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3, 2008

反登陸戰

來源:
http://taiwantp.net/
http://www.fas.org
跟網路文章整理.

-----------------------------------
反艦飛彈

國軍數以千計的反艦飛彈,可對付登陸艦艇。陸上機動發射載具跟匿蹤性能良好的快艇,其生存性高,而且效果致命。

------------------------------------
單位任務

空騎旅,裝甲旅,裝步旅
機動打擊部隊,擁有強大機動力與打擊力,是反登陸戰中的快速反擊之戰略單位.

海岸守備部隊
負責在機動打擊部隊馳援登陸區前,利用據點防禦、機動防禦等手段牽制敵軍.

------------------------------------
裝甲部隊在反登陸時的運用

1.剛接到警報時
裝甲部隊由掩體內拉出集結,編成戰術行軍序列開往登陸區.

2.開往戰場

1)裝騎及偵搜部隊
最先抵達現場,不待命令立刻與敵接觸,負責探明敵情跟牽制敵軍,因為一般是配屬輕戰車,裝甲較弱但機動性高,所以到達戰場後,進行打帶跑的襲擾戰術,替戰車部隊主力爭取編組攻擊隊形的時間.

2)戰車部隊
位於行軍序列的最先頭,開往戰場.到達戰場後視狀況直接投入戰鬥,並利用機動戰鬥原則邊打邊集結.

3.主戰車負責主要攻擊任務

戰車部隊在執行攻擊任務時,必須要編成緊密協同的戰鬥隊形,才能維持戰鬥時協同,以使火力發揚與調度更有效.組成戰鬥隊形,可編成有效的火網,配合適度機動,而產生衝擊力,這是突破敵陣的關鍵因素.欲維持隊形完整必會犧牲速度,因此裝甲防護力必須夠高,故主要攻擊任務一定得交給主戰車.

------------------------------------
地形

台灣地形雖然多高山丘陵,且東西向河流分割地形,不過中南部擁有廣大平原地區,北部的新竹香山海岸跟蘆竹八里海岸,蘭陽平原都是可能的登陸點.

交通發達
西部交通道路發達,故內陸山陵地形並不會影響到主要戰事進行

隘口
竹苗縣內的丘陵隘口 敵軍可能攻佔島內的此類隘口 以阻止南北兵力互相支援

沙灘
沙灘會是個問題,就小弟到過的海邊,那些沙灘真的太軟了,重量太重的裝甲車輛絕對有陷住的問題,如此M1就不適合開上灘頭作戰.

------------------------------------
反登陸戰之MBT運用1

在目前的反登陸作戰準則中,裝甲兵是擔任:敵人突穿海岸防線後的「攔截」角色。換言之,等到海岸線單位將敵人消耗差不多了,再來進行致命一擊。

空騎單位竟然是要在灘頭和近海跟敵軍登陸艇交戰,沒有地形掩護的直昇機也真辛苦。
聽說上次一出海就被拉法葉鎖定,理所當然的事情就是。

個人的意見是,真要做就必須在第一時間投入裝甲單位以火力支援海岸防禦單位,利用海岸射界良好這點,給予敵人單位最大限度的打擊。若進展良好,可考慮前進至灘頭實施掃蕩。

若敵人一部突穿防線時,再交由在攻擊直昇機密接支援下的裝甲步兵和給予火力支援的一部裝甲單位去掃蕩。

----------------------------------------------------------------------
反登陸戰爭之MBT運用2

理論上對自己射界良好的條件也說對敵人同樣射界良好且觀察清晰,墨菲法則早就說過,越良好的射界越能招徠足夠多的敵火。而如果對方岸轟艦隊還有戰鬥力,或者近岸壓制空襲,那麽接近海灘的裝甲兵就會像成群的蒼蠅一樣被拍死,這可以參見西西里登陸的USN是如何痛宰向灘頭陣地發動衝鋒的德國裝甲兵,再優秀的重戰車面對海軍驅逐艦的艦炮也不過是脆弱的活靶而已,而且絕對還不了手只能挨打,今天這種環境下面對艦炮和飛彈,坦克的日子同樣不好過,所以如果不能把敵人的護航掩護兵力和航空兵攔截在登陸區以外,海灘這種殘酷的血肉磨坊只能讓倒黴的岸防炮和大頭兵去硬頂,裝甲兵這種機動兵力太珍貴了,在這裡消耗了不值得

等工事裏的步兵和岸防大炮飛彈都完蛋了,敵人的艦隊和登陸兵也差不多了,這時候才是裝甲兵發動決定攻擊的時候,漢演的時候戰車也沖到海灘上去了,不過那時去打落水狗或者對付偷渡的漁船隊,如果是敵方的登陸船團,第一時間讓裝甲預備隊沖到人家的岸轟火力範圍内反擊顯然是找打,而且意義不大,所以國軍目前這種濁法雖然傳統,未必無其不得不然的道

-----------------------------------
反登陸戰爭之MBT運用3

1.在敵人登陸前
為了避免被敵人艦砲跟空炸打爛珍貴MBT,因此以岸防砲跟步兵當前擋

2.在敵人登陸後

1)此時我方步兵跟牽制敵步兵
=>敵人輕型RPG射程有限,受我方步兵步槍機槍迫炮等壓制

2)對付偷渡上岸之輕步兵
=>IFV第一趕到現場 ,MBT派出分遣隊居後補上

3)視戰況投入MBT主力 =>戰車居步兵後方,提供步兵重火力支援,步戰偕同

4)如敵人主力突穿海岸防線
=>MBT主力進行攔截,此時則未必有步戰偕同,因此需強化MBT裝甲 跟多購置步兵機動載具如APC,或跟空騎步兵配合

5)反攻掃蕩期間
=>戰車配合步兵,收拾掃蕩灘頭殘軍,可能派出一MBT分遣隊即可搞定

-----------------------------------
岸防單位

在受訓的時候自稱負責寫計畫的教官說得很明確:「等到那些動員兵的岸防單位都死得差不多了,才輪到常備部隊上場。」

我個人在受訓時聽到的國軍計畫中不能明白的是,國軍看來想用裝甲部隊將突破灘頭的敵軍來場包圍殲滅戰。

-----------------------------------
裝甲兵司令蔣緯國將軍

蔣緯國先生是在德國慕尼黑讀軍校
他的裝甲兵經歷則是在諾克斯堡受訓期間所獲得
引自李大為先生回憶錄
http://cht1.endiva.net/David_Lee/

於一九三六年奉父命去德國學習軍事。他先去柏林大學語文班惡補德語,加入蔣百里將軍訪德團之後。到德軍第七兵團見習,熟悉野戰部隊生活與實兵演練。一九三七年依志願加入山地兵團入伍,派在山地兵團第一師九十八團第二營第五連為二等兵。在此一年內,他曾參與翻越阿爾卑斯山,吞併奧地利之役,又在慕尼黑協定下隨德軍進佔捷克。於一九三八年底結束入伍訓練,以後才被分派到慕尼黑軍校,接受軍官教育,於一九三九年結業,授階為德軍少尉。

回憶錄也提及遷台後的第一批向美方採購戰車故事

早年在我精選下,我圈定了三百輛M5型輕戰車,三百輛裝甲搜索車,三百輛人員裝甲車,以及一百輛M8戰炮車。依當年時價,這一千輛戰車約值三千三百萬美元 (BOOK VALUE出廠美軍價格),
而我在良好人際關係提供協助之下,竟以美援餘款三十四萬餘元成交,使當年撤退到臺灣急待整補的國軍實力增強不止一倍,既使國防為之充實,亦穩定了臺灣民心士氣。復因蔣公將戰車抽調增防金門及時,而致造成古寧頭大捷,消彌了共黨犯台野心。

----------------------------------
MBT對抗反戰車飛彈的防護準則1

手頭上一本民國62年12月1日出版的戰車連排準則

第一章 總則
第63項中提及對反戰車電導飛彈的防護,其提及的防護措施,就是利用運動的速度來隱蔽與掩蔽,或者用積極的手段包含對已知/可疑目標擾亂射擊;或者發射煙幕,配屬的裝甲步兵下車作戰,攻擊其發射位置或控制區域,這方法跟目前的美軍準則作法仍無多大差異.

當年準則發行前的10月6日到8日,以色列沒有步戰協同的裝甲旅,再沒有體認到反裝甲飛彈的戰術下,仍以標準的直線衝鋒法對埃軍陣地攻擊,這兩天內損失以軍300輛戰車.

該準則的編撰是傅克忠跟梁財 ; 複審人員有個最著名的人 ~~蔣緯國.中華民國陸軍短短兩個月內就編撰全新的戰車準則,來因應反戰車飛彈的普及並制定對抗戰術,如果裝甲兵高層當年無能弄不出像樣的東西,戰車準則裡不會出現對抗反戰車飛彈的戰術.

----------------------------------
MBT對抗反戰車飛彈的防護準則2

假如1973年12月1日才出版第一本講反戰車飛彈的防護準則,其實這並不算早,反戰車飛彈這種東西1950年代就已經萌芽,1960年代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意,不信去翻翻看1960年代的簡氏年鑑或當時講北約對華沙在歐洲陸戰想定書籍。1960年法國打阿爾及利亞戰爭就已經使用雲雀式直升機攜掛 SS.11的空射版AS.11作戰,1966年美軍UH-1B直升機攜掛SS.11於越南戰場作戰.

若說地面部隊使用反戰車飛彈直接作戰是在1972年北越發動春季攻勢,南越第20戰車團的M48A3和M113遭火泥箱襲擊,在其他戰線的第14騎兵旅M41亦遭毒手,但南越軍很快就發現運動速度和步兵協同的重要性,在此場作戰中美軍UH-1B直升機亦攜掛新型TOW投入戰鬥,摧毀多輛北越T-55。該本戰車連排準則編纂資料參考自越南戰場上美軍經驗或國軍援越顧問團報告書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
63A

中國現役的戰車中,有哪些是可以在第一波登陸也就是搶灘時登陸的?即使63A有複合裝甲,但是強度多少?現役M60A3和CM-11上的105砲,使用翼穩拖殼穿甲彈會吃力嗎?

小弟一直認為台灣各機場會在第一擊中被中國以彈道飛彈嚴重破壞,以削弱台灣空軍的戰力,一樣的中國想把更大台更強壯的MBT運來台灣,空運便無法成行.海運呢?要在哪裡下貨呢?台灣自然也可以把港內外放滿水雷,或炸沉一艄大型船艦阻斷航路進港,解放軍自然無法把戰車送上台灣.

因此小弟大膽假設解放軍能夠送上台灣的裝甲車輛皮不會太厚,
一來要搶灘爬不上來
二來要空投丟下來絕對摔壞

在考慮到這兩項,現役105砲的威力絕對足以摧毀掉任何一種能夠在全面投降前登陸台灣的裝甲車輛,在這一方面, 我不認為有更換主砲的需要.

其次63A或許會是解放軍能夠在登陸作戰中,有足夠火力擊毀國軍現役主力戰車的車種,一樣使用的105砲,有沒有可能使用和國軍一樣的翼穩脫殼穿甲彈?小弟對此有疑問能否請各位前輩解惑,謝謝.小弟是認為如果63A的主砲可以和M60A3和CM-11的相提並論,我方可以透過附加上的反應裝甲來抵抗. 

--------------------------------------
對付空降的PLA裝甲車輛

至於空降的裝甲車輛,小弟是認為雲豹計畫中的突擊砲構型式,最適合獵殺這類裝甲車輛的角色,或許搭載76mm最大到90mm的雲豹突擊砲車,搭配IFV型的雲豹搭載步兵,就可以對解放軍的空降部隊進行圍剿任務.而且個人的意見是很偏向將突擊砲型式的雲豹用來取代M-41輕戰車.

小弟認為在台灣任何可能的戰爭中,陸軍依然有相當大的重要性,陸軍可以確保台灣不被敵軍的特種部隊滲透破壞,尤其是反登陸作戰更為重要.

--------------------------------------
國軍裝甲兵戰術:

我在受訓期間,實在看不出什麼美式協同戰術的影子,當時上尉到中校階層的裝甲兵教官大多連露出一種輕視其他兵種的自傲意識,對於裝甲步兵也無啥好感,而裝甲兵學校內也看不見任何與步兵協同作戰的訓練課程。

受訓中簡單講解的一些較高級戰術(至少是跟我無緣的階層),也感覺不出任何協同作戰的意味,攻擊軸線還畫得看來頗不可能通過(沒試過就是)。

雲豹對解放軍裝甲車:
其實對付皮厚不到20mm的裝甲車的話,40mm的機關砲就可以把這類目標打得至少半死。

解放軍的105mm:
而口徑相同不代表彈種相同,設計時就弄成可以共用另當別論,一時找不到解放軍戰車的資料,不過脫殼穿甲彈是現在戰車主砲用反戰車砲彈的主流吧?

突擊登陸:
以個人所說台灣本島空海軍已無法達到完全防衛的情況下,第厄普式的突擊登陸,事先以水雷防範要做到完全阻絕,也就等於封鎖自己的港口。一般說來都會有幾個缺口,若是被摸清,敵軍就會從這裡衝進來。因為是突擊,我想也不會有天才已經在港口設施裝上炸藥吧?

突擊登陸計畫完善的話,在外海等待的第二波船團就會立刻堵進來強化橋頭堡,如果沒有及時攔下,問題會變得很麻煩。換做是我,第二波裡頭一定會裝有主力戰車部隊。雖說不見得對戰局有決定性影響,但至少會像是一根背上的芒刺,對民心、士氣都會有所打擊。

若是針對首都的突擊,十之八九會同時從空海入侵,以一個晚上可運用的飛行、航運時間,加起來至少可以送上一個旅吧!屆時就看淡水捷運站後面、以及松山機場睡在跑道旁的傢伙們如何反應了。

-------------------------------
63A裝甲 

>>即使63A有複合裝甲 但是強度多少?

63式的老祖宗蘇製PT-76砲塔鋼板僅為1.7cm, 即使63A有經過改良, 但是為了保持浮游能力, 不可能像主力戰車一樣重裝披掛上陣. 保守一點估計, 63A就算有最新的複合裝甲, 其RHA equivalent 應該不超過3 cm.

若以1000公尺的交戰距離來估算, 30mm以上的穿甲彈應該都可以穿透, 105mm更不用說,就算不用APFSDS-T, 一發高爆彈都可以擊毀63A.

-----------------------------------
穿甲彈

>>現役M60A3和CM-11上的105砲使用翼穩拖殼穿甲彈會吃力嗎?

是翼穩『脫』殼穿甲彈, Armor Piercing, Fin 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當然不會吃力,為何會吃力呢?

是擔心後座力嗎? 五十餘噸的車身還承受得起這後座力. 擔心穿甲力嗎? 台灣現有的105mm戰車砲穿甲彈種包括M728﹑M735﹑M774(鎢鋼)與最新的M900 (DU). M728可在1000m外穿透280mm 垂直的RHA, M735約為350mm,M774約為380 - 440mm, M900約為520mm. 要與中共的96式以上的戰車對幹是吃力了點. 要對付第一批登陸的裝甲部隊應該還游刃有餘.

------------------------------------
港口佈雷

>>>因為是突擊,我想也不會有天才已經在港口設施裝上炸藥吧?

佈雷不僅有守勢佈雷,還有攻勢佈雷,火箭和飛機能在很短時間就完成基本的佈雷動作,潛艇和小型水雷戰船隻可以對關鍵地區實施二次佈雷徹底阻絕航道,這些都不需要料敵先機,只要平時做好訓練,戰時做好動員即可。

------------------------------------
炮兵

其實説來說去有一支最關鍵的部隊很少被提及——炮兵,要封閉敵方對港口的使用,最原始但是簡單的辦法就是調幾個炮兵團對著港口不停的轟,就算運氣不好打不坏機械化裝卸設備也讓對方的裝卸作業便成一鍋粥,當年在内戰時共軍炮兵每每用於攔阻國軍部隊從海路撤離,雖然不一定能攔下兵員但是輜重裝備往往會被搞得只能抛棄,港口最大的作用就是有極好的運量吞吐能力,如果炮在附近亂轟,對這個運輸處理能力會是個很大的打擊

-------------------------------------
勇虎MBT

勇虎戰車的防護力在推出階段就已經落伍;僅剩較佳的瞄射能力取勝

--------------------------------------
過去步戰協同課程流於形式

講起來會自曝台灣陸軍問題,不過還是講一下。

其實步兵營的基地訓還是編有相當份量的步戰協同課程,可惜多流於形式,以自己以前在澎湖當兵時的經驗,因為軍方擔心破壞民地和磨耗裝備,平時演練就是戰車營派出各車車長舉旗步行走在前面 (只差沒嘴巴喊著「我是戰車」「我是戰車」) ,步兵再跟著前進動作。

然後有一個課程是實地參觀瞭解戰車,我們排去看一輛M41A3,結果該戰車的上士車長只說你們可以看看或爬入車內也無所謂,再提出問題,這時排長就溜去納涼,阿兵哥提出的問題都是烏里不卒,不是你們彈架上可以塞多少罐保特瓶飲料和零食,就是怎麼躺在座椅上摸魚睡覺。

大概是我問的問題最囉嗦,還問到車尾通話器怎麼使用(看電影金甲部隊得知),幸虧該上士算有耐心和負責任,還示範如何取用,步兵怎麼和車長溝通。不久小蜜蜂駕到,步戰協同光顧生意。

--------------------------------------
反坦克火箭跟ATGM1

EX~M72 LAW
Maximum effective ranges
* Stationary target: 200 m (220 yd)
* Moving target:165 m (180 yd)
* Beyond these ranges there is less than a 50 % chance of hitting the target.

輕型反坦克火箭是可以從任何一角度打過來所以防不勝防的武器,最可靠的防禦方法是在它發射前就打死操作者,否則一定會有被它擊毀的可能地.

但是效力射程太短,150~200米左右,如沒有事前埋伏,操作者容易步兵300米~600米的步槍跟機關槍打死.事先佈置則可能敵人戰車不走該處,變成無效佈置.還好現代軍隊班都有此類武器,稍免此情況.穿透力只適合打IFV跟輕戰車.效力射程太短,讓它只算是步兵的防禦性反坦武器.

EX~SMAW
Weight:
To Carry: 16.6 pounds (7.54 kg)
Ready-to-Fire (HEDP): 29.5 pounds (13.39 kg)
Ready-to-Fire (HEAA): 30.5 pounds (13.85 kg)
Maximum effective range:
1 x 2 Meter Target: 250 meters
Tank-Sized Target: 500 meters

中程火箭效力射程數百米左右,對於操作者來說較安全,但仍處在迫炮跟機槍射程,或優良步兵射手威脅之下,因此仍須注意掩蔽跟掩蔽,重量也不夠靈活.HEAA 能擊穿24英寸(56cm) 裝甲鋼。


EX~TOW
Maximum effective range: 2.33 miles (3.75 kilometers)
Armor penetration: T-80 + / 800+ mm [>700 mm]
Time of flight to maximum effective range:
2A: 20 seconds
2B: 21 seconds
Weight:
Launcher w/TOW 2 Mods: 204.6 pounds (92.89 kilograms)
Missile Guidance Set: 52.8 pounds (23.97 kilograms)
TOW 2 Missile: 47.4 pounds (21.52 kilograms)
TOW 2A Missile: 49.9 pounds (22.65 kilograms)
TOW 2B Missile: 49.8 pounds (22.60 kilograms)

射程3千米左右,射程長因此可躲過步兵槍炮射擊,操作上更安全,算是攻擊性反坦武器.但仍處在砲兵射程之下,且發射到命中約20秒,為了順利達成突襲MBT效果 跟避免MBT火砲轟擊反制違害操作者安全,因此仍須注意隱蔽.

---------------------------------
反坦克火箭跟ATGM2

國造一式六六公厘火箭彈:全重2.03kg,有效射程10~200m(移動目標165m),穿甲厚度250mm。
因為是國造的,配備數量最多,性能雖不怎麼樣,但輕便、操作簡單、攜帶性佳,在國軍的編裝中,配屬到了班級。射程短了點,但穿甲性能對付MBT以外的裝甲單位都屬有效。

APILAS:全重9kg,有效射程25~500m,穿甲厚度350~600mm(依命中角度決定)。法製的反裝甲火箭,在國軍同類武器中性能最強,缺點是數量少、沉重不易攜帶。對付最新銳MBT以外的裝甲單位,最少都有擊傷的可能性。

AT-4:全重6.7kg,有效射程300m,穿甲厚度400 mm。美軍也採用的反裝甲火箭,性能介於前兩者之間,美軍實際使用的報告中,士兵普遍仍認為攜帶性不佳,可對付MBT以外的所有裝甲單位。

--------------------------------
步兵戰車跟機關砲

IFV挾其良好的運動能力搭載步兵,對付空降滲透的敵軍部隊或無裝甲的登陸部隊會比較合適, 
對付此類的部隊25mm即可,最大不需要超過30mm,40mm

說到步兵戰車,主要就是提供步兵火力支援,從這個念頭出發,可惜台灣戰車底盤妥善率低,要不然可以仿照德國IV號對空戰車「Wirbelwind」,把汰除的戰車底盤砲塔拆了改裝雙連裝甚至四連裝的國造20mm對空機關砲。

這玩意要配屬給防砲部隊,可以攻擊飛得低飛得慢的跳傘前運輸機,等敵兵落地後,就直接水平射擊,保證掃得解放軍空降兵哭爹喊娘──據說Wirbelwind可以一輛就將整個盟軍步兵營掃到潰散。

這個改裝不需要什麼技術,反正是目視直接射擊,20mm機關砲本身又不大,外面裝上一層可擋機槍彈的裝甲就好了。這算是廢物利用,配屬在機場等地做據點防衛,也不用性能太好的底盤,遭空降前準備轟炸時可以躲進掩體裡,轟炸結束後可以開出來就好了。

-------------------------------------
低壓戰車砲的突擊砲車

適合對付初期登陸的敵人裝甲車輛,低壓戰車砲的突擊砲車,會比IFV型的更適合進行對登陸裝甲車輛的攻擊行動. 

-----------------------------------------
作戰初期少量MBT搶登上陸之情況

以現在的兩棲運輸科技,正規登陸作戰初期就送上少量MBT已非不可能.如果一切都有橋過,成建制的戰車/裝步營由民用滾裝船直接進港卸載奔襲的小說情節也有機會成真.因此需多部署重型反戰車飛彈以便立即對付.

解放軍不會在制空權制海權還未確立前派部隊登台,而台灣如果還要替自己的主權捍衛下去, 
可自行炸燬機場跑道或前述對港口進行各種反制手段,如此一來大型主力坦克會沒有完整的機場與港口可以下貨,要搶灘上來也爬不上來,這導致只有少量MBT可在作戰初期搶登上陸.

中國就算用氣墊船把96等大型主力戰車送上來,也要氣墊船真有辦法在高爆彈的槍林彈雨往前衝並且挨的住任何一種彈藥在身旁爆炸或直接命中,這導致只有少量MBT可在作戰初期搶登上陸 ,因此共軍需靠奇襲才行.

---------------------------------------
反攻灘頭或某據點時,仍需要MBT

雖然或許可以重型反戰車飛彈對付敵人MBT,但若某地淪陷,如我方要奪回,一定得面對敵軍至少是步兵級的反裝甲火力,在不能過度指望空中精準攻擊或實施無差別轟炸屠城的狀況下,購買能承受步兵反裝甲武器射擊 ,同時有能力與type98一搏的戰車就是唯一的方案.因此MBT依舊不可偏廢, 建議次世代的戰車兵力,應以搭載120砲的M-60A3改(包括相同底盤的CM11)為主體,部份有機會立即接敵的單位可考慮換裝M-1A2.

美國人的M8也死光光的理由,除了冷戰結束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步兵輕型支援武器的破甲效能在10年間進步了十幾倍,暴露在幾乎所有步兵支援武器威脅下的戰車生存能力過於脆弱以至於根本沒有潛在的用戶支持他們發展.

--------------------------------------
不能讓敵軍在灘頭站穩腳步

如果無法在最關鍵的時刻到達敵方登陸地區,而讓上岸的共軍建立起態勢,並壓倒了我軍海岸守
備部隊,然後向內陸儘速擴展,這將意味著我軍實施反登陸作戰的階段已經過去了,現在戰事將進入到了內陸野戰階段,此時共軍後援部隊將陸續上岸,我軍要達成殲滅敵軍的目標將難上加難了。

--------------------------------------
解放軍的登陸

台灣軍方認為,在未來的台海作戰中,由於解放軍的登陸艦數量不足以將大量裝備同時登陸台灣各地,往返需要較長時間,因此殲滅第一波上陸的重型武器後,大陸步兵就會在很長的間隔內得不到火力支援,台軍就能夠憑借嚴密的防禦體系和集中兵力遏制住解放軍向縱深發展。美國蘭德公司報告中指出,解放軍能夠投入70多艘「玉康」級、「玉林」級、「韶山」級等大中型登陸艦,全部投送量只能保障一個裝甲師的數百輛坦克、裝甲車輛和火炮等。一次投送量不足,登陸艦在進出台灣火力圈時就會遭到損失,而重新裝運後續部隊需要8至10小時後才能抵達,因此,一旦上島的重型武器在台軍進攻中損失過大,作戰行動將會嚴重受挫。

台灣購買如此大批量的「地獄火」導彈,其直接目的就是節制未來大陸在台海戰爭中使用的艦艇及坦克裝甲車輛。由於台灣採取的是直升機裝載「地獄火」,所以可以在未來台海戰爭中對大陸坦克發動直接襲擊。

台灣軍方認為,在登陸作戰中,大陸主要以63A水陸兩棲坦克和新一代水陸兩棲裝甲車,作為登陸突擊力量,更多的96式、88C式主戰坦克也可能隨著灘頭陣地的不斷擴大和鞏固而投入戰鬥。因此在灘頭打擊大陸機械化登陸艦艇和裝甲車輛,是台灣陸軍的重要任務之一。

同時,台灣一直擔心大陸方面發動跨海火力戰,先期摧毀其部署在前沿的防禦體系,因此台灣軍方很重視機動快速作戰。在大陸登陸船隊沒有接近前,將部隊靠後部署,一旦需要能夠迅速在前沿發動猛烈反擊。台灣軍方重視直升機的作用,就是因為其能夠在很短時間內,迅速機動上百公里發動襲擊,而且貼近台灣山區飛行,難以被大陸水面艦艇和海岸遠程雷達探測,可能使大陸部隊在得不到任何預警的情況下展開突襲,然後快速返航,裝彈加油後進行下一輪襲擊。

台灣進口「地獄火」導彈很可能也會用於將來發展的無人機系統,這對於台灣現有的研製和生產能力不足為奇,無人機攜帶「地獄火」將使導彈射程得到延伸。儘管台灣方面一廂情願地認為採購大量的「地獄火」導彈能夠有效威懾大陸,但實際上這種導彈是一種戰術武器,射程只有9千米左右,針對的是點狀目標。

--------------------------------------
AH-1Z

觀測系統方面,AH-1Z以洛克西德.馬丁公司發展的新型AN/AAQ-39鷹眼光電目標瞄準系統(TSS)取代原有的M65光學瞄準系統;該系統位於 AH-1Z機鼻的一具光電旋轉塔內,內含一具以中波段紅外線(MWIR)操作的第三代前視紅外線儀(FLIR)、一具高解析度電視攝影機、一具雷射目標指示/測距儀,以及一具雷射照明追蹤儀(LST)。鷹眼系統堪稱現今最先進的光電偵蒐系統之一,其第三代FLIR採用凝視陣列(FPA)技術,足以在 32km偵測到目標、目標分類距離達18.7km、敵我識別距離為9.3km(TSS具有專利的影像處理運算技術,使用時目標分類距離可進一步延伸至 26km,敵我識別距離則可延伸至14.5km),標定距離約10km,這些數據都遠遠超過AH-64D的TADS以及AN/APG-78長弓 (Longbow)豪米波雷達系統。此外,TSS的第三代FLIR最大解析度高達640X480,超過AH-64的第一代FLIR(1X12以及RAH-66的第二代FLIR(4X240~480)。除了性能優異的FLIR外,TSS的電視攝影機也是頗有功力,放大倍率最高為16倍,解析度高達769X494。此外,TSS的FLIR與電視攝影機都能無段變焦切換視野。

長弓雷達會更好嗎?再轉貼一次MDC的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並未在AH-1Z上裝置被美國陸軍AH-64D採用的長弓豪米波雷達,因為美國陸戰隊認為此裝備雖然能讓直昇機擁有絕佳的多目標同時搜索、接戰能力,但並不適用於陸戰隊攻擊直昇機的作戰環境,也不符合其需求。長弓雷達是一種主動式感測器,一旦發射電磁波便會被敵方偵知而暴露本身位置,這對於倚賴隱密性的攻擊直昇機而言十分不利。更重要的是,美國陸戰隊的攻擊直昇機的主要任務便是在灘頭提供地面友軍密接火力支援;而在狹窄而缺乏縱深的灘頭上,敵我交錯、戰況混亂、戰線不明確,而不具備敵我識別能力的長弓雷達在此根本無法確定目標是敵是友,根本不可能仰賴其進行多目標接戰,其優勢便消失殆盡。再者,長弓雷達發射的豪米波很容易受到空氣中介質狀況的影響,天候惡劣時有效使用距離便會大幅縮水,對於重視海上與近岸操作的美國陸戰隊攻擊直昇機而言十分不便;而精密的長弓雷達若長期在充斥鹽分、風沙的臨海環境中操作,恐怕也將故障、損耗連連。綜合以上因素,美國海軍陸戰隊就沒有一味地趕流行,捨棄了功能炫麗但不合其實際需要的長弓雷達。資訊傳輸能力方面,AH-1Z擁有與機內無線電整合的MD-1295/B數據機,使其能與友軍互相傳遞、收發資料、影像等各種數位化真時資訊,讓AH-1Z成為一個戰術網路的中繼點,大幅提昇整個美國陸軍對戰況的掌握以及作戰能力

台灣繁體中文的網頁就有DIIC和MDC兩個網站有著關於AH-1Z甚或初步的兩者間比較,高水準的文章可以看,寫的用心而且又詳盡,最重要的又是繁體中文.遠比去轉貼英文網站但是頁面上的資料是早遠的歷史記載...還有寫海阿帕契,或許此人主要目的就是要強調AH-1只能使用無導引火箭,和他認為使用時和靶機一樣呆著給人打的無用爛貨TOW飛彈.遇到敵人直昇機時,現役的AH-1W更是束手無策?

陸軍早就公佈過替AH-1W購入300枚AIM-9S,假想敵機連OH-6都有?WZ-9更是不用玩直昇機空戰,在對岸有專業的攻擊直昇機前,AH-1W上面的機砲和多管火箭都能拿來痛宰WZ-9(WZ-10還沒看到他服役咧)

AH-1W的掛載點除了可掛火箭莢艙,還可掛拖式或地獄火反裝甲飛彈。其實在運用彈性上來說,是比AD-64要大.

--------------------------------------
Hellfire:
是雷射瞄準,雷射接收器尋標頭
Hellfie 毫米波版本則是毫米波瞄準,毫米波接收器尋標頭(毫米波雷達的辨識能力之低)

TOW:
是光學瞄準導線導引.

紅箭九:
是光學瞄準,雷射波束導引.

以色列Spike系列:
SR是標準的射後不理,影像辨識型飛彈,
MR的光纖導引套件是選購品,
LR與ER是標配.
(Spike 就是美國已經停止發展的TOW Fire & Foget 版本,並把銅線改成光纖罷了)
(光纖的用意也在於發射後能修改目標,並攻擊載具視野看不到的地方)

現在什麼雷射導引/毫米波導引都是落伍的東西:

當台灣面對灘頭戰的敵載具,因為毫米波雷達的辨識能力低(它哪分清楚哪條是63A,還是機械登陸艇拖的雷達誘餌),以及用導引機全程導引飛彈...可能增添敵火攻擊直升機的機會.

應該使用電子影像掃描 ,並標定攻擊順序,來發揚飛彈多發射後不理攻擊能力(AH-1Z配合上Spike ER是可考慮的方向)

但是即使仍用地獄火或托式,也仍可發揮一定的打擊力.敵裝甲車上的MG射程,仍不及我方ATGM.面對IR_SAM 攻擊時,可用地形掩護突然冒頭打完就躲避的方法,即使SAM飛來時,其速度如為音速也要花10S(3800M)~23S(9000M),足夠時間發射完地獄火後閃避,改由戰蒐機導引.

發射托式則可能有危險,但灘頭水際上的敵SAM無法掩蔽,事前判別敵目標應該不難,當有SAM在時就不用托式打,而且此種敵火數量有限,應該是旅級或師級下的防空連才有配備(12~16),約每作戰營可分配到一台.

還可呼叫多管火箭與砲兵壓制來化解.

No comments: