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4, 2008

黨國權貴污名化外省族群

黨國權貴污名化外省族群

楊偉中 2007/05/27

 關於蔣介石歷史地位的爭論,從拆除銅像到中正紀念堂更名,可以說是日漸激烈。民進黨政府在推動這些舉措時的手段是否粗糙,程序是否失當,是可以也應該由民眾公評的。但是,少數政客(其中一些人不是戒嚴時代權貴家族的成員,就是黨國體制下的既得利益者)對重新評價蔣介石歷史地位的頑固保守心態和情緒性抵制行為,筆者作為所謂外省第二代,實在無法接受。
 由於歷史的原因,有人把「外省族群」和獨裁體制等同起來,對全體「外省族群」做出了不盡公平的指責。然而,筆者不得不沉痛地指出,部分權貴政客的言行也是造成這種偏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前一陣子拆除蔣介石銅像的風波中,一些政客表示拆除蔣介石銅像的作為是在撕裂族群,這樣的說法無疑把所有外省族群當作是獨裁者的膜拜者與獨裁體制下的既得利益者,這是對歷史與現實的最大扭曲,也是對外省族群的一種抹黑。

 過往國民黨的獨裁統治是以蔣家為首的外省權貴為核心,在一部分居附庸地位的台籍上層階級的協力下,進行對台灣人民的統治。除了黨政軍特的高幹以及外省財閥外,廣大的外省族群並未分潤多少統治者賜予的「好處」。許多外省老兵是在中國被殘暴的國民黨軍閥拉伕裹脅來台,不少人始終過著困頓的生活,甚至因為偶然的所謂「不當」言行而被逮捕甚至處決。許多外省籍知識份子不但不是蔣介石的膜拜者,反而因為懷抱自由主義或是社會主義的改革理念而在白色恐怖中被肅清。

 這些少數權貴政客的言行,其實正抹殺了雷震、傅正、費希平等前輩對民主運動所做出的重大貢獻,也無視許多「外省族群」對國民黨專制的厭惡與抵抗,也表示他們根本不知道在社會改革運動中,參與者是不分省籍地攜手奮鬥。這些政客並未捍衛了什麼民主與正義,反而用他們的言行污名化了廣大的「外省族群」。他們在專制時代往往是黨國體制的協力者,又無法真正適應與融入民主化的過程,在工農大眾爭取應有權利與社會改革的運動中,從來不見他們衝鋒陷陣的身影,卻在捍衛既得利益與黨國體制的圖騰時不斷激情演出,如果我們要指認「撕裂族群」的罪犯,這些權貴政客絕對名列其中!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