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3, 2008

從安保世代向團塊世代過渡的日本政黨政治

從「安保世代」向「團塊世代」過渡的日本政黨政治

08/26/2003
作者 賴怡忠
內容出處 台灣日報「國際現場」專欄 2003/08/26
自今年九月起,美國、日本、台灣這三個民主國家都進入了選舉年。美國將於明(2004) 年11月選總統,而國人也早已對於明年三月台灣總統的來到有所預期,日本自民黨將於本(2003)年選總裁,由於日本是內閣制國家,由最大黨組內閣,而在最大黨(自民黨)選出新總裁後有可能在兩個月內,最多拖至明年中,會解散國會進行下議院選舉,因此九月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也就被認為是國會普選的前兆。由於必須將普選後的眾議院及未經普選的參議院(參議員任期六年)之政黨席次加總作為新內閣由何政黨組閣的基礎,因此本次自民黨總裁選舉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政黨漸社會化

小泉是否會繼續贏得自民黨的總裁一職有一些變數,主要在於小泉的派系奧援不強,全靠地方黨員的人氣支持。因此有人建議小泉在自民總裁選舉前先解散國會,利用國人對黨內無其他政治人物可帶領自民黨在下議院選戰獲勝的認知,使自民黨的政治人物必須支持小泉連任總裁。據說此一建議為小泉所拒絕。小泉主張在自民黨總裁選舉結束後再談是否解散國會。在小泉的派系實力不大,同時其自民黨內的政敵比反對黨更反對小泉的情形下,小泉也需要相當的運作以獲得自民黨總裁寶座,而前些日子民主黨和自由黨的合併,也表示反對黨極想利用這個機會堅守,甚至搶攻新的政治版圖,雖然反對黨的機會不大。

除了觀察誰會奪得總裁或是總理的寶座外,這次的選舉也相當程度的會加快日本政黨社會化的速度。小泉純一郎之所以能突破派系的夾殺,而在2001年獲得自民黨的總裁,和當時修改的黨內選舉制度有相當關係。過去自民黨的總裁以國會議員互選而產生,但是那次選舉新納入了地方黨員的投票,小泉正是在第一輪先由地方黨員進行投票時獲得壓倒性勝利,挾著地方民意的呼聲逼使最大派系的橋本派讓步,而得到總裁一職。而自民黨開放地方黨員投票的原因基本上也和日本快速的都市化,人民自主性提高的社會及人口結構變化有關。再加上日本在1994年選舉制度改革,取消中選區多席次而改以小選區單一席次的制度,使得國會議員對於派系的依賴度大為下降,未來的日本政壇派系的影響力將會越來越低,而能被選民認同的政治人物,即使在黨內不受歡迎,仍會有其一席之地,如之前爭議累累的前日本外相田中真紀子即是一例。

世代政治來臨

這次選舉也會加快日本世代政治的步伐。小泉於2001年的勝利除了宣告政黨政治的社會化外,還宣告了世代政治的到來。首先,在小泉現象後,日本的地方選舉出現了大量年輕化的現象。如以37歲當選橫濱市市長的中田宏,即為重要的明證。目前已經有不少年輕議員計畫轉戰地方,待有機會再直攻中央,如此可免除國會議員在接任政府官職時排隊的長年等待,同時也是厚植其地方人脈,以打破當地既成政治世家圍堵的好方法。

其次,小泉所代表的世代為「安保世代」,意即參加過60年代初第一次反安保鬥爭的世代。這批人現今約在60-65歲左右,小泉的上台加速了這批人在政治的全面接班。這批人包括自民黨幹事長山崎拓,自民黨政調會會長麻生太郎等。未來的總理以及重要的大臣人選大概不出這幾位人選。但是除了他們之外,小他們十歲的人物,如眾議員鹽崎恭久等,也被視為接班梯隊的人物之一。這批現在50-55歲之間的政治人物,在年紀上屬於國人所熟知的「團塊世代」)。團塊世代一般泛指參加1960年代末第二次安保鬥爭的世代。「安保世代」及「團塊世代」在日本人心中評價不一,但是由於他們的青年經驗使得他們之間的橫向聯繫極強,對話的基礎也多傾向於以世代,而不是政黨的派系,作為合作的基礎。日本政壇目前有一個現象,同一世代分屬不同政黨,比起同一政黨分屬不同世代,要來得容易溝通,這是政治世代化的現象。

兩代經驗不同

如果比較一下「安保世代」和「團塊世代」的反安保鬥爭經驗,一般的認知是「安保世代」反對安保的理由是來自於對再度捲入戰爭的恐懼(擔心因為『美日同盟』而將日本捲入美蘇冷戰),而「團塊世代」比較是出自於對當時日漸成形的日本消費社會文化的大規模反叛,藉由反安保鬥爭的集體行為,重新尋求自我。他們也都是日本自戰後的貧窮向1964年後高成長社會發展的見證人及參與者,日本現今的經濟不景氣使得這些人一方面回想起過去困難的時刻,同時因為這些人現今開始大量進入退休潮,在面臨退休金縮水的情形下,其內心更為焦慮,也因此他們也更會透過投票來爭取他們的利益,而政治人物也會特別重視這群人的選票。這和 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時競選政見出現大量有關老人的議題類似,因為這批出生於美國戰後嬰兒潮的人現在都開始進入退休的階段,也因此爭取他們的選票成為候選人重要的選舉策略。

步向21世紀的日本,政治領導及選民結構出現向「安保世代」以及向「團塊世代」的移動,可能是最明顯的結構性變化,這批人會帶來什麼樣的日本,以及「後團塊世代」的日本又會是什麼樣的風貌,其社會思潮及自我認同等,都是非常值得我們注意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