以射後不理!
只不過一般主動雷達導引飛彈的雷達功率、天線都不及飛機,所以當飛機鎖定目標,並發射飛彈後,飛彈的主動雷達並不會開啟(但要視距離而定),而是由飛機偵測目標的位置繼續用data link傳送目標位置給飛彈,導引飛彈繼續朝目標前進,當飛彈進入其本身主動雷達的搜索範圍內時,其雷達開機自行偵測目標,此時飛機就可以不理了。目前市面上的主動雷達導引空空飛彈,應該都是這個模式。
當然你也可以一發射就不理,飛彈會朝向離架前最後一刻獲得的目標位置前去,但如果主動雷達如果還沒看到目標,且目標大幅度移動,那這顆十之八九就是脫靶了。
結論就是劍二跟AIM-120、MICA、AA-12一樣都可算是具備射後不理的主動雷達導引中程空對空飛彈,但這類飛彈也有其操作限制,並非萬能。
~~~~~~~~~~~~~~~~~~~~~
主動AAM直到最後階段才能真正射後不理
~~~~~~~~~~~~~~~~~~~~~
主動雷達導引尋標器的探測鎖定距離有限,且極為耗電,而且過早開啟又可能打草驚蛇,讓敵機有更多時間機會進行閃避反制,因此通常是到距離敵機10至20 km的時候才會開啟,而如要充份發揮今日BVRAAM的有效射程,則戰機還是得替飛彈進行通常是兩次的中途資料鏈導引更新,直到最後階段才能真正射後不理,掉頭離去。
不過目前新一代的空戰科技正在研究如何減輕此一操作問題限制,一個目前已在開始應用的方式便是透過資料鍊的推廣與共通化,戰機一旦發射飛彈之後,其中途資料鏈導引更新工作可以由其他位於後方的友機乃至空中預警機接手,這樣的話位於最前鋒的飛彈發射機便可以在發射飛彈後立刻調頭離去,這個玩法玩到最高點時,戰機發射的飛彈甚至可以透過友機協助,攻擊位於其背後的高威脅目標~歐洲三劍客目前便均已表示有此能耐潛力,並且正在研發相關的配套戰術。
至於另一種更徹底有效,但是也更加高貴複雜的玩法則是透過結合機械馬達 + AESA,或是加裝後視雷達,或是安裝側/後視雷達陣列天線,使得戰機雷達的水平掃瞄範圍角度從目前的+/-60 ~ 90度大幅增加至+/-110 ~ 180度,如此一來,戰機便可以一邊掉頭逃跑,一邊替身後的飛彈進行中途資料鏈導引更新或照明鎖定~不過這等高貴玩法可能還得再等多年方能正式問世成軍。
發射後慣導 + 中途資料鏈更新 + 終端尋標器鎖定模式下的最大有效射程,當然戰機能真正脫離不理的時機是在飛彈尋標器開啟並鎖定目標之後。
~~~~~~~~~~~~~~~~~~~~~
主動AAM對決
~~~~~~~~~~~~~~~~~~~~~
Q:若敵目標配備「半主動尋標頭」但射程可達90km的空對空飛彈,掛著「射後不理」的劍二(假設有效射程小於70km)的IDF能有多大優勢?
-----------------
A:
首先,如何有效在90公里外追蹤鎖定IDF大小目標本身便已是十分值得探討的事:F-CK-1的正面RCS雖然未對外公佈,不過一般相信不會比F-16更大,只配合空戰武裝的話其正面RCS應該不會超過2m2,而如果中科院相關的匿蹤塗料科技有成的話,其RCS還可望再減少一半以上。
而想在明顯超過70公里範圍外有效鎖定RCS小於1~2 m2級的空中目標(根據公式,這等雷達對標準戰機目標(RCS 3~5 m2)的偵測距離當在130至180公里以上...........),擁有這等以上能耐雷達的戰機即使在今天也不算多見,而有的也幾乎都已經以主動雷達導引AAM作為主戰武裝。
相形之下,蘇凱戰機超過10 m2級的RCS,使APG-66/GD-53想在百餘公里外偵測,並於70多公里外追蹤鎖定應該不是太大問題,而再考慮到實戰狀況下的敵我識別,電子反制,與機動脫鎖逃離戰術應用,今天以火箭推進,持續能量有限的各國現役中程BVRAAM雖然動輒聲稱最大有效射程60至100+公里級,但實戰時能夠獲至達到的有效射程往往只有此類聲稱的1/2至1/3不到,而其中半主動雷達導引飛彈所受到的限制又常比主動雷達導引飛彈所受限制更多更大~例如AIM-7M 麻雀半主動雷達導引飛彈的最大射程雖然號稱100公里級,但是其在實戰時的有效發射距離甚少超過20公里;老俄半主動雷達導引型R-27號稱腿比麻雀更長,但是在1999年衣索匹亞Su-27大戰厄垂利亞MIG-29的衝突中,在雙方互射多達24枚的R-27裡,僅僅擊傷一架MIG-29(不過該傷機在返航降落時失事墜毀)。
-----------------
A:
依傳統雷達公式,是否偵測得到目標是由S/N比是否過門檻而定....而目標RCS只是影響到"S"的眾多因子之一,....理論上只要power夠大及/或天線面積夠大到S/N比過得了門檻,....目標距離遠些...RCS小些都無妨...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只要在飛彈發射前到接戰過程中都能提供給飛彈充分可用的目標資訊(這些資訊不一定要由飛彈發射載機提供及/或偵獲),飛彈就能接敵。.....所以在講求團隊合作今天首要就是比誰的飛彈腿長(有效射程)
-----------------
A:
中國何種現役且還在以SARH AAM為主戰兵器的主戰機種之雷達能在距離70公里外有效持續追蹤鎖定F-CK-1大小的空中目標???AIM-7M在SARH飛彈中好歹也算是末期高檔貨色,你假設對手的SARH之實戰有效射程能比AIM-7M長許多的根據又在哪裡???
老美海航與空軍飛官都說過這樣的話:”在主動陣列天線科技引進前,今天AIM-120C5/C7的實戰有效射程範圍在大多數狀況下,已經超過F-15C與F/A-18E/F戰機之雷達(APG-63與APG-73)在實戰狀況下對目標的有效鎖定範圍。
靠僚機或預警機替你代為鎖定與提供飛彈中途資料更新的作法效果只怕也是有限:前者的雷達能耐和你的座機差不多,這等玩法只是把風險轉嫁他人身上;至於預警機代打...........目前是聽說過先進國家空軍的資料鏈網路體系理論上能讓預警機提供中途資料更新的服務,但是因為操作波段的不同,目前的預警機好像還沒聽說有能代為提供鎖定目標時所需的精確射控資料的,因此發射BVRAAM前必備的目標鎖定與敵我識別工作,很多還是得落在戰機本身雷達之上;何況對絕大多數國家而言,空中預警機都是數量有限,珍貴且必須嚴加保護的戰力乘積,在戰時是擺在相對安全的後方空域的,其能否在大規模BVR空戰展開時,越俎代庖的主導遠處前線數十上百BVRAAMs的中途資料更新服務,也是個問題。
在飛彈的腿大幅增長之前,戰機雷達的眼界首先得透過AESA科技大幅提高才有真正實質意義可言,這也是何以有效射程號稱是AIM-120C7四倍的歐洲聯合Meteor BVRAAM要到2012年以後才會正式成軍~因為屆時使用AESA的戰機雷達才會開始在歐洲地區普及推廣。
---------------------------------------
Q:空對空飛彈主動雷達尋標頭固然是趨勢,終端採被動式目標偵獲器之飛彈亦不見得將來就會輸給它....
a:紅外線影像尋標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當作替代互補的系統,但是對於準備在60至200公里處展開的未來BVR空戰而言,目前各國已知的因應相關研發產品幾乎清一色地都是主動雷達尋標頭當道(當然在更長遠的未來,主動雷達尋標頭可能會改用AESA,並且結合IIR,毫米波,反輻射等類型的尋標科技,以因應匿蹤目標的威脅)
-----------------------------------------
1.飛彈中途導引所需的目標資料精確度不是您所想像的那樣
a:我是說從目標追蹤測距識別鎖定到發射飛彈這一段~目前沒聽說空中預警機能完全取代戰機雷達,代勞這一段工作(老美的E-2C若能在未來使用CEC並加裝X波段火控AESA雷達之後,也許有此能耐,不過那至少也是2015乃至 2020年以後的事了...........)。
2.本欄的主題是台海兩岸,我們將來有的就只能以現在這麼多來算,敵人將來有的會比現在還多
a:這等設定的話那大概也不必開欄討論了............
3.英國人選流星主要也是因為衝壓引擎才會腿那麼長.....歐洲戰機如果沒有選腿比較長的流星,一旦遇到F-22還不是只有「打不還手」的份?(題外話了....)
a:有了也照樣是打不還手...........今天F-22A正面RCS據信介於0.0001至0.0006 m2之間(家蠅級~彈珠級),以CAPTOR雷達號稱能在185公里外追蹤MIG-29級(RCS = 5m2)空中目標的能力,其能追蹤F-22A的距離不過12至20公里...........這等情況下流星的腿再長也是枉然。
所以還是一句老話:你能有效鎖定對方的眼界(這涉及雷達射控,敵我電戰科技發展,敵方低可視度科技進展等多重因素決定)有多長,你的飛彈才能有相應的有效腿長~如果台灣戰機的雷達射控科技與聯合預警資料鍊網戰體系在可見的將來內都是如此行人止步的話,那就算是成功開發出有效射程170公里級的衝壓劍三,也無多少意義可言。
------------------------------------------
Q:無論是idf+劍二、f-16+AIM-120或是幻象-2000+MICA,一旦遇到Su-30 + AA-12大概都只能「打不還手」吧?!
a:
未必,有段時間(90年代中後期)西方軍事專家普遍相信拜氣動構型與推進劑較先進之賜,R-77的空戰有效射程當在AIM-120與MICA之上,不過後來卻發現初代型R-77缺乏像AIM-120與MICA那般的躍升增程彈道模式,因此在實戰時其有效射程也未必見得能比較長。
不過R-77 發展到中後期時,此一升增程彈道模式也已被納入軟體中,但是一來至少當時中國所買的100枚R-77是初代型(當然如今其自製的BVRAAM與續購的R- 77,均以引進此一模式),再者這段期間中AIM-120也沒閒著,發展至C5/C7型時,其有效射程據信也已較先前型號提高至少25%以上,老美空軍與海航也都聲稱光憑現有的APG-63與APG-73雷達,還無法充分發揮其有效射程(而這兩款雷達的探測追蹤與目標鎖定距離,可都還在我軍現有戰機雷達之上)~因此目前R-77改進型與AIM-120C5/C7的實戰有效射程的真正高下優劣,老實說並無定論。
截至目前,中國Su-30MKK戰機所使用的雷達為N001VEP,其對於RCS 3m2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據信為90至110公里,根據公式,其對RCS 1~2m2目標的探測距離當為70至100公里,追蹤鎖定距離則當在45至65公里間。
相形之下,我國三代機對Su-30MKK這等RCS >= 10m2級以上目標的探測與鎖定距離當分別為:
飛龍RDY:
有效探測距離120 km+,追蹤鎖定距離介於70至85公里+,主戰BVRAAM MICA最大有效射程50至60公里+。
鳳凰66V3:
有效探測距離100 km+,追蹤鎖定距離介於60至70公里+,主戰BVRAAM AIM-120最大有效射程62.5至92.5公里。
鷹揚GD53:
有效探測距離90 km+,追蹤鎖定距離介於55至65公里+,主戰BVRAAM 劍二最大有效射程60至80公里。
所以目前台灣二代機 + AIM-120 / MICA / 劍二在與共軍現有的Su-30MKK + R-77對陣時,所處的局面當屬半斤八兩乃至略勝三分的局面~這也是先前漢光軍演的參數設定依據;不過隨著不久的將來(三至五年內)共軍陸續引進配備有更強力新穎雷達電子的新機種,如Su-30MKK3,殲十一,與超十等等之後,如果我方的空軍戰備還是原地踏步的話,則可能在不久的將來(2008~2012)輪到我方遇上戰機之”質量小輸,數量大負”的極度危險之局面了。
------------------------------------------
Q:百科全書上的說法卻不是您說的那樣....當遇到齊鼓相當的對手(Similarly armed targets)時,便是強調「團隊合作」的作戰........
a:
透過資料鏈網路進行的團隊合作作戰良窳是未來空戰勝負的重大關鍵要素之一,這點絕無問題,也是我方空軍未來可能的隱憂之一~就在老俄似乎把最新銳的資料鏈科技傾囊相授中國的Su-30之際,我方的博勝專案似乎問題重重:進展不順,配套不全,經國機不打算裝,飛龍機沒辦法裝(老法拒絕協助).................
但是我先前所討論的重點在於:
要想引進並充分發揮使用有效射程大幅延長的新世代 BVRAAM,先決條件是你使用戰機本身的雷達火控科技對敵方目標的搜索追蹤識別鎖定能力得有相應的增長才成;透過資料鍊,友機與空中預警機是可以在後方幫你代勞中途資料更新工作,讓你在發射飛彈後立刻轉身脫離最前線;但是在決定你能有效使用多長腿的飛彈的第一關鍵:你的座機能在多遠距離外追蹤識別測距與鎖定對手之方面上,雷達射控能力跟你座機一般的僚機並不會有更長更佳的表現,而現行的AWACS則無法越俎代庖,替你鎖定目標。
------------------------------------------
「拜氣動構型與推進劑較先進之賜」其間的non escape zone硬是差了好幾倍...憑AIM-120的推進方式與外型,能增加的總動能就是那麼多,再怎麼能「增程」,能使non escape zone增加到幾多(小弟甚至懷疑其部份的「增程」效果恐怕多半是犧牲掉某些距離時的non escape zone換來的)?.....否則歐洲人為何放棄AMRAAM的提昇版而選流星?
a:
AIM-120的空戰射程包絡線始終是機密,當然世界各國在開發出自家的新一代主戰BVRAAM時,幾乎無一例外的會聲稱自家寶貝的腿比AIM-120長,但嚴格說來都是缺乏憑據的一面之辭.
美國海空軍飛行員說得很坦白:在全面換裝主動陣列雷達前,AIM-120C5/C7的有效射程在多數狀況下已超過現役主力戰機的有效追蹤鎖定距離,所以美軍也不急著搞射程比現有AMRAAM大幅精進,但是卻用不上的新彈種.
至於老美對AIM-120的未來提升計畫,根據有限資料,個人猜測估計如下:
AIM-120最初的射程性能數據描述為:
1. 最大射程:約74 km
2. 最大有效射程:約50 km
3. 實戰紀錄最大效射程:約30 km
依據1997~1999年年份的IDR月刊的說法,老美預定分三階段提升AIM-120的性能:
第一階段:預定2005年前達成,射程提升25%,平均時速提高10%(AIM-120C5/C7)
第二階段:預定2010年前達成,射程提升50%,平均時速提高20%(AIM-120D)
第三階段:預定2015年前達成,射程提升100%,平均時速提高30%(AIM-120D2?)
所以個人估計:
AIM-120C5/C7, post-2005:
1. 最大射程:約92.5 km --> 139~148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2. 最大有效射程:約62.5 km --> 94~100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3. 無逃脫射程:約40 km --> 60~65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AIM-120D, post-2010:
1. 最大射程:約110 km --> 165~175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2. 最大有效射程:約75 km --> 112~120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3. 無逃脫射程:約45~50 km --> 70~80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AIM-120D2, post-2015:
1. 最大射程:約148 km --> 220~240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2. 最大有效射程:約100 km --> 150~160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3. 無逃脫射程:約60~65 km --> 90~105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
至於預定於2012年開始成軍Meteor AAM的設計需求估計:
1. 最大射程:200~250 km+
2. 最大有效射程:150~200 km+
3. 無逃脫射程:80~100 km+
(這也是何以英國佬會狂吹EF-2000 + 超巡小神行 + Meteor能與F-22A + 超巡大挪移 + AIM-120改旗鼓相當~只要對手的RCS不低於1m2,又沒有中高檔次AESA雷達境界的話)
PS:
1. 目前CAPTOR雷達號稱能在距離185公里以外追蹤RCS = 5m2空中目標,根據公式,其對未來可能對手的追蹤距離分別為:
10 m2 RCS --> 220 km(Su-27系列, F-15系列)
5 m2 RCS --> 185 km(Mig-29系列)
3 m2 RCS --> 161 km(F/A-18C/D)
1 m2 RCS --> 124 km(Su-35系列, F-16系列, Mig-35系列)
(以上當為EF-2K用流星會比用AIM-120改明顯有意義價值的領域)
=======================================
0.1 m2 RCS --> 70 km(F/A-18E/F, 歐洲3.5代系列, 巡航飛彈)
(以上當為EF-2K用流星會比用AIM-120改有有限意義價值的領域)
=======================================
0.01 m2 RCS --> 39 km(低可視度戰機上限, 匿蹤巡航飛彈)
0.001~0.002 m2 --> 22 ~ 26 km(聯打機系列, 俄製五代機?)
0.0001~0.0006 m2 --> 12 ~ 19 km(F-22A)
2. 換裝AESA科技後(post-2015?),CAPTOR雷達的追蹤距離可望提高50~75%以上
10 m2 RCS --> 330~385 km(Su-27系列, F-15系列)
5 m2 RCS --> 275~325 km(Mig-29系列)
3 m2 RCS --> 240~280 km(F/A-18C/D)
1 m2 RCS --> 185~217 km(Su-35系列, F-16系列, Mig-35系列)
0.1 m2 RCS --> 105~123 km(F/A-18E/F, 歐洲3.5代系列, 巡航飛彈)
(以上當為EF-2K用流星會比用AIM-120改明顯有意義價值的領域)
======================================
0.01 m2 RCS --> 60~70 km(低可視度戰機上限, 匿蹤巡航飛彈)
(以上當為EF-2K用流星會比用AIM-120改有有限意義價值的領域)
======================================
0.001~0.002 m2 --> 35~45 km(聯打機系列, 2025歐製UCAV)
0.0001~0.0006 m2 --> 18 ~ 33 km(F-22A)
~~~~~~~~~~~~~~~~~~~~~
空戰模擬結果
~~~~~~~~~~~~~~~~~~~~~
Q:90年代,歐洲戰機加掛AMRAAM與Su-27的模擬對戰結果如何?.....您應該比小弟清楚吧?!
a:
基本上,當時颱風戰機的假想對手是Su-35,其所配備的N0-11M被動陣列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可達400公里級,可以追15打6,對標準戰機大小目標的探測距離140至160公里級,後來更為了突顯流星的重要,於是還讓Su-35”加裝”了預期中有效射程160公里級的R-77M衝壓推進彈來與EF- 2000 + 早期型AIM-120B較量,結果當然是把後者打得一敗塗地.
問題在於:
當時構想的蘇凱威脅至今未能實現,老俄在開發R- 77M的衝壓推進科技時遭遇性能不如預期與成本過高的問題,計畫遭到擱置,當時構思的Su-35也未量產實用化(如今老俄準備把Su-35之名用於一項本國蘇凱戰機未來大幅提升計畫上,預定2007年定案),其雷達倒是被賣給印度空軍的Su-30MKI所採用,但是賣給中國Su-30MKK的雷達貨色,截止目前還是低了兩檔次的N001 VEP.
而即使是裝了N0-11M的Su-30MKI,老美空軍前陣子也才派遣過F-16C/D Block50/52與其認真較量過,據聞較量結果也是互有勝負,並非一面倒.
而歐洲各國會選擇流星而非AIM-120改,有部份原因是歐洲聯合力抗老美以爭取海外市場的心態(這有實際的一面,在Meteor與FMRAAM競標期間,南非向瑞典採購JAS-39案曾一度因老美不願向南非出售相關美製零件和武裝而面臨難產,雖然後來問題圓滿解決,但想來會對歐洲各國未來主戰BVRAAM 能否交由美方把持產生負面影響),再者當時Su-35 + R-77M威脅被大加渲染,面對這檔次對手EF-2K還想取得4至5:1(後來更被誇張到可取得類似F-22A般的10:1獵殺率)超高交換比,自是只有加裝絕世流星有此可能~根據近來未經證實的說法,MBDA總裁私下聲稱Meteor的有效射程將可達目前AIM-120C7的四倍.
但是:
1. 不管流星是否真的如此了得,其正式量產成軍是2012年以後之事,也就是歐洲諸國還是要等到能真正發揮其射程的戰機用AESA雷達開始普及之後,才會正式部署流星;而在此之前,各國所引進購買的過渡時期(2002~2010)BVRAAM照樣是AIM-120升級版.
2. 其當初的假想對手已不存在,俄國佬目前開發中2015五代主力機T-50計畫走得似乎是類似老美F-22A設計的真匿蹤路線,屆時EF-2000 Tranch III + 流星AAM擋不擋得住這樣的威脅,真的很有疑問.
~~~~~~~~~~~~~~~~~~~~~
整評室上週公布引進的模式模擬軟體中,有一款在空戰中有一個選項「No be a Hero」
他的意思是當你發射飛彈後,如果你的RWR也偵測到敵方鎖定你,你是否要繼續執行中途導引
選項為「是」或「否」,「否」就是你繼續導引有可能擊中對方,但你也可能進入對方的飛彈的不可逃脫區,而成為英雄(光榮為國捐軀);「是」就是放棄這顆彈,先採BVR迴避動作.
老美軟體內預設的是「是」(命比較重要),這有點像是比誰膽大的遊戲,所以這應該就是為什麼有紀錄的中程空空飛彈戰役,飛彈用彈數都較高的原因.
至於兩位大大討論許久的飛彈問題,嚴格的定義所謂「射後不理」大概只有紅外線短程飛彈能稱的上,主動與半主動中程飛彈,只是主動在最後階段可以不理,而半主動必須全程理到底才有可能擊中.
但大家都還是將主動雷達導引飛彈稱為射後不理,為了跟大家保持在同一個波道上,我也是稱他為具備射後不理能力之飛彈,但還是要搞清楚真正的分階段導引模式。
美軍目前積極發展網路中心戰,規劃未來連彈藥都要上網,並擁有自己的IP(可用你電腦的IP想像),所以當無法發展真正不理的遠距飛彈時,中途導引的模式也就相形重要,通俗的講就是你可以ping 一個飛彈在不在,並用Telnet下指令(導引)給他,天啊!未來的想像空間真是大啊。
~~~~~~~~~~~~~~~~~~~~~
早在1990 年代前期,歐洲國家就已對Euro-fighter 掛裝AMRAAM 與SU-27的飛彈展開作戰模擬,發覺Euro-fighter的折損率太大..........
A:
如前所述,英國佬當時的假想敵是1993年現身各大航空展,技驚四座的Su-35:
http://www.eurofighter-typhoon.co.uk/Eurofighter/tech.html
http://www.sistemasdearmas.hpg.ig.com.br/aam/meteor.html
(下述文章的原文網址已亡佚)
JOUST
The JOUST is a simulator of air-air fights of long reach multiusenario from the DERA (present QinetiQ) that was used to help applications of the program Meteor.
The JOUST is a capable system of modelar fights air to long distance (BVR - Beyond Visual Grinds) realistic with human control and digital modeling using simul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They are 12 stations (now added of four simulators of the Eurofighter), more 3 stations of command to generate aim, missiles BE, radars and airships AWACS.
More of 60 evaluations were driven from the decade of 90 by pilots from the RAF and RN during 6 years. Each evaluation had lasted two to four weeks. The battles were 4x4 and also hears participation of others countries.
The JOUST is used for researches of battle to short distance and to long distances, development of tactics, equipment news use doctrine (Rafale by example), training, studies of interface man-machine and study of settings.
The JOUST is capable of simulating workings of radar, RCS of airships, datalink JTIDS to change of information,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 and its effect in the sensors. Is able to simulate new sensors as an IRST and situations of environment that confuse to deteccao infravermelha. The given saints melted with screen Kalman and shown in a screen of vision of God.
The system is capable of generate airships controlled digital as package of bombardeiros flying bass. The battle can be helped by an AEW modelado or of human control for the two sides.
They were studied the factors that they do a hunting over another in the arena BVR, as fuselagem, aerodynamics, propulsao, avionicos and performance of weapons. You quiz they were them a success for show like a weapons/airship systems combination functions and relate with the battle BVR.
All of the aspects of the study about the battle BVR they were grouped in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 Studies of effectiveness to evaluate performance of you vary airships and weapons, in you vary task
- Researches in the huntings performance areas (fuselagem, weapons, avionicos and sensors) to help to direct researches for studies of better option.
- Evaluate the options of modernizacao of airships
- Analyzes and formulation of tactics BVR, present and future.
The studies were focado in the following areas:
- Battle effectiveness Studies in air settings of superiority and air defense
- Studies of Integration of avionicos of huntings and studies of balanceamento of systems
- Analyzes battle tactics formulation BVR for huntings, sensors and weapons (present and future)
The studies concentrated in the Eurofighter. The opponents were the Mig-29, Su-27 and derived (Su-35). They were modelados vary options of radar, avionicos and weapons. The settings varied since generic air defense with convoy of bombardeiros, keeps pure air superiority (with or without AEW of each side).
Also it was quizzed to study option of hunting more cheap with or without systems got worse like IRST, DASS and JTIDS/MIDS.
The future radar AESA of the Eurofighter also was quizzed, with multiple and unique configuration of antenna to compare long reach cover.
A:
以上是JOUST系統的介紹, 簡而言之, 其為一套可考量多方面變因(AWACS, DATALINK, 電戰, 雷達, 光電, 武器系統, 戰機RCS變化, 戰機性能等等), 全面模擬空對空作戰狀況與研發探討戰術應用的電腦模擬系統, 在應用於颱風戰機的開發過程中, 其曾用於模擬探討IRST, DASS, JTIDS/MIDS, 乃至還在構想階段的AESA雷達等戰機子系統的效益評估.
============
In May of 1993 was initiated studies of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program Meteor that they were evaluated to will be applied in the program Eurofighter. They were evaluated weaknesses and points fortresses of the project, as configurations of propellant. They were carried out more three evaluations in the two years to quiz proposals. The facts were used to them determine the final specifications. The facts also influenced the program ASRAAM.
The majority of the battles studied showed that they would be between 20-50km. Below 12-20km will be inside the visual reach. The application was reach maximum well beyond 100km (> 150km) and more more lineal profile speed, with in the-escape zone (NEZ) of 20-80km that would be factor critic in the arena BVR.
The performance was similar to the AIM-54 Phoenix with agility of the ASRAAM. The motor solido of double impulse was considerado before of the ramjet, but nao would fill the applications.
The very demanding application caused to adoption of propulsao ramjet to reach the speed, reach and manobrabilidade terminal. The limitation was to interface with the Eurofigther and ejetor embutido.
An of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program BVRAAM was furtive launching, with the enemy pilot receiving alerts most minimum that the missile was shot, reducing the evasive opportunity of action; sufficient energy to pursue and destroy very agile aim; strong performance in electronic environment of war; capacity of engajar, shoot and desengajar quick to increase the survival.
The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a hunting armed with an assets radar air-air missile of long reach would try shoot the missile and flee quick. The aim is able to against-attack with another missile BVR and try evade losing altitude and leading missile for denser atmosphere. If sobe quick, the missile in pursuit will have difficulty in go up new to accompany.
You had him also showed that the battle would be of shots BVR multiple, with opponents shooting and fleeing or evading, always outside of the visual reach. The perdedor generally was what lost first altitude, or flew subsonico and stayed herself options, stayed without weapons or fuel and fled.
The objective of the experiment passed be it to superacao of the R-77 that was much most better that AMRAAM in energy.
The simulation resulted us applications of the BVRAAM that should arm the Eurofighter British to obtain superiority to 2030. The threat they were hunts others with equivalent missile. The threat key was the Russian missile Vympel R-77 (AA-12 Adder) and future variantes.
The capacity BVR intial of the program Eurofighter rotated around the AMRAAM. The Eurofighter did not have furtividade to exceed the Su-27 armed with the R-77. The answer would be able to be missile of bigger reach than the AMRAAM.
A:
自1993年五月起, 本系統開始應用於探討未來BVRAAM的性能需求, 根據其模擬結果:
現代的BVR空戰範圍多在20至50公里範圍內展開, WVR空戰範圍則多在12至20公里範圍內, 且當時預期R-77的終端獵殺動能與NEZ將非AIM-120所能及, 因此颱風戰機如果使用AIM-120去力拼使用R-77與其後續衍生型的SU-35的話, 將取不到可以令人接受的空戰交換比....若要維持EF-2000的空戰有效性至2030年以後的話, 該系統的模擬結論為:”一款有效射程如鳳凰(100公里以上, 一說>150公里), 機動性如ASRAAM, 擁有20至80公里範圍NEZ的主動雷達導引衝壓推進BVRAAM”(雙脈衝火箭推進經模擬被認為無法滿足需要), 這後來成為流星飛彈計畫的開發宗旨目標, 也影響了ASRAAM的性能設計取向.
=============
To USAF would use to furtividade of the F/A-22 to approach and flee without to be bothered and by this the F/A-22 has less need of a missile of long reach. The F/A-22 finished defined the difference of operation between Europeans and U.S.A.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s of the Eurofighter equipped with the Meteor were compared with others hunts. The adversary was the Su-27 modernized (equivalent to the Su-35) equipped with R-10 and R-77 (given more worse) he had the following results:
(完整版的對抗Su-35 + R-77模擬交換比)
The hunts Reason of the Change (%)
F/A-22:90% (AIM-120)
EF2000:82-75% (Meteor)
F-15F:60%(AIM-120)
F-15E:55%(AIM-120)
F-15C:43%(AIM-120)
Rafale:50% (MICA)
F-18E:45-25% (AIM-120)
Gripen:40% (AIM-120)
M-2000-5:35% (MICA)
Tornado F3:30% (AIM-120)
F-18C:21% (AIM-120)
F-16C:21% (AIM-120)
The chance of a conventional airship survive to a furtive hunting is missing of 10% (F/A-22 against Su-27). The Eurofighter has good results by also have a small one RCS in the quadrant frontal that is the more important in the battle BVR and use the missile Meteor in the simulation.
Obs: THE F-15F was a proposal of F-15 with systems advanced. All of the western huntings they used the AMRAAM with exception of the Rafale French that they use the MICA.
The air-air missiles technology is able to defined the depth from the air battle. Who it has the most greatest reach controls the commitment.
A:
以上是截止1997年時的整體模擬結果總結:面對SU-35 + R-77與其衍生型組合, 只有匿蹤性追求完美的猛禽, 與擁有部份匿蹤優勢(這被認為只佔少部份獲勝要素)與流星級BVRAAM(這被認為是獲勝關鍵)的颱風戰機, 能在公平較量狀態下於BVR對戰中取得甜頭.
當時的綜合結論是在以Su-35 + R-77為對手時,F-22 + AIM-120C可以取得超過10比1的壓倒性優勢交換比,而EF-2000 + Meteor亦能取得3至4.5比1的可觀優勢交換比;不過到了2000年左右,流星飛彈研發團隊在其網站中表示:”根據其最新超級電腦模擬,EF- 2000 + Meteor在以Su-35 + R-77乃至R-77M為對手時,其交換比足可與F-22 + AIM-120C相媲美,而造價卻只有後者的1/2~1/3.”當然,此宣稱很可能只是過於誇大競標廣告~因為當流星飛彈打敗FMRAAM後不久,此一宣稱便和其網站一同消失了,現用的英國廣告較為含蓄間接,但意思好像也差不多:
”美國空軍準備用猛禽戰機來對抗的空中威脅,我們以EF-2000 + METEOR作為對策方案~成本只有老美方案的數分之一”
”EF-2000 + METEOR組合足以應付任何已知的空中對手”
In a battle simulated in 1996, with four F-15 armed with AIM-120 against others four F-15 simulating Mig-29 armed with R-27 and R-73, the pilots blue did not see the enemy and neither the wing. Did not they maneuver to more of 3g’s and never they flew invertidos.
The envelope of battle to short distances and long distances they were separate. In a simulation in the JOUST in 1996 showed that an aim to more of 40km was free to maneuver. Any missile can be avoided in the maximum reach.
With the present missiles air-air the commitment will be between 15-40km. Missiles of short reach are more more lethal to less than 8km. Between 8-15km the aim still can avoid the approximate battle.
The Meteor will have long reach and more energy to long distances. The objective is increase to NEZ. The datalink of two roads will be used to inform that the missile found the aim.
The ASRAAM follows similar tactics upon be an option more cockroach against aim still beyond the visual reach.
A:
現有中程空對空飛彈的實戰動態高獵殺率射程範圍約在15至40公里範圍間,而短程空對空飛彈的實戰動態高獵殺率射程範圍則在數百公尺至8公里範圍間;對於高速高機動敵機而言,40公里範圍外與8至15公里範圍間存在可利用規避飛彈攻擊的機動空間.而流星飛彈(NEZ範圍從20公里至80公里,且號稱可在90 至100公里外有效迎擊9G機動目標)與ASRAAM(實戰動態有效射程從500公尺處至15~25公里+範圍間)的組合,則能有效彌補這些Gap.
A hunting should have capacity multi-aim. Datalincar several missiles at the same time also is desirable. If a hunting has avionicos upper as assignment of aim by third or datalink, this requer the formulation of tactics. Also requer good coordination and discipline of formation.
The general tactics depend on each plataforma. An air battle between opponents equipped with missiles of long reach with active radar is characterized by you vary offensive actions, followed by maneuvers defensives. The meeting is followed with a serie of change of missiles (himself not houver defeats before). The upper combination defeats, knocking down the enemy or foge for lack of weapon or fuel.
The altitude and speed are important for the huntings and missiles air-air. The missiles are more effective against aim flying high or the decrease speed. Also it is more dependable fly Pass and quick. The dilemma is seek the combination of altitude, speed and geometry of meeting to maximize the own forces and minimize the of the enemy.
In case of of an airship with big energy of agility/manobrabilidade but little autonomy to fight, the pilot can choose a flight of short duration and big energy or he prolong the fight flying bass and with little energy. Flying bass the pilot stayed in the defensive, but with similar duration of battle to of fight of big energy.
He have a better missile he generates less demand of the pilot. In approximate battles, to bigger task he went he maintain the conscience from the situation.
The studies of the JOUST determined some carateristicas important things of a modern airship of hunting:
(JOUST計畫研究結論, 幾個攸關空戰勝負的關鍵指標)
- Agility of energy.
The excess of power or SEP is vital so much in the dogfight as much as in the arena BVR. This already it was perceived in the Vietnam when the huntings obtained maneuver to avoid the missiles. A hunter should be good to accelerate in straight line and go up in the SEP of great profile.
(無論遠射近纏, 戰機剩餘功率都是極度重要的性能指標, 悠關著戰機直線加速性能, 飛彈有效射程, 以及閃避敵襲飛彈能力)
- Manobrabilidade of energy.
It is the capacity of maintain curves without a lot loss of energy
(空戰勝負關鍵重要指標二:能量利用效率~能在轉彎等機動中損失動能較少的戰機設計, 擁有較佳的勝算)
- Persistence of battle.
It is the quantity of energy and weapons. Also it signifies maintain speed without use the powders-combustor
(持續戰力:包括武裝, 戰機能量, 以及不開後燃器的巡航時速等等)
- Furtividade or RCS.
Helps in the against-deteccao and contramedidas electronic
(匿蹤性)
- Integration of Sensors
To facilitate to disponibilizacao of information and conscience from the situation
(偵測器資料整合/SA能力)
- Systems of weapons.
The weaknesses and strong points should be acquaintances to exploit the weapons friends and enemy.
(敵我空戰武裝性能比較)
Another hunts studied by the JOUST went the JSF (F-35) in several generic configurations for future settings.
The pilots of the Tornado F.3 from the RAF that would go participate in you quiz of the JTIDS in August of 1994 they used the JOUST to develop tactics before of him you had. It resulted in vitoria relativamente easy against the F-15 from the USAF and afterwards against others hunts like Mig-29 Germans.
(皇家空軍在吃了JOUST菠菜後, 墊定日後以龍捲風F3 + 天閃 + JTIDS卻能狂電老美F-15C + AIM-120與老德MIG-29的戰術基礎 --> 不過後來有網友提供的資料顯示,事實上此等資料鏈戰術也只是讓龍捲風F3 當時在對抗F-15的每三至四戰中贏上一戰~雖然總比輸到脫褲好上許多)
To RAF modelou the probability of an airship of attack survive in an air space well defended, using barely the computers and crew members in simuladores of the JOUST. The best index of survival went to of the Tornado of two places where the navigator carried out the while defensives task the pilot flew the airship. The Harrier and Jaguar, airships monoposto, they had always less capacity of survival.
(JOUST的另一發現:兩個飛官恰恰好.............)
The JOUST uses human users (MITL - man-in-the-loop) instead of algorithms by several motives. Human be him can explain the razoes of the result of the battle, instead of alone show the final result. The pilots can study the factors that caused to the success, or limited sweats efficiency. Without a pilot for esplicar the razoes of an unexpected result, as in a simulation MITL, an analyst using digital modeling will be forced try estimate it the razoes upon observe the battle. It will have that move the tactics from the digital modeling to be sure that the result was not caused by the inadequate tactics.
The way MITL also supplies indication from the difficulty involved in the use of a private system and an idea of the kind of pilot that will go use the system from the best way. Considerando a hunting with bigger agility than another, a pilot that uses this capacity correctly will be better. The pilot will go he concentrate in stayed in the great area of the envelope to maintain bigger energy than the opponent.
The digital modeling still he has importance. If they will go necessary he quiz many parameters at the same time, and he quiz small variations, he is necessary he use digital modeling to repeat systematically the settings. I spend less time and more cheap in we will have of hand of work. The algorithm is calibrated with referencia of the human performance. The pilot also is capable of he call attention of problems in the software.
The JOUST passed he equip it three bases from the RAF that received assemblies of 4 stations between 1994-1995. Afterwards they were modernized to permit fights 4x4.
~~~~~~~~~~~~~~~~~~~~
>>這並非單一事件,根據有名的軍事防衛分析家Richard Fisher表示[14],在1992 年8月俄國Sukhois 的人員就曾到過Langley空軍基地,實際展示過Su-27的能耐。當時俄國Su-27由A. Kharchevsky 上校及一位美軍飛行員搭配駕駛,而另一架F-15由兩位美國空軍駕駛,當實際空中模擬纏鬥時,Su-27以絕佳的操控性,幾乎全程的咬住F-15的尾巴,在場專家及飛行員都一致認為Su-27在近戰纏鬥(dogfight)中,以絕對的優勢勝過F-15,讓美國F-15毫無招架之力。
a:
http://www.clubhyper.com/reference/f15vssu27sm_1.htm
去年在下曾心血來潮,向有許多美國飛官雲集流連的F-16戰機網請教有關1992年,俄國側衛戰機在友誼賽中兩度擊敗F-15C/D的傳聞故事,結果得到上述網址的答覆~依照當時參與其事的馭鷹者的說法,SU-27UB單挑擊敗F-15C/D之說,根本是子虛烏有的神話.
因為擔心電子機密外洩,以及萬一雙方認真過頭,造成擦撞或失事等嚴重意外,美方當時根本禁止鷹式機與側衛戰機在DACT中一較高低;在整個側衛戰機來美訪問期間,鷹式機與側衛機間只進行過聯合戰術編隊與編隊轉彎的飛行交流.
而就在一次編隊飛行時:
During one of these turns the Flanker, rather than continuing to the expected heading, stopped at the Eagles dead six for 3000 feet. After several seconds of wondering what the Hell the SU-27 pilot was doing the F-15 pilot spent 20 seconds trying to shake him and was unable, and then stopped, which proves? Basically nothing.
In the fighter community nobody starts 3000 foot perch setups at the defender's dead six, because staying behind somebody after that kind of start is on a par with clubbing baby seals in its level of difficulty. Instead the offender actually moves to the defender's 4 or 8 'o clock for 3000 feet before starting the fight. Even then in this more difficult setup the offender still stays in an offensive position 95% of the time. The 5% he doesn't is usually a result of him grossly porking up his BFM.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is was a single event, unplanned, unexpected, and half-heartedly done and not some series of "mock dogfights”.
As Paul Harvey says "that's the rest of the story" straight from participants in the event not some second, third, or fourth hand magazine article or internet rumor which just repeats what somebody else wrote.
~~~~~~~~~~~~~~~~~~~~
>>2004 年印度的另一場空戰模擬,則更讓美國警惕。以往認為可依靠雷達及飛彈性能特長,經由遠距離外接戰克敵的想法,也受到考驗。印度空軍在2004 年以Su-27 與美國空軍的F-15在印度進行空戰飛行模擬。美國F-15的機上雷達是現役距離最遠、辨識力最佳的系統。測試結果顯示,兩機幾乎同時在遠距離外,以雷達看到對方,但Su-27所配的AA-10飛彈多數都能先行發射,並贏得對抗模擬。
a:
這段故事的詳情始末,請參照FLAK前輩在本月全防的相關大作
至於老美空軍的說明如下,簡而言之:
1. 印度出馬的是SU-30K, MIRAGE2000, MIG-21 BISON, MIG-27, 以及MIG-29等等
2. 老美出馬的是舊版F-15C,機上的APG-63機械掃瞄雷達的空對空探測能力老早已輸給APG-77, APG-63V2, APG-71, APG-79, APG-80, APG-81, CAPTOR, FOXHUNTER, N-011M, IRBIS.........在內的多款現役與新銳機載掃描雷達,其目前連前十都排不上,惶論”現役距離最遠、辨識力最佳的系統”
3. 根據印方要求,老美當時同意讓印度以三敵一(12打4),且F-15C方面不(模擬)使用AIM-120應有的能力~換言之,老美空軍當時扮演的是類似巴基斯坦空軍之流的假想敵,模擬使用的是有效射程不超過20海浬的SARH AAM
4. 至於印度方面,當時除了數量優勢外,還有AWACS支援,模擬發射又是AA-12與MICA之類的主動雷達導引AAM
3rd Wing Explains 'Cope India' Exercise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10/04/2004, page 50 David A. Fulghum Elmendorf AFB, Alaska
3rd Wing explains what happened when U.S. pilots faced innovative Indian air force tactics
Indian 'Scare'
The losing performance of F-15Cs in simulated air-to-air combat against the Indian air force this year is being perceived by some, both in the U.S. and overseas, as a weakening of American capabilities, and it is generating taunts from within the competitive U.S. fighter community.
The Cope India exercise also seemingly shocked some in Congress and the Pentagon who used the event to renew the call for modernizing the U.S. fighter force with stealthy F/A-22s and F-35 Joint Strike Fighters.
The reasons for the drubbing have gone largely unexplained and been misunderstood, according to those based here with the 3rd Wing who participated. Two major factors stand out: None of the six 3rd Wing F-15Cs was equipped with the newest long-range, 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AESA) radars. These Raytheon APG-63(V)2 radars were designed to find small and stealthy targets. At India's request, the U.S. agreed to mock combat at 3-to-1 odds and without the use of simulated long-range, radar-guided AIM-120 Amraams that even the odds with beyond-visual-range kills.
These same U.S. participants say the Indian pilots showed innovation and flexibility in their tactics. They also admit that they came into the exercise underrating the training and tactics of the pilots they faced. Instead of typical Cold War-style, ground-controlled interceptions, the Indians varied aircraft mixes, altitudes and formations. Indian air force planners never reinforced failure or repeated tactics that the U.S. easily repelled. Moreover, the IAF's airborne commanders changed tactics as opportunities arose. Nor did U.S. pilots believe they faced only India's top guns. Instead, they said that at least in some units they faced a mix of experienced and relatively new Indian fighter and strike pilots.
Maj. Mark A. Snowden, the 3rd Wing's chief of air-to-air tactics and a participant in Cope India, spoke for the 13 U.S. pilots who attended the exercise. They flew six F-15Cs, each equipped with a fighter data link for rapid exchange of target information, AIM-9Xs and a Joint Helmet-Mounted Cueing System, he says. The aircraft had been to Singapore for another exercise and for the long, six-week jaunt it was decided not to bring along the additional maintenance package needed to support AESA-equipped F-15Cs.
Cope India was held Feb. 15-28 at Gwalior, about 150 mi. south of Delhi, where the Indian air force has its Tactics Air Combat Development Establishment, which operates late-model MiG-21 Fishbeds as fighter escorts and MiG-27 Floggers as strike aircraft. Aerospace officials who have heard the classified brief on the exercise say the MiG-21s were equipped with a "gray-market" Bison radar and avionics upgrade.
Mica-armed Dassault Mirages 2000s are also stationed there. Brought in for the exercise were Sukhoi Su-30s (but not the newest Su-30 MKIs) carrying simulated AA-11s and AA-12 Adders. There also were five MiG-29 Flankers involved in a peripheral role and an Antonov An-32 Cline as a simulated AWACS.
"The outcome of the exercise boils down to [the fact that] they ran tactics that were more advanced than we expected," Snowden says. "India had developed its own air tactics somewhat in a vacuum. They had done some training with the French that we knew about, but we did not expect them to be a very well-trained air force. That was silly.
"They could come up with a game plan, but if it wasn't working they would call an audible and change [tactics in flight]," he says. "They made good decisions about when to bring their strikers in. The MiG-21s would be embedded with a Flogger for integral protection. There was a data link between the Flankers that was used to pass information. [Using all their assets,] they built a very good [radar] picture of what we were doing and were able to make good decisions about when to roll [their aircraft] in and out."
Aerospace industry officials say there's some indication that the MiG-21s also may have been getting a data feed from other airborne radars that gave them improved situational awareness of the airborne picture.
Generally the combat scenario was to have four F-15s flying at any time against about 12 Indian aircraft. While the U.S. pilots normally train to four versus 12,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at least two of the U.S. aircraft having AESA radar and being able to make the first, beyond-visual-range shots. For the exercise, both sides restricted long-range shots.
"That's what the Indians wanted to do," Snowden says. "That [handicap] really benefits a numerically superior force because you can't whittle away some of their force at long range. They were simulating active missiles [including] AA-12s." This means the missile has its own radar transmitter and doesn't depend on the launch aircraft's radar after launch. With the older AA-10 Alamo, the launching fighter has to keep its target illuminated with radar so the U.S. pilots would know when they were being targeted. But with the AA-12, they didn't know if they had been targeted. The Mirage 2000s carried the active Mica missile. Aerospace industry officials said that some of the radars the U.S. pilots encountered, including that of the Mirage 2000s, exhibit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an those on standard versions of the aircraft.
The U.S. pilots used no active missiles, and the AIM-120 Amraam capability was limited to a 20-naut.-mi. range while keeping the target illuminated when attacking and 18 naut. mi. when defending, as were all the missiles in the exercise. "
When we saw that they were a more professional air force, we realized that within the constraints of the exercise we were going to have a very difficult time," Snowden says. "In general, it looked like they ran a broad spectrum of tactics and they were adaptive. They would analyze what we were doing and then try something else. They weren't afraid to bring the strikers in high or low. They would move them around so that we could never anticipate from day to day what we were going to see."
By comparison, the U.S. pilots don't think they offered the Indians any surprises. The initial tactic is to run a wall with all four F-15s up front. That plays well when the long-range missiles and AESA radar are in play.
"You know we're there and we're not hiding," Snowden says. "But we didn't have the beyond-visual-range shot or the numerical advantage. Eventually we were just worn down by the numbers. They were very smart about it. Their goal was to get to a target area, engage the target and then withdraw without prolonging the fight. If there were a couple of Eagles still alive away from the target area, they would keep them pinned in, get done with the target and then egress with all their forces.
"All their aircraft seemed to be capable of breaking out [targets] and shooting at the ranges the exercise allowed," he says. "We generally don't train to an active missile threat [like the Mirage's Mica or the AA-12 for the Russian-built aircraft], and that was one of the things that caused us some problems."
USAF planners here see Cope India as the first step in an annual series of exchange exercises.
~~~~~~~~~~~~~~~~~~~~~~~~~~~~~~~~~~~~~~~~~~
>>尤其是近年俄國正積極研製下一代的AA-12 衝壓引擎推進的空對空遠距飛彈,性能將更為超越AMMARRM。
a:
這講得就是在90年代模擬中狂電EF-2000 + AIM-120B的預期中R-77M衝壓推進彈,不過如前所述,老俄在開發其衝壓推進系統時遭受嚴重技術攻關難題而推遲,因此目前開始部署成軍的R- 77M用的依然是火箭推進(不過飛彈電腦軟體中有納入增程彈道模式),而衝壓推進何時能正式用在R-77系列上,目前仍不得而知
~~~~~~~~~~~~~~~~~~~
台灣空軍
~~~~~~~~~~~~~~~~~~~
Toga
以約略同樣經濟與疆域規模大小的國家而言,台灣空軍算得上是名列前茅的兵強馬壯,但問題在於我們所面對的敵手與世上絕大多數的中小國家也大不相同,因此本國空軍目前的戰力發展離可以讓人比較安心的距離,還有很遠的路得走。
首先,本國空軍所面對的主要敵手和威脅並非只有對岸空軍與海航的有人戰機群,其還包括對岸的陸基長程防空飛彈網與二炮部隊BM/CM火力,前者在中國近年來不斷引進S-300系列和開發部署紅旗9/15系列,且希望能在近未來引入S-400系列的狀況下,其實力已增長到連美國空軍與海航都備感威脅,認為即使是聯打機在將來也未必能輕言穿透突破,因此有必要花大錢開發下一代有無人匿蹤轟炸載具的地步;而後者目前的命中精度也已非上世紀的文獻資料所記載的那般吳下阿蒙,其目前新型BM彈種的CEP介於30m至300m之間,一些研究顯示,當這樣級數的BM火力成長到1,500枚以上時,共軍便很有可能可以有效持續阻斷我方傳統戰機之起降作業,讓我方徒有優秀戰機與飛行員,卻難以登天發揚戰力。
這也是何以國防部堅持要引進PAC-3,而空軍則認為三代戰機必須得有垂直起降戰力,甚至於還一度考慮引進AV-8B的主要因由,然而如今PAC-3的引進已遭擱置,而唯一擁有垂直起降戰力的三代戰機F- 35B何時能引進還是未知之數,但一般相信不會早於2015甚至2020年,可是中國的中短程BM要從目前的800餘枚提高到1,500枚以上,卻用不著這麼久的時間,如果再配合上其即將形成正式戰力威脅的巡航導彈火力,以及可能使用EMP等非常規彈頭,我方若不儘早因應規劃反制之道並及時完成,本國空軍在戰事爆發之初便被鎖死在地面,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機率將會雪上加霜...不過當國會多數儘是一些認為快乾水泥便可解決一切問題,換了位置便換了腦袋,以及自稱有守土決心,只是不想出錢出力的政黨政客時,縱有良策千條,又能奈何?
而在解放空軍方面,根據最新西方消息來源說法,到了2010至2015年之間,其所擁有的側衛戰機數量將可達400架以上(俄國方面的消息更指稱可達500架以上),自製殲十/超十的數量則估計可達300架以上,而殲轟七/殲八改/FC-1等具備一定程度威脅的舊機大改與國民戰機的總數亦會在500至700架之間,換言之,到了 2010年以後,對岸有資格與本國330餘架二代戰機一戰的戰機數量,將在1,200至1,600架之間,而在歷經對岸二炮火力的衝擊後,我國空軍能保存多少有效戰力來應付這樣的威脅,也是一個越來越嚴重的隱憂。
前面已有人說過,現代空戰再非單打獨鬥,以比戰機性能拼飛行員纏鬥技術為主的年代,匿蹤/低可視度科技,SA/OODA-Loop掌握,整合式電戰,聯合資料鏈網路作戰,新一代AAM,以及如何善用前述所有利器,發揮它們最高效能的相關訓練,才是決定往後空戰結果的主要王道,而我方目前在這些重點科技的發展應用與相關訓練上,真的有明顯走在對岸前頭,遙遙領先的優勢嗎?從博勝案的進展不順,空軍三大二代主力機只有F-16能裝Link-16,在BVR上我軍150架F-16與130架經國機目前分別只有200枚AIM-120 與約300枚劍二可分,而在WVR上目前則陷入以AIM-9L/M水準的AAM去對抗對岸R-73以上水準AAM的不利,低可視度科技/先進火控/整合式電戰等領域幾乎全賴美方未來施捨與協助,缺乏自研與自主的基礎.....我國空軍在面臨近未來中國的威脅與挑戰時,其處境之危險艱辛只怕是當世少有。
~~~~~~~~~~~~~~~~~~~~~~
台海軍情超越2015年/陳國雄
~~~~~~~~~~~~~~~~~~~~~~
敵我戰力比
國防部的報告透過「武器效益指標法」量化兩岸海空主戰兵力「戰力比」,依「3比1定律」,攻防戰力比在3倍以上時,進攻者肯定會成功;2倍時的結果不肯定;1.5倍以下者,防禦者肯定會成功。
如果沒有執行目前規劃的重大軍購案,在2006年到2012年之間敵我戰力比為1.46:1,2013年到2019年之間則為2.18:1,2020年到2035年將會達到2.8:1的危險境地。
如果目前規劃的軍購案得以執行,在2006年到2012年之間雖然重要軍購項目尚未獲得,敵我戰力比仍為1.46:1,但是在2013年到2019年完成「博勝案」,重要軍購項目已經獲得而且完成部署,戰力比將會降為1.24:1,此時若進行下一代戰機換裝規劃,2020年到2035年下一代戰機完成換裝及部署,戰力比為1.67:1。
--------------------
M族彈道飛彈的威脅
M-9飛彈的射程600公里,「圓周半徑公差」(CEP)是300公尺,每發射100枚,只有一半(50枚)的飛彈可以打進半徑300公尺(直徑600公尺)的圓圈內,攜帶1,000磅高爆彈頭,可在泥土地上挖一個大約四、五十坪的坑洞。反觀美國戰斧巡弋飛彈射程超過1,000公里,命中率則是百分之八十五,每發射100枚,就有85枚以上可以命中目標的3公尺以內
回顧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時,美國發射800多枚戰斧巡弋飛彈,並投下一萬枚以上的「精靈炸彈」,絕大部分都準確命中目標,中國的M族飛彈根本無法相比。
以單純的破壞力來談,發射一枚M族飛彈,等於是打5顆大砲
悲慘的兩伊戰爭來談,雙方總共發射大約1,500枚地對地飛彈,在攻擊人口集中的地區,造成平均每枚最高約25~30人死亡。但是這種針對無辜民眾的殘殺攻擊,不但無法得到任何軍事效果,反而會引發民眾的敵仇同慨
-----------------------
巡弋飛彈的威脅
據傳中國發展攻擊陸上目標的巡弋導彈,有600公里的「紅鳥一型」、1,200公里「紅鳥二型」、以及2,500公里的「紅鳥三型」,而且可能在2005年部署100至200枚與美軍戰斧巡弋飛彈同級的巡弋飛彈。此外,據說中國已經完成「東海10型」巡弋飛彈的試射,射程是 1,500公里,使用「衛星導航」技術,可以達到10公尺以內的準確度。其實這些傳聞都缺乏實證。
就以「衛星導航」來講,原本中國戰術飛彈的精度誤差大,東風十五型(M-9)飛彈的圓周半徑公差(CEP)是300公尺,但近年中國利用GPS定位導航系統改進飛彈準確度的傳聞甚囂塵上。其實美國平時開放GPS商用「民碼」的精確度只有100公尺,無法達到軍用「精確轟炸」的水準。而且美國也可能在戰爭發生之後,馬上改變商用GPS「民碼」的刻度,使衛星導航的作用失真,屆時中國依賴美國GPS系統充當衛星導航的飛彈,豈非全部成為廢鐵,與美國處於長期戰略競爭的中國敢冒這種風險嗎?
美國在去年10月曾經表示,如果歐洲計畫建構的「伽利略」(Galileo)全球定位衛星網路遭到諸如中國等敵對強權的使用,美軍可能會對該衛星系統發動攻擊。美國的態度如此,中國軍用飛彈的衛星導航豈敢指望美國的GPS系統。
中國當然會顧及這種戰略風險,因此進行「北斗」衛星計畫,企圖發展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但是「北斗」衛星傳送的信號功率很小,接受器的體積和耗電量都太大,根本不適合軍事用途。因此傳言試射的「東海10型」巡弋飛彈,測試飛彈與「北斗定位系統」之間的連線得到成功,根本是自欺欺人。
其實,美國的GPS系統有24顆衛星,分布在6個不同的軌道,每一個軌道有4顆衛星,可以在任何時刻為任何地點的美軍提供即時的定位和導航。目前中國的「北斗」衛星只有3顆,定位導航的精度無法與美國的GPS相比。
前副國防部長林中斌於去年8月底表示,解放軍在2006年要大規模攻打台灣,有很大的限制因素,目前中國「點穴戰」的能力尚未成熟。所謂「點穴戰」的能力,就是「精確打擊」的能力。林中斌也指出,中國要在2010年至2012年以後,才能夠備妥這方面的能力,其中包括「北斗衛星」的定位系統,雖然中國目前只有3顆「北斗衛星」,到2010年的時候會增至「數十顆」。其實中國區域性的「北斗衛星」計畫,原本要打4枚衛星,第一枚「北斗一號」衛星在2000年 10月底發射,迄今總共發射3枚。根據國防部的說法,中國預計在2008年發射至少3顆以上第二代北斗衛星。國防部的「至少3顆」與林中斌的「2010年會有數十顆」之間的差距,誰來填補?
而且,根據技術專家傑佛瑞‧費登(Geoffrey Forden)在英國2003年10月號《詹氏情報評論》的專文指出,「北斗」系統的精度不足以導引傳統彈頭,因為目前「北斗」衛星系統導引飛彈的誤差超過1公里。與之對照,美國戰斧巡弋飛彈的準確度是命中目標的3公尺以內,可知彼此的技術差距之大,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即便如此,中國發展戰斧級巡弋飛彈的腳步雖然不如一般傳言的快速,但是中國的巡弋飛彈並非永遠不會成功。因此大家應當心存警戒,巡弋飛彈是我們必須密切關注並小心防範的威脅項目。
在國防上應有的具體作為,一方面要加速發展自己的巡弋飛彈,以便對中國的重要軍事目標或飛彈基地進行精確打擊,在反飛彈系統方面,則要把防禦重點放在巡弋飛彈的反制。目前台灣軍方正在籌建反飛彈系統,主動式防禦包括建立高密度的防空火砲與飛彈網,對可能配備巡弋飛彈的敵機和戰艦進行先制攻擊,先把對方發射武器的平台消滅掉,敵人就無法發射巡弋飛彈。一旦對方已經發射巡弋飛彈,我們也要備妥飛彈和快速火砲,打掉對方的巡弋飛彈,軍事術語稱之「硬殺」。另有被動式防禦的「軟殺」手段,利用電子誘標防護系統,把敵人的巡弋飛彈騙到其他地區,以免我方重要的軍事設施遭受攻擊和破壞。方法就是在政治中心、經濟中心、以及重要軍事據點的周邊,發射錫箔絲或施放煙霧進行干擾,使對方的巡弋飛彈找不到也打不到目標。其他被動式防禦的手段還包括疏散、偽裝、強化重要陣地及機場的抗炸能力、提升跑道修復能力等等。
---------------------
海軍與潛艦戰力
在海軍方面,水面戰艦的作戰能力,台灣並不輸給中國,但是水下戰力則輸中國一大截。外界評估中國目前服役的潛艦有57艘,除了向俄羅斯採購4艘基洛級(Kilo)潛艦的性能較佳之外,大部分都是技術老舊的自製潛艦。中國的潛艦有核子動力潛艦和傳統柴油潛艦兩大類。核子動力潛艦有5 艘「漢級」和1艘「夏級」。「漢級」是中國第一代的核子動力潛艦,1974年開始服役,由於性能一直無法達到作戰需求,所以停產。「夏級」是中國唯一的核子動力戰略導彈潛艦,於1981年下水,但因設計不良,安全堪慮,處於停航狀態。其實以往中國的核子動力技術有問題,供應動力的核子反應爐有瑕疵,所有6 艘核子動力潛艦的作戰效能都蒙受限制。一艘「漢級」潛艦於去年11月侵犯日本領海事件,從一路被監控的過程,可知「漢級」潛艦「噪音大、易被逮獲」的本質。
至於中國的傳統柴油潛艦,R級是模仿二次大戰前蘇聯的羅密歐級(Romeo),1962年開始生產,噪音大、水下安全度低,作戰能力也很差,後來大多用來執行近海的水面巡邏任務,1987年完全停產。在軍事界被譏為「裝著魚雷的海底觀光船」,最好的用途是拍攝二次大戰期間潛艦作戰的道具,據說仍有22艘在服役。
明級是R級的改良型,技術水準依然落後,噪音也大,在現代化的反潛作戰之下,存活率極為堪慮,1992年也停產了,目前仍在服役的有18艘。
在中國服役的57艘潛艦當中,R級和明級佔有40艘,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早應除役的裝備。以中國過去落後的冶金和焊接技術,這種潛艦服役超過20年之後仍然繼續執勤,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不知何時會發生意外而葬身海底,而且這種潛艦的戰力低、噪音大,很容易被敵手發現而慘遭獵殺。其實這些潛艦都是中國的過渡性裝備,目前只是「撐場面」的數字。根據國防部在去年10月向立法委員提供的機密情資,目前中國有30餘艘潛艦,足證上述研判的真確性。
另外,中國近年來研發的「宋」級潛艦,大約已經生產5艘,武器和作戰系統雖然高過R級和明級,但是比起西方的現代潛艦,「宋」級的裝備也乏善可陳,而且靜音技術跟不上國際水準,噪音問題依舊無法克服。潛艦的可怕在於藏匿水下、伺機突擊,但是如果噪音大,就很容易先被發現、先遭擊沉。
目前,中國向俄羅斯採購的4艘基洛級,是全世界噪音最小的潛艦之一,作戰系統也很現代化,對台灣海軍造成頗大威脅。而且中國在2002年續向俄羅斯訂購8 艘,預定在2005~2007年之間交船。目前台灣堪用的潛艦只有購自荷蘭的2艘劍龍級,在潛艦戰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不但會影響台灣海軍的安全,也容易誘發中國勇於對台灣實施海上封鎖。
為了強化反潛戰力,國防部計畫採購8艘新型潛艦及12架P-3C反潛機,台灣取得8艘新型潛艦之後,台海的水下戰力即可獲致平衡,套一句國防部長李傑的話,可以確保台灣安全30年。
-------------------
戰略議題
以上是台海軍事情勢的分析,接著我們來探討一些戰略議題。
國防部在去年8月底表示,解放軍對台動武的「紅線」包括:台灣宣布獨立,或是以任何形式從中國分裂出去;外國勢力介入;台灣長期拒談;台灣內部發生動亂;台灣發展核武;我方制憲涉及統獨、國土變更或建國等。
回顧2003年11月中旬,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室主任羅援表示,如果台灣將「中華民國憲法」的疆域修改為只是「涵蓋台、澎、金、馬」,這部憲法就是「台獨」憲法,就碰觸到中國動武的底線,這是中國官方人士首次對台灣修憲問題提出的「紅線」。但令人好笑的是,在李登輝總統12年的任內,總共修憲六次,早已把統治範圍限縮在「台澎金馬」,中國為何不打呢?
目前研究台海情勢的學者大多認為,中國發動台海戰爭的「紅線」是台灣宣布獨立,或是台灣修改憲法、變更領土範圍,實現「法理上的台灣獨立」。其實觀察中國長期對台的文攻武嚇,威脅動武的情況包括:「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修憲凍省」、「兩國論」等等,這些都是搞台獨,中國都要動武。公元2000年總統大選前,中國總理朱鎔基疾言恐嚇「搞台獨沒有好下場」,警告台灣人民「懸崖勒馬」,結果阿扁當選,中國也沒動武。
-------------------
如果台海戰爭導致美中交戰,美國必定對中國實施禁運與經濟制裁。目前中國一年對美國出超1,000億美金以上,相關產業的就業人口超過數千萬,這些工人會馬上失業,數十萬間的工廠要倒店關門。數千萬工人的失業問題,北京政權要如何面對、如何解決?數千萬失業工人為了生存,會造成怎樣的社會問題,中國政府有能力解決嗎?
對中國崛起後的影響有很深的顧慮。而且,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也逐漸從歐洲轉向亞洲。2000年8月,美軍首度在關島部署了64枚戰略巡弋飛彈,這些飛彈由 B-52型長程轟炸機掛載,在3小時之內可飛抵台灣協防。另外,美國也在關島成立新的第15潛艇中隊,迄今已有3艘核子攻擊潛艇進駐關島,預定在2015 年以前增加到7艘,2025年增至11艘。去年(2004年)8月中旬,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總司令法戈上將在美國參議院作證時表示,美軍計畫在太平洋地區增加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主要是為了應付朝鮮半島以及台海戰爭。
2001年5月,由美國空軍贊助蘭德公司(RAND)所提出的研究報告《美國與亞洲》,建議要求日本同意美軍使用日本最南端的下地島(Shimojishima),作為防衛台灣的「應變基地」(contingency base)。下地島距離台北不到460公里,一旦台海爆發戰爭,美軍戰機在20分鐘之內就可以飛到台灣協防。去年9月中旬,美國正式向日本提出具體方案,要求把下地島做為美軍與自衛隊的「安全保障基地」。在中國「漢級」潛艦侵入領海事件發生之後,日本防衛廳除了計畫在下地島進駐戰鬥機之外,更進一步考慮在下地島增設反潛作戰基地。這些戰略鋪陳的箭頭,顯而易見都是指向中國。
表面上美國在外交場合對中國的外交辭令都很動聽,不過實質上的戰略佈局卻有大棍棒在背後伺候。大家不要忘記這種「口氣要溫和,手上的棍子要粗」的手法,就是100年前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外交名言。
在觀察國際政治時,除了聽別人在口頭上「說什麼」,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們實際上在「做什麼」。自從911恐怖事件以後,美國在全球的反恐作戰需要各方支持,包括中國的支持在內,北韓核武事件也需要中國穿梭,所以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一定是美麗的外交辭令連連,但在實質的戰略佈局上,美國卻從未放鬆,賣給台灣的武器也一再突破禁忌、提升層次。這些實質作為都在說明一個事實,美國對中國繼續進行戰略圍堵,美國希望維持一個與中國分離、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台灣,這完全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
作爲一篇基礎性質文章,也算中規中矩,但是以茶館的討論門檻而言,文章的質量略嫌單薄,例如拿AAM的數量來換算空戰能力、用GPS導航來唯一決定 CSSM的末制導精度這種論證方法似乎不足以登堂入室,另外統計數據滯後的問題很嚴重,從總體兵力到單种技術器材的採購數字都如此,不如發在番薯籐之類比較需要文宣砲彈對轟的場合為佳
~~~~~~~~~~~~~~~~~~~~~
GPS導航
~~~~~~~~~~~~~~~~~~~~~
>>美國也可能在戰爭發生之後,馬上改變商用GPS「民碼」的刻度,使衛星導航的作用失真
A:導航作用失真,飛彈還是朝台灣前進吧?只差在最後墜落時離目標相差數百公尺~數十公里,但最後還是掉在台灣土地上不是嗎?導彈這種心理震慑作用遠大於實際破壞功能的兵器,只要能掉在台灣土地上,自然就會有中諜及叛國媒體將之宣染成「明天就會掉在你家屋頂」,還是GPS有辦法將導彈全部導到海洋上?(話說回來,幾年前那幾顆也是掉在海上,就有人搶購美金、金飾、辦移民了啊...)
前文提到開戰後美國會改變商用GPS「民碼」的刻度,那不是也會影響到我國巡弋飛彈的精度?還能進行精準打擊嗎?還是GPS衛星會選擇誤導對象?還是美國會開放(暫時)美軍專用的P(Y)碼給我軍使用?
>>美國的GPS系統有24顆衛星,分布在6個不同的軌道,每一個軌道有4顆衛星,可以在任何時刻為任何地點的美軍提供即時的定位和導航。目前中國的「北斗」衛星只有3顆,定位導航的精度無法與美國的GPS相比
A:如果不著眼於全球,只要限定區域內的精準座標導引,衛星好像不用到10顆以上。舉例來說,日本預定2011年開辦的準天頂衛星系統(Quasi- 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負責日本國內的精準定位,只需要3顆衛星(每顆衛星停留在日本上空8小時,3顆輪流便能提供24小時測量情報),定位精度以公分計。
>>如果歐洲計畫建構的「伽利略」(Galileo)全球定位衛星網路遭到諸如中國等敵對強權的使用,美軍可能會對該衛星系統發動攻擊。
A:俄羅斯的全球定位系統GLONA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據說在2010年之前24顆衛星將全部配置完畢,中國有無可能利用此系統?
~~~~~~~~~~~~~~~~~~~~~
劍二
~~~~~~~~~~~~~~~~~~~~~
劍二為主動雷達導引飛彈,也就是說飛彈本身就裝有一個小雷達,它當然可以射後不理!
只不過一般主動雷達導引飛彈的雷達功率、天線都不及飛機,所以當飛機鎖定目標,並發射飛彈後,飛彈的主動雷達並不會開啟(但要視距離而定),而是由飛機偵測目標的位置繼續用data link傳送目標位置給飛彈,導引飛彈繼續朝目標前進,當飛彈進入其本身主動雷達的搜索範圍內時,其雷達開機自行偵測目標,此時飛機就可以不理了。目前市面上的主動雷達導引空空飛彈,應該都是這個模式。
當然你也可以一發射就不理,飛彈會朝向離架前最後一刻獲得的目標位置前去,但如果主動雷達如果還沒看到目標,且目標大幅度移動,那這顆十之八九就是脫靶了。
結論就是劍二跟AIM-120、MICA、AA-12一樣都可算是具備射後不理的主動雷達導引中程空對空飛彈,但這類飛彈也有其操作限制,並非萬能。
~~~~~~~~~~~~~~~~~~~~~
主動AAM直到最後階段才能真正射後不理
~~~~~~~~~~~~~~~~~~~~~
主動雷達導引尋標器的探測鎖定距離有限,且極為耗電,而且過早開啟又可能打草驚蛇,讓敵機有更多時間機會進行閃避反制,因此通常是到距離敵機10至20 km的時候才會開啟,而如要充份發揮今日BVRAAM的有效射程,則戰機還是得替飛彈進行通常是兩次的中途資料鏈導引更新,直到最後階段才能真正射後不理,掉頭離去。
不過目前新一代的空戰科技正在研究如何減輕此一操作問題限制,一個目前已在開始應用的方式便是透過資料鍊的推廣與共通化,戰機一旦發射飛彈之後,其中途資料鏈導引更新工作可以由其他位於後方的友機乃至空中預警機接手,這樣的話位於最前鋒的飛彈發射機便可以在發射飛彈後立刻調頭離去,這個玩法玩到最高點時,戰機發射的飛彈甚至可以透過友機協助,攻擊位於其背後的高威脅目標~歐洲三劍客目前便均已表示有此能耐潛力,並且正在研發相關的配套戰術。
至於另一種更徹底有效,但是也更加高貴複雜的玩法則是透過結合機械馬達 + AESA,或是加裝後視雷達,或是安裝側/後視雷達陣列天線,使得戰機雷達的水平掃瞄範圍角度從目前的+/-60 ~ 90度大幅增加至+/-110 ~ 180度,如此一來,戰機便可以一邊掉頭逃跑,一邊替身後的飛彈進行中途資料鏈導引更新或照明鎖定~不過這等高貴玩法可能還得再等多年方能正式問世成軍。
發射後慣導 + 中途資料鏈更新 + 終端尋標器鎖定模式下的最大有效射程,當然戰機能真正脫離不理的時機是在飛彈尋標器開啟並鎖定目標之後。
~~~~~~~~~~~~~~~~~~~~~
主動AAM對決
~~~~~~~~~~~~~~~~~~~~~
Q:若敵目標配備「半主動尋標頭」但射程可達90km的空對空飛彈,掛著「射後不理」的劍二(假設有效射程小於70km)的IDF能有多大優勢?
-----------------
A:
首先,如何有效在90公里外追蹤鎖定IDF大小目標本身便已是十分值得探討的事:F-CK-1的正面RCS雖然未對外公佈,不過一般相信不會比F-16更大,只配合空戰武裝的話其正面RCS應該不會超過2m2,而如果中科院相關的匿蹤塗料科技有成的話,其RCS還可望再減少一半以上。
而想在明顯超過70公里範圍外有效鎖定RCS小於1~2 m2級的空中目標(根據公式,這等雷達對標準戰機目標(RCS 3~5 m2)的偵測距離當在130至180公里以上...........),擁有這等以上能耐雷達的戰機即使在今天也不算多見,而有的也幾乎都已經以主動雷達導引AAM作為主戰武裝。
相形之下,蘇凱戰機超過10 m2級的RCS,使APG-66/GD-53想在百餘公里外偵測,並於70多公里外追蹤鎖定應該不是太大問題,而再考慮到實戰狀況下的敵我識別,電子反制,與機動脫鎖逃離戰術應用,今天以火箭推進,持續能量有限的各國現役中程BVRAAM雖然動輒聲稱最大有效射程60至100+公里級,但實戰時能夠獲至達到的有效射程往往只有此類聲稱的1/2至1/3不到,而其中半主動雷達導引飛彈所受到的限制又常比主動雷達導引飛彈所受限制更多更大~例如AIM-7M 麻雀半主動雷達導引飛彈的最大射程雖然號稱100公里級,但是其在實戰時的有效發射距離甚少超過20公里;老俄半主動雷達導引型R-27號稱腿比麻雀更長,但是在1999年衣索匹亞Su-27大戰厄垂利亞MIG-29的衝突中,在雙方互射多達24枚的R-27裡,僅僅擊傷一架MIG-29(不過該傷機在返航降落時失事墜毀)。
-----------------
A:
依傳統雷達公式,是否偵測得到目標是由S/N比是否過門檻而定....而目標RCS只是影響到"S"的眾多因子之一,....理論上只要power夠大及/或天線面積夠大到S/N比過得了門檻,....目標距離遠些...RCS小些都無妨...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只要在飛彈發射前到接戰過程中都能提供給飛彈充分可用的目標資訊(這些資訊不一定要由飛彈發射載機提供及/或偵獲),飛彈就能接敵。.....所以在講求團隊合作今天首要就是比誰的飛彈腿長(有效射程)
-----------------
A:
中國何種現役且還在以SARH AAM為主戰兵器的主戰機種之雷達能在距離70公里外有效持續追蹤鎖定F-CK-1大小的空中目標???AIM-7M在SARH飛彈中好歹也算是末期高檔貨色,你假設對手的SARH之實戰有效射程能比AIM-7M長許多的根據又在哪裡???
老美海航與空軍飛官都說過這樣的話:”在主動陣列天線科技引進前,今天AIM-120C5/C7的實戰有效射程範圍在大多數狀況下,已經超過F-15C與F/A-18E/F戰機之雷達(APG-63與APG-73)在實戰狀況下對目標的有效鎖定範圍。
靠僚機或預警機替你代為鎖定與提供飛彈中途資料更新的作法效果只怕也是有限:前者的雷達能耐和你的座機差不多,這等玩法只是把風險轉嫁他人身上;至於預警機代打...........目前是聽說過先進國家空軍的資料鏈網路體系理論上能讓預警機提供中途資料更新的服務,但是因為操作波段的不同,目前的預警機好像還沒聽說有能代為提供鎖定目標時所需的精確射控資料的,因此發射BVRAAM前必備的目標鎖定與敵我識別工作,很多還是得落在戰機本身雷達之上;何況對絕大多數國家而言,空中預警機都是數量有限,珍貴且必須嚴加保護的戰力乘積,在戰時是擺在相對安全的後方空域的,其能否在大規模BVR空戰展開時,越俎代庖的主導遠處前線數十上百BVRAAMs的中途資料更新服務,也是個問題。
在飛彈的腿大幅增長之前,戰機雷達的眼界首先得透過AESA科技大幅提高才有真正實質意義可言,這也是何以有效射程號稱是AIM-120C7四倍的歐洲聯合Meteor BVRAAM要到2012年以後才會正式成軍~因為屆時使用AESA的戰機雷達才會開始在歐洲地區普及推廣。
---------------------------------------
Q:空對空飛彈主動雷達尋標頭固然是趨勢,終端採被動式目標偵獲器之飛彈亦不見得將來就會輸給它....
a:紅外線影像尋標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當作替代互補的系統,但是對於準備在60至200公里處展開的未來BVR空戰而言,目前各國已知的因應相關研發產品幾乎清一色地都是主動雷達尋標頭當道(當然在更長遠的未來,主動雷達尋標頭可能會改用AESA,並且結合IIR,毫米波,反輻射等類型的尋標科技,以因應匿蹤目標的威脅)
-----------------------------------------
1.飛彈中途導引所需的目標資料精確度不是您所想像的那樣
a:我是說從目標追蹤測距識別鎖定到發射飛彈這一段~目前沒聽說空中預警機能完全取代戰機雷達,代勞這一段工作(老美的E-2C若能在未來使用CEC並加裝X波段火控AESA雷達之後,也許有此能耐,不過那至少也是2015乃至 2020年以後的事了...........)。
2.本欄的主題是台海兩岸,我們將來有的就只能以現在這麼多來算,敵人將來有的會比現在還多
a:這等設定的話那大概也不必開欄討論了............
3.英國人選流星主要也是因為衝壓引擎才會腿那麼長.....歐洲戰機如果沒有選腿比較長的流星,一旦遇到F-22還不是只有「打不還手」的份?(題外話了....)
a:有了也照樣是打不還手...........今天F-22A正面RCS據信介於0.0001至0.0006 m2之間(家蠅級~彈珠級),以CAPTOR雷達號稱能在185公里外追蹤MIG-29級(RCS = 5m2)空中目標的能力,其能追蹤F-22A的距離不過12至20公里...........這等情況下流星的腿再長也是枉然。
所以還是一句老話:你能有效鎖定對方的眼界(這涉及雷達射控,敵我電戰科技發展,敵方低可視度科技進展等多重因素決定)有多長,你的飛彈才能有相應的有效腿長~如果台灣戰機的雷達射控科技與聯合預警資料鍊網戰體系在可見的將來內都是如此行人止步的話,那就算是成功開發出有效射程170公里級的衝壓劍三,也無多少意義可言。
------------------------------------------
Q:無論是idf+劍二、f-16+AIM-120或是幻象-2000+MICA,一旦遇到Su-30 + AA-12大概都只能「打不還手」吧?!
a:
未必,有段時間(90年代中後期)西方軍事專家普遍相信拜氣動構型與推進劑較先進之賜,R-77的空戰有效射程當在AIM-120與MICA之上,不過後來卻發現初代型R-77缺乏像AIM-120與MICA那般的躍升增程彈道模式,因此在實戰時其有效射程也未必見得能比較長。
不過R-77 發展到中後期時,此一升增程彈道模式也已被納入軟體中,但是一來至少當時中國所買的100枚R-77是初代型(當然如今其自製的BVRAAM與續購的R- 77,均以引進此一模式),再者這段期間中AIM-120也沒閒著,發展至C5/C7型時,其有效射程據信也已較先前型號提高至少25%以上,老美空軍與海航也都聲稱光憑現有的APG-63與APG-73雷達,還無法充分發揮其有效射程(而這兩款雷達的探測追蹤與目標鎖定距離,可都還在我軍現有戰機雷達之上)~因此目前R-77改進型與AIM-120C5/C7的實戰有效射程的真正高下優劣,老實說並無定論。
截至目前,中國Su-30MKK戰機所使用的雷達為N001VEP,其對於RCS 3m2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據信為90至110公里,根據公式,其對RCS 1~2m2目標的探測距離當為70至100公里,追蹤鎖定距離則當在45至65公里間。
相形之下,我國三代機對Su-30MKK這等RCS >= 10m2級以上目標的探測與鎖定距離當分別為:
飛龍RDY:
有效探測距離120 km+,追蹤鎖定距離介於70至85公里+,主戰BVRAAM MICA最大有效射程50至60公里+。
鳳凰66V3:
有效探測距離100 km+,追蹤鎖定距離介於60至70公里+,主戰BVRAAM AIM-120最大有效射程62.5至92.5公里。
鷹揚GD53:
有效探測距離90 km+,追蹤鎖定距離介於55至65公里+,主戰BVRAAM 劍二最大有效射程60至80公里。
所以目前台灣二代機 + AIM-120 / MICA / 劍二在與共軍現有的Su-30MKK + R-77對陣時,所處的局面當屬半斤八兩乃至略勝三分的局面~這也是先前漢光軍演的參數設定依據;不過隨著不久的將來(三至五年內)共軍陸續引進配備有更強力新穎雷達電子的新機種,如Su-30MKK3,殲十一,與超十等等之後,如果我方的空軍戰備還是原地踏步的話,則可能在不久的將來(2008~2012)輪到我方遇上戰機之”質量小輸,數量大負”的極度危險之局面了。
------------------------------------------
Q:百科全書上的說法卻不是您說的那樣....當遇到齊鼓相當的對手(Similarly armed targets)時,便是強調「團隊合作」的作戰........
a:
透過資料鏈網路進行的團隊合作作戰良窳是未來空戰勝負的重大關鍵要素之一,這點絕無問題,也是我方空軍未來可能的隱憂之一~就在老俄似乎把最新銳的資料鏈科技傾囊相授中國的Su-30之際,我方的博勝專案似乎問題重重:進展不順,配套不全,經國機不打算裝,飛龍機沒辦法裝(老法拒絕協助).................
但是我先前所討論的重點在於:
要想引進並充分發揮使用有效射程大幅延長的新世代 BVRAAM,先決條件是你使用戰機本身的雷達火控科技對敵方目標的搜索追蹤識別鎖定能力得有相應的增長才成;透過資料鍊,友機與空中預警機是可以在後方幫你代勞中途資料更新工作,讓你在發射飛彈後立刻轉身脫離最前線;但是在決定你能有效使用多長腿的飛彈的第一關鍵:你的座機能在多遠距離外追蹤識別測距與鎖定對手之方面上,雷達射控能力跟你座機一般的僚機並不會有更長更佳的表現,而現行的AWACS則無法越俎代庖,替你鎖定目標。
------------------------------------------
「拜氣動構型與推進劑較先進之賜」其間的non escape zone硬是差了好幾倍...憑AIM-120的推進方式與外型,能增加的總動能就是那麼多,再怎麼能「增程」,能使non escape zone增加到幾多(小弟甚至懷疑其部份的「增程」效果恐怕多半是犧牲掉某些距離時的non escape zone換來的)?.....否則歐洲人為何放棄AMRAAM的提昇版而選流星?
a:
AIM-120的空戰射程包絡線始終是機密,當然世界各國在開發出自家的新一代主戰BVRAAM時,幾乎無一例外的會聲稱自家寶貝的腿比AIM-120長,但嚴格說來都是缺乏憑據的一面之辭.
美國海空軍飛行員說得很坦白:在全面換裝主動陣列雷達前,AIM-120C5/C7的有效射程在多數狀況下已超過現役主力戰機的有效追蹤鎖定距離,所以美軍也不急著搞射程比現有AMRAAM大幅精進,但是卻用不上的新彈種.
至於老美對AIM-120的未來提升計畫,根據有限資料,個人猜測估計如下:
AIM-120最初的射程性能數據描述為:
1. 最大射程:約74 km
2. 最大有效射程:約50 km
3. 實戰紀錄最大效射程:約30 km
依據1997~1999年年份的IDR月刊的說法,老美預定分三階段提升AIM-120的性能:
第一階段:預定2005年前達成,射程提升25%,平均時速提高10%(AIM-120C5/C7)
第二階段:預定2010年前達成,射程提升50%,平均時速提高20%(AIM-120D)
第三階段:預定2015年前達成,射程提升100%,平均時速提高30%(AIM-120D2?)
所以個人估計:
AIM-120C5/C7, post-2005:
1. 最大射程:約92.5 km --> 139~148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2. 最大有效射程:約62.5 km --> 94~100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3. 無逃脫射程:約40 km --> 60~65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AIM-120D, post-2010:
1. 最大射程:約110 km --> 165~175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2. 最大有效射程:約75 km --> 112~120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3. 無逃脫射程:約45~50 km --> 70~80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AIM-120D2, post-2015:
1. 最大射程:約148 km --> 220~240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2. 最大有效射程:約100 km --> 150~160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3. 無逃脫射程:約60~65 km --> 90~105 km(F-22A以超巡神功來玩的話)
===================
至於預定於2012年開始成軍Meteor AAM的設計需求估計:
1. 最大射程:200~250 km+
2. 最大有效射程:150~200 km+
3. 無逃脫射程:80~100 km+
(這也是何以英國佬會狂吹EF-2000 + 超巡小神行 + Meteor能與F-22A + 超巡大挪移 + AIM-120改旗鼓相當~只要對手的RCS不低於1m2,又沒有中高檔次AESA雷達境界的話)
PS:
1. 目前CAPTOR雷達號稱能在距離185公里以外追蹤RCS = 5m2空中目標,根據公式,其對未來可能對手的追蹤距離分別為:
10 m2 RCS --> 220 km(Su-27系列, F-15系列)
5 m2 RCS --> 185 km(Mig-29系列)
3 m2 RCS --> 161 km(F/A-18C/D)
1 m2 RCS --> 124 km(Su-35系列, F-16系列, Mig-35系列)
(以上當為EF-2K用流星會比用AIM-120改明顯有意義價值的領域)
=======================================
0.1 m2 RCS --> 70 km(F/A-18E/F, 歐洲3.5代系列, 巡航飛彈)
(以上當為EF-2K用流星會比用AIM-120改有有限意義價值的領域)
=======================================
0.01 m2 RCS --> 39 km(低可視度戰機上限, 匿蹤巡航飛彈)
0.001~0.002 m2 --> 22 ~ 26 km(聯打機系列, 俄製五代機?)
0.0001~0.0006 m2 --> 12 ~ 19 km(F-22A)
2. 換裝AESA科技後(post-2015?),CAPTOR雷達的追蹤距離可望提高50~75%以上
10 m2 RCS --> 330~385 km(Su-27系列, F-15系列)
5 m2 RCS --> 275~325 km(Mig-29系列)
3 m2 RCS --> 240~280 km(F/A-18C/D)
1 m2 RCS --> 185~217 km(Su-35系列, F-16系列, Mig-35系列)
0.1 m2 RCS --> 105~123 km(F/A-18E/F, 歐洲3.5代系列, 巡航飛彈)
(以上當為EF-2K用流星會比用AIM-120改明顯有意義價值的領域)
======================================
0.01 m2 RCS --> 60~70 km(低可視度戰機上限, 匿蹤巡航飛彈)
(以上當為EF-2K用流星會比用AIM-120改有有限意義價值的領域)
======================================
0.001~0.002 m2 --> 35~45 km(聯打機系列, 2025歐製UCAV)
0.0001~0.0006 m2 --> 18 ~ 33 km(F-22A)
~~~~~~~~~~~~~~~~~~~~~
空戰模擬結果
~~~~~~~~~~~~~~~~~~~~~
Q:90年代,歐洲戰機加掛AMRAAM與Su-27的模擬對戰結果如何?.....您應該比小弟清楚吧?!
a:
基本上,當時颱風戰機的假想對手是Su-35,其所配備的N0-11M被動陣列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可達400公里級,可以追15打6,對標準戰機大小目標的探測距離140至160公里級,後來更為了突顯流星的重要,於是還讓Su-35”加裝”了預期中有效射程160公里級的R-77M衝壓推進彈來與EF- 2000 + 早期型AIM-120B較量,結果當然是把後者打得一敗塗地.
問題在於:
當時構想的蘇凱威脅至今未能實現,老俄在開發R- 77M的衝壓推進科技時遭遇性能不如預期與成本過高的問題,計畫遭到擱置,當時構思的Su-35也未量產實用化(如今老俄準備把Su-35之名用於一項本國蘇凱戰機未來大幅提升計畫上,預定2007年定案),其雷達倒是被賣給印度空軍的Su-30MKI所採用,但是賣給中國Su-30MKK的雷達貨色,截止目前還是低了兩檔次的N001 VEP.
而即使是裝了N0-11M的Su-30MKI,老美空軍前陣子也才派遣過F-16C/D Block50/52與其認真較量過,據聞較量結果也是互有勝負,並非一面倒.
而歐洲各國會選擇流星而非AIM-120改,有部份原因是歐洲聯合力抗老美以爭取海外市場的心態(這有實際的一面,在Meteor與FMRAAM競標期間,南非向瑞典採購JAS-39案曾一度因老美不願向南非出售相關美製零件和武裝而面臨難產,雖然後來問題圓滿解決,但想來會對歐洲各國未來主戰BVRAAM 能否交由美方把持產生負面影響),再者當時Su-35 + R-77M威脅被大加渲染,面對這檔次對手EF-2K還想取得4至5:1(後來更被誇張到可取得類似F-22A般的10:1獵殺率)超高交換比,自是只有加裝絕世流星有此可能~根據近來未經證實的說法,MBDA總裁私下聲稱Meteor的有效射程將可達目前AIM-120C7的四倍.
但是:
1. 不管流星是否真的如此了得,其正式量產成軍是2012年以後之事,也就是歐洲諸國還是要等到能真正發揮其射程的戰機用AESA雷達開始普及之後,才會正式部署流星;而在此之前,各國所引進購買的過渡時期(2002~2010)BVRAAM照樣是AIM-120升級版.
2. 其當初的假想對手已不存在,俄國佬目前開發中2015五代主力機T-50計畫走得似乎是類似老美F-22A設計的真匿蹤路線,屆時EF-2000 Tranch III + 流星AAM擋不擋得住這樣的威脅,真的很有疑問.
~~~~~~~~~~~~~~~~~~~~~
整評室上週公布引進的模式模擬軟體中,有一款在空戰中有一個選項「No be a Hero」
他的意思是當你發射飛彈後,如果你的RWR也偵測到敵方鎖定你,你是否要繼續執行中途導引
選項為「是」或「否」,「否」就是你繼續導引有可能擊中對方,但你也可能進入對方的飛彈的不可逃脫區,而成為英雄(光榮為國捐軀);「是」就是放棄這顆彈,先採BVR迴避動作.
老美軟體內預設的是「是」(命比較重要),這有點像是比誰膽大的遊戲,所以這應該就是為什麼有紀錄的中程空空飛彈戰役,飛彈用彈數都較高的原因.
至於兩位大大討論許久的飛彈問題,嚴格的定義所謂「射後不理」大概只有紅外線短程飛彈能稱的上,主動與半主動中程飛彈,只是主動在最後階段可以不理,而半主動必須全程理到底才有可能擊中.
但大家都還是將主動雷達導引飛彈稱為射後不理,為了跟大家保持在同一個波道上,我也是稱他為具備射後不理能力之飛彈,但還是要搞清楚真正的分階段導引模式。
美軍目前積極發展網路中心戰,規劃未來連彈藥都要上網,並擁有自己的IP(可用你電腦的IP想像),所以當無法發展真正不理的遠距飛彈時,中途導引的模式也就相形重要,通俗的講就是你可以ping 一個飛彈在不在,並用Telnet下指令(導引)給他,天啊!未來的想像空間真是大啊。
~~~~~~~~~~~~~~~~~~~~~
早在1990 年代前期,歐洲國家就已對Euro-fighter 掛裝AMRAAM 與SU-27的飛彈展開作戰模擬,發覺Euro-fighter的折損率太大..........
A:
如前所述,英國佬當時的假想敵是1993年現身各大航空展,技驚四座的Su-35:
http://www.eurofighter-typhoon.co.uk/Eurofighter/tech.html
http://www.sistemasdearmas.hpg.ig.com.br/aam/meteor.html
(下述文章的原文網址已亡佚)
JOUST
The JOUST is a simulator of air-air fights of long reach multiusenario from the DERA (present QinetiQ) that was used to help applications of the program Meteor.
The JOUST is a capable system of modelar fights air to long distance (BVR - Beyond Visual Grinds) realistic with human control and digital modeling using simul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They are 12 stations (now added of four simulators of the Eurofighter), more 3 stations of command to generate aim, missiles BE, radars and airships AWACS.
More of 60 evaluations were driven from the decade of 90 by pilots from the RAF and RN during 6 years. Each evaluation had lasted two to four weeks. The battles were 4x4 and also hears participation of others countries.
The JOUST is used for researches of battle to short distance and to long distances, development of tactics, equipment news use doctrine (Rafale by example), training, studies of interface man-machine and study of settings.
The JOUST is capable of simulating workings of radar, RCS of airships, datalink JTIDS to change of information,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 and its effect in the sensors. Is able to simulate new sensors as an IRST and situations of environment that confuse to deteccao infravermelha. The given saints melted with screen Kalman and shown in a screen of vision of God.
The system is capable of generate airships controlled digital as package of bombardeiros flying bass. The battle can be helped by an AEW modelado or of human control for the two sides.
They were studied the factors that they do a hunting over another in the arena BVR, as fuselagem, aerodynamics, propulsao, avionicos and performance of weapons. You quiz they were them a success for show like a weapons/airship systems combination functions and relate with the battle BVR.
All of the aspects of the study about the battle BVR they were grouped in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 Studies of effectiveness to evaluate performance of you vary airships and weapons, in you vary task
- Researches in the huntings performance areas (fuselagem, weapons, avionicos and sensors) to help to direct researches for studies of better option.
- Evaluate the options of modernizacao of airships
- Analyzes and formulation of tactics BVR, present and future.
The studies were focado in the following areas:
- Battle effectiveness Studies in air settings of superiority and air defense
- Studies of Integration of avionicos of huntings and studies of balanceamento of systems
- Analyzes battle tactics formulation BVR for huntings, sensors and weapons (present and future)
The studies concentrated in the Eurofighter. The opponents were the Mig-29, Su-27 and derived (Su-35). They were modelados vary options of radar, avionicos and weapons. The settings varied since generic air defense with convoy of bombardeiros, keeps pure air superiority (with or without AEW of each side).
Also it was quizzed to study option of hunting more cheap with or without systems got worse like IRST, DASS and JTIDS/MIDS.
The future radar AESA of the Eurofighter also was quizzed, with multiple and unique configuration of antenna to compare long reach cover.
A:
以上是JOUST系統的介紹, 簡而言之, 其為一套可考量多方面變因(AWACS, DATALINK, 電戰, 雷達, 光電, 武器系統, 戰機RCS變化, 戰機性能等等), 全面模擬空對空作戰狀況與研發探討戰術應用的電腦模擬系統, 在應用於颱風戰機的開發過程中, 其曾用於模擬探討IRST, DASS, JTIDS/MIDS, 乃至還在構想階段的AESA雷達等戰機子系統的效益評估.
============
In May of 1993 was initiated studies of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program Meteor that they were evaluated to will be applied in the program Eurofighter. They were evaluated weaknesses and points fortresses of the project, as configurations of propellant. They were carried out more three evaluations in the two years to quiz proposals. The facts were used to them determine the final specifications. The facts also influenced the program ASRAAM.
The majority of the battles studied showed that they would be between 20-50km. Below 12-20km will be inside the visual reach. The application was reach maximum well beyond 100km (> 150km) and more more lineal profile speed, with in the-escape zone (NEZ) of 20-80km that would be factor critic in the arena BVR.
The performance was similar to the AIM-54 Phoenix with agility of the ASRAAM. The motor solido of double impulse was considerado before of the ramjet, but nao would fill the applications.
The very demanding application caused to adoption of propulsao ramjet to reach the speed, reach and manobrabilidade terminal. The limitation was to interface with the Eurofigther and ejetor embutido.
An of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program BVRAAM was furtive launching, with the enemy pilot receiving alerts most minimum that the missile was shot, reducing the evasive opportunity of action; sufficient energy to pursue and destroy very agile aim; strong performance in electronic environment of war; capacity of engajar, shoot and desengajar quick to increase the survival.
The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a hunting armed with an assets radar air-air missile of long reach would try shoot the missile and flee quick. The aim is able to against-attack with another missile BVR and try evade losing altitude and leading missile for denser atmosphere. If sobe quick, the missile in pursuit will have difficulty in go up new to accompany.
You had him also showed that the battle would be of shots BVR multiple, with opponents shooting and fleeing or evading, always outside of the visual reach. The perdedor generally was what lost first altitude, or flew subsonico and stayed herself options, stayed without weapons or fuel and fled.
The objective of the experiment passed be it to superacao of the R-77 that was much most better that AMRAAM in energy.
The simulation resulted us applications of the BVRAAM that should arm the Eurofighter British to obtain superiority to 2030. The threat they were hunts others with equivalent missile. The threat key was the Russian missile Vympel R-77 (AA-12 Adder) and future variantes.
The capacity BVR intial of the program Eurofighter rotated around the AMRAAM. The Eurofighter did not have furtividade to exceed the Su-27 armed with the R-77. The answer would be able to be missile of bigger reach than the AMRAAM.
A:
自1993年五月起, 本系統開始應用於探討未來BVRAAM的性能需求, 根據其模擬結果:
現代的BVR空戰範圍多在20至50公里範圍內展開, WVR空戰範圍則多在12至20公里範圍內, 且當時預期R-77的終端獵殺動能與NEZ將非AIM-120所能及, 因此颱風戰機如果使用AIM-120去力拼使用R-77與其後續衍生型的SU-35的話, 將取不到可以令人接受的空戰交換比....若要維持EF-2000的空戰有效性至2030年以後的話, 該系統的模擬結論為:”一款有效射程如鳳凰(100公里以上, 一說>150公里), 機動性如ASRAAM, 擁有20至80公里範圍NEZ的主動雷達導引衝壓推進BVRAAM”(雙脈衝火箭推進經模擬被認為無法滿足需要), 這後來成為流星飛彈計畫的開發宗旨目標, 也影響了ASRAAM的性能設計取向.
=============
To USAF would use to furtividade of the F/A-22 to approach and flee without to be bothered and by this the F/A-22 has less need of a missile of long reach. The F/A-22 finished defined the difference of operation between Europeans and U.S.A.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s of the Eurofighter equipped with the Meteor were compared with others hunts. The adversary was the Su-27 modernized (equivalent to the Su-35) equipped with R-10 and R-77 (given more worse) he had the following results:
(完整版的對抗Su-35 + R-77模擬交換比)
The hunts Reason of the Change (%)
F/A-22:90% (AIM-120)
EF2000:82-75% (Meteor)
F-15F:60%(AIM-120)
F-15E:55%(AIM-120)
F-15C:43%(AIM-120)
Rafale:50% (MICA)
F-18E:45-25% (AIM-120)
Gripen:40% (AIM-120)
M-2000-5:35% (MICA)
Tornado F3:30% (AIM-120)
F-18C:21% (AIM-120)
F-16C:21% (AIM-120)
The chance of a conventional airship survive to a furtive hunting is missing of 10% (F/A-22 against Su-27). The Eurofighter has good results by also have a small one RCS in the quadrant frontal that is the more important in the battle BVR and use the missile Meteor in the simulation.
Obs: THE F-15F was a proposal of F-15 with systems advanced. All of the western huntings they used the AMRAAM with exception of the Rafale French that they use the MICA.
The air-air missiles technology is able to defined the depth from the air battle. Who it has the most greatest reach controls the commitment.
A:
以上是截止1997年時的整體模擬結果總結:面對SU-35 + R-77與其衍生型組合, 只有匿蹤性追求完美的猛禽, 與擁有部份匿蹤優勢(這被認為只佔少部份獲勝要素)與流星級BVRAAM(這被認為是獲勝關鍵)的颱風戰機, 能在公平較量狀態下於BVR對戰中取得甜頭.
當時的綜合結論是在以Su-35 + R-77為對手時,F-22 + AIM-120C可以取得超過10比1的壓倒性優勢交換比,而EF-2000 + Meteor亦能取得3至4.5比1的可觀優勢交換比;不過到了2000年左右,流星飛彈研發團隊在其網站中表示:”根據其最新超級電腦模擬,EF- 2000 + Meteor在以Su-35 + R-77乃至R-77M為對手時,其交換比足可與F-22 + AIM-120C相媲美,而造價卻只有後者的1/2~1/3.”當然,此宣稱很可能只是過於誇大競標廣告~因為當流星飛彈打敗FMRAAM後不久,此一宣稱便和其網站一同消失了,現用的英國廣告較為含蓄間接,但意思好像也差不多:
”美國空軍準備用猛禽戰機來對抗的空中威脅,我們以EF-2000 + METEOR作為對策方案~成本只有老美方案的數分之一”
”EF-2000 + METEOR組合足以應付任何已知的空中對手”
In a battle simulated in 1996, with four F-15 armed with AIM-120 against others four F-15 simulating Mig-29 armed with R-27 and R-73, the pilots blue did not see the enemy and neither the wing. Did not they maneuver to more of 3g’s and never they flew invertidos.
The envelope of battle to short distances and long distances they were separate. In a simulation in the JOUST in 1996 showed that an aim to more of 40km was free to maneuver. Any missile can be avoided in the maximum reach.
With the present missiles air-air the commitment will be between 15-40km. Missiles of short reach are more more lethal to less than 8km. Between 8-15km the aim still can avoid the approximate battle.
The Meteor will have long reach and more energy to long distances. The objective is increase to NEZ. The datalink of two roads will be used to inform that the missile found the aim.
The ASRAAM follows similar tactics upon be an option more cockroach against aim still beyond the visual reach.
A:
現有中程空對空飛彈的實戰動態高獵殺率射程範圍約在15至40公里範圍間,而短程空對空飛彈的實戰動態高獵殺率射程範圍則在數百公尺至8公里範圍間;對於高速高機動敵機而言,40公里範圍外與8至15公里範圍間存在可利用規避飛彈攻擊的機動空間.而流星飛彈(NEZ範圍從20公里至80公里,且號稱可在90 至100公里外有效迎擊9G機動目標)與ASRAAM(實戰動態有效射程從500公尺處至15~25公里+範圍間)的組合,則能有效彌補這些Gap.
A hunting should have capacity multi-aim. Datalincar several missiles at the same time also is desirable. If a hunting has avionicos upper as assignment of aim by third or datalink, this requer the formulation of tactics. Also requer good coordination and discipline of formation.
The general tactics depend on each plataforma. An air battle between opponents equipped with missiles of long reach with active radar is characterized by you vary offensive actions, followed by maneuvers defensives. The meeting is followed with a serie of change of missiles (himself not houver defeats before). The upper combination defeats, knocking down the enemy or foge for lack of weapon or fuel.
The altitude and speed are important for the huntings and missiles air-air. The missiles are more effective against aim flying high or the decrease speed. Also it is more dependable fly Pass and quick. The dilemma is seek the combination of altitude, speed and geometry of meeting to maximize the own forces and minimize the of the enemy.
In case of of an airship with big energy of agility/manobrabilidade but little autonomy to fight, the pilot can choose a flight of short duration and big energy or he prolong the fight flying bass and with little energy. Flying bass the pilot stayed in the defensive, but with similar duration of battle to of fight of big energy.
He have a better missile he generates less demand of the pilot. In approximate battles, to bigger task he went he maintain the conscience from the situation.
The studies of the JOUST determined some carateristicas important things of a modern airship of hunting:
(JOUST計畫研究結論, 幾個攸關空戰勝負的關鍵指標)
- Agility of energy.
The excess of power or SEP is vital so much in the dogfight as much as in the arena BVR. This already it was perceived in the Vietnam when the huntings obtained maneuver to avoid the missiles. A hunter should be good to accelerate in straight line and go up in the SEP of great profile.
(無論遠射近纏, 戰機剩餘功率都是極度重要的性能指標, 悠關著戰機直線加速性能, 飛彈有效射程, 以及閃避敵襲飛彈能力)
- Manobrabilidade of energy.
It is the capacity of maintain curves without a lot loss of energy
(空戰勝負關鍵重要指標二:能量利用效率~能在轉彎等機動中損失動能較少的戰機設計, 擁有較佳的勝算)
- Persistence of battle.
It is the quantity of energy and weapons. Also it signifies maintain speed without use the powders-combustor
(持續戰力:包括武裝, 戰機能量, 以及不開後燃器的巡航時速等等)
- Furtividade or RCS.
Helps in the against-deteccao and contramedidas electronic
(匿蹤性)
- Integration of Sensors
To facilitate to disponibilizacao of information and conscience from the situation
(偵測器資料整合/SA能力)
- Systems of weapons.
The weaknesses and strong points should be acquaintances to exploit the weapons friends and enemy.
(敵我空戰武裝性能比較)
Another hunts studied by the JOUST went the JSF (F-35) in several generic configurations for future settings.
The pilots of the Tornado F.3 from the RAF that would go participate in you quiz of the JTIDS in August of 1994 they used the JOUST to develop tactics before of him you had. It resulted in vitoria relativamente easy against the F-15 from the USAF and afterwards against others hunts like Mig-29 Germans.
(皇家空軍在吃了JOUST菠菜後, 墊定日後以龍捲風F3 + 天閃 + JTIDS卻能狂電老美F-15C + AIM-120與老德MIG-29的戰術基礎 --> 不過後來有網友提供的資料顯示,事實上此等資料鏈戰術也只是讓龍捲風F3 當時在對抗F-15的每三至四戰中贏上一戰~雖然總比輸到脫褲好上許多)
To RAF modelou the probability of an airship of attack survive in an air space well defended, using barely the computers and crew members in simuladores of the JOUST. The best index of survival went to of the Tornado of two places where the navigator carried out the while defensives task the pilot flew the airship. The Harrier and Jaguar, airships monoposto, they had always less capacity of survival.
(JOUST的另一發現:兩個飛官恰恰好.............)
The JOUST uses human users (MITL - man-in-the-loop) instead of algorithms by several motives. Human be him can explain the razoes of the result of the battle, instead of alone show the final result. The pilots can study the factors that caused to the success, or limited sweats efficiency. Without a pilot for esplicar the razoes of an unexpected result, as in a simulation MITL, an analyst using digital modeling will be forced try estimate it the razoes upon observe the battle. It will have that move the tactics from the digital modeling to be sure that the result was not caused by the inadequate tactics.
The way MITL also supplies indication from the difficulty involved in the use of a private system and an idea of the kind of pilot that will go use the system from the best way. Considerando a hunting with bigger agility than another, a pilot that uses this capacity correctly will be better. The pilot will go he concentrate in stayed in the great area of the envelope to maintain bigger energy than the opponent.
The digital modeling still he has importance. If they will go necessary he quiz many parameters at the same time, and he quiz small variations, he is necessary he use digital modeling to repeat systematically the settings. I spend less time and more cheap in we will have of hand of work. The algorithm is calibrated with referencia of the human performance. The pilot also is capable of he call attention of problems in the software.
The JOUST passed he equip it three bases from the RAF that received assemblies of 4 stations between 1994-1995. Afterwards they were modernized to permit fights 4x4.
~~~~~~~~~~~~~~~~~~~~
>>這並非單一事件,根據有名的軍事防衛分析家Richard Fisher表示[14],在1992 年8月俄國Sukhois 的人員就曾到過Langley空軍基地,實際展示過Su-27的能耐。當時俄國Su-27由A. Kharchevsky 上校及一位美軍飛行員搭配駕駛,而另一架F-15由兩位美國空軍駕駛,當實際空中模擬纏鬥時,Su-27以絕佳的操控性,幾乎全程的咬住F-15的尾巴,在場專家及飛行員都一致認為Su-27在近戰纏鬥(dogfight)中,以絕對的優勢勝過F-15,讓美國F-15毫無招架之力。
a:
http://www.clubhyper.com/reference/f15vssu27sm_1.htm
去年在下曾心血來潮,向有許多美國飛官雲集流連的F-16戰機網請教有關1992年,俄國側衛戰機在友誼賽中兩度擊敗F-15C/D的傳聞故事,結果得到上述網址的答覆~依照當時參與其事的馭鷹者的說法,SU-27UB單挑擊敗F-15C/D之說,根本是子虛烏有的神話.
因為擔心電子機密外洩,以及萬一雙方認真過頭,造成擦撞或失事等嚴重意外,美方當時根本禁止鷹式機與側衛戰機在DACT中一較高低;在整個側衛戰機來美訪問期間,鷹式機與側衛機間只進行過聯合戰術編隊與編隊轉彎的飛行交流.
而就在一次編隊飛行時:
During one of these turns the Flanker, rather than continuing to the expected heading, stopped at the Eagles dead six for 3000 feet. After several seconds of wondering what the Hell the SU-27 pilot was doing the F-15 pilot spent 20 seconds trying to shake him and was unable, and then stopped, which proves? Basically nothing.
In the fighter community nobody starts 3000 foot perch setups at the defender's dead six, because staying behind somebody after that kind of start is on a par with clubbing baby seals in its level of difficulty. Instead the offender actually moves to the defender's 4 or 8 'o clock for 3000 feet before starting the fight. Even then in this more difficult setup the offender still stays in an offensive position 95% of the time. The 5% he doesn't is usually a result of him grossly porking up his BFM.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is was a single event, unplanned, unexpected, and half-heartedly done and not some series of "mock dogfights”.
As Paul Harvey says "that's the rest of the story" straight from participants in the event not some second, third, or fourth hand magazine article or internet rumor which just repeats what somebody else wrote.
~~~~~~~~~~~~~~~~~~~~
>>2004 年印度的另一場空戰模擬,則更讓美國警惕。以往認為可依靠雷達及飛彈性能特長,經由遠距離外接戰克敵的想法,也受到考驗。印度空軍在2004 年以Su-27 與美國空軍的F-15在印度進行空戰飛行模擬。美國F-15的機上雷達是現役距離最遠、辨識力最佳的系統。測試結果顯示,兩機幾乎同時在遠距離外,以雷達看到對方,但Su-27所配的AA-10飛彈多數都能先行發射,並贏得對抗模擬。
a:
這段故事的詳情始末,請參照FLAK前輩在本月全防的相關大作
至於老美空軍的說明如下,簡而言之:
1. 印度出馬的是SU-30K, MIRAGE2000, MIG-21 BISON, MIG-27, 以及MIG-29等等
2. 老美出馬的是舊版F-15C,機上的APG-63機械掃瞄雷達的空對空探測能力老早已輸給APG-77, APG-63V2, APG-71, APG-79, APG-80, APG-81, CAPTOR, FOXHUNTER, N-011M, IRBIS.........在內的多款現役與新銳機載掃描雷達,其目前連前十都排不上,惶論”現役距離最遠、辨識力最佳的系統”
3. 根據印方要求,老美當時同意讓印度以三敵一(12打4),且F-15C方面不(模擬)使用AIM-120應有的能力~換言之,老美空軍當時扮演的是類似巴基斯坦空軍之流的假想敵,模擬使用的是有效射程不超過20海浬的SARH AAM
4. 至於印度方面,當時除了數量優勢外,還有AWACS支援,模擬發射又是AA-12與MICA之類的主動雷達導引AAM
3rd Wing Explains 'Cope India' Exercise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10/04/2004, page 50 David A. Fulghum Elmendorf AFB, Alaska
3rd Wing explains what happened when U.S. pilots faced innovative Indian air force tactics
Indian 'Scare'
The losing performance of F-15Cs in simulated air-to-air combat against the Indian air force this year is being perceived by some, both in the U.S. and overseas, as a weakening of American capabilities, and it is generating taunts from within the competitive U.S. fighter community.
The Cope India exercise also seemingly shocked some in Congress and the Pentagon who used the event to renew the call for modernizing the U.S. fighter force with stealthy F/A-22s and F-35 Joint Strike Fighters.
The reasons for the drubbing have gone largely unexplained and been misunderstood, according to those based here with the 3rd Wing who participated. Two major factors stand out: None of the six 3rd Wing F-15Cs was equipped with the newest long-range, 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AESA) radars. These Raytheon APG-63(V)2 radars were designed to find small and stealthy targets. At India's request, the U.S. agreed to mock combat at 3-to-1 odds and without the use of simulated long-range, radar-guided AIM-120 Amraams that even the odds with beyond-visual-range kills.
These same U.S. participants say the Indian pilots showed innovation and flexibility in their tactics. They also admit that they came into the exercise underrating the training and tactics of the pilots they faced. Instead of typical Cold War-style, ground-controlled interceptions, the Indians varied aircraft mixes, altitudes and formations. Indian air force planners never reinforced failure or repeated tactics that the U.S. easily repelled. Moreover, the IAF's airborne commanders changed tactics as opportunities arose. Nor did U.S. pilots believe they faced only India's top guns. Instead, they said that at least in some units they faced a mix of experienced and relatively new Indian fighter and strike pilots.
Maj. Mark A. Snowden, the 3rd Wing's chief of air-to-air tactics and a participant in Cope India, spoke for the 13 U.S. pilots who attended the exercise. They flew six F-15Cs, each equipped with a fighter data link for rapid exchange of target information, AIM-9Xs and a Joint Helmet-Mounted Cueing System, he says. The aircraft had been to Singapore for another exercise and for the long, six-week jaunt it was decided not to bring along the additional maintenance package needed to support AESA-equipped F-15Cs.
Cope India was held Feb. 15-28 at Gwalior, about 150 mi. south of Delhi, where the Indian air force has its Tactics Air Combat Development Establishment, which operates late-model MiG-21 Fishbeds as fighter escorts and MiG-27 Floggers as strike aircraft. Aerospace officials who have heard the classified brief on the exercise say the MiG-21s were equipped with a "gray-market" Bison radar and avionics upgrade.
Mica-armed Dassault Mirages 2000s are also stationed there. Brought in for the exercise were Sukhoi Su-30s (but not the newest Su-30 MKIs) carrying simulated AA-11s and AA-12 Adders. There also were five MiG-29 Flankers involved in a peripheral role and an Antonov An-32 Cline as a simulated AWACS.
"The outcome of the exercise boils down to [the fact that] they ran tactics that were more advanced than we expected," Snowden says. "India had developed its own air tactics somewhat in a vacuum. They had done some training with the French that we knew about, but we did not expect them to be a very well-trained air force. That was silly.
"They could come up with a game plan, but if it wasn't working they would call an audible and change [tactics in flight]," he says. "They made good decisions about when to bring their strikers in. The MiG-21s would be embedded with a Flogger for integral protection. There was a data link between the Flankers that was used to pass information. [Using all their assets,] they built a very good [radar] picture of what we were doing and were able to make good decisions about when to roll [their aircraft] in and out."
Aerospace industry officials say there's some indication that the MiG-21s also may have been getting a data feed from other airborne radars that gave them improved situational awareness of the airborne picture.
Generally the combat scenario was to have four F-15s flying at any time against about 12 Indian aircraft. While the U.S. pilots normally train to four versus 12,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at least two of the U.S. aircraft having AESA radar and being able to make the first, beyond-visual-range shots. For the exercise, both sides restricted long-range shots.
"That's what the Indians wanted to do," Snowden says. "That [handicap] really benefits a numerically superior force because you can't whittle away some of their force at long range. They were simulating active missiles [including] AA-12s." This means the missile has its own radar transmitter and doesn't depend on the launch aircraft's radar after launch. With the older AA-10 Alamo, the launching fighter has to keep its target illuminated with radar so the U.S. pilots would know when they were being targeted. But with the AA-12, they didn't know if they had been targeted. The Mirage 2000s carried the active Mica missile. Aerospace industry officials said that some of the radars the U.S. pilots encountered, including that of the Mirage 2000s, exhibit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an those on standard versions of the aircraft.
The U.S. pilots used no active missiles, and the AIM-120 Amraam capability was limited to a 20-naut.-mi. range while keeping the target illuminated when attacking and 18 naut. mi. when defending, as were all the missiles in the exercise. "
When we saw that they were a more professional air force, we realized that within the constraints of the exercise we were going to have a very difficult time," Snowden says. "In general, it looked like they ran a broad spectrum of tactics and they were adaptive. They would analyze what we were doing and then try something else. They weren't afraid to bring the strikers in high or low. They would move them around so that we could never anticipate from day to day what we were going to see."
By comparison, the U.S. pilots don't think they offered the Indians any surprises. The initial tactic is to run a wall with all four F-15s up front. That plays well when the long-range missiles and AESA radar are in play.
"You know we're there and we're not hiding," Snowden says. "But we didn't have the beyond-visual-range shot or the numerical advantage. Eventually we were just worn down by the numbers. They were very smart about it. Their goal was to get to a target area, engage the target and then withdraw without prolonging the fight. If there were a couple of Eagles still alive away from the target area, they would keep them pinned in, get done with the target and then egress with all their forces.
"All their aircraft seemed to be capable of breaking out [targets] and shooting at the ranges the exercise allowed," he says. "We generally don't train to an active missile threat [like the Mirage's Mica or the AA-12 for the Russian-built aircraft], and that was one of the things that caused us some problems."
USAF planners here see Cope India as the first step in an annual series of exchange exercises.
~~~~~~~~~~~~~~~~~~~~~~~~~~~~~~~~~~~~~~~~~~
>>尤其是近年俄國正積極研製下一代的AA-12 衝壓引擎推進的空對空遠距飛彈,性能將更為超越AMMARRM。
a:
這講得就是在90年代模擬中狂電EF-2000 + AIM-120B的預期中R-77M衝壓推進彈,不過如前所述,老俄在開發其衝壓推進系統時遭受嚴重技術攻關難題而推遲,因此目前開始部署成軍的R- 77M用的依然是火箭推進(不過飛彈電腦軟體中有納入增程彈道模式),而衝壓推進何時能正式用在R-77系列上,目前仍不得而知
陸航
來源~taiwanbbs.org
-----------------------------------------
其實陸軍要這一種就像之前一位大大說的,只是要那個長弓雷達罷了.
因為對面要登陸時......不論是空機降或是船團,那時候我方的海空優大概都沒了.更何況那些在高山山頂跑不掉的雷達站呢?
這樣我方陸軍就沒有了眼睛(如果老美不把衛星資料讓我們知道,或是我方已無力接收,因為接收站都被掛掉),那這樣的話,敵人不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在登陸點外海集結整隊,再好整以暇的登陸,因為我方沒人知道位置啊,.....
這時長弓就很好用了,因為他是旋翼機可以到處分散擺放,又有雷達,等於是機動雷達站,當發現敵船團時,可以替我方守備師爭取反應時間,及讓砲兵有打擊機會.
甚至還可以用飛彈先k幾個大的雷達回跡,不用打沉,打傷也不錯,......,這可以少一些戰車上來.
2000艘小船.....看似很多,但打掉一艘是一艘,一艘可以載多少人阿?假定50人,那對方就有100000人要登陸,守備部隊有10000人的話,那不就是10:1 ,一個要打10個 ,絕對擋不住.
然後在砲兵轟完後,又招來一堆AH-1w給他火箭效力射,讓砲兵轉移陣地時火力不至於中斷,反正飛回裝彈再出擊不用多少時間,台灣太小了.
如果守備師能在這個空檔就位完畢,至少不會讓他們輕鬆的上來,這樣可以減輕很多守備部隊的壓力........雖然還是很多,如果幹掉1000艘小船,那就是5比1還有機會,因為這時他們準備上灘頭,我們練習很多次了,而且如果他們換地點登陸的話,還可以掌握位置,提前準備.
如果是機降的話......那空騎旅就可以把她們轟回蘇州去賣鴨蛋了.
這是AH-64在這個戰術命題下的選擇.那為何目前不選AH-1z呢?因為1z沒有實戰驗證,毫米波雷達在掛架上而不在桅頂,使用時必須將機身露出而沒法隱掩蔽,而且必須犧牲一個掛架來掛雷達,雖然在後勤上1z是較好的選擇.
我想,如果貝爾將毫米波雷達裝在桅頂的話,說不定我方會考慮吧,只是說不定喔,我不是大官,而且我不會是大官,因為我會用腦袋,所以猜不透不用腦袋的大官,到底在幹麻........
不過,到時候不管哪一種加入服役,妥善率不知還有多少,當初ao案的精英種子教官,大部分都因為受不了部隊長官而退伍走了,因為長官沒出國,接受不了新觀念,而被逼退或是失望離去.留下來的種子,很多當初只是去玩的,所以沒法發芽.....
有沒有好的呢?有,一定有,只是位低權輕發言稀,為了養家和糊口,閉嘴闔眼裝白痴,一但幹滿20年,效法學長退伍去......
-----------------------------------------
其實陸軍要這一種就像之前一位大大說的,只是要那個長弓雷達罷了.
因為對面要登陸時......不論是空機降或是船團,那時候我方的海空優大概都沒了.更何況那些在高山山頂跑不掉的雷達站呢?
這樣我方陸軍就沒有了眼睛(如果老美不把衛星資料讓我們知道,或是我方已無力接收,因為接收站都被掛掉),那這樣的話,敵人不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在登陸點外海集結整隊,再好整以暇的登陸,因為我方沒人知道位置啊,.....
這時長弓就很好用了,因為他是旋翼機可以到處分散擺放,又有雷達,等於是機動雷達站,當發現敵船團時,可以替我方守備師爭取反應時間,及讓砲兵有打擊機會.
甚至還可以用飛彈先k幾個大的雷達回跡,不用打沉,打傷也不錯,......,這可以少一些戰車上來.
2000艘小船.....看似很多,但打掉一艘是一艘,一艘可以載多少人阿?假定50人,那對方就有100000人要登陸,守備部隊有10000人的話,那不就是10:1 ,一個要打10個 ,絕對擋不住.
然後在砲兵轟完後,又招來一堆AH-1w給他火箭效力射,讓砲兵轉移陣地時火力不至於中斷,反正飛回裝彈再出擊不用多少時間,台灣太小了.
如果守備師能在這個空檔就位完畢,至少不會讓他們輕鬆的上來,這樣可以減輕很多守備部隊的壓力........雖然還是很多,如果幹掉1000艘小船,那就是5比1還有機會,因為這時他們準備上灘頭,我們練習很多次了,而且如果他們換地點登陸的話,還可以掌握位置,提前準備.
如果是機降的話......那空騎旅就可以把她們轟回蘇州去賣鴨蛋了.
這是AH-64在這個戰術命題下的選擇.那為何目前不選AH-1z呢?因為1z沒有實戰驗證,毫米波雷達在掛架上而不在桅頂,使用時必須將機身露出而沒法隱掩蔽,而且必須犧牲一個掛架來掛雷達,雖然在後勤上1z是較好的選擇.
我想,如果貝爾將毫米波雷達裝在桅頂的話,說不定我方會考慮吧,只是說不定喔,我不是大官,而且我不會是大官,因為我會用腦袋,所以猜不透不用腦袋的大官,到底在幹麻........
不過,到時候不管哪一種加入服役,妥善率不知還有多少,當初ao案的精英種子教官,大部分都因為受不了部隊長官而退伍走了,因為長官沒出國,接受不了新觀念,而被逼退或是失望離去.留下來的種子,很多當初只是去玩的,所以沒法發芽.....
有沒有好的呢?有,一定有,只是位低權輕發言稀,為了養家和糊口,閉嘴闔眼裝白痴,一但幹滿20年,效法學長退伍去......
手榴彈
來源:椰林
---------------------------------------
Mk2破片殺傷手榴彈
綠色彈體,引信交界處,沿彈體畫上一圈黃色,作戰用,以破片殺傷敵人。
M21藍色之練習彈
一般少見,具有引信,未安裝炸藥,彈底開孔,可宣洩引信內火藥,彈體不會炸裂,換引信後可重複使用。
Mk1A1黑色之訓練彈
引信無功能,多用於投擲訓練用。
另外還有縱火用的黃磷手榴彈
引爆時間
插銷環拉掉,壓板彈掉後約9秒鐘就引爆,設計上應該是六秒鐘,不過通常會變短。
~~~~~~~~~~~~~~~~~~~~~~~
一級品
狀況正常良好,隨時可供撥發之妥善彈藥,稱一級品,供部隊作戰使用也就是「戰備彈」。
二級品
有撥發限制,或批量較小,或因儲存期限較久等因素,認為預期效果會降低的,稱二級品。(這類彈藥平時限於教育訓練用,戰時仍可使用。)
三級品
也有三級品,不過那大多是砲彈。三級品指的是經過翻修測試合格的堪品,或新製成尚未通過測試的新品。
一般彈庫撥發年度訓彈,都以二級品為主。一級品主用於戰備庫儲,以確保部隊作戰時狀況良好。
小口徑彈藥
按聯勤現有包裝(鐵箱或塑膠防潮箱)效期至少都可達十年以上,當然這並不保證全部一定都是一級品,有賴彈檢單位確認品質,及辦理轉級作業。
---------------------------------------
Mk2破片殺傷手榴彈
綠色彈體,引信交界處,沿彈體畫上一圈黃色,作戰用,以破片殺傷敵人。
M21藍色之練習彈
一般少見,具有引信,未安裝炸藥,彈底開孔,可宣洩引信內火藥,彈體不會炸裂,換引信後可重複使用。
Mk1A1黑色之訓練彈
引信無功能,多用於投擲訓練用。
另外還有縱火用的黃磷手榴彈
引爆時間
插銷環拉掉,壓板彈掉後約9秒鐘就引爆,設計上應該是六秒鐘,不過通常會變短。
~~~~~~~~~~~~~~~~~~~~~~~
一級品
狀況正常良好,隨時可供撥發之妥善彈藥,稱一級品,供部隊作戰使用也就是「戰備彈」。
二級品
有撥發限制,或批量較小,或因儲存期限較久等因素,認為預期效果會降低的,稱二級品。(這類彈藥平時限於教育訓練用,戰時仍可使用。)
三級品
也有三級品,不過那大多是砲彈。三級品指的是經過翻修測試合格的堪品,或新製成尚未通過測試的新品。
一般彈庫撥發年度訓彈,都以二級品為主。一級品主用於戰備庫儲,以確保部隊作戰時狀況良好。
小口徑彈藥
按聯勤現有包裝(鐵箱或塑膠防潮箱)效期至少都可達十年以上,當然這並不保證全部一定都是一級品,有賴彈檢單位確認品質,及辦理轉級作業。
戰車裝甲防護跟反坦武器穿甲力
來源~taiwanbbs.org
http://www.fprado.com/armorsite/leo2.htm
http://members.tripod.com/collinsj/protect.htm
抗APFSDS:
1. M-1:
Turret: 400
Glacis: 400
2. M-1A1:
Mantle & Turret: 450
Glacis: 350-490
Lower front hull:430-470
3. M-1A1HA:
Turret: 660-680
Glacis:560-590
Lower front hull:580-630
4. M-1A2:
Turret: 880-900
Glacis:560-590
Lower front hull:580-650
5. M-1A2SEP:
Turret: 940-960
Glacis:560-590
Lower front hull:580-650
6. Leopard 2A1-A3:
Turret: 570-630
Glacis: 350 (500-550 vs Soviet 1980s APFSDS)
Lower front hull: 350
7. Leopard 2A4:
Turret: 590-690
Glacis:600
Lower front hull:600
8. Leopard 2A5:
Turret: 850-930
Glacis:620
Lower front hull:620
9. Leopard 2A6:
Turret: 920-940
Glacis: 620
10. Leclerc
Turret: 800
Glacis: 600
11. Challenger 1
Turret: 590-620
Glacis:550-600
Lower front hull: 450
12. Challenger 2:
Turret: 920-960
Glacis:660
Lower front hull: 590
13. Japanese Type 90:
Turret: 800-840
Glacis:420
14. Merkava Mk1:
Turret front: 550 (520 vs 1970s Soviet APFSDS)
Glacis: 380 (540 vs 1970s Soviet APFSDS)
15. Merkava Mk2:
Turret front: 760
Glacis: 480 (570 vs 1970s Soviet APFSDS)
16. Merkava Mk3:
Turret: 790-820
Glacis: 760
Lower front hull: 670
抗HEAT:
1. M1:
Turret & Glacis:700-800
2. M-1A1:
Mantle: 990
Turret: 800
Glacis:510-800
Lower front hull: 570-790
3. M-1A1HA:
Turret: 1080-1320
Glacis:510-800
Lower front hull:800-900
4. M-1A2:
Turret: 1310-1620
Glacis:510-1050
Lower front hull:800-970
5. M-1A2SEP:
Turret: 1310-1620
Glacis:510-1050
Lower front hull:800-970
6. Leopard 2A1-A3:
Turret: 810-1100
Glacis:520
Lower front hull: 520
7. Leopard 2A4:
Turret: 810-1290
Glacis:710
Lower front hull:710
8. Leopard 2A5:
Turret: 1730-1960
Glacis:750
Lower front hull:750
9. Leopard 2A6:
UNKNOWN
10. Leclerc
Turret: 1400-1750
Glacis 1060
11. Challenger 1
Turret: 970-1120
Glacis:800
12. Challenger 2:
Turret: 1450-1700
Glacis:1000
Lower front hull: 860
13. Japanese Type 90:
Turret: 1430
Glacis:670
14. Merkava Mk1:
Turret front: 800
Glacis: 470
15. Merkava Mk2:
Turret front: 1150
Glacis: 600
16. Merkava Mk3:
Turret: 1530-1650
Glacis: 1380
Lower front hull: 1130
=====================
Chinese Type 98
抗APFSDS:
Turret: 640
Glacis: 450
抗HEAT:
Turret: 750
Glacis: 560
Chinese Type-99 w/ERA
抗APFSDS:
Turret: 740-800
Glacis: 450-630
抗HEAT:
Turret: 1050
Glacis: 560-860
=====================
M-60A3
抗APFSDS:
Turret: 240
Hull front:170-250
抗HEAT:
Turret: 260
M-48
抗APFSDS:
Mantle: 200
Turret: 170
Glacis: 220
------------------------------------------
------------------------------------------
來源:椰林
<反戰車武器的穿甲力>
美軍反戰車武器對蘇聯戰車的命中率和穿甲力。
靜止射擊對靜止的目標。非複合裝甲;也沒有翼穩砲彈;也沒有敵人的反制。
105mm APDS
500M : 300mm
1000M : 275mm
1500M : 200mm ?
2000M : 225mm
2500M : 200mm
3000M : 175mm
105mm HEAT
500M : 425mm
TOW: 500mm
Dragon: 500mm
LAW: 325mm
----------------------
<不同距離對戰車大小靶的命中率>
50-2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750
105mm APDS
97%-94%-94%-86%-61%-44%-25%-8%-1+%
105mm HEAT
97%-92%-89%-69%-50%-28%-17%-3%
105mm HEP
97%-92%-89%-56%-47%-28%-17%-3%
TOW
----75%-90%-90%-90%-90%-90%-90%-90%
Dragon
----75%-90%-90%
M72A2 LAW
97%-17%
在50米時LAW命中率接近戰車砲
在250米時ATGM命中率低於戰車砲;
在500米時ATGM命中率接近戰車砲;
在1000米外時ATGM命中率高於戰車砲.
----------------------
<命中後摧毀戰車機率>
105mm APDS 54%
105mm HEAT 75%
TOW 90%
Dragon 80%
LAW 33%
http://www.fprado.com/armorsite/leo2.htm
http://members.tripod.com/collinsj/protect.htm
抗APFSDS:
1. M-1:
Turret: 400
Glacis: 400
2. M-1A1:
Mantle & Turret: 450
Glacis: 350-490
Lower front hull:430-470
3. M-1A1HA:
Turret: 660-680
Glacis:560-590
Lower front hull:580-630
4. M-1A2:
Turret: 880-900
Glacis:560-590
Lower front hull:580-650
5. M-1A2SEP:
Turret: 940-960
Glacis:560-590
Lower front hull:580-650
6. Leopard 2A1-A3:
Turret: 570-630
Glacis: 350 (500-550 vs Soviet 1980s APFSDS)
Lower front hull: 350
7. Leopard 2A4:
Turret: 590-690
Glacis:600
Lower front hull:600
8. Leopard 2A5:
Turret: 850-930
Glacis:620
Lower front hull:620
9. Leopard 2A6:
Turret: 920-940
Glacis: 620
10. Leclerc
Turret: 800
Glacis: 600
11. Challenger 1
Turret: 590-620
Glacis:550-600
Lower front hull: 450
12. Challenger 2:
Turret: 920-960
Glacis:660
Lower front hull: 590
13. Japanese Type 90:
Turret: 800-840
Glacis:420
14. Merkava Mk1:
Turret front: 550 (520 vs 1970s Soviet APFSDS)
Glacis: 380 (540 vs 1970s Soviet APFSDS)
15. Merkava Mk2:
Turret front: 760
Glacis: 480 (570 vs 1970s Soviet APFSDS)
16. Merkava Mk3:
Turret: 790-820
Glacis: 760
Lower front hull: 670
抗HEAT:
1. M1:
Turret & Glacis:700-800
2. M-1A1:
Mantle: 990
Turret: 800
Glacis:510-800
Lower front hull: 570-790
3. M-1A1HA:
Turret: 1080-1320
Glacis:510-800
Lower front hull:800-900
4. M-1A2:
Turret: 1310-1620
Glacis:510-1050
Lower front hull:800-970
5. M-1A2SEP:
Turret: 1310-1620
Glacis:510-1050
Lower front hull:800-970
6. Leopard 2A1-A3:
Turret: 810-1100
Glacis:520
Lower front hull: 520
7. Leopard 2A4:
Turret: 810-1290
Glacis:710
Lower front hull:710
8. Leopard 2A5:
Turret: 1730-1960
Glacis:750
Lower front hull:750
9. Leopard 2A6:
UNKNOWN
10. Leclerc
Turret: 1400-1750
Glacis 1060
11. Challenger 1
Turret: 970-1120
Glacis:800
12. Challenger 2:
Turret: 1450-1700
Glacis:1000
Lower front hull: 860
13. Japanese Type 90:
Turret: 1430
Glacis:670
14. Merkava Mk1:
Turret front: 800
Glacis: 470
15. Merkava Mk2:
Turret front: 1150
Glacis: 600
16. Merkava Mk3:
Turret: 1530-1650
Glacis: 1380
Lower front hull: 1130
=====================
Chinese Type 98
抗APFSDS:
Turret: 640
Glacis: 450
抗HEAT:
Turret: 750
Glacis: 560
Chinese Type-99 w/ERA
抗APFSDS:
Turret: 740-800
Glacis: 450-630
抗HEAT:
Turret: 1050
Glacis: 560-860
=====================
M-60A3
抗APFSDS:
Turret: 240
Hull front:170-250
抗HEAT:
Turret: 260
M-48
抗APFSDS:
Mantle: 200
Turret: 170
Glacis: 220
------------------------------------------
------------------------------------------
來源:椰林
<反戰車武器的穿甲力>
美軍反戰車武器對蘇聯戰車的命中率和穿甲力。
靜止射擊對靜止的目標。非複合裝甲;也沒有翼穩砲彈;也沒有敵人的反制。
105mm APDS
500M : 300mm
1000M : 275mm
1500M : 200mm ?
2000M : 225mm
2500M : 200mm
3000M : 175mm
105mm HEAT
500M : 425mm
TOW: 500mm
Dragon: 500mm
LAW: 325mm
----------------------
<不同距離對戰車大小靶的命中率>
50-2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750
105mm APDS
97%-94%-94%-86%-61%-44%-25%-8%-1+%
105mm HEAT
97%-92%-89%-69%-50%-28%-17%-3%
105mm HEP
97%-92%-89%-56%-47%-28%-17%-3%
TOW
----75%-90%-90%-90%-90%-90%-90%-90%
Dragon
----75%-90%-90%
M72A2 LAW
97%-17%
在50米時LAW命中率接近戰車砲
在250米時ATGM命中率低於戰車砲;
在500米時ATGM命中率接近戰車砲;
在1000米外時ATGM命中率高於戰車砲.
----------------------
<命中後摧毀戰車機率>
105mm APDS 54%
105mm HEAT 75%
TOW 90%
Dragon 80%
LAW 33%
莫卡瓦MK4的裝甲防護力
來源~taiwanbbs.org
-----------------------------------------
http://mdb.cast.ru/mdb/2-2007/item2/item1/
以色列裝甲兵黎巴嫩戰記戰後檢討與統計:
1. 根據以方估計,在整個衝突期間,Hezbollah共發射了約達千枚的ATGM,其中半數集中在七月間使用.
2. Hezbollah的ATGM火力一覽:
A. Missile complex (NATO code AT-3) with 9M14 series guided—missiles (including licensed Yugoslav versions and the Iranian Raad and Raad—2T tandem warhead “clones,”
B. Fagot (AT-5)
C. Konkurs (AT-5, including the licensed Iranian Towsan-1 version).
D. The French MILAN.
E. The American TOW (including its Iranian Toophan and tandem warhead Toophan-2 copy).
F. Recoilless guns and several versions of the Soviet RPG-7 hand-held anti-tank grenade launcher.
G. 9K115—2 Metis-M (AT-13).
H. 9K129 Kornet-E (AT-14).
I. RPG-29 Vampir anti-tank rocket launchers
3. 在整個衝突期間,有46至50輛莫卡瓦MBT(共有400輛莫卡瓦MBT參與此次衝突)與14輛APC遭到反裝甲武器命中,其中有22輛莫卡瓦MBT與5 輛APC的裝甲遭到貫穿,另外還有6輛莫卡瓦MBT與至少1輛APC被地雷炸毀,總計造成23名戰車兵與5名APC乘員死亡。
4. 其中最新銳的莫卡瓦MK4主戰車則有18輛遭到反裝甲武器命中,6輛被貫穿裝甲,被貫穿率(33%)表現優於莫卡瓦MK2/3(50%~57%),而其中一輛被貫穿的MK4在被打爆失去戰力前,整整挨了23記ATGMs。
5. 在整個衝突期間真正能貫穿莫卡瓦裝甲的ATGM彈種,只有三種俄製最新銳ATGM與RPG~AT-13,AT-14,以及RPG-29;而五十輛遭受 ATGM攻擊的莫卡瓦戰車有22輛(44%)被貫穿,並造成23人喪生,其表現事實上要比1973年贖罪日之戰的表現好很多(60%被貫穿率,且一但被貫穿,裡面的人員幾乎無一倖免)。
6. 而到最後,真正徹底毀滅無法修復重新成軍的戰損莫卡瓦戰車只有五輛~其中兩輛(一輛MK2與一輛MK4)還是被大型詭雷炸毀,而非拜ATGM之賜。
7. 至於最新銳的莫卡瓦MK4主戰車只有在被最新銳的俄製ATGM彈種命中裝甲防禦較薄弱的部位(或是先前業已挨上20來彈)時,才有被貫穿的紀錄。
8. 然而以軍也坦承若當時Hezbollah擁有更多俄製最新銳ATGM與RPG的話,以色列裝甲部隊勢必將蒙受更慘重的傷亡,面對這些頂級威脅,現有的裝甲科技無法在合理的重量限度範圍內提供主戰車完善週全的全方位防護,因此以色列陸軍決定成為世上第一個全面配備部署APS的國家陸軍~在2008年結束前,所有現役莫卡瓦主戰車與新造的Nemerah APCs均將配備Trophy式APS。
9. 不過以色列軍方仍深信厚重的裝甲防護仍在本次衝突中證實其有和APS共同存在並相輔相成的資格與價值,不過更重要的是,在現代城鎮戰中,步戰必得精確協同,以免被對手個各擊破~而這正是以國陸軍在本次衝突中做得最失敗的一點(在一次交鋒中,以國最精銳的莫卡瓦MK4戰車營在沒有步兵協同支援下落入 Hezbollah所設下的反裝甲火力包圍網陷阱,飽受俄製Kornet-E (AT-14)的圍剿洗禮,最後造成11輛莫卡瓦MK4遭受命中戰損,以及八名戰車乘員喪生(其中包括戰車營的指揮官)的慘劇(不過換個角度來看,被俄製精銳重型反裝甲彈給近距離圍爐,戰損的11輛莫卡瓦中卻頂多只有5輛被裝甲貫穿(而真正無法修復的數量更是小於或等於3),並僅陣亡兩輛戰車數量的乘員~這不也正反應出莫卡瓦MK4的裝甲防護力是何等經得起考驗.........)
-----------------------------------------
http://mdb.cast.ru/mdb/2-2007/item2/item1/
以色列裝甲兵黎巴嫩戰記戰後檢討與統計:
1. 根據以方估計,在整個衝突期間,Hezbollah共發射了約達千枚的ATGM,其中半數集中在七月間使用.
2. Hezbollah的ATGM火力一覽:
A. Missile complex (NATO code AT-3) with 9M14 series guided—missiles (including licensed Yugoslav versions and the Iranian Raad and Raad—2T tandem warhead “clones,”
B. Fagot (AT-5)
C. Konkurs (AT-5, including the licensed Iranian Towsan-1 version).
D. The French MILAN.
E. The American TOW (including its Iranian Toophan and tandem warhead Toophan-2 copy).
F. Recoilless guns and several versions of the Soviet RPG-7 hand-held anti-tank grenade launcher.
G. 9K115—2 Metis-M (AT-13).
H. 9K129 Kornet-E (AT-14).
I. RPG-29 Vampir anti-tank rocket launchers
3. 在整個衝突期間,有46至50輛莫卡瓦MBT(共有400輛莫卡瓦MBT參與此次衝突)與14輛APC遭到反裝甲武器命中,其中有22輛莫卡瓦MBT與5 輛APC的裝甲遭到貫穿,另外還有6輛莫卡瓦MBT與至少1輛APC被地雷炸毀,總計造成23名戰車兵與5名APC乘員死亡。
4. 其中最新銳的莫卡瓦MK4主戰車則有18輛遭到反裝甲武器命中,6輛被貫穿裝甲,被貫穿率(33%)表現優於莫卡瓦MK2/3(50%~57%),而其中一輛被貫穿的MK4在被打爆失去戰力前,整整挨了23記ATGMs。
5. 在整個衝突期間真正能貫穿莫卡瓦裝甲的ATGM彈種,只有三種俄製最新銳ATGM與RPG~AT-13,AT-14,以及RPG-29;而五十輛遭受 ATGM攻擊的莫卡瓦戰車有22輛(44%)被貫穿,並造成23人喪生,其表現事實上要比1973年贖罪日之戰的表現好很多(60%被貫穿率,且一但被貫穿,裡面的人員幾乎無一倖免)。
6. 而到最後,真正徹底毀滅無法修復重新成軍的戰損莫卡瓦戰車只有五輛~其中兩輛(一輛MK2與一輛MK4)還是被大型詭雷炸毀,而非拜ATGM之賜。
7. 至於最新銳的莫卡瓦MK4主戰車只有在被最新銳的俄製ATGM彈種命中裝甲防禦較薄弱的部位(或是先前業已挨上20來彈)時,才有被貫穿的紀錄。
8. 然而以軍也坦承若當時Hezbollah擁有更多俄製最新銳ATGM與RPG的話,以色列裝甲部隊勢必將蒙受更慘重的傷亡,面對這些頂級威脅,現有的裝甲科技無法在合理的重量限度範圍內提供主戰車完善週全的全方位防護,因此以色列陸軍決定成為世上第一個全面配備部署APS的國家陸軍~在2008年結束前,所有現役莫卡瓦主戰車與新造的Nemerah APCs均將配備Trophy式APS。
9. 不過以色列軍方仍深信厚重的裝甲防護仍在本次衝突中證實其有和APS共同存在並相輔相成的資格與價值,不過更重要的是,在現代城鎮戰中,步戰必得精確協同,以免被對手個各擊破~而這正是以國陸軍在本次衝突中做得最失敗的一點(在一次交鋒中,以國最精銳的莫卡瓦MK4戰車營在沒有步兵協同支援下落入 Hezbollah所設下的反裝甲火力包圍網陷阱,飽受俄製Kornet-E (AT-14)的圍剿洗禮,最後造成11輛莫卡瓦MK4遭受命中戰損,以及八名戰車乘員喪生(其中包括戰車營的指揮官)的慘劇(不過換個角度來看,被俄製精銳重型反裝甲彈給近距離圍爐,戰損的11輛莫卡瓦中卻頂多只有5輛被裝甲貫穿(而真正無法修復的數量更是小於或等於3),並僅陣亡兩輛戰車數量的乘員~這不也正反應出莫卡瓦MK4的裝甲防護力是何等經得起考驗.........)
中共MBT行進中射擊能力
來源~taiwanbbs.org
-----------------------------------------
請問:
中國的type90II行進射擊,多遠能有效命中貫穿M60A3正面砲塔?相反的我方M60A3TTS,在行進中又是多遠能KO掉對方?
某評論家張XX說過伊拉客T-72 ,要到800米才能有效打中美軍坦克,所以小弟才有中國type90,會不會移動射擊更不精準的疑問.可是對方似乎皮比較厚,我方不就要更近才能擊毀它,到底誰比較強呢= =?
-----------------------------------------
A:
1.gun
The armor piercing capability of a tank round decreases by range, for 105mm rifle gun firing APFSDS ammunition with muzzle velocity of 1,485 meters/second.
Typical Armor Penetration at
500m: 377 mm
1000m: 349 mm
1500m: 322 mm
2000m: 294 mm
3000m: 238 mm
For 125mm smoothbore gun firing APFSDS ammunition with muzzle velocity of 1,680 meters/second.
Typcial Armor Penetration at
500m: 387 mm
1000m: 363 mm
1500m: 330 mm
2000m: 297 mm
3000m: 230 mm
Both weapons have even chance of killing each other at similar ranges.
2.armor
However, Type 90 II has composite armor and M60 did not, which meant Type 90 II has greater chance of survival.
3.autoloader
Type 90 II's gun has to return to a specific elevation for the autoloader to work, while M60 does not have an autoloader its gun can fire in any position.
4.thermal sights
The thermal sights on M60A3 is one of the best, better than the ones on M1 Abrams, whereas Type 90 II doesn't not have that kind of sensor. So, M60 gets to see Type 90 II first and at longer ranges and score a kill first.
5.
The Iraqi War has demostrated that M60 is fairly matched to the T-72, since Type 90-II is pretty much a T-72, both of these tanks are about evenly matched. One have better armor and larger gun, the other has better sights and stabilize gun that enable it to fire first.
6.
"The U.S. Army in Saudi Arabia probably had about 1,900 M1A1 tanks. Its ability to fire reliably when moving at speed over rough ground (because of the stabilized gun mount) gave it a capability that proved valuable in the Gulf. The Abrams tank also has… vision devices that proved effective not only at night, but also in the dust and smoke of Kuwaiti daytime. On average, an Abrams outranged an Iraqi tank by about 1,000 meters."
Norman Friedman, Desert Victory - The War for Kuwait
-----------------------------------------
A:
1. 中國目前的最新銳主力戰車是98/99式,次一級的是96式,85/88/90式已經是十年多前研究的三級品
2. 中國為其新銳主力坦克所開發的最新型125 MM戰車炮與衰竭鈾/鎢合金APFSDS,威力據稱與西方現役主戰車用的一級120 MM戰車炮與APFSDS彈同級,甚至於猶有過之(可在2,000公尺處貫穿800至900公釐滾扎均質裝甲),雖然有人質疑此數據不無灌水之嫌,但是以 M-60A3三四十年前的傳統裝甲設計(正面裝甲最厚處防禦力相當於250至300公釐滾扎均質裝甲),上述穿甲性能哪怕打個五折,照樣足以在2,000 甚至於3,000公尺以外處屠殺M-60.
3. 而98/99式戰車在射控系統與裝甲防禦上,業已大幅捨棄俄製戰車風格,改朝德製戰車設計看齊;根據其複合裝甲配備設計,加上台灣主力戰車上所使用的 105 MM戰車炮與彈種均非時下最尖端的產品,台灣戰車若想正面擊破98/99式戰車,恐怕至少得逼近其至1,000,甚至於500公尺的範圍內方有機會.
簡而言之,如讓陸軍現役主力戰車(CM11, CM12, M-60A3)去與中國新銳主力戰車(96至99式)去正面決戰的話,其下場大概和當年與德軍虎型豹式戰車單挑對抗的75 MM短炮管式M-4薛曼坦克差不多........................
-------------------------------------------
90-II式戦車
行進間射撃性(25km/h以下),1500m命中率70%以上。
-------------------------------------------
98式戦車
行進間射撃性凌駕上述車種
-------------------------------------------
99式戦車
行進間射撃性
2007年美軍將領訪問中国軍基地之際,99式戦車行進間射撃1400m距離目標,APFSDS六發全命中。
-----------------------------------------
請問:
中國的type90II行進射擊,多遠能有效命中貫穿M60A3正面砲塔?相反的我方M60A3TTS,在行進中又是多遠能KO掉對方?
某評論家張XX說過伊拉客T-72 ,要到800米才能有效打中美軍坦克,所以小弟才有中國type90,會不會移動射擊更不精準的疑問.可是對方似乎皮比較厚,我方不就要更近才能擊毀它,到底誰比較強呢= =?
-----------------------------------------
A:
1.gun
The armor piercing capability of a tank round decreases by range, for 105mm rifle gun firing APFSDS ammunition with muzzle velocity of 1,485 meters/second.
Typical Armor Penetration at
500m: 377 mm
1000m: 349 mm
1500m: 322 mm
2000m: 294 mm
3000m: 238 mm
For 125mm smoothbore gun firing APFSDS ammunition with muzzle velocity of 1,680 meters/second.
Typcial Armor Penetration at
500m: 387 mm
1000m: 363 mm
1500m: 330 mm
2000m: 297 mm
3000m: 230 mm
Both weapons have even chance of killing each other at similar ranges.
2.armor
However, Type 90 II has composite armor and M60 did not, which meant Type 90 II has greater chance of survival.
3.autoloader
Type 90 II's gun has to return to a specific elevation for the autoloader to work, while M60 does not have an autoloader its gun can fire in any position.
4.thermal sights
The thermal sights on M60A3 is one of the best, better than the ones on M1 Abrams, whereas Type 90 II doesn't not have that kind of sensor. So, M60 gets to see Type 90 II first and at longer ranges and score a kill first.
5.
The Iraqi War has demostrated that M60 is fairly matched to the T-72, since Type 90-II is pretty much a T-72, both of these tanks are about evenly matched. One have better armor and larger gun, the other has better sights and stabilize gun that enable it to fire first.
6.
"The U.S. Army in Saudi Arabia probably had about 1,900 M1A1 tanks. Its ability to fire reliably when moving at speed over rough ground (because of the stabilized gun mount) gave it a capability that proved valuable in the Gulf. The Abrams tank also has… vision devices that proved effective not only at night, but also in the dust and smoke of Kuwaiti daytime. On average, an Abrams outranged an Iraqi tank by about 1,000 meters."
Norman Friedman, Desert Victory - The War for Kuwait
-----------------------------------------
A:
1. 中國目前的最新銳主力戰車是98/99式,次一級的是96式,85/88/90式已經是十年多前研究的三級品
2. 中國為其新銳主力坦克所開發的最新型125 MM戰車炮與衰竭鈾/鎢合金APFSDS,威力據稱與西方現役主戰車用的一級120 MM戰車炮與APFSDS彈同級,甚至於猶有過之(可在2,000公尺處貫穿800至900公釐滾扎均質裝甲),雖然有人質疑此數據不無灌水之嫌,但是以 M-60A3三四十年前的傳統裝甲設計(正面裝甲最厚處防禦力相當於250至300公釐滾扎均質裝甲),上述穿甲性能哪怕打個五折,照樣足以在2,000 甚至於3,000公尺以外處屠殺M-60.
3. 而98/99式戰車在射控系統與裝甲防禦上,業已大幅捨棄俄製戰車風格,改朝德製戰車設計看齊;根據其複合裝甲配備設計,加上台灣主力戰車上所使用的 105 MM戰車炮與彈種均非時下最尖端的產品,台灣戰車若想正面擊破98/99式戰車,恐怕至少得逼近其至1,000,甚至於500公尺的範圍內方有機會.
簡而言之,如讓陸軍現役主力戰車(CM11, CM12, M-60A3)去與中國新銳主力戰車(96至99式)去正面決戰的話,其下場大概和當年與德軍虎型豹式戰車單挑對抗的75 MM短炮管式M-4薛曼坦克差不多........................
-------------------------------------------
90-II式戦車
行進間射撃性(25km/h以下),1500m命中率70%以上。
-------------------------------------------
98式戦車
行進間射撃性凌駕上述車種
-------------------------------------------
99式戦車
行進間射撃性
2007年美軍將領訪問中国軍基地之際,99式戦車行進間射撃1400m距離目標,APFSDS六發全命中。
無聊的屠村遊戲
整理自~巴哈
----------------------------------------
Q:有個劇情.就是率領反抗軍的公爵會要求主角屠殺某個村莊.然後把罪行嫁禍給暗黑騎士團(侵略者)讓反抗軍能夠得到居民的憤怒的支援然後馬上壯大.
之後出現2個選項1.依照命令2.抗命
選1的結果是.公爵之後1段時間得到絕對性的力量.並且有1段時間打贏了入侵者
選2的結果是.村莊1樣被屠殺了.而且公爵污陷主角是被暗黑騎士團吸收.而讓主角遭到2方的攻擊(選了之後.馬上要迎擊公爵率領的反抗軍菁英部隊.因為公爵假裝要來救村莊.其實是要攻擊抗命的主角)
各位會如何選擇呢?是要選1之後犧牲少數人來救多數人.並且讓戰爭提早結束?還是選2抗命呢?
當時我是選2.結果打的蠻辛苦的.
如果是現實的狀況.各位是騎士團領袖.會如何選擇呢?
哪個才是"正義"??
----------------------------------------
----------------------------------------
Re:
一.背景假設:
如果在現實世界做這類決定的話,可能還是需要假設一下當時國際情勢,不過全世界近200國,各國面臨挑戰都不同,因此只好簡化成一兩類模式以方便推斷,這時候過度簡化之理論,加上濃厚假設色彩,將讓討論情況嚴重偏離現實.
甚至即便是事先針對鄰國政經社會結構,與本國軍民面對此種事件時,在心理上的可能反應,來做抽樣調查,也不見得能反映真實狀況.畢竟高壓力下做出決定,並不會跟承平時期完全相同.
所以我把本命題當成:如果處於”仿造真實世界的幻想國度中,你將會如何選擇?”
----------------------------------------
----------------------------------------
二.討論方向:
因為各國立國精神不同,有的注重人權法治,有的注重公平,有的則注重民族光榮跟國家存續.我以為那種立國方針討論沒有多大討論空間在,只有改變,不變,或暫時改變,這幾種而已.所以本篇將較偏向軍事面,以及軍事手段帶來的政治影響,而不去討論不同立國方針時,該做出哪種選擇.
依照克勞塞維茨之定義: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延續.
一個戰略規劃必須考慮到戰後的和平,否則如在戰事當中將國力消耗殆盡,那麼戰後勝利方將無法良好的推行自己政治,甚至還會被其他鄰國趁虛而入;而失敗方則是被吞併,連執行以自國利益為出發點的政策機會都沒有.
於是本命題更應該考慮:屠村在戰爭進行時與終戰之後可能衍生政治影響,以推斷該手段是否正確?(當然在戰爭法與道德上鐵定不正確)
或即使在道德跟法律上並不正確,但是否值得實行呢?
這類似美軍對敵人丟核彈跟國軍炸黃河堤,以及SARS風波時候封閉醫院的做法,同樣都有犧牲一小群,以換取另一大群安全的意味在,因此如果以戰爭是從大團體利益出來的觀點來看,就不該完全排除該手段.而在道德上無限上綱,其實也等於沒有道德,因為會害死更多人.
因為這種國家至上的觀點有點類似極權或軍國主義,會嚴重犧牲少數人,所以最好是能:
1.事先防止戰爭發生
2.再來才是談如何在戰爭下保全多數人的利益;
3.最差的選擇,則是少數人跟多數人利益都不保護,讓極權國家來迫害你的國民,這時死傷將會比戰死的人口還多(例如毛主席跟史大林統治時就殺害數千萬平民 )
----------------------------------------
----------------------------------------
三.開始評估:
1.首先估計屠村可能帶來的影響:
1)精神戰力
拿破崙曾說戰爭當中精神與物質的比重是3:1,最明顯例子就是漢朝班超, 就是靠著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精神,只用36人就擺平了匈奴使節團,並威鎮西域諸國,讓數萬胡兵聽其差遣,所以提升精神戰力,的確有益於抵抗強敵.
2)屠殺平民是否能提升精神戰力呢?
蒙古西征時,對於敵方頑抗者採取事後屠城戰略,的確讓不少城因恐懼而降,這算是提升精神戰力的另一種變體:靠屠殺敵方平民,來瓦解敵方精神戰力.
所以自國平民被人屠殺,不見得能提升自身軍隊的精神戰力或人民抵抗決心.反而可能減低精神戰力!
這就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決策者不可不慎.
----------------------------------------
2.部隊性質差異是否適合:
如果事先告訴本國軍隊,那是嫁禍於敵國的心戰策略,以妄想求取安定軍心,那恐怕必須先讓各部隊都知道這意圖,且不保證軍民都不會因反感而倒戈.
這顯示如屠殺不保密將難達成效,因此更需倚賴特殊處置部隊來進行此任務.如應當使用高忠誠度 ,且夠變態的武裝黨衛隊,像是”骷髏總隊”,這種專搞”最終解決方案”的部隊;或使用”蓋世太保與特高警察”等情治體系來進行,以求保密並順利完成工作.
因此,”身為本命題內的一位騎士團長”,基於”騎士精神”當然該拒絕此項任務!
同時又因自身所率部隊之性質差異,當我拒絕接受成命時,也沒啥好奇怪的吧 (在下不認為騎士團每個人都會保密,所以改交給黨衛軍或特工去做比較妥當.)
----------------------------------------
3.使用上的限制
1)目標選擇
從過去戰史出發,可以當作判斷根據的例子,譬如南北戰爭時,南軍因為後方家園大城,被北軍突入掠奪, 使得南軍軍心跟補給雙雙挫敗,官兵逃亡現象日益嚴重,而全面投降的例子,也透露了屠殺所選定的遇害城市:必須是邊遠不重要的小城,以防軍心跟後勤發生動搖.
2)數量因素
其他如美國遭遇911死傷數千人之後,導致美國憤而發動阿富汗戰爭;而日本被原子彈殺死數十萬平民,卻導致宣布投降的例子;這顯示被敵人屠殺的平民數,必須恰到好處,不能太多或太少
3)操作方式
美國只憑海珊可能有WMD,就發動伊拉克戰事,讓美國無法上下一心支持的例子,說明媒體(或流言)之政治配合手段也很重要,不然人就變成白死了.
----------------------------------------
4.再來由敵人的屬性來決定該應對方式:
1)敵人是帶有侵略個性的文明強國(漢朝、美國)
a.戰爭動機-
此類國家大多因利益而戰,所以除非遭遇少數極端狀況(譬如遇到暴君執政,以及受神明或某種主義的精神號召,與外力入侵時等),不然都是在有利可圖,或可保證勝利之下才會發動戰爭.
像是漢朝初年,因為國力尚未從開國戰爭破壞裡復元過來,對匈奴往往採取避戰.
b.國家專長-
因為此類敵人文明程度較高,較擅長經濟發展建設,導致這類國家在和平時期的國力成長,會比起戰爭時期還更顯著.而他們的戰爭實力,則多半是靠經濟力量,與戰爭學術發展,所堆砌出來的,而非主要靠野蠻民風.
c.應對方式-
在本命題內打贏這類國家的方式:就是讓他們付出嚴重代價!
因為小國在正規軍對峙上打不贏對方,那麼搞游擊戰讓戰爭長期拖延下去,也是一種獲勝之道.
而想要人民願意替你打游擊,當然也能包含屠殺自己平民,來激起民族意識之垃圾手段.
因為超級大國的國界通常都很長,周邊可能還有其他強國存在,只要我們讓入侵者將實力長期浪費在軍事上,最終其經濟發展必然受連累,當其國力停滯的時候,很容易被第三者趁機挑戰成功.
於是因為避免這現象發生 ,入侵者常會想辦法停戰求和(譬如美國從越南撤軍,因為戰爭讓國力發展停滯,而不得不轉向聯中制蘇策略).
而當回歸和平時期之後,美國馬上又發揮其文明特性,讓國力翻升到可以獨自挑戰全球的地步,則說明此類敵人靠和平時期來壯大的特性.
------------------
2)敵人是文明弱國,但軍事上強國(譬如古代匈奴)
a.戰爭動機-
此類國家也是會因利益而戰,但是因為民風尚武或文化野蠻的關係,也更時常會發動XX聖戰,或替可汗復仇之類,看似非理性決策的戰爭.
b.國家專長-
這類國家因為經濟發展手段不高,導致除非控制國際交通貿易動線,否則在和平時期的國力成長, 並不如靠戰爭掠奪兼併時所得來的成長高.其文明特性,讓發動戰爭掠奪,比和平建設更容易讓該國致富,所以也較不怕戰事拖延會連累經濟建設,有點類似戰爭賭徒性格.
因為民風強悍,與軍事上熟悉騎兵之運用,讓它們在火器或長弓發明前,也有不低的戰勝機會.
c.應對方式-
打贏這類傾略者的方式:
大國防衛,靠正規殲滅、堅壁清野、跟游擊;小國防衛,則靠正規作戰、堅壁清野.
人口限制-
對付野蠻或游牧民族,雖然也可搞游擊戰,但他們勢必很不怕死.因此本主題對自國人搞屠村的苦肉計戰術,如果是希望衍生人民游擊對抗行動,那麼成效上可能不會太顯著.除非受到侵略者是大國,例如匈奴打漢朝,否則小國想用游擊對抗蠻族,不見得可佔多少便宜.
單兵素質-
因為敵我兵種相同時,通常一個蠻族士兵之戰力,會大過一個文明士兵,這時候小國如只用游擊戰爭,那麼散兵性質戰術,可能會變成自己的惡夢!
而大國則可靠優勢人口跟對方慢慢磨,因為被侵略方主要著眼於戰勝以保存國家生存,所以跟大國扮演侵略者時的思考角度不太相同.
目標選擇-
從這方面來看如想進行的屠村苦肉計,不光是應要喚起人民游擊騷擾,也該追求大規模圍殲蠻族之會戰.而想要增加正規戰力之具體形勢,非得靠雄厚的人力資源與經濟物資等支持,所以屠殺的自己村落,不能是人口眾多大城或重要補給據點(本題當然不算人口大城).
屠村後,也不能讓蠻族有趁機掌握重要經濟交通線,或重要軍事隘口之機會.如果當地是屬於這幾類型重要村落,那麼基於穩定該處民心方可穩固大局,或防務上的人力支援需要,則這村不能屠.也就是邊防要地跟經濟交通要地都不能屠殺.
替代方案-
反過來說,如果不屠村, 也不見得就不利戰事進行.一個有許多村民生活於其中的富裕小村,也比較能吸引蠻族來掠奪補給,這時設下陷阱的正規軍就有機會圍殲蠻族,村鎮比起開闊地也更有益於對抗蠻族騎兵.
游擊的限制-
加上游牧民族文明發展較低,所以道德義務或法律觀勢必較薄弱,說不定當你人民游擊越火熱, 反而更容易激起他們對你搞屠城之決心.另外遊牧民族的飄忽特性,如果他們不在你國家內生根落腳,只是打劫之後就馬上開溜,那也無法很好的用游擊對抗之,還不如堅壁清野策略,清除野外可資敵的各種設施,來得有效.
總結-
就是這類國家欺善怕惡,吃軟怕硬,只靠游擊襲擊,可能沒有靠正規軍包圍殲滅戰,更來得讓他們害怕;法律或道德說服無用,只能靠軍事鐵腕制裁之.
雖然金錢收買蠻族跟和約也有些成效,可惜啥麼宋兄遼弟以兄弟相稱,給歲幣收買,往往只能暫時緩和局勢,還不如打到他叫媽媽來得靈光.不過某些長不大的皇帝或將領,似乎不喜歡太多胡人亂認中原人士當父母親,只喜歡當胡人的小孩,所以某文明古國才一再上演亡國戲碼.
------------------
3)敵人是文明或軍事上的小國(譬如荷比盧,越,韓)
a.戰爭動機-
因為人口跟資源稀少的關係,導致這類國家基本上很少主動入侵他國.而荷蘭殖民東印度與臺灣,或越南入侵高棉 ,算是例外情況,不過它們比起受害國仍強大許多,但與周邊大國相處時,則又符合很少侵略的小國特徵.
b.國家專長-
他們的戰爭實力,多半是靠科技,與戰爭學術發展,所堆砌出來的,然而經濟規模有限,所以並不能進行持久的正規作戰,除非有大國撐腰.
c.應對方式-
大國防衛-
因此如果有這類小國膽敢入侵大國時,除非科技差距太大,譬如二戰之日本打中國,否則像越南那種等級的小國入侵中原,或只是盧森堡入侵法國或德國,我們不但不該屠殺村民來搞苦肉計,反而該開城迎接敵軍,然後再來甕中捉鱉;或故意三百里不設防,當誘敵全軍深入之後再來八面夾殺,務求全殲敵國有生兵力,接著反過來直搗敵人千里外之首都,享受一路無人幫你抓癢之痛快.
小國防衛-
如果被侵略方是小國,如韓國打台灣,那考量雙方正規戰爭能力都無法持久,那防守方用游擊也還算合理,不過雙方實力差距並不大,加上防守方有攻守優勢,實在沒必要搞屠村.
總結-
遇上這類型不自量力的敵軍入侵時,如果還有將領要搞屠殺自己人民的工作,那麼我會先懷疑這長官是否不適任?或根本就是叛國者 ,先抓起問罪再說.
不過敵軍暗黑騎士團這名字,聽起來也滿刺耳的, 難保不是長官想跟對方比誰才是真正黑心肝,
或爭誰才夠資格當黑暗主宰撒旦閣下的接班人,所以才動手下令殺自己人.
當然殺村民不如殺同袍,而殺同袍又不如殺長官來得黑暗一點,於是我們幹掉自己長官,爭取在撒旦底下當個黑龍公爵,或黑狗大元帥的機會,也應該還算是合情合理的吧.
不然做掉國王跟白痴公爵,換個史上最無節操,只是因為腦殘加手滑才弒君的寶座來坐坐,也很不錯玩.遊戲真該多設計這一選項,畢竟每個遊戲主角都一直好人或天才,不會很煩嗎?
----------------------------------------
Q:有個劇情.就是率領反抗軍的公爵會要求主角屠殺某個村莊.然後把罪行嫁禍給暗黑騎士團(侵略者)讓反抗軍能夠得到居民的憤怒的支援然後馬上壯大.
之後出現2個選項1.依照命令2.抗命
選1的結果是.公爵之後1段時間得到絕對性的力量.並且有1段時間打贏了入侵者
選2的結果是.村莊1樣被屠殺了.而且公爵污陷主角是被暗黑騎士團吸收.而讓主角遭到2方的攻擊(選了之後.馬上要迎擊公爵率領的反抗軍菁英部隊.因為公爵假裝要來救村莊.其實是要攻擊抗命的主角)
各位會如何選擇呢?是要選1之後犧牲少數人來救多數人.並且讓戰爭提早結束?還是選2抗命呢?
當時我是選2.結果打的蠻辛苦的.
如果是現實的狀況.各位是騎士團領袖.會如何選擇呢?
哪個才是"正義"??
----------------------------------------
----------------------------------------
Re:
一.背景假設:
如果在現實世界做這類決定的話,可能還是需要假設一下當時國際情勢,不過全世界近200國,各國面臨挑戰都不同,因此只好簡化成一兩類模式以方便推斷,這時候過度簡化之理論,加上濃厚假設色彩,將讓討論情況嚴重偏離現實.
甚至即便是事先針對鄰國政經社會結構,與本國軍民面對此種事件時,在心理上的可能反應,來做抽樣調查,也不見得能反映真實狀況.畢竟高壓力下做出決定,並不會跟承平時期完全相同.
所以我把本命題當成:如果處於”仿造真實世界的幻想國度中,你將會如何選擇?”
----------------------------------------
----------------------------------------
二.討論方向:
因為各國立國精神不同,有的注重人權法治,有的注重公平,有的則注重民族光榮跟國家存續.我以為那種立國方針討論沒有多大討論空間在,只有改變,不變,或暫時改變,這幾種而已.所以本篇將較偏向軍事面,以及軍事手段帶來的政治影響,而不去討論不同立國方針時,該做出哪種選擇.
依照克勞塞維茨之定義: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延續.
一個戰略規劃必須考慮到戰後的和平,否則如在戰事當中將國力消耗殆盡,那麼戰後勝利方將無法良好的推行自己政治,甚至還會被其他鄰國趁虛而入;而失敗方則是被吞併,連執行以自國利益為出發點的政策機會都沒有.
於是本命題更應該考慮:屠村在戰爭進行時與終戰之後可能衍生政治影響,以推斷該手段是否正確?(當然在戰爭法與道德上鐵定不正確)
或即使在道德跟法律上並不正確,但是否值得實行呢?
這類似美軍對敵人丟核彈跟國軍炸黃河堤,以及SARS風波時候封閉醫院的做法,同樣都有犧牲一小群,以換取另一大群安全的意味在,因此如果以戰爭是從大團體利益出來的觀點來看,就不該完全排除該手段.而在道德上無限上綱,其實也等於沒有道德,因為會害死更多人.
因為這種國家至上的觀點有點類似極權或軍國主義,會嚴重犧牲少數人,所以最好是能:
1.事先防止戰爭發生
2.再來才是談如何在戰爭下保全多數人的利益;
3.最差的選擇,則是少數人跟多數人利益都不保護,讓極權國家來迫害你的國民,這時死傷將會比戰死的人口還多(例如毛主席跟史大林統治時就殺害數千萬平民 )
----------------------------------------
----------------------------------------
三.開始評估:
1.首先估計屠村可能帶來的影響:
1)精神戰力
拿破崙曾說戰爭當中精神與物質的比重是3:1,最明顯例子就是漢朝班超, 就是靠著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精神,只用36人就擺平了匈奴使節團,並威鎮西域諸國,讓數萬胡兵聽其差遣,所以提升精神戰力,的確有益於抵抗強敵.
2)屠殺平民是否能提升精神戰力呢?
蒙古西征時,對於敵方頑抗者採取事後屠城戰略,的確讓不少城因恐懼而降,這算是提升精神戰力的另一種變體:靠屠殺敵方平民,來瓦解敵方精神戰力.
所以自國平民被人屠殺,不見得能提升自身軍隊的精神戰力或人民抵抗決心.反而可能減低精神戰力!
這就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決策者不可不慎.
----------------------------------------
2.部隊性質差異是否適合:
如果事先告訴本國軍隊,那是嫁禍於敵國的心戰策略,以妄想求取安定軍心,那恐怕必須先讓各部隊都知道這意圖,且不保證軍民都不會因反感而倒戈.
這顯示如屠殺不保密將難達成效,因此更需倚賴特殊處置部隊來進行此任務.如應當使用高忠誠度 ,且夠變態的武裝黨衛隊,像是”骷髏總隊”,這種專搞”最終解決方案”的部隊;或使用”蓋世太保與特高警察”等情治體系來進行,以求保密並順利完成工作.
因此,”身為本命題內的一位騎士團長”,基於”騎士精神”當然該拒絕此項任務!
同時又因自身所率部隊之性質差異,當我拒絕接受成命時,也沒啥好奇怪的吧 (在下不認為騎士團每個人都會保密,所以改交給黨衛軍或特工去做比較妥當.)
----------------------------------------
3.使用上的限制
1)目標選擇
從過去戰史出發,可以當作判斷根據的例子,譬如南北戰爭時,南軍因為後方家園大城,被北軍突入掠奪, 使得南軍軍心跟補給雙雙挫敗,官兵逃亡現象日益嚴重,而全面投降的例子,也透露了屠殺所選定的遇害城市:必須是邊遠不重要的小城,以防軍心跟後勤發生動搖.
2)數量因素
其他如美國遭遇911死傷數千人之後,導致美國憤而發動阿富汗戰爭;而日本被原子彈殺死數十萬平民,卻導致宣布投降的例子;這顯示被敵人屠殺的平民數,必須恰到好處,不能太多或太少
3)操作方式
美國只憑海珊可能有WMD,就發動伊拉克戰事,讓美國無法上下一心支持的例子,說明媒體(或流言)之政治配合手段也很重要,不然人就變成白死了.
----------------------------------------
4.再來由敵人的屬性來決定該應對方式:
1)敵人是帶有侵略個性的文明強國(漢朝、美國)
a.戰爭動機-
此類國家大多因利益而戰,所以除非遭遇少數極端狀況(譬如遇到暴君執政,以及受神明或某種主義的精神號召,與外力入侵時等),不然都是在有利可圖,或可保證勝利之下才會發動戰爭.
像是漢朝初年,因為國力尚未從開國戰爭破壞裡復元過來,對匈奴往往採取避戰.
b.國家專長-
因為此類敵人文明程度較高,較擅長經濟發展建設,導致這類國家在和平時期的國力成長,會比起戰爭時期還更顯著.而他們的戰爭實力,則多半是靠經濟力量,與戰爭學術發展,所堆砌出來的,而非主要靠野蠻民風.
c.應對方式-
在本命題內打贏這類國家的方式:就是讓他們付出嚴重代價!
因為小國在正規軍對峙上打不贏對方,那麼搞游擊戰讓戰爭長期拖延下去,也是一種獲勝之道.
而想要人民願意替你打游擊,當然也能包含屠殺自己平民,來激起民族意識之垃圾手段.
因為超級大國的國界通常都很長,周邊可能還有其他強國存在,只要我們讓入侵者將實力長期浪費在軍事上,最終其經濟發展必然受連累,當其國力停滯的時候,很容易被第三者趁機挑戰成功.
於是因為避免這現象發生 ,入侵者常會想辦法停戰求和(譬如美國從越南撤軍,因為戰爭讓國力發展停滯,而不得不轉向聯中制蘇策略).
而當回歸和平時期之後,美國馬上又發揮其文明特性,讓國力翻升到可以獨自挑戰全球的地步,則說明此類敵人靠和平時期來壯大的特性.
------------------
2)敵人是文明弱國,但軍事上強國(譬如古代匈奴)
a.戰爭動機-
此類國家也是會因利益而戰,但是因為民風尚武或文化野蠻的關係,也更時常會發動XX聖戰,或替可汗復仇之類,看似非理性決策的戰爭.
b.國家專長-
這類國家因為經濟發展手段不高,導致除非控制國際交通貿易動線,否則在和平時期的國力成長, 並不如靠戰爭掠奪兼併時所得來的成長高.其文明特性,讓發動戰爭掠奪,比和平建設更容易讓該國致富,所以也較不怕戰事拖延會連累經濟建設,有點類似戰爭賭徒性格.
因為民風強悍,與軍事上熟悉騎兵之運用,讓它們在火器或長弓發明前,也有不低的戰勝機會.
c.應對方式-
打贏這類傾略者的方式:
大國防衛,靠正規殲滅、堅壁清野、跟游擊;小國防衛,則靠正規作戰、堅壁清野.
人口限制-
對付野蠻或游牧民族,雖然也可搞游擊戰,但他們勢必很不怕死.因此本主題對自國人搞屠村的苦肉計戰術,如果是希望衍生人民游擊對抗行動,那麼成效上可能不會太顯著.除非受到侵略者是大國,例如匈奴打漢朝,否則小國想用游擊對抗蠻族,不見得可佔多少便宜.
單兵素質-
因為敵我兵種相同時,通常一個蠻族士兵之戰力,會大過一個文明士兵,這時候小國如只用游擊戰爭,那麼散兵性質戰術,可能會變成自己的惡夢!
而大國則可靠優勢人口跟對方慢慢磨,因為被侵略方主要著眼於戰勝以保存國家生存,所以跟大國扮演侵略者時的思考角度不太相同.
目標選擇-
從這方面來看如想進行的屠村苦肉計,不光是應要喚起人民游擊騷擾,也該追求大規模圍殲蠻族之會戰.而想要增加正規戰力之具體形勢,非得靠雄厚的人力資源與經濟物資等支持,所以屠殺的自己村落,不能是人口眾多大城或重要補給據點(本題當然不算人口大城).
屠村後,也不能讓蠻族有趁機掌握重要經濟交通線,或重要軍事隘口之機會.如果當地是屬於這幾類型重要村落,那麼基於穩定該處民心方可穩固大局,或防務上的人力支援需要,則這村不能屠.也就是邊防要地跟經濟交通要地都不能屠殺.
替代方案-
反過來說,如果不屠村, 也不見得就不利戰事進行.一個有許多村民生活於其中的富裕小村,也比較能吸引蠻族來掠奪補給,這時設下陷阱的正規軍就有機會圍殲蠻族,村鎮比起開闊地也更有益於對抗蠻族騎兵.
游擊的限制-
加上游牧民族文明發展較低,所以道德義務或法律觀勢必較薄弱,說不定當你人民游擊越火熱, 反而更容易激起他們對你搞屠城之決心.另外遊牧民族的飄忽特性,如果他們不在你國家內生根落腳,只是打劫之後就馬上開溜,那也無法很好的用游擊對抗之,還不如堅壁清野策略,清除野外可資敵的各種設施,來得有效.
總結-
就是這類國家欺善怕惡,吃軟怕硬,只靠游擊襲擊,可能沒有靠正規軍包圍殲滅戰,更來得讓他們害怕;法律或道德說服無用,只能靠軍事鐵腕制裁之.
雖然金錢收買蠻族跟和約也有些成效,可惜啥麼宋兄遼弟以兄弟相稱,給歲幣收買,往往只能暫時緩和局勢,還不如打到他叫媽媽來得靈光.不過某些長不大的皇帝或將領,似乎不喜歡太多胡人亂認中原人士當父母親,只喜歡當胡人的小孩,所以某文明古國才一再上演亡國戲碼.
------------------
3)敵人是文明或軍事上的小國(譬如荷比盧,越,韓)
a.戰爭動機-
因為人口跟資源稀少的關係,導致這類國家基本上很少主動入侵他國.而荷蘭殖民東印度與臺灣,或越南入侵高棉 ,算是例外情況,不過它們比起受害國仍強大許多,但與周邊大國相處時,則又符合很少侵略的小國特徵.
b.國家專長-
他們的戰爭實力,多半是靠科技,與戰爭學術發展,所堆砌出來的,然而經濟規模有限,所以並不能進行持久的正規作戰,除非有大國撐腰.
c.應對方式-
大國防衛-
因此如果有這類小國膽敢入侵大國時,除非科技差距太大,譬如二戰之日本打中國,否則像越南那種等級的小國入侵中原,或只是盧森堡入侵法國或德國,我們不但不該屠殺村民來搞苦肉計,反而該開城迎接敵軍,然後再來甕中捉鱉;或故意三百里不設防,當誘敵全軍深入之後再來八面夾殺,務求全殲敵國有生兵力,接著反過來直搗敵人千里外之首都,享受一路無人幫你抓癢之痛快.
小國防衛-
如果被侵略方是小國,如韓國打台灣,那考量雙方正規戰爭能力都無法持久,那防守方用游擊也還算合理,不過雙方實力差距並不大,加上防守方有攻守優勢,實在沒必要搞屠村.
總結-
遇上這類型不自量力的敵軍入侵時,如果還有將領要搞屠殺自己人民的工作,那麼我會先懷疑這長官是否不適任?或根本就是叛國者 ,先抓起問罪再說.
不過敵軍暗黑騎士團這名字,聽起來也滿刺耳的, 難保不是長官想跟對方比誰才是真正黑心肝,
或爭誰才夠資格當黑暗主宰撒旦閣下的接班人,所以才動手下令殺自己人.
當然殺村民不如殺同袍,而殺同袍又不如殺長官來得黑暗一點,於是我們幹掉自己長官,爭取在撒旦底下當個黑龍公爵,或黑狗大元帥的機會,也應該還算是合情合理的吧.
不然做掉國王跟白痴公爵,換個史上最無節操,只是因為腦殘加手滑才弒君的寶座來坐坐,也很不錯玩.遊戲真該多設計這一選項,畢竟每個遊戲主角都一直好人或天才,不會很煩嗎?
關於改裝悍馬的聯想
來源~巴哈
------------------------------------------
1.悍馬著重於運動性能
網路上有改裝過的悍馬遇襲照片,整個車輛燒得焦黑,地上則躺著幾個美國大兵,應該是都死了,所以悍馬不是拿來當成機動碉堡來固守的,運動性能才是關鍵.快速脫離或快速進入戰場就是一種安全保障.趁對方重武器還沒佈置瞄準過來前,先打或快溜,快速移動時,也不容易被槍K中.
即使悍馬有改裝 , 應該也擋不住五零機槍,索馬利亞當時民兵又不缺這類武器.看在伊美軍的網上照片, 像只裝射手鋼板跟車體鋼板防護,車體鋼板材質是否有輕量化?如太重影響運動性能,動力機構又要改.聽以前同事講悍馬油箱有防爆 ,輪胎被打中時還能續行幾公里 ,方便脫離戰場.國軍的悍馬車也沒搞啥加裝鋼板, 如此, 突出性能都是在跟機動有關性能上.而輕型機動車輛運輸步兵到火線外圍,就該放步兵下來,因此車輛本身不會有太大危險.
2.摩托化步兵是搞下車作戰
摩托化步兵是搞下車作戰 ,車輛只算交通工具,進入主戰地帶時,如不下車作戰,一枚RPG射過來,整車士兵都完蛋.
摩步兵進城下車作戰時,雖然一般子彈就能殺掉士兵,但士兵分開掩蔽 ,也比集中車內等對方用重武器來攻擊有保障,只要不是敵我懸殊,作戰時間不見得會撐得較短.而此時車輛就當機動化的機槍載臺,或當成士兵剛下車,還沒找到掩護前的暫時掩體.
是老美後來面臨的作戰型態改變 ,變成跟民兵打城市游擊戰 ,前後線失去焦點 , 於是不得不把一般機動車輛也強化.否則正常來說,當美軍重武器跟空軍轟完,敵人正規軍沒被打垮 ,其士氣也差不多完蛋了, 裝甲步兵+步行步兵進去掃蕩一下就OK .
3.美軍在索馬利亞的行動
美軍特戰單位在索馬利亞的行動本來是打算快進快出,所以用噪音跟體型較小的悍馬赴狹窄市區,不算失策.(至於卡車就很讓人費解)
但當時直昇機不幸被打下來,讓地上人員必須一直去救援 , 導致作戰時間被拉長,當敵人火力又強大人又多時,如果失去奇襲跟快速脫離條件,還不如用重裝的正規軍.
雖然美軍最後靠巴基斯坦裝甲車來救才脫離,不過,如沒有直昇機在空中整夜火力炸射,巴基斯坦車輛進去時恐怕也凶多吉少.畢竟索馬利亞民兵有RPG ,還會設置路障 ,人數又爆多,連六四民運時,一堆沒武器的學生跟市民 ,也能燒掉裝甲車,當然索馬利亞民兵能力更不在話下.
因此本人猜想當時美軍成敗都在直昇機身上;再來則是敵情判定失策;至於悍馬裝甲有無強化,恐怕並非主要關鍵(當時因為敵情判定出錯,才用輕裝車輛).
4.裝備適用聯想
(1)地面車輛
在隱密或快速行動時,以及城市街巷運動時,吉普車很不錯用;而高強度跟持久作戰時,則裝甲車跟戰車較適合.
(2)直昇機的優缺點
直昇機負責快速機動跟及時火力支援,但是自身防護也很脆弱.
如果是一般野戰,還能靠機砲遠程火力壓制;但是城市戰時,敵人隱身在樓房街巷之中,想打市中心的敵人,直昇機就必須飛進去不可,而此時敵人RPG跟輕火力已經等在那裡了.
(3)特種部隊有使用上的限制
而如改用地面火砲支援,不但還需要前觀觀測,說不定還K中自己人跟平民.特種作戰本來就是近距離交火較多,又有時效性,哪有時間讓人慢慢修正砲兵彈著點;用上砲兵,也比較像大規模空降時的正規戰,而影片中也沒看見砲兵跟戰車在戰區附近;戰爭目的又是為救平民來制裁軍閥,沒理由殺對平民大開殺戒,白宮面子會掛不住;加上直昇機垂降特戰兵時,幾乎保持不動的特性, 此時也容易被攻擊命中.
結論就是:美軍特戰單位在索馬利亞的行動,是一場不該打的,很像特種作戰的正規戰鬥.
該戰爭暴露出:沒有適合的交通工具, 沒有可靠的情報跟外交作業,沒有適當的備援計畫,直昇機則需要提高防護性
5.借鑒:
(1)發展適合的陸戰交通工具
發展適合打正規跟城市戰的高防護高機動性之輕型車輛,看來炸彈炸不穿的史崔克可以成為首選,而強化悍馬跟其他軍卡則可當輔助.伊拉克住民地戰鬥,則進一步驗證這個發展趨勢.
(2)情報作業
提高人力情報來源, 可減低衛星或UAV的誤判率
(3)提高直昇機防護性能跟夜戰能力
直昇機的夜戰能力很重要,因為片中幾乎都夜晚提供火力支援,民兵似乎不易在夜晚瞄準.
在沒有可靠的情報前置作業前,直昇機也不該隨便進入城市,否則就該提高直昇機防護性,或改以高防護車輛當任務進行工具(Merkava or 史崔克 )
(4)外交作業很重要
外交跟官方作業似乎比想像中的更GY ,外援來得太慢;美國軍方又派不出裝甲車殺進去嗎? 運輸機買假的?本國空運幾臺過去很難?
(5)特戰兵
特戰兵雖然受過精良訓練 ,但不是無敵的 ,他們只適用在特殊戰場型態.
(6)首都防衛
特戰兵在索馬利亞該戰役被敵人優勢火力壓著打,但靠空中火力支援而撐了很久時間.這是否暗示國軍裁撤空降旅的砲兵營,也是想改走空中火力支援路線? 畢竟不可能862整旅都用來反恐怖,軍事作戰應該仍是該特戰旅主要任務才對.
但是特戰旅又被賦予拱衛首都任務,勢必要打都市戰鬥.在高樓林立的市區,我方直昇機被敵人竄入市區的傘兵突襲機率不算小吧.當面臨對方的傘兵,不會是前後線分明的戰場,而是到處是灑下來的散兵, 此時直昇機從樹林跟高樓掩蔽後方,冒出來攻擊的策略, 可能沒啥鳥用了,反而直昇機隨時有受到地上火力突擊的可能(除非你只在半夜打仗)
此外D-day登陸當天,空中勢必還有大陸旋翼跟定翼飛機威脅,灘頭也有重裝單位登陸,情勢將很GY.如果空中即時火力支援不保的話,那麼特戰旅是否該恢復砲兵營編製?或配備雲豹105?畢竟如想靠其他陸地單位的火力支援, 國軍跨單位支援聯繫作業,總給人一種不太可靠跟不即時的感覺,如敵人數量又多 ,那一個火力單位支援多處,必很吃力.
在上述情況下,國軍並不需要強化過的悍馬,因為對方又不缺RPG,而且摩托化步兵是搞下車作戰
因此將會是較需要:
聯戰指揮管制體系
可靠的基層通聯工具(老舊的77該換了)
馳車式之類的戰車(高防護,高火力,運兵)
雲豹105或結合卡車的機動拖曳重炮(及時支援火力)
搭載機關炮的IFV(掃射運輸機跟剛落地的空降兵)
多管火箭(射程跟散佈面大,哪有空降或登陸,就轟哪裡,避免敵逃到城中變成難搞)
------------------------------------------
1.悍馬著重於運動性能
網路上有改裝過的悍馬遇襲照片,整個車輛燒得焦黑,地上則躺著幾個美國大兵,應該是都死了,所以悍馬不是拿來當成機動碉堡來固守的,運動性能才是關鍵.快速脫離或快速進入戰場就是一種安全保障.趁對方重武器還沒佈置瞄準過來前,先打或快溜,快速移動時,也不容易被槍K中.
即使悍馬有改裝 , 應該也擋不住五零機槍,索馬利亞當時民兵又不缺這類武器.看在伊美軍的網上照片, 像只裝射手鋼板跟車體鋼板防護,車體鋼板材質是否有輕量化?如太重影響運動性能,動力機構又要改.聽以前同事講悍馬油箱有防爆 ,輪胎被打中時還能續行幾公里 ,方便脫離戰場.國軍的悍馬車也沒搞啥加裝鋼板, 如此, 突出性能都是在跟機動有關性能上.而輕型機動車輛運輸步兵到火線外圍,就該放步兵下來,因此車輛本身不會有太大危險.
2.摩托化步兵是搞下車作戰
摩托化步兵是搞下車作戰 ,車輛只算交通工具,進入主戰地帶時,如不下車作戰,一枚RPG射過來,整車士兵都完蛋.
摩步兵進城下車作戰時,雖然一般子彈就能殺掉士兵,但士兵分開掩蔽 ,也比集中車內等對方用重武器來攻擊有保障,只要不是敵我懸殊,作戰時間不見得會撐得較短.而此時車輛就當機動化的機槍載臺,或當成士兵剛下車,還沒找到掩護前的暫時掩體.
是老美後來面臨的作戰型態改變 ,變成跟民兵打城市游擊戰 ,前後線失去焦點 , 於是不得不把一般機動車輛也強化.否則正常來說,當美軍重武器跟空軍轟完,敵人正規軍沒被打垮 ,其士氣也差不多完蛋了, 裝甲步兵+步行步兵進去掃蕩一下就OK .
3.美軍在索馬利亞的行動
美軍特戰單位在索馬利亞的行動本來是打算快進快出,所以用噪音跟體型較小的悍馬赴狹窄市區,不算失策.(至於卡車就很讓人費解)
但當時直昇機不幸被打下來,讓地上人員必須一直去救援 , 導致作戰時間被拉長,當敵人火力又強大人又多時,如果失去奇襲跟快速脫離條件,還不如用重裝的正規軍.
雖然美軍最後靠巴基斯坦裝甲車來救才脫離,不過,如沒有直昇機在空中整夜火力炸射,巴基斯坦車輛進去時恐怕也凶多吉少.畢竟索馬利亞民兵有RPG ,還會設置路障 ,人數又爆多,連六四民運時,一堆沒武器的學生跟市民 ,也能燒掉裝甲車,當然索馬利亞民兵能力更不在話下.
因此本人猜想當時美軍成敗都在直昇機身上;再來則是敵情判定失策;至於悍馬裝甲有無強化,恐怕並非主要關鍵(當時因為敵情判定出錯,才用輕裝車輛).
4.裝備適用聯想
(1)地面車輛
在隱密或快速行動時,以及城市街巷運動時,吉普車很不錯用;而高強度跟持久作戰時,則裝甲車跟戰車較適合.
(2)直昇機的優缺點
直昇機負責快速機動跟及時火力支援,但是自身防護也很脆弱.
如果是一般野戰,還能靠機砲遠程火力壓制;但是城市戰時,敵人隱身在樓房街巷之中,想打市中心的敵人,直昇機就必須飛進去不可,而此時敵人RPG跟輕火力已經等在那裡了.
(3)特種部隊有使用上的限制
而如改用地面火砲支援,不但還需要前觀觀測,說不定還K中自己人跟平民.特種作戰本來就是近距離交火較多,又有時效性,哪有時間讓人慢慢修正砲兵彈著點;用上砲兵,也比較像大規模空降時的正規戰,而影片中也沒看見砲兵跟戰車在戰區附近;戰爭目的又是為救平民來制裁軍閥,沒理由殺對平民大開殺戒,白宮面子會掛不住;加上直昇機垂降特戰兵時,幾乎保持不動的特性, 此時也容易被攻擊命中.
結論就是:美軍特戰單位在索馬利亞的行動,是一場不該打的,很像特種作戰的正規戰鬥.
該戰爭暴露出:沒有適合的交通工具, 沒有可靠的情報跟外交作業,沒有適當的備援計畫,直昇機則需要提高防護性
5.借鑒:
(1)發展適合的陸戰交通工具
發展適合打正規跟城市戰的高防護高機動性之輕型車輛,看來炸彈炸不穿的史崔克可以成為首選,而強化悍馬跟其他軍卡則可當輔助.伊拉克住民地戰鬥,則進一步驗證這個發展趨勢.
(2)情報作業
提高人力情報來源, 可減低衛星或UAV的誤判率
(3)提高直昇機防護性能跟夜戰能力
直昇機的夜戰能力很重要,因為片中幾乎都夜晚提供火力支援,民兵似乎不易在夜晚瞄準.
在沒有可靠的情報前置作業前,直昇機也不該隨便進入城市,否則就該提高直昇機防護性,或改以高防護車輛當任務進行工具(Merkava or 史崔克 )
(4)外交作業很重要
外交跟官方作業似乎比想像中的更GY ,外援來得太慢;美國軍方又派不出裝甲車殺進去嗎? 運輸機買假的?本國空運幾臺過去很難?
(5)特戰兵
特戰兵雖然受過精良訓練 ,但不是無敵的 ,他們只適用在特殊戰場型態.
(6)首都防衛
特戰兵在索馬利亞該戰役被敵人優勢火力壓著打,但靠空中火力支援而撐了很久時間.這是否暗示國軍裁撤空降旅的砲兵營,也是想改走空中火力支援路線? 畢竟不可能862整旅都用來反恐怖,軍事作戰應該仍是該特戰旅主要任務才對.
但是特戰旅又被賦予拱衛首都任務,勢必要打都市戰鬥.在高樓林立的市區,我方直昇機被敵人竄入市區的傘兵突襲機率不算小吧.當面臨對方的傘兵,不會是前後線分明的戰場,而是到處是灑下來的散兵, 此時直昇機從樹林跟高樓掩蔽後方,冒出來攻擊的策略, 可能沒啥鳥用了,反而直昇機隨時有受到地上火力突擊的可能(除非你只在半夜打仗)
此外D-day登陸當天,空中勢必還有大陸旋翼跟定翼飛機威脅,灘頭也有重裝單位登陸,情勢將很GY.如果空中即時火力支援不保的話,那麼特戰旅是否該恢復砲兵營編製?或配備雲豹105?畢竟如想靠其他陸地單位的火力支援, 國軍跨單位支援聯繫作業,總給人一種不太可靠跟不即時的感覺,如敵人數量又多 ,那一個火力單位支援多處,必很吃力.
在上述情況下,國軍並不需要強化過的悍馬,因為對方又不缺RPG,而且摩托化步兵是搞下車作戰
因此將會是較需要:
聯戰指揮管制體系
可靠的基層通聯工具(老舊的77該換了)
馳車式之類的戰車(高防護,高火力,運兵)
雲豹105或結合卡車的機動拖曳重炮(及時支援火力)
搭載機關炮的IFV(掃射運輸機跟剛落地的空降兵)
多管火箭(射程跟散佈面大,哪有空降或登陸,就轟哪裡,避免敵逃到城中變成難搞)
遊戲世界的經濟體系崩潰
來源~巴哈
-------------------------------------------
想起魔力出了那麼多年了,都還沒破百過, 可是一堆小朋友卻早就百多級了,也一個個的接連長大,開始變成聰明大學生,或升級成大白.
當80年代大家還在玩馬力歐單機版或街機時,日本ENIX搞出勇鬥系列,不過升學壓力讓我沒啥機會玩透(只在後來玩到PC版), 多年後在新世紀之初所推出的魔力,其世界觀看起來也承繼那勇者冒險風格, 都有一樣有史萊姆,勇者人物更是可愛到跟小悟空一樣,讓人無法抗拒它的魔力.
而當魔力改版後,成功轉職成氣功師時,看著自己人物打出的散彈噴飛怪物,更比第一次當年在快打內,成功使出氣功還感動(大概只有格鬥天王的麻宮出場時,才會更興奮一點點.)
不過, 慢慢的那種感動也漸漸消失了,並不是覺得膩了,魔力世界觀跟職業非常龐雜,一般玩家或斷斷續續玩的人,應該沒這樣快玩透,而是大家都長大了,或者該說小朋友們都變得很現實了.打飛新人,練太慢打飛;賠本幫忙製作或趕遠路去採集,出門還會被人閒;練功還限制攻格法 ,大家都玩攻格法,裝備又要從哪來?就算分身玩攻格法,也要讓本尊有時間上場露個臉吧?
好不容易本尊上場了,也用賠本價擺攤大半天,結果上門第一句就是都沒頂喔? 害我每批貨都要倒賣NPC,只敢擺出一兩件頂裝或近頂裝.裝備或補給品流通太低,導致物價上升,新人退卻;倒賣NPC如果沒有虧本的話(就是合法洗錢),則又可能造成貨幣流通太多,進一步促進通貨膨脹;因通貨膨脹,玩家更買不起補品,導致玩家更注重練功效率,以節省練功時的補品跟裝備耗損.
於是打飛生產系跟練功時裝啞巴,以求速戰速決;或懶得跟人囉唆交情,反正解任務就是要A錢 ;當太多環節都發生變質之後,其實也就如同跟打錢工一起玩遊戲,沒啥兩樣了
明明魔力曾經是很好的網路遊戲,卻搞得跟天X快差不多現實,下一代小朋友或改變中的大朋友,一同扼殺了許多好遊戲.一個遊戲被玩爛並沒有關係,但是接連多個紛紛完蛋,又代表什麼呢?
代表競爭激烈嗎? 或遊戲不耐玩呢? 還是人們思想已經發生改變了?
就如同那些7x年學長幾乎沒有玩遊戲的,所以他們最嚴肅正經.80前半的偶爾玩 ,思想比較近於人性化點.80後半的應該常玩遊戲,每遇到惡劣情況挑戰時,已經很難當成中流砥柱了.而90的只見過幾次面,並不知他們的變化, 不過那時候網遊剛興起不久,心態應還算正常. 直到最近在巴哈上,看到一些小朋友與某些可能是9X年學弟的誇張言行,加上又對照近來網路遊戲界的慘況, 我才發現並不是遊戲影響了人心,而是青少年的人心早已經逆轉完成,開始反過來去荼毒遊戲跟廠商了.即青出於藍更勝於藍,這大約是遊戲界始料未及的事.
誰規定要像上一代的玩法,必須呆呆的遵守設計師限制,他們是新式教育教出來的世代呀.當然遊戲廠商也變得聰明了,A錢手法也變得更精進,打著免費口號來A更多錢.但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遊戲最終不是被玩家搞爛,導致沒人玩而快速下市; 或廠商怕A不到錢,而開始縱容打錢工跟掛機,讓遊戲玩起來跟變爛也沒兩樣;這兩類命運似乎總會遇上一個.
因此,在如此不樂觀的環境情勢下,聽到魔力2即將推出的消息,實在也沒啥好高興的.不過還是會想玩啦,就是好奇咩.
-------------------------------------------
想起魔力出了那麼多年了,都還沒破百過, 可是一堆小朋友卻早就百多級了,也一個個的接連長大,開始變成聰明大學生,或升級成大白.
當80年代大家還在玩馬力歐單機版或街機時,日本ENIX搞出勇鬥系列,不過升學壓力讓我沒啥機會玩透(只在後來玩到PC版), 多年後在新世紀之初所推出的魔力,其世界觀看起來也承繼那勇者冒險風格, 都有一樣有史萊姆,勇者人物更是可愛到跟小悟空一樣,讓人無法抗拒它的魔力.
而當魔力改版後,成功轉職成氣功師時,看著自己人物打出的散彈噴飛怪物,更比第一次當年在快打內,成功使出氣功還感動(大概只有格鬥天王的麻宮出場時,才會更興奮一點點.)
不過, 慢慢的那種感動也漸漸消失了,並不是覺得膩了,魔力世界觀跟職業非常龐雜,一般玩家或斷斷續續玩的人,應該沒這樣快玩透,而是大家都長大了,或者該說小朋友們都變得很現實了.打飛新人,練太慢打飛;賠本幫忙製作或趕遠路去採集,出門還會被人閒;練功還限制攻格法 ,大家都玩攻格法,裝備又要從哪來?就算分身玩攻格法,也要讓本尊有時間上場露個臉吧?
好不容易本尊上場了,也用賠本價擺攤大半天,結果上門第一句就是都沒頂喔? 害我每批貨都要倒賣NPC,只敢擺出一兩件頂裝或近頂裝.裝備或補給品流通太低,導致物價上升,新人退卻;倒賣NPC如果沒有虧本的話(就是合法洗錢),則又可能造成貨幣流通太多,進一步促進通貨膨脹;因通貨膨脹,玩家更買不起補品,導致玩家更注重練功效率,以節省練功時的補品跟裝備耗損.
於是打飛生產系跟練功時裝啞巴,以求速戰速決;或懶得跟人囉唆交情,反正解任務就是要A錢 ;當太多環節都發生變質之後,其實也就如同跟打錢工一起玩遊戲,沒啥兩樣了
明明魔力曾經是很好的網路遊戲,卻搞得跟天X快差不多現實,下一代小朋友或改變中的大朋友,一同扼殺了許多好遊戲.一個遊戲被玩爛並沒有關係,但是接連多個紛紛完蛋,又代表什麼呢?
代表競爭激烈嗎? 或遊戲不耐玩呢? 還是人們思想已經發生改變了?
就如同那些7x年學長幾乎沒有玩遊戲的,所以他們最嚴肅正經.80前半的偶爾玩 ,思想比較近於人性化點.80後半的應該常玩遊戲,每遇到惡劣情況挑戰時,已經很難當成中流砥柱了.而90的只見過幾次面,並不知他們的變化, 不過那時候網遊剛興起不久,心態應還算正常. 直到最近在巴哈上,看到一些小朋友與某些可能是9X年學弟的誇張言行,加上又對照近來網路遊戲界的慘況, 我才發現並不是遊戲影響了人心,而是青少年的人心早已經逆轉完成,開始反過來去荼毒遊戲跟廠商了.即青出於藍更勝於藍,這大約是遊戲界始料未及的事.
誰規定要像上一代的玩法,必須呆呆的遵守設計師限制,他們是新式教育教出來的世代呀.當然遊戲廠商也變得聰明了,A錢手法也變得更精進,打著免費口號來A更多錢.但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遊戲最終不是被玩家搞爛,導致沒人玩而快速下市; 或廠商怕A不到錢,而開始縱容打錢工跟掛機,讓遊戲玩起來跟變爛也沒兩樣;這兩類命運似乎總會遇上一個.
因此,在如此不樂觀的環境情勢下,聽到魔力2即將推出的消息,實在也沒啥好高興的.不過還是會想玩啦,就是好奇咩.
性開放讓古埃及亡國?
來源~巴哈
-------------------------------------------
那篇與其說是反對性開放態度的文章,還不如看成是反映中日兩國歷史恩怨糾結,與大陸黨國愚民教育下的肥美果實.這種仇外且反智的心,跟日本某些右翼團體之主張,也都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日本政界主要還是親美派當道,所以算不上完全仇外,頂多對中國抱持警戒之心)
更進一步探索, 原文好像又有反自由、反西方的字眼(其實明眼人應該都看得出來,用探討這類字眼,是代表對長篇大論的尊重),怎麼看都很像是宣傳機器(戒淫網?)才會搞的事,一旦淪為傳聲筒,不管是自願性質,或非自願的,只是教育太成功才會如此,那麼文章裡面會出現許多偏離事實的內容, 或只挖努力對手與自身文明黑幕,卻不看大環境各環節,彼此相扣之後的總效應,
也就不太令人意外了.
這些反西方跟反日意識 ,再加上認知錯亂的反智亂開砲,恐怕才是貫穿整篇文章的主體思想,所以才會將對手社會上的性開放次文化,擴大解釋成世界性的亡國滅種主要原因.即使原文有提出若干繁殖演化機制上的說法,但也太偏重於生物構造上的變化因素,而忽略了演化,其實也是在環境之下的演化.當人類社會環境,已經漸從自然原始環境中脫離出來,變成都市文明之後, 其原先演化的要因~生殖要素,也會逐漸變成次要素, 甚至是可以大致上被當成中立性質的次次要素.
譬如原始人類可能很重視繁殖能力,因此在世界各地出土的史前文物上,都有出現許多母體或陽物崇拜的象徵物.被熱愛外星文明的人士當成帶著遮光器的肥臀土偶,其實是母體生殖崇拜.與之相仿的,日本神道裡面也有崇拜陽物的神社, 臺灣原住民部落圖騰上,跟東南亞的某些古蹟,也有許多崇拜陽物的象徵.但那些都只是文明剛起步之時,社會存續重要動力,到了文明開化,或西方邁向希臘羅馬文明,以及東方開創秦漢盛世之後,科技與知識因素變得比以往更重要,導致貿易手段與農業生產力的提升,讓可以養活的人口數與壽限都提高,因而這些生殖崇拜就慢慢變得較不重要了.
到了中古時代之中後期 ,科技與知識因素可說是完全翻轉到關鍵地位,導致文明發展跟人類人口獲得重大突破.南宋之時,中國人口突破從漢代以來最高5千多萬的關卡,變成高峰值有8千多萬.
同時新的智商要素,會取代舊的生殖能力要素,也並非是完全替代而是包容互補.如果一個群落其淘汰率跟生殖率大約平衡,那麼該群落”可能”得以存續,但是也需要考慮重大天災人禍, 導致的群落存續危機.假使智商進化所能提供或負擔的人類生殖率 ,無法大於天災時候的死亡率,
那該群落還是有滅絕可能,譬如明末跟中古歐洲的瘟疫,讓某些城鎮幾乎變成空城,這時候生殖能力或喜歡繁衍後代的族群,他們比較不容易全都滅絕掉.
鍥而不捨的YY下去, 智商要素也逐漸演化成為:文明興衰的”多種要素聯合機制”之其一環節而已.這有點類似於”多因子遺傳疾病”的原理:一個致病因子並無法獨自殘害某人.
如果只有高智商人口,卻沒有整體配套的發展環境, 那麼你就會見到如臺灣經濟起飛之前,一堆高學歷份子拼命往美日各國跑;或是大陸近幾年開始勃興的海外留學風潮.即使到了E世代之後, 這現象還是存在 .我們多數中小學生與部分頂尖大學生之程度都不錯,連高職生出國都被誇是天才, 不過當缺少頂尖的整體環境平臺幫助,他們可能連搞代工產業都不見得能勝任.更別提基礎研究項目,那才是整體文明真正實力的顯現. 只有歐美日等國才有出色表現,其他國家只有陪榜,只能追求應用技術與大量製造而應用技術的發展根源:那些先端原理性質的專利,都要跟西方或日本來買.
其實論日本科技地位,基礎研究應該處於第二至第三之間的位階,雖然這跟90年代的經濟低迷,有某種程度的因果關係,但是早在1980年代左右或更早之前,就已經是類似此種科技地位了,甚至還更差.因此,嚴格來說並不是日本技術沒落,而是過去的差距太大,導致他們追趕了許多年,還是只能屈居於亞軍或季殿軍的地位.如二戰時之爆笑情節:砲彈打不穿敵人坦克,而日本自己的坦克卻會被機槍打穿,可以證明其工藝技術較西方落後,甚至比俄國還落後.而綜合國力也不如美國或歐盟整體,讓他們也無法全面發展所有技術,只能挑部分科技,來追求頂尖地位.
臺灣則是應用技術的小龍,只有美國才是基礎研究的巨人. 查閱介紹美日的書籍,與政府發表的科技發展年報,都能看到此類訊息.在學術上SCI論文影響係數~美國6.34、英國5.67、日本4.12、臺灣2.52、大陸2.35;每百萬人口的SCI論文篇數~英國1146、美國877、日本553、臺灣498、大陸27;每百萬人口的EI論文篇數~新加坡778、臺灣319、美國287、日本240、韓國193;
以上為民國89~93之5年平均係數、與2004年截止資料,會出現319這個數字也不是故易變造的,請勿跑題來開砲.
因此,就原文的埃及文明沒落問題上, 它除了提出埃及現代人智力商數只有84之外, 並無法真正證明:古埃及人是個淫亂到沒辦法思考,最終才導致文明沒落的民族.該文似乎太簡化了滅亡因素,它只將之當成大腦應該分享到的生物資源,被生殖系統嚴重瓜分所導致的例證, 卻忽略了文明興衰是取決於,多種要素的聯合機制. 一個文明或國家會滅亡,更多時候是軍事上遭受蠻族毀滅打擊,或發生天災內亂,導致整體環境發展平臺被徹底毀滅,或被嚴重削弱之後的最終結果. 如東羅馬帝國被土耳其人所滅;跟西晉衰弱於八王之亂,最後亡於胡人手上.
而埃及因為過去長期於回教帝國的統治之下,承續了太多保守文化因素,讓埃及在現代化時遭受重大阻力,所以國家發展上才看起來復興速度緩慢.當以色列人在流亡時期,已經從歐洲文明那裡學到許多新式觀念之後,基於觀念上的進步,讓猶太人懂得非船堅砲利,而是訓練才是作戰勝利的關鍵.相反的,埃及人即使接受蘇式新武器,卻觀念進步比較慢, 並不重視訓練跟戰術,才會在中東戰爭時候打敗仗.同樣的例子也發生在過去的臺海空戰,或美國跟東方在吸引高科技人才的競賽上都是作戰訓練較紮實一方勝出;或整體環境發展平臺較完整,而彌補了智商缺憾.這兩個獲勝方與對手比較起來,似乎民間社會性風氣都比較開放一點, 一個有軍中樂園, 民間也充斥著很多春風茶室,而對手則是在49年革命後禁娼.另一個則是性解放運動的先進國,而對手則是後進國.
從一般大眾真實生活角度來看,性解放真的會讓智商下降嗎?如果你天天都搞上幾十次, 而且還全年無休,那麼你可能真的沒多少時間去做深度的思考 .然而今天沒有一個社會是如此,畢竟深度性沉淪只是少數業者與某些病患的專利.即使最愛搞男女交流的歐美,也是學術表現最佳的地方 ,別人的國家也沒有貧窮到多做幾次,就會讓腦袋無法獲得正常養分了.他們不但長肌肉也長智商,如果高興的話,也有錢能靠整形外科拉長某個部位(嫉妒黑人的太大,或西方次數太大,就多賺一點錢去找醫生,或乾脆建立後宮),而某些少長一點智商的西方人或日本人, 光利用文明母體的整體環境發展平臺的加權,或靠自國內的先端團體之掩護, 照樣也會有出色表現,不然當各國的科技保護條例與民族主義,都是玩假的嗎?
當代大眾生活習性,的確不合乎原文所說的:會發生縱慾到亡國滅種的現象.在古代政治只掌握在少數人身上,可能一人腐化,卻萬人倒楣. 可是現代有民主機制,一般善良的,或大致善良只是某些地方有點出軌的民族,很難發生這種亡國滅種的全面性災難.
侷限在當代可能觀察時間太短,所以無法證明,那麼原文大概是想探討長期性的發展趨勢吧?
該文是否真的能證明:上一代親屬很荒逸,其下一代就會很變得很低能嗎?
如果人類演化速度有如此之快,那麼多數上古平民之後代,早就變成白痴了.一堆古代農民白天只會種田,晚上則開始進行生孩子的家庭作業, 他們根本無機會唸書,是在接受工業化之後才開化的.貴族與商人們更是妻妾成群,但是子孫也沒變笨,如孔子就是貴族的後代.近代中國跟日本許多商人宗族,往往也就是士大夫世家,如果不是有某些同質性與可溝通的才智,否則官商哪有如此容易勾結,每個官員都像白痴一樣好騙?商人逢迎拍馬的功夫不需要智商?
看看日本最近一次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刻,大概是出現在”日本沉沒”這部電影上,不過,真實世界裡面的性放縱導致滅頂的危機,即使在戰後生活困苦, 赤線區內婦女公然販賣春天的現象盛行下,也沒導致日本滅頂.而古代日本人更可能曾經很荒逸,如江戶時代在農村都還有”夜這い”的習俗,可是仍沒有讓日本人變成只長LP卻不長腦袋的人種,否則明治維新就不可能成功.所以道德觀念 ,基本上並無法干涉人類生理上的演化, 那恐怕需要非常大量的生理與心理上的YY,並且長期固定於特定致變環境下才能收效.假若真的如此見不得人好,那直接訴諸於核彈,進行人類清洗或強迫基因改造,會比在網路上詛咒對方,還更能收到宏大的效果.
歐美國家雖然也看似性觀念很開放,然而亦是世上最會進行貿易活動,與科技文明興盛的民族.他們平均智商再如何不濟,似乎也沒都那種兩億文盲人口之地區來得不堪.譬如所謂中國人很聰明,也只侷限於年輕世代,以及在都市圈或某些教育較普及的鄉村才如此,其他沒受過教育的道德老人或未受過國民教育者,基本上智商表現是略低落的.
進一步探究歐美文明其直系日爾曼祖先,在沒受基督教或羅馬帝國開化之前,享有著比羅馬人更長更久的高出生率的部落時代(就是更喜歡做男女ML溝通的意思) ,只不過生活環境差讓其死亡率也高,才沒讓羅馬帝國提早下臺. 而今日歐美文明的傍系希臘羅馬先驅,也有公共浴場或寺廟賣淫的風俗存在過.這兩個直傍系祖先的後代子孫,卻出現許多牛頓或哥白尼等級別的偉大科學家,可見智力想要快速退化,除非是被人用高劑量放射線照射,導致生殖細胞突變; 或你們家族世代都只跟智障結婚,不然後代子女的任何智商波動,都可視為長期宏觀角度觀察之下,具有可逆性的微小智商起伏.
或許某些人對於智商的迷信,已經到達無可復加的地步,所以無法忍受所謂的”微小智商起伏”之現象.那麼請看以下的YY,看看到底是否真如原文所說的:”保守的性觀念”拯救了滿清?還是”重視規則與組織”,讓民風與智商表現都不佳的美日,幾乎征服了世界?這些東西,其實在原文當中已經有點出來,但是它卻又自打嘴巴,把什麼民族成功或文明興衰,通通扣到淫不淫亂上.還將猶太人當成神一樣來崇拜,這跟納粹崇尚阿利安民族,又有啥分別?
愛因斯坦曾說:專家還不就是訓練有素的狗.雖然我並不是在罵美日等國人民都是狗,但是其人民還真得像是訓練有素的狗.日本人非常守法守紀律,也有犬科動物表現出來團結性,這才是他們會成功的關鍵, 否則江戶幕府統治下的半農奴,與連漢文典籍也才半通的家康子孫,及沒懂多少西洋科學原理的朝廷公卿們,又如何能領導日本進行明治維新, 並且在短短二十年之後變成強國 ?
不像中國人,不管是聰明士大夫或無知鄉民,每個人都自認為是大貓,喜歡各人自行其事,也沒有依照規則來辦事的習慣,愛走後門或土法煉鋼,以才會出現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典故,也當然清廷的西化與民國的肇建會失敗.而論及智商,我們東方學生大致上每一個人可能都很強,單打獨鬥的商業競爭上,可能也沒人玩得過靠一隻公事包就能跑遍全球的臺商. 不過當聚在一起搞研究跟公司時,美日等國似乎更技高一籌.
再者,光看美帝軍事技工的呆板修護動作,與工廠內的ISO認證, 以及西方科學發展史當中,用大量的無聊實驗去找出規律性,以證明很簡單的問題(而非如古代東方想當然爾的,發明一堆沒有實驗跟理論基礎之東方式偽科學), 由此就能知道, 歐美也是個靠一板一眼而成功的文明. 我們時常只見到西方注重創意與天份,卻故意忽略別人也注重組織性跟規律性,他們就是靠著齊頭並進的功夫,才得以憑藉不太聰明的智商,也能打遍天下.
此外,美國人雖然很講究英雄主義或個人主義,然而,那也是在不脫離法律常軌之下的個人主義,否則就可能受到嚴厲制裁.譬如在臺灣非法飆車,不見得會被警察用槍指著頭.但是在美國卻可能被十幾枝警槍瞄準,從頭頂指到腳趾頭都還有剩,上空可能還會有直昇機盤旋, 隨時準備呼叫更多警力支援,或呼叫國民兵開戰車或是戰轟機來轟你(如果該城恰好正進行戒嚴的話).某些變態的警察,或許還會瞄準黑人嫌犯的小XX,這證明他們痛恨XX器太大的人.
當然上一段最後兩句只是開玩笑的,美帝的治安部隊,從來都不會如某國屠殺無辜市民與大學生
,只會在街上找落單的黑色同胞施以捅棍;某位空中國民兵也從來都不對平民搞轟炸,似乎更喜歡待在白宮發號施令;直到美帝的軍事警察(也就是憲兵部隊),在巴格達幫犯人戴上項圈玩起SM之後,大家才終於明白,一個偉大的國家,背後總有許多辛酸血淚與不可告人的齷齪情事,拼命的去挖他們的弱點,反而只會讓對方顯得更高竿.即使有如此多的弊端,照樣將我們打得滿地找牙,我們文明真的已經爬起來了嗎?或仍然跟當初魯迅形容的阿Q一樣,繼續發揮精神式勝利法,還到處亂舉例,如果不把古今東西方民族,與無辜的古代英雄豪傑,都通通罵進去,就誓不為人,(原文說啥南北宋滅亡是因為淫亂?岳飛很淫亂?宋末三傑也淫亂?)以突顯我們今日的文明成就與智力商數,果真是不同凡響,不但是超日更超美,還且還震古鑠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PS:
原文一直捧猶太人並不會比較高竿.猶太人之所以會成功,是靠他們自身的努力,以及良好大環境(寄居在歐美社會中的猶太),加上美帝的幫助,在多重因素聯合作用下才有今日成就.
否則困在沙漠當中的以色列,真的擋得了阿拉伯諸國家多次入侵嗎?再厲害的將軍也有運氣背的時候,贖罪日戰爭時的情報誤判幾乎讓以色列要亡國,是靠美國大量的緊急軍事裝備援助,才讓戰情穩定下來的,不然以色列這個國家,真的會變成只是一個歷史名詞
-------------------------------------------
那篇與其說是反對性開放態度的文章,還不如看成是反映中日兩國歷史恩怨糾結,與大陸黨國愚民教育下的肥美果實.這種仇外且反智的心,跟日本某些右翼團體之主張,也都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日本政界主要還是親美派當道,所以算不上完全仇外,頂多對中國抱持警戒之心)
更進一步探索, 原文好像又有反自由、反西方的字眼(其實明眼人應該都看得出來,用探討這類字眼,是代表對長篇大論的尊重),怎麼看都很像是宣傳機器(戒淫網?)才會搞的事,一旦淪為傳聲筒,不管是自願性質,或非自願的,只是教育太成功才會如此,那麼文章裡面會出現許多偏離事實的內容, 或只挖努力對手與自身文明黑幕,卻不看大環境各環節,彼此相扣之後的總效應,
也就不太令人意外了.
這些反西方跟反日意識 ,再加上認知錯亂的反智亂開砲,恐怕才是貫穿整篇文章的主體思想,所以才會將對手社會上的性開放次文化,擴大解釋成世界性的亡國滅種主要原因.即使原文有提出若干繁殖演化機制上的說法,但也太偏重於生物構造上的變化因素,而忽略了演化,其實也是在環境之下的演化.當人類社會環境,已經漸從自然原始環境中脫離出來,變成都市文明之後, 其原先演化的要因~生殖要素,也會逐漸變成次要素, 甚至是可以大致上被當成中立性質的次次要素.
譬如原始人類可能很重視繁殖能力,因此在世界各地出土的史前文物上,都有出現許多母體或陽物崇拜的象徵物.被熱愛外星文明的人士當成帶著遮光器的肥臀土偶,其實是母體生殖崇拜.與之相仿的,日本神道裡面也有崇拜陽物的神社, 臺灣原住民部落圖騰上,跟東南亞的某些古蹟,也有許多崇拜陽物的象徵.但那些都只是文明剛起步之時,社會存續重要動力,到了文明開化,或西方邁向希臘羅馬文明,以及東方開創秦漢盛世之後,科技與知識因素變得比以往更重要,導致貿易手段與農業生產力的提升,讓可以養活的人口數與壽限都提高,因而這些生殖崇拜就慢慢變得較不重要了.
到了中古時代之中後期 ,科技與知識因素可說是完全翻轉到關鍵地位,導致文明發展跟人類人口獲得重大突破.南宋之時,中國人口突破從漢代以來最高5千多萬的關卡,變成高峰值有8千多萬.
同時新的智商要素,會取代舊的生殖能力要素,也並非是完全替代而是包容互補.如果一個群落其淘汰率跟生殖率大約平衡,那麼該群落”可能”得以存續,但是也需要考慮重大天災人禍, 導致的群落存續危機.假使智商進化所能提供或負擔的人類生殖率 ,無法大於天災時候的死亡率,
那該群落還是有滅絕可能,譬如明末跟中古歐洲的瘟疫,讓某些城鎮幾乎變成空城,這時候生殖能力或喜歡繁衍後代的族群,他們比較不容易全都滅絕掉.
鍥而不捨的YY下去, 智商要素也逐漸演化成為:文明興衰的”多種要素聯合機制”之其一環節而已.這有點類似於”多因子遺傳疾病”的原理:一個致病因子並無法獨自殘害某人.
如果只有高智商人口,卻沒有整體配套的發展環境, 那麼你就會見到如臺灣經濟起飛之前,一堆高學歷份子拼命往美日各國跑;或是大陸近幾年開始勃興的海外留學風潮.即使到了E世代之後, 這現象還是存在 .我們多數中小學生與部分頂尖大學生之程度都不錯,連高職生出國都被誇是天才, 不過當缺少頂尖的整體環境平臺幫助,他們可能連搞代工產業都不見得能勝任.更別提基礎研究項目,那才是整體文明真正實力的顯現. 只有歐美日等國才有出色表現,其他國家只有陪榜,只能追求應用技術與大量製造而應用技術的發展根源:那些先端原理性質的專利,都要跟西方或日本來買.
其實論日本科技地位,基礎研究應該處於第二至第三之間的位階,雖然這跟90年代的經濟低迷,有某種程度的因果關係,但是早在1980年代左右或更早之前,就已經是類似此種科技地位了,甚至還更差.因此,嚴格來說並不是日本技術沒落,而是過去的差距太大,導致他們追趕了許多年,還是只能屈居於亞軍或季殿軍的地位.如二戰時之爆笑情節:砲彈打不穿敵人坦克,而日本自己的坦克卻會被機槍打穿,可以證明其工藝技術較西方落後,甚至比俄國還落後.而綜合國力也不如美國或歐盟整體,讓他們也無法全面發展所有技術,只能挑部分科技,來追求頂尖地位.
臺灣則是應用技術的小龍,只有美國才是基礎研究的巨人. 查閱介紹美日的書籍,與政府發表的科技發展年報,都能看到此類訊息.在學術上SCI論文影響係數~美國6.34、英國5.67、日本4.12、臺灣2.52、大陸2.35;每百萬人口的SCI論文篇數~英國1146、美國877、日本553、臺灣498、大陸27;每百萬人口的EI論文篇數~新加坡778、臺灣319、美國287、日本240、韓國193;
以上為民國89~93之5年平均係數、與2004年截止資料,會出現319這個數字也不是故易變造的,請勿跑題來開砲.
因此,就原文的埃及文明沒落問題上, 它除了提出埃及現代人智力商數只有84之外, 並無法真正證明:古埃及人是個淫亂到沒辦法思考,最終才導致文明沒落的民族.該文似乎太簡化了滅亡因素,它只將之當成大腦應該分享到的生物資源,被生殖系統嚴重瓜分所導致的例證, 卻忽略了文明興衰是取決於,多種要素的聯合機制. 一個文明或國家會滅亡,更多時候是軍事上遭受蠻族毀滅打擊,或發生天災內亂,導致整體環境發展平臺被徹底毀滅,或被嚴重削弱之後的最終結果. 如東羅馬帝國被土耳其人所滅;跟西晉衰弱於八王之亂,最後亡於胡人手上.
而埃及因為過去長期於回教帝國的統治之下,承續了太多保守文化因素,讓埃及在現代化時遭受重大阻力,所以國家發展上才看起來復興速度緩慢.當以色列人在流亡時期,已經從歐洲文明那裡學到許多新式觀念之後,基於觀念上的進步,讓猶太人懂得非船堅砲利,而是訓練才是作戰勝利的關鍵.相反的,埃及人即使接受蘇式新武器,卻觀念進步比較慢, 並不重視訓練跟戰術,才會在中東戰爭時候打敗仗.同樣的例子也發生在過去的臺海空戰,或美國跟東方在吸引高科技人才的競賽上都是作戰訓練較紮實一方勝出;或整體環境發展平臺較完整,而彌補了智商缺憾.這兩個獲勝方與對手比較起來,似乎民間社會性風氣都比較開放一點, 一個有軍中樂園, 民間也充斥著很多春風茶室,而對手則是在49年革命後禁娼.另一個則是性解放運動的先進國,而對手則是後進國.
從一般大眾真實生活角度來看,性解放真的會讓智商下降嗎?如果你天天都搞上幾十次, 而且還全年無休,那麼你可能真的沒多少時間去做深度的思考 .然而今天沒有一個社會是如此,畢竟深度性沉淪只是少數業者與某些病患的專利.即使最愛搞男女交流的歐美,也是學術表現最佳的地方 ,別人的國家也沒有貧窮到多做幾次,就會讓腦袋無法獲得正常養分了.他們不但長肌肉也長智商,如果高興的話,也有錢能靠整形外科拉長某個部位(嫉妒黑人的太大,或西方次數太大,就多賺一點錢去找醫生,或乾脆建立後宮),而某些少長一點智商的西方人或日本人, 光利用文明母體的整體環境發展平臺的加權,或靠自國內的先端團體之掩護, 照樣也會有出色表現,不然當各國的科技保護條例與民族主義,都是玩假的嗎?
當代大眾生活習性,的確不合乎原文所說的:會發生縱慾到亡國滅種的現象.在古代政治只掌握在少數人身上,可能一人腐化,卻萬人倒楣. 可是現代有民主機制,一般善良的,或大致善良只是某些地方有點出軌的民族,很難發生這種亡國滅種的全面性災難.
侷限在當代可能觀察時間太短,所以無法證明,那麼原文大概是想探討長期性的發展趨勢吧?
該文是否真的能證明:上一代親屬很荒逸,其下一代就會很變得很低能嗎?
如果人類演化速度有如此之快,那麼多數上古平民之後代,早就變成白痴了.一堆古代農民白天只會種田,晚上則開始進行生孩子的家庭作業, 他們根本無機會唸書,是在接受工業化之後才開化的.貴族與商人們更是妻妾成群,但是子孫也沒變笨,如孔子就是貴族的後代.近代中國跟日本許多商人宗族,往往也就是士大夫世家,如果不是有某些同質性與可溝通的才智,否則官商哪有如此容易勾結,每個官員都像白痴一樣好騙?商人逢迎拍馬的功夫不需要智商?
看看日本最近一次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刻,大概是出現在”日本沉沒”這部電影上,不過,真實世界裡面的性放縱導致滅頂的危機,即使在戰後生活困苦, 赤線區內婦女公然販賣春天的現象盛行下,也沒導致日本滅頂.而古代日本人更可能曾經很荒逸,如江戶時代在農村都還有”夜這い”的習俗,可是仍沒有讓日本人變成只長LP卻不長腦袋的人種,否則明治維新就不可能成功.所以道德觀念 ,基本上並無法干涉人類生理上的演化, 那恐怕需要非常大量的生理與心理上的YY,並且長期固定於特定致變環境下才能收效.假若真的如此見不得人好,那直接訴諸於核彈,進行人類清洗或強迫基因改造,會比在網路上詛咒對方,還更能收到宏大的效果.
歐美國家雖然也看似性觀念很開放,然而亦是世上最會進行貿易活動,與科技文明興盛的民族.他們平均智商再如何不濟,似乎也沒都那種兩億文盲人口之地區來得不堪.譬如所謂中國人很聰明,也只侷限於年輕世代,以及在都市圈或某些教育較普及的鄉村才如此,其他沒受過教育的道德老人或未受過國民教育者,基本上智商表現是略低落的.
進一步探究歐美文明其直系日爾曼祖先,在沒受基督教或羅馬帝國開化之前,享有著比羅馬人更長更久的高出生率的部落時代(就是更喜歡做男女ML溝通的意思) ,只不過生活環境差讓其死亡率也高,才沒讓羅馬帝國提早下臺. 而今日歐美文明的傍系希臘羅馬先驅,也有公共浴場或寺廟賣淫的風俗存在過.這兩個直傍系祖先的後代子孫,卻出現許多牛頓或哥白尼等級別的偉大科學家,可見智力想要快速退化,除非是被人用高劑量放射線照射,導致生殖細胞突變; 或你們家族世代都只跟智障結婚,不然後代子女的任何智商波動,都可視為長期宏觀角度觀察之下,具有可逆性的微小智商起伏.
或許某些人對於智商的迷信,已經到達無可復加的地步,所以無法忍受所謂的”微小智商起伏”之現象.那麼請看以下的YY,看看到底是否真如原文所說的:”保守的性觀念”拯救了滿清?還是”重視規則與組織”,讓民風與智商表現都不佳的美日,幾乎征服了世界?這些東西,其實在原文當中已經有點出來,但是它卻又自打嘴巴,把什麼民族成功或文明興衰,通通扣到淫不淫亂上.還將猶太人當成神一樣來崇拜,這跟納粹崇尚阿利安民族,又有啥分別?
愛因斯坦曾說:專家還不就是訓練有素的狗.雖然我並不是在罵美日等國人民都是狗,但是其人民還真得像是訓練有素的狗.日本人非常守法守紀律,也有犬科動物表現出來團結性,這才是他們會成功的關鍵, 否則江戶幕府統治下的半農奴,與連漢文典籍也才半通的家康子孫,及沒懂多少西洋科學原理的朝廷公卿們,又如何能領導日本進行明治維新, 並且在短短二十年之後變成強國 ?
不像中國人,不管是聰明士大夫或無知鄉民,每個人都自認為是大貓,喜歡各人自行其事,也沒有依照規則來辦事的習慣,愛走後門或土法煉鋼,以才會出現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典故,也當然清廷的西化與民國的肇建會失敗.而論及智商,我們東方學生大致上每一個人可能都很強,單打獨鬥的商業競爭上,可能也沒人玩得過靠一隻公事包就能跑遍全球的臺商. 不過當聚在一起搞研究跟公司時,美日等國似乎更技高一籌.
再者,光看美帝軍事技工的呆板修護動作,與工廠內的ISO認證, 以及西方科學發展史當中,用大量的無聊實驗去找出規律性,以證明很簡單的問題(而非如古代東方想當然爾的,發明一堆沒有實驗跟理論基礎之東方式偽科學), 由此就能知道, 歐美也是個靠一板一眼而成功的文明. 我們時常只見到西方注重創意與天份,卻故意忽略別人也注重組織性跟規律性,他們就是靠著齊頭並進的功夫,才得以憑藉不太聰明的智商,也能打遍天下.
此外,美國人雖然很講究英雄主義或個人主義,然而,那也是在不脫離法律常軌之下的個人主義,否則就可能受到嚴厲制裁.譬如在臺灣非法飆車,不見得會被警察用槍指著頭.但是在美國卻可能被十幾枝警槍瞄準,從頭頂指到腳趾頭都還有剩,上空可能還會有直昇機盤旋, 隨時準備呼叫更多警力支援,或呼叫國民兵開戰車或是戰轟機來轟你(如果該城恰好正進行戒嚴的話).某些變態的警察,或許還會瞄準黑人嫌犯的小XX,這證明他們痛恨XX器太大的人.
當然上一段最後兩句只是開玩笑的,美帝的治安部隊,從來都不會如某國屠殺無辜市民與大學生
,只會在街上找落單的黑色同胞施以捅棍;某位空中國民兵也從來都不對平民搞轟炸,似乎更喜歡待在白宮發號施令;直到美帝的軍事警察(也就是憲兵部隊),在巴格達幫犯人戴上項圈玩起SM之後,大家才終於明白,一個偉大的國家,背後總有許多辛酸血淚與不可告人的齷齪情事,拼命的去挖他們的弱點,反而只會讓對方顯得更高竿.即使有如此多的弊端,照樣將我們打得滿地找牙,我們文明真的已經爬起來了嗎?或仍然跟當初魯迅形容的阿Q一樣,繼續發揮精神式勝利法,還到處亂舉例,如果不把古今東西方民族,與無辜的古代英雄豪傑,都通通罵進去,就誓不為人,(原文說啥南北宋滅亡是因為淫亂?岳飛很淫亂?宋末三傑也淫亂?)以突顯我們今日的文明成就與智力商數,果真是不同凡響,不但是超日更超美,還且還震古鑠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PS:
原文一直捧猶太人並不會比較高竿.猶太人之所以會成功,是靠他們自身的努力,以及良好大環境(寄居在歐美社會中的猶太),加上美帝的幫助,在多重因素聯合作用下才有今日成就.
否則困在沙漠當中的以色列,真的擋得了阿拉伯諸國家多次入侵嗎?再厲害的將軍也有運氣背的時候,贖罪日戰爭時的情報誤判幾乎讓以色列要亡國,是靠美國大量的緊急軍事裝備援助,才讓戰情穩定下來的,不然以色列這個國家,真的會變成只是一個歷史名詞
現代戰爭不一定遠比古時戰爭殘忍
來源整理自~巴哈跟網路
----------------------------------------
一、搶救雷恩大兵片中的搶灘算是特例
1.並非每個登陸行動都如片中倒楣,那是模擬奧馬哈海灘的特殊情況.
(1)因為美軍太早在5km外就放兩棲坦克下來涉水,攻擊發起距離過長(LCT坦克登陸載具涉水航速15km/h,薛曼兩棲坦克涉水航速7km/h),導致坦克無法”及時”支援困在低潮線上的步兵破障,步兵只能困著挨打.
(2)海浪太大也吞沒不少兩棲坦克
(3)工兵沒合適的重器具來破障開道,想用輕器具突破,則又被德軍機槍所壓制
(4)指揮混亂與天候環境等種種因素,加上通聯跟物質無法獲得保障,才讓傷亡慘重
2.結果:
最後是驅逐艦艦砲支援步兵進攻,使德軍352師開始往後撤退,才將岸上陡峭的山坡陣地攻克下來.
3.傷亡:
總計登陸34000人, 傷亡4000人,傷亡率11%
4.戰爭還需考慮運氣因素:
而在同戰役的猶他海灘,32000人登陸,只有200人傷亡,傷亡率0.6%,這是登陸錯灘頭的特殊情況,反而因禍得幅,也是一種特例.因此戰爭還需考慮運氣因素.
5.空降兵的傷亡最多:
以上傷亡程度,遠不及於該戰役裡空降兵的傷亡.
二、現代戰爭不一定遠比古時戰爭殘忍
1.戰爭道德跟法律限制:
雖然現代武器破壞力較大,但可以用來對付戰場兵員的手段與武器,還是有受到國際戰爭法的規範.日內瓦公約以及海牙公約,就是限制戰爭殘酷程度的產物,也保障非武裝平民不受到軍事攻擊,不像古代還能隨便屠城.譬如曹操屠過不少於十城,秦國則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兵(史家筆法,實際數字不明).
2.兵器與機動性提升,讓參戰兵員降低:
而兵器射程、火力、與交通工具的機動性提高,讓機動性防禦跟決戰百里外,已經變成現代戰爭內的普遍手段,這導致戰場縱深跟寬度變廣.一個連百多人,而防禦正面可以達600~1200米,幾個高度機動性的械化或摩托旅,就足以涵蓋全島的防守.這意味只需更少的軍人就可擔任以往的任務,所以必須穿梭火網與死神玩猜拳的人數可以更少,傷亡當然可降低.(不過對於遠古時代來說,現代軍隊規模還是很大)
3.匿蹤科技:
因為兵器射程與匿蹤科技的進步,讓敵人即使無法直接用肉眼看見你,但卻能打得到你(ex~長程飛彈跟長程火炮);或你看不見敵人,而敵人卻打得到你(ex~匿蹤轟炸機),等諸情況日益普遍,讓戰爭有機會靠癱瘓指揮中樞來快速取勝.
4.癱瘓指揮中樞的戰爭:
基於上述原因,敵軍進攻方式也發生變化,讓境外決戰不再是夢想,還能實行迅速到位的三度空間閃擊戰,與癱瘓士氣的震撼戰.敵人可能不必如古代一路燒殺搶糧,來朝我方首都前進的傳統戰法,只要用遠程飛彈或空降單位癱瘓你的指揮中樞,戰爭或許可在傷亡不高情況下來結束.
當然這是某些特殊狀況下才有的理想結局,通常守方民心士氣沒這樣容易潰散,如果敵方空降兵得到沒有適當的支援,也未必能抵抗守軍重裝單位跟砲兵的蹂躪.
5.偵查科技跟情報手段因素
因為科技的進步,讓戰爭有機會靠癱瘓指揮中樞來快速取勝.觀通設備、UAV、衛星等工具也有助聯合作戰的進行.可是電子情資因為缺乏直接面對面觀察,所以對敵軍士氣掌握,可能較不如古代確實,將領很難知道何時該下令追亡逐北,或發生被早已失去士氣的敵軍所牽制的多慮情況(如1991波灣戰爭對伊拉克坦克損失估計就有不同﹕中央指揮部認定1688輛、CIA認定524輛、國防情報局認定685輛。因為衛星不能判斷出坦克內部是否已受損).還好靠間諜和傳統偵察部隊,能幫助減少此情況.
6.敵國的極權體制會加大戰爭迷霧
然而,電子情資不如人工情資那樣足以可靠判定敵軍內部真實情況.高空的空照或視訊,也可能被偽裝良好的假目標所欺瞞.即使物質人員都很整齊的單位,其高昂的士氣也可能是在暴君統治下而裝出來的,或許可比擬成暴風雨前的沙丘土堡,在一開戰後,可能士氣就立即潰散了.因此,當某敵軍部隊駐地遠離前線或國情封閉,導致我方特工或偵察兵潛入不易,那麼將領就只能靠電子情資來判讀對方實力,會有更高機率會發生誤判或高估敵軍士氣跟戰力.
於是,該被摧毀的弱雞軍隊反而沒被摧毀,還能嚇得對方不敢開戰.國際上一些紅色或獨裁國家的軍隊,就是用這資訊封閉特性而欺騙了西方好多年(在蘇聯米格25投誠北海道之前,西方一直高估蘇聯空軍科技能力),當戰爭迷霧加大,較不容易發生戰事,當然也就不易出現屍橫遍野的情況.
7.戰場阻絕跟指揮通聯破壞因素
不過偵查科技或情報手段,並無法用來立即擊潰敵人主力(小規模及時擊殺能力則是有的),等到己方主力部隊開到時,敵人可能已經獲得增援或開溜,讓會戰無法順利開打.畢竟總不能假想只有我軍能高速機動,而敵軍卻沒快速機動的工具吧,這時戰場阻絕跟指揮通聯破壞就更顯得重要,這能讓敵軍士氣即使沒崩潰,也無法進行有組織的戰鬥,有助於快速終結戰爭.
8.特戰部隊跟政治作戰的能力
只是,又不是每個國家都如美軍可享絕對佔場優勢,能以優勢空軍搞大規模的戰術跟戰略轟炸,順利辦到戰場阻絕.就算對方衛星或UAV能力接近眼盲,也仍可直接靠看地圖或靠人工情資,配合一般通聯手段,來遂行其調度兵力的意志.因此,當沒有優勢空軍跟巨大物質科技優勢時,就必須更加強化特戰部隊跟政治作戰的能力.
9.會戰小型化的正反矛盾因素
現代戰場上的兵員低密度特性,導致不容易出現古代那種大會戰,反而較常出現一連串的尋找、鎖定、攻擊等步驟的小型戰事重複組合過程.
會戰單位愈來越小型化跟流動化,讓原本可能是集合守軍10萬人的防衛會戰,變成分散10處而每師1萬人,還可以快速彼此支援與散開進軍的防守態勢.假設造成4成傷亡即可擊潰該守軍,那過去型態的會戰,就必須殺死守軍4萬人,才能獲取勝利.而現代戰事,則可能只須造成1萬6千人傷亡就夠了.因可用切割孤立來對付每師,殺傷4千人,將使該師1萬兵力無法再組織(視同消滅),
如此依法泡製,只需殺傷1.6萬人,加上若干戰場阻絕、指揮通聯破壞、政治作戰動作,即可瓦解其4個師總計4萬兵力,只剩總兵力6萬的敵軍,將難以成功發動大會戰攻勢,使我方可掌握往後大戰的主動權.
如果對方領導階層考量實力消長已經無法挽回,或本來抵抗意志就不高的話,即可有機會營造逼降的局面;次之讓其軍心動搖;再次之則有利於我方往後攻勢.
由此可知,現代戰爭其實有很大潛力能發展成~低傷亡的作戰.當然以上只是幻想狀況而已,實際情形沒這樣單純,畢竟敵人是活的,我方也會傷亡,同時爭取時間排序上的戰鬥主動權也很重要,古時戰場上單位受傷集中程度,臨時再組織力,士氣隨死傷的起伏程度也不清楚,讓這篇仍不脫無聊小市民的鬼扯空想範圍.
10.再談士氣潰散的傳染程度
(1)軍隊分布密度低
現代戰場上軍隊散得較開,造成士氣潰散的傳染程度並不如古代.即使現代單位愈小型,導致士氣容易連帶生變,可是考慮分布密度低的特性之後,其傳播也會有距離限制.
譬如現代戰場幾百米外的一顆迫砲可能炸死半個班,並震撼殘存士兵,讓他們失去戰意,不過絕不可能讓數十米外的排部,或數百米外之連部受到多大的士氣打擊.這特性使得即使在上個戰鬥中嚐到敗績的敵軍,士氣也不一定會全面潰散.
當面對有增援或士氣還沒潰散的軍隊時,多數將領是不會直接展開攻擊的,而是會先設法軟化對方物質與精神防禦,如用砲轟壓制或發動佯攻吸引對方分兵,但在此設法的期間內,敵軍也可能獲得整補,如此戰爭就會拉長讓傷亡累增,或是乾脆不打了改簽停火協定.
由此,現代戰場中的士兵傷亡慘烈程度,將可藉由軍隊分布密度低的特性,而讓失敗氣氛傳染不易,有機會獲得一定控制.畢竟其他士兵沒有親見幾公里外的慘劇,實在談不上多害怕.而古代戰爭則傾向大兵團在刀劍跟弓弩射程內會戰,隔壁部隊的傷亡慘劇很容易被其他部隊親見,士兵恐懼會更容易渲染.
(2)高殺傷力武器對抗軍隊分布密度低
多管火箭大範圍轟擊,優勢空軍長時間轟炸,可大規模重創敵軍士氣
(3)截斷敵軍補給
截斷敵軍補給,也可重創敵軍士氣,不過這招在古代就有了
(4)媒體戰或心理戰
當運用媒體戰或心理戰時,可以增加士氣傳染程度或逆轉士氣,不過這主要是軟化敵人抵抗程度,或想不戰而屈人之兵用的,此時戰爭傷亡只會更少,不像(2)是靠殺傷敵軍來重創士氣.
(5)綜合
雖然軍隊分布密度低,讓士兵不易因為一場戰爭,而士氣立即崩散.可是在貫穿全場戰役的各式攻擊行動,所累計造成的心理壓力與肉體跟物質上傷害,藉由媒體戰等精神攻勢的推波助瀾下,仍然讓現代戰爭深受士氣的影響.
(6)耐受極限
至於古今東西軍隊承受壓力的耐受極限,沒人能說得準.不過可以猜想的是:毋忘在莒的復國奇蹟,在現代很難再複製得出來.
譬如要叫習慣跑三千米的現代軍隊, 突然學古代戰士跑三十公里,甚至到更遠距離外去搞遠程奔襲或急援某地,那還不如直接要他們的命,或叫他們就地投降還比較乾脆一點,因為就算跑到了,大概也沒有體力能打仗了,死在半路的則又是一堆.
鑒於此種緣故,現代戰爭的單場戰役,更不容易爆出高傷亡,士兵有更高的機率會選擇撤退,這數字大致上被估計是:受到4成傷害的防守部隊,有90%機率會潰退.
(7)訓練度跟軍隊文化影響
然而像以色列這樣超高士氣的國家軍隊,或許就不能用這標準來看了,如贖罪日戰爭剛開打時,戰情對以色列來說十分不利,不過士氣照樣不崩潰.在北方戰線許多以軍,出現整連奮戰至死的情況,沒投降或退卻的;反觀敘利亞軍於戰況逆轉時,發生許多拋棄戰車開溜或投降情況,高下立判.
此外,某些特殊戰役或各國精英單位,也出現高度抵抗, 如法國外籍兵團或廓爾克傭兵,以及國軍血戰大二膽之戰役,某些陣地也發生過戰至一兵一卒的情況.
三、現代戰爭中傷亡較慘烈的特殊情況
1.NBC武器
核子彈跟生物戰劑與化武之類的NBC武器,會導致重大傷亡,但因為國際戰爭法規範與大國政治的核子武器戰略集體綁定現實,而幾乎沒機會使用.
2.戰略轟炸或工業轟炸
(1)曠日費時
二次大戰中的戰略轟炸或工業轟炸也很殘忍,如東京大空襲,或對德國的大週行動與柏林轟炸,
幾乎都是對平民城市或後方軍工目標來攻擊的,光是東京空襲就死十萬人.不過某些戰略家已經證明,該種戰略手段其實曠日費時,是否比起只對軍事目標搞戰術或戰略轟炸還有效,存在不小爭論.如諾曼地戰役當中,阻止德軍反攻行動的功臣,很大的原因在於對德軍交通線的戰略戰術轟炸.
(2)經濟能力限制
唯一能肯定的是現代很少國家能如此做,炸彈跟飛彈相當昂貴,並非每個國家平時都備有這樣多的彈藥存量可大搞工業轟炸(ex~贖罪日戰爭,以國必須靠美國緊急運補彈藥才打得下去;金門砲戰則有彈藥存量不足才停火的傳聞)
(3)國際輿論跟戰爭法的限制
再來則是國際輿論跟戰爭法的限制,讓屠夫們有所顧忌(當然並非絕對的)
3.古代戰爭中,民生經濟被波及可能比現代嚴重
因為轟炸時誤擊,以及戰爭破壞醫療、基礎設施、與產業活動,促使原本不在獵殺名單內的平民,死傷數字反而離奇的高.但是否就等於死傷遠比古代還高呢?個人認為不一定,這應該視情況而不同才對.
wiki上的資料統計,認為二戰時候平民跟軍人傷亡很高,全球軍民死亡達6200萬人,對照當時世界人口約20億,也才佔3%左右; 中國軍民則死亡約1950萬人,如果用四億人當成當時總人口,約佔4.8%;而古代東漢人口最多時期有近5600萬,到了三國結束時卻只剩下1600萬,減少約71%人口,看來比較起姦燒殺淫擄掠與毀滅世界的功夫,應該還是古代人比較強.
四、古時候的戰爭情況
1.沒給士兵太多思考時間
古時候的戰爭大多是用輕兵器攻擊,幾乎都是面對面的砍殺,或中短程內的弓箭射擊與騎兵衝鋒,因此常常是爭你死我活的情況,並沒給士兵太多時間考慮該殺誰,或該不該投降.
2.士氣一但潰散就很難挽回
此外主要使用短程武器,即使是弓兵也比不上現代步槍射程, 導致前鋒跟後衛的距離也很短,時常幾萬或幾千人擠在不大的戰場上互殺,當看到前鋒單位全部戰死時,即使後方單位士氣潰散想逃,也不一定來得及.不逃可能戰死,而逃亡則會讓陣勢混亂,敵人騎兵或弓兵也能立即追上來捕刀,最終可能也還是戰死.
3.注重陣型
古代戰役因為近距離作戰,更容易士氣鬆動而導致接連潰逃的情況,淝水之戰可當成此類例子,
其他如戰鼓跟旌旗的使用,也有某種程度用以提振軍心,跟維持隊列的企圖.說明古代戰場上注重陣型,因為敵我距離近,陣腳一亂很容易會死得比現代還慘.在現代戰爭則反而較不講究整齊陣勢,士兵都是散開作戰, 不過仍有戰術上的排列型式,只是看不太出來而已.
4.很容易就會發展成殲滅戰
看到短距離內的敵人潰散軍隊,很少有將領不想去追逐敗師的, 畢竟留著敵人可能造成後患,一旦給他們時間恢復士氣與補充兵員物質之後,上個勝仗所造成的戰果,將會被嚴重侵蝕掉.而且在偵察科技落後的古代,失去敵軍的蹤跡之後,可能要花很多時間來尋找,所以一旦遭遇很容易就會發展成殲滅戰
5.圍城戰
戰區偵查能力低,但是逃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雙方乾脆打圍城戰,這讓戰爭容易變成消耗戰爭
6.迴旋戰
部分傑出古代軍事家進行了這種戰爭,如孫子
7.傷亡
古時候戰役的傷亡數字時常很高,譬如羅馬跟迦太基之間的第三次布匿戰爭,迦太基兵力90000,傷亡62000.羅馬兵力40000,傷亡17000. 整個戰爭總計造成60%兵力死傷,羅馬事後還有屠城跟抓人當奴隸,因此迦太基接近於被滅族.
當奴隸的人或許還生不如死,像是被人送去鬥獸場娛樂大眾,下場可能就很歡樂.
五、氣候變異跟經濟危機,時常造成戰爭
塞外的遊牧民族入侵,時常是因為氣候乾旱或太冷所導致.農業民族也時常因為天災而導致民變.
科技或許能解決不少問題,如克服天災所導致的糧荒,進而排除動亂因素.不過當人口太多時,野心家可能就沒心情幫你拯救生命了.社會心態也會因受危機,而開始自發性的慢慢轉變 ,例如納粹跟日本軍國主義崛起,一部分起因也源自於30年代的經濟危機.
六.認清國際現實,別搞錯改革對象
所謂愛與和平,其實是建築在非常脆弱的人類心理根基上,國際上並沒有公正強大的約束力量,能對付惡霸國家. 國際法也只是唱高調跟欺負小國,與拿來替戰爭行為遮醜用的,當涉及利益跟危急關頭時,大國根本不會去遵守.
另外,歷史本來就是一連串的重蹈覆轍過程, 即便人類道德進化多高,行使正義的組織跟手段有多發達,也不可能最後就天下為公,或達到世界和平了.那些高喊和平人士所提倡的弭兵之議(或靡軍,搞爛某方以替另一方開路?),基本上就跟緣木求魚一樣,不管口號喊得多響亮,最終還是會失敗,因為資本主義跟極權主義的雙極世界體制,並不容許小國有多大的軍事自主空間.
即使想進行政治現況改造,他們也是找錯改革對象了,如不先改革罪惡源頭(如美帝跟中共),最後只會讓小國變成大國的戰爭試驗場而已,因為失去遏阻能力的地區,反而更容易誘發大國進行軍事冒險.
就如同偉大的媒體不輕言放棄能荼毒任何一隻羔羊的機會,我們也不該輕易遺忘人類有內鬥的特性以及自毀的潛力,這非但訴諸於戰爭,也表現在極權國家暴力、社會治安暴力、文化排擠、以及抽煙飲酒等行為上,難道他們對付上述暴力來源都不進行防禦動作嗎?如果懂得在小地方搞防禦措施, 又為何大處卻不懂呢? 真是難以理解 ,或許就如西方軍火業跟資本主義體系,彼此利益盤根錯節錯結一樣 ,那些反軍購人士背後也有其他黑幕存在.
----------------------------------------
一、搶救雷恩大兵片中的搶灘算是特例
1.並非每個登陸行動都如片中倒楣,那是模擬奧馬哈海灘的特殊情況.
(1)因為美軍太早在5km外就放兩棲坦克下來涉水,攻擊發起距離過長(LCT坦克登陸載具涉水航速15km/h,薛曼兩棲坦克涉水航速7km/h),導致坦克無法”及時”支援困在低潮線上的步兵破障,步兵只能困著挨打.
(2)海浪太大也吞沒不少兩棲坦克
(3)工兵沒合適的重器具來破障開道,想用輕器具突破,則又被德軍機槍所壓制
(4)指揮混亂與天候環境等種種因素,加上通聯跟物質無法獲得保障,才讓傷亡慘重
2.結果:
最後是驅逐艦艦砲支援步兵進攻,使德軍352師開始往後撤退,才將岸上陡峭的山坡陣地攻克下來.
3.傷亡:
總計登陸34000人, 傷亡4000人,傷亡率11%
4.戰爭還需考慮運氣因素:
而在同戰役的猶他海灘,32000人登陸,只有200人傷亡,傷亡率0.6%,這是登陸錯灘頭的特殊情況,反而因禍得幅,也是一種特例.因此戰爭還需考慮運氣因素.
5.空降兵的傷亡最多:
以上傷亡程度,遠不及於該戰役裡空降兵的傷亡.
二、現代戰爭不一定遠比古時戰爭殘忍
1.戰爭道德跟法律限制:
雖然現代武器破壞力較大,但可以用來對付戰場兵員的手段與武器,還是有受到國際戰爭法的規範.日內瓦公約以及海牙公約,就是限制戰爭殘酷程度的產物,也保障非武裝平民不受到軍事攻擊,不像古代還能隨便屠城.譬如曹操屠過不少於十城,秦國則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兵(史家筆法,實際數字不明).
2.兵器與機動性提升,讓參戰兵員降低:
而兵器射程、火力、與交通工具的機動性提高,讓機動性防禦跟決戰百里外,已經變成現代戰爭內的普遍手段,這導致戰場縱深跟寬度變廣.一個連百多人,而防禦正面可以達600~1200米,幾個高度機動性的械化或摩托旅,就足以涵蓋全島的防守.這意味只需更少的軍人就可擔任以往的任務,所以必須穿梭火網與死神玩猜拳的人數可以更少,傷亡當然可降低.(不過對於遠古時代來說,現代軍隊規模還是很大)
3.匿蹤科技:
因為兵器射程與匿蹤科技的進步,讓敵人即使無法直接用肉眼看見你,但卻能打得到你(ex~長程飛彈跟長程火炮);或你看不見敵人,而敵人卻打得到你(ex~匿蹤轟炸機),等諸情況日益普遍,讓戰爭有機會靠癱瘓指揮中樞來快速取勝.
4.癱瘓指揮中樞的戰爭:
基於上述原因,敵軍進攻方式也發生變化,讓境外決戰不再是夢想,還能實行迅速到位的三度空間閃擊戰,與癱瘓士氣的震撼戰.敵人可能不必如古代一路燒殺搶糧,來朝我方首都前進的傳統戰法,只要用遠程飛彈或空降單位癱瘓你的指揮中樞,戰爭或許可在傷亡不高情況下來結束.
當然這是某些特殊狀況下才有的理想結局,通常守方民心士氣沒這樣容易潰散,如果敵方空降兵得到沒有適當的支援,也未必能抵抗守軍重裝單位跟砲兵的蹂躪.
5.偵查科技跟情報手段因素
因為科技的進步,讓戰爭有機會靠癱瘓指揮中樞來快速取勝.觀通設備、UAV、衛星等工具也有助聯合作戰的進行.可是電子情資因為缺乏直接面對面觀察,所以對敵軍士氣掌握,可能較不如古代確實,將領很難知道何時該下令追亡逐北,或發生被早已失去士氣的敵軍所牽制的多慮情況(如1991波灣戰爭對伊拉克坦克損失估計就有不同﹕中央指揮部認定1688輛、CIA認定524輛、國防情報局認定685輛。因為衛星不能判斷出坦克內部是否已受損).還好靠間諜和傳統偵察部隊,能幫助減少此情況.
6.敵國的極權體制會加大戰爭迷霧
然而,電子情資不如人工情資那樣足以可靠判定敵軍內部真實情況.高空的空照或視訊,也可能被偽裝良好的假目標所欺瞞.即使物質人員都很整齊的單位,其高昂的士氣也可能是在暴君統治下而裝出來的,或許可比擬成暴風雨前的沙丘土堡,在一開戰後,可能士氣就立即潰散了.因此,當某敵軍部隊駐地遠離前線或國情封閉,導致我方特工或偵察兵潛入不易,那麼將領就只能靠電子情資來判讀對方實力,會有更高機率會發生誤判或高估敵軍士氣跟戰力.
於是,該被摧毀的弱雞軍隊反而沒被摧毀,還能嚇得對方不敢開戰.國際上一些紅色或獨裁國家的軍隊,就是用這資訊封閉特性而欺騙了西方好多年(在蘇聯米格25投誠北海道之前,西方一直高估蘇聯空軍科技能力),當戰爭迷霧加大,較不容易發生戰事,當然也就不易出現屍橫遍野的情況.
7.戰場阻絕跟指揮通聯破壞因素
不過偵查科技或情報手段,並無法用來立即擊潰敵人主力(小規模及時擊殺能力則是有的),等到己方主力部隊開到時,敵人可能已經獲得增援或開溜,讓會戰無法順利開打.畢竟總不能假想只有我軍能高速機動,而敵軍卻沒快速機動的工具吧,這時戰場阻絕跟指揮通聯破壞就更顯得重要,這能讓敵軍士氣即使沒崩潰,也無法進行有組織的戰鬥,有助於快速終結戰爭.
8.特戰部隊跟政治作戰的能力
只是,又不是每個國家都如美軍可享絕對佔場優勢,能以優勢空軍搞大規模的戰術跟戰略轟炸,順利辦到戰場阻絕.就算對方衛星或UAV能力接近眼盲,也仍可直接靠看地圖或靠人工情資,配合一般通聯手段,來遂行其調度兵力的意志.因此,當沒有優勢空軍跟巨大物質科技優勢時,就必須更加強化特戰部隊跟政治作戰的能力.
9.會戰小型化的正反矛盾因素
現代戰場上的兵員低密度特性,導致不容易出現古代那種大會戰,反而較常出現一連串的尋找、鎖定、攻擊等步驟的小型戰事重複組合過程.
會戰單位愈來越小型化跟流動化,讓原本可能是集合守軍10萬人的防衛會戰,變成分散10處而每師1萬人,還可以快速彼此支援與散開進軍的防守態勢.假設造成4成傷亡即可擊潰該守軍,那過去型態的會戰,就必須殺死守軍4萬人,才能獲取勝利.而現代戰事,則可能只須造成1萬6千人傷亡就夠了.因可用切割孤立來對付每師,殺傷4千人,將使該師1萬兵力無法再組織(視同消滅),
如此依法泡製,只需殺傷1.6萬人,加上若干戰場阻絕、指揮通聯破壞、政治作戰動作,即可瓦解其4個師總計4萬兵力,只剩總兵力6萬的敵軍,將難以成功發動大會戰攻勢,使我方可掌握往後大戰的主動權.
如果對方領導階層考量實力消長已經無法挽回,或本來抵抗意志就不高的話,即可有機會營造逼降的局面;次之讓其軍心動搖;再次之則有利於我方往後攻勢.
由此可知,現代戰爭其實有很大潛力能發展成~低傷亡的作戰.當然以上只是幻想狀況而已,實際情形沒這樣單純,畢竟敵人是活的,我方也會傷亡,同時爭取時間排序上的戰鬥主動權也很重要,古時戰場上單位受傷集中程度,臨時再組織力,士氣隨死傷的起伏程度也不清楚,讓這篇仍不脫無聊小市民的鬼扯空想範圍.
10.再談士氣潰散的傳染程度
(1)軍隊分布密度低
現代戰場上軍隊散得較開,造成士氣潰散的傳染程度並不如古代.即使現代單位愈小型,導致士氣容易連帶生變,可是考慮分布密度低的特性之後,其傳播也會有距離限制.
譬如現代戰場幾百米外的一顆迫砲可能炸死半個班,並震撼殘存士兵,讓他們失去戰意,不過絕不可能讓數十米外的排部,或數百米外之連部受到多大的士氣打擊.這特性使得即使在上個戰鬥中嚐到敗績的敵軍,士氣也不一定會全面潰散.
當面對有增援或士氣還沒潰散的軍隊時,多數將領是不會直接展開攻擊的,而是會先設法軟化對方物質與精神防禦,如用砲轟壓制或發動佯攻吸引對方分兵,但在此設法的期間內,敵軍也可能獲得整補,如此戰爭就會拉長讓傷亡累增,或是乾脆不打了改簽停火協定.
由此,現代戰場中的士兵傷亡慘烈程度,將可藉由軍隊分布密度低的特性,而讓失敗氣氛傳染不易,有機會獲得一定控制.畢竟其他士兵沒有親見幾公里外的慘劇,實在談不上多害怕.而古代戰爭則傾向大兵團在刀劍跟弓弩射程內會戰,隔壁部隊的傷亡慘劇很容易被其他部隊親見,士兵恐懼會更容易渲染.
(2)高殺傷力武器對抗軍隊分布密度低
多管火箭大範圍轟擊,優勢空軍長時間轟炸,可大規模重創敵軍士氣
(3)截斷敵軍補給
截斷敵軍補給,也可重創敵軍士氣,不過這招在古代就有了
(4)媒體戰或心理戰
當運用媒體戰或心理戰時,可以增加士氣傳染程度或逆轉士氣,不過這主要是軟化敵人抵抗程度,或想不戰而屈人之兵用的,此時戰爭傷亡只會更少,不像(2)是靠殺傷敵軍來重創士氣.
(5)綜合
雖然軍隊分布密度低,讓士兵不易因為一場戰爭,而士氣立即崩散.可是在貫穿全場戰役的各式攻擊行動,所累計造成的心理壓力與肉體跟物質上傷害,藉由媒體戰等精神攻勢的推波助瀾下,仍然讓現代戰爭深受士氣的影響.
(6)耐受極限
至於古今東西軍隊承受壓力的耐受極限,沒人能說得準.不過可以猜想的是:毋忘在莒的復國奇蹟,在現代很難再複製得出來.
譬如要叫習慣跑三千米的現代軍隊, 突然學古代戰士跑三十公里,甚至到更遠距離外去搞遠程奔襲或急援某地,那還不如直接要他們的命,或叫他們就地投降還比較乾脆一點,因為就算跑到了,大概也沒有體力能打仗了,死在半路的則又是一堆.
鑒於此種緣故,現代戰爭的單場戰役,更不容易爆出高傷亡,士兵有更高的機率會選擇撤退,這數字大致上被估計是:受到4成傷害的防守部隊,有90%機率會潰退.
(7)訓練度跟軍隊文化影響
然而像以色列這樣超高士氣的國家軍隊,或許就不能用這標準來看了,如贖罪日戰爭剛開打時,戰情對以色列來說十分不利,不過士氣照樣不崩潰.在北方戰線許多以軍,出現整連奮戰至死的情況,沒投降或退卻的;反觀敘利亞軍於戰況逆轉時,發生許多拋棄戰車開溜或投降情況,高下立判.
此外,某些特殊戰役或各國精英單位,也出現高度抵抗, 如法國外籍兵團或廓爾克傭兵,以及國軍血戰大二膽之戰役,某些陣地也發生過戰至一兵一卒的情況.
三、現代戰爭中傷亡較慘烈的特殊情況
1.NBC武器
核子彈跟生物戰劑與化武之類的NBC武器,會導致重大傷亡,但因為國際戰爭法規範與大國政治的核子武器戰略集體綁定現實,而幾乎沒機會使用.
2.戰略轟炸或工業轟炸
(1)曠日費時
二次大戰中的戰略轟炸或工業轟炸也很殘忍,如東京大空襲,或對德國的大週行動與柏林轟炸,
幾乎都是對平民城市或後方軍工目標來攻擊的,光是東京空襲就死十萬人.不過某些戰略家已經證明,該種戰略手段其實曠日費時,是否比起只對軍事目標搞戰術或戰略轟炸還有效,存在不小爭論.如諾曼地戰役當中,阻止德軍反攻行動的功臣,很大的原因在於對德軍交通線的戰略戰術轟炸.
(2)經濟能力限制
唯一能肯定的是現代很少國家能如此做,炸彈跟飛彈相當昂貴,並非每個國家平時都備有這樣多的彈藥存量可大搞工業轟炸(ex~贖罪日戰爭,以國必須靠美國緊急運補彈藥才打得下去;金門砲戰則有彈藥存量不足才停火的傳聞)
(3)國際輿論跟戰爭法的限制
再來則是國際輿論跟戰爭法的限制,讓屠夫們有所顧忌(當然並非絕對的)
3.古代戰爭中,民生經濟被波及可能比現代嚴重
因為轟炸時誤擊,以及戰爭破壞醫療、基礎設施、與產業活動,促使原本不在獵殺名單內的平民,死傷數字反而離奇的高.但是否就等於死傷遠比古代還高呢?個人認為不一定,這應該視情況而不同才對.
wiki上的資料統計,認為二戰時候平民跟軍人傷亡很高,全球軍民死亡達6200萬人,對照當時世界人口約20億,也才佔3%左右; 中國軍民則死亡約1950萬人,如果用四億人當成當時總人口,約佔4.8%;而古代東漢人口最多時期有近5600萬,到了三國結束時卻只剩下1600萬,減少約71%人口,看來比較起姦燒殺淫擄掠與毀滅世界的功夫,應該還是古代人比較強.
四、古時候的戰爭情況
1.沒給士兵太多思考時間
古時候的戰爭大多是用輕兵器攻擊,幾乎都是面對面的砍殺,或中短程內的弓箭射擊與騎兵衝鋒,因此常常是爭你死我活的情況,並沒給士兵太多時間考慮該殺誰,或該不該投降.
2.士氣一但潰散就很難挽回
此外主要使用短程武器,即使是弓兵也比不上現代步槍射程, 導致前鋒跟後衛的距離也很短,時常幾萬或幾千人擠在不大的戰場上互殺,當看到前鋒單位全部戰死時,即使後方單位士氣潰散想逃,也不一定來得及.不逃可能戰死,而逃亡則會讓陣勢混亂,敵人騎兵或弓兵也能立即追上來捕刀,最終可能也還是戰死.
3.注重陣型
古代戰役因為近距離作戰,更容易士氣鬆動而導致接連潰逃的情況,淝水之戰可當成此類例子,
其他如戰鼓跟旌旗的使用,也有某種程度用以提振軍心,跟維持隊列的企圖.說明古代戰場上注重陣型,因為敵我距離近,陣腳一亂很容易會死得比現代還慘.在現代戰爭則反而較不講究整齊陣勢,士兵都是散開作戰, 不過仍有戰術上的排列型式,只是看不太出來而已.
4.很容易就會發展成殲滅戰
看到短距離內的敵人潰散軍隊,很少有將領不想去追逐敗師的, 畢竟留著敵人可能造成後患,一旦給他們時間恢復士氣與補充兵員物質之後,上個勝仗所造成的戰果,將會被嚴重侵蝕掉.而且在偵察科技落後的古代,失去敵軍的蹤跡之後,可能要花很多時間來尋找,所以一旦遭遇很容易就會發展成殲滅戰
5.圍城戰
戰區偵查能力低,但是逃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雙方乾脆打圍城戰,這讓戰爭容易變成消耗戰爭
6.迴旋戰
部分傑出古代軍事家進行了這種戰爭,如孫子
7.傷亡
古時候戰役的傷亡數字時常很高,譬如羅馬跟迦太基之間的第三次布匿戰爭,迦太基兵力90000,傷亡62000.羅馬兵力40000,傷亡17000. 整個戰爭總計造成60%兵力死傷,羅馬事後還有屠城跟抓人當奴隸,因此迦太基接近於被滅族.
當奴隸的人或許還生不如死,像是被人送去鬥獸場娛樂大眾,下場可能就很歡樂.
五、氣候變異跟經濟危機,時常造成戰爭
塞外的遊牧民族入侵,時常是因為氣候乾旱或太冷所導致.農業民族也時常因為天災而導致民變.
科技或許能解決不少問題,如克服天災所導致的糧荒,進而排除動亂因素.不過當人口太多時,野心家可能就沒心情幫你拯救生命了.社會心態也會因受危機,而開始自發性的慢慢轉變 ,例如納粹跟日本軍國主義崛起,一部分起因也源自於30年代的經濟危機.
六.認清國際現實,別搞錯改革對象
所謂愛與和平,其實是建築在非常脆弱的人類心理根基上,國際上並沒有公正強大的約束力量,能對付惡霸國家. 國際法也只是唱高調跟欺負小國,與拿來替戰爭行為遮醜用的,當涉及利益跟危急關頭時,大國根本不會去遵守.
另外,歷史本來就是一連串的重蹈覆轍過程, 即便人類道德進化多高,行使正義的組織跟手段有多發達,也不可能最後就天下為公,或達到世界和平了.那些高喊和平人士所提倡的弭兵之議(或靡軍,搞爛某方以替另一方開路?),基本上就跟緣木求魚一樣,不管口號喊得多響亮,最終還是會失敗,因為資本主義跟極權主義的雙極世界體制,並不容許小國有多大的軍事自主空間.
即使想進行政治現況改造,他們也是找錯改革對象了,如不先改革罪惡源頭(如美帝跟中共),最後只會讓小國變成大國的戰爭試驗場而已,因為失去遏阻能力的地區,反而更容易誘發大國進行軍事冒險.
就如同偉大的媒體不輕言放棄能荼毒任何一隻羔羊的機會,我們也不該輕易遺忘人類有內鬥的特性以及自毀的潛力,這非但訴諸於戰爭,也表現在極權國家暴力、社會治安暴力、文化排擠、以及抽煙飲酒等行為上,難道他們對付上述暴力來源都不進行防禦動作嗎?如果懂得在小地方搞防禦措施, 又為何大處卻不懂呢? 真是難以理解 ,或許就如西方軍火業跟資本主義體系,彼此利益盤根錯節錯結一樣 ,那些反軍購人士背後也有其他黑幕存在.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